FMEA健康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3-05-22曹飞飞居新梅
曹飞飞,居新梅,吴 平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226001)
据调查统计,脑梗死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相同。目前,临床上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可能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及水电解质紊乱。但由于脑梗死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加之常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无法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干预措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将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应用于健康教育模式中,通过提前分析治疗方案中的危险因素,在不断优化和改进过程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消除失效模式发生的目的。然而,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FMEA健康干预模式的研究指导较少[2]。2019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我们对5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FMEA健康干预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者;②首次于本院接受治疗且未经其他治疗者;③入院时NIHSS评分≤2分者;④生命体征较稳定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者;②治疗依从度较低,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者;③伴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且凝血功能异常者;④治疗中病情恶化,无法顺利参与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2(51.28±3.98)岁;病程(8.98±1.34)个月;疾病种类:全前循环梗死18例,后循环梗死17例,腔隙性梗死15例。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0~71(50.98±3.88)岁;病程(9.11±1.32)个月;疾病种类:全前循环梗死19例,后循环梗死18例,腔隙性梗死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给予气道支持及辅助呼吸治疗;定期对患者翻身、叩背,使用温水擦拭皮肤,并轻轻按摩被压迫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忌烟酒、辛辣食物,少量多餐;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
1.2.2 观察组 实施FMEA健康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组建FMEA小组 由2名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拟订干预方案和实施最终决定权;12名具有5年临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组成。对组内成员进行学习培训,包括FMEA相关知识及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继续参与后续研究。
1.2.2.2 评估失效原因及风险优先数 组内成员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既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个人档案,对影响脑梗死预后恢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等,并结合本院治疗现状共同讨论制订FMEA干预方案;风险优先数计算:RPN=O(因素的严重程度)×D(频率)×S(探测度),将计算得分最高的危险因素标记为失效模式,从而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1.2.2.3 实施FMEA健康干预方案 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经组内成员探讨后,最终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见表1。
表1 FMEA健康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通过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9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74,说明信效度较好[4]。②肌力等级:使用6级分级法评估两组患者肌力等级,包括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上能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可做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及5级(正常肌力)。③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表现为头痛、头晕、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肺炎(出现咳痰、咳血并伴随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癫痫(符合《癫痫诊疗指南解读》[5]中癫痫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2。
2.2 两组肌力等级比较 见表3。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2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肌力等级比较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表现为四肢麻痹、运动障碍及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其心理阴影。由于脑梗死患者反应能力较迟钝,致使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6-7]。因此,在住院期间,不仅给予患者常规预后干预,还应加强风险事件的管理控制。FMEA健康干预模式属于前瞻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医护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调查分析,积极发现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避免消除失效模式的发生,提升患者治疗效率[8-9]。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患者在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包括生活中处理日常生活琐事,人际关系中处理人事关系及心态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由于疾病的危害,加之临床治疗不佳,从而导致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FMEA健康干预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痛苦及家庭负担,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肌力等级,提升预后效果。分析原因:医护人员通过在脑梗死患者入院初期,对其失效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并结合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使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帮助其正确了解FMEA干预的作用及效果,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防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另外,正确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从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康复指导,在被动活动及体位转换训练干预支持中,逐渐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从而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重新使机体组织获得支配权,促进神经功能及肌肉功能恢复,从而提升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等级[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由于脑梗死患者经过长期卧床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中线移位,从而出现癫痫、肺炎等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FMEA健康干预模式的核心在于预防,医护人员通过对脑梗死治疗的潜在失效因素进行分析,根据RPN计算结果实施相应的干预方案,加强对医护人员的FMEA相关知识及脑出血并发症的学习培训,以提升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同时,根据患者病程进展及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1]。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FMEA健康干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痛苦,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