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促愈汤溻渍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对EGF、VEGF的影响
2023-05-22金铭锴沙静涛刘慧敏姚佳
金铭锴, 沙静涛, 刘慧敏, 姚佳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2.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病医院,陕西西安 710021;3.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实验中心,陕西西安 710021)
肛周脓肿是细菌经肠道由肛窦沿肛腺进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在肛门直肠疾病中较为常见,以肛周出现包块伴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人群普遍发病率为0.5%~2.0%,以青壮年男性较为多见[1]。目前手术方式为临床肛周脓肿根治治疗的重要方法,而创面愈合质量为评价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创面所处部位特殊,排便、分泌物及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等对创面的反复刺激对其良好愈合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创面水肿、疼痛、出血、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故术后缓解此类症状、加速创面愈合亟待解决[2]。近年来,中医药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程度均显著提高,且取得良好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自拟方消肿促愈汤溻渍法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并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溻渍治疗,治疗组用消肿促愈汤,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以评价消肿促愈汤溻渍法对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并拟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2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中有关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肛周脓肿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 ~65 岁之间;③既往无肛瘘手术史及肛门形态功能异常;④无手术禁忌症,同意手术治疗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⑤术后依从性好,能遵循医嘱坚持治疗,未使用其他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物,并能定期复诊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和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紊乱、慢性腹泻、肛周皮肤病、造血系统疾病、直肠脱垂、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肿瘤放化疗后、精神病等不能耐受手术及影响术后创面愈合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妇女;③肛周脓肿由外伤所致的患者;④年龄大于65 岁或小于18 岁的患者;⑤合并有结核、癌肿及克罗恩病的患者;⑥伴有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而影响伤口愈合的患者;⑦过敏体质、疤痕体质及用药过程中对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⑧未按时复诊,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及术后常规处理 2 组患者均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治疗。术前处理:行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输血九项、心电图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症;肛周备皮、清洁;术前6 h 禁食。手术治疗:由副主任及以上级别医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处理:术后半流质饮食2 d;予消炎、镇痛、支持治疗,其中抗生素使用2~3 d;首次排便后开始换药治疗。
1.3.2 观察组 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消肿促愈汤的方药组成:马齿苋30 g,土茯苓30 g,蒲公英30 g,黄柏20 g,侧柏叶15 g,苍术15 g,枳壳15 g,防风15 g,白及15 g,地榆15 g。上述中药由西安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并封袋(每剂中药煎取250 mL并封装为1袋)。溻渍方法:取一袋药液不拆封加热至35 ℃,倒入消毒碗盘中,将消毒纱布浸透;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手术创面,将已浸透药液的纱布覆盖于创面并紧密贴合,持续20 min,期间更换1 次纱布,每日溻渍2次,持续治疗2周。
1.3.3 对照组 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溻渍治疗,溻渍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 创面pH 值 用精密pH 值试纸接触创面0.5s后进行比色以测定pH 值。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术后第1 天)和治疗3、7、14 d 后创面pH 值的变化情况。
1.4.2 症状评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症状分级评分量表,根据术口疼痛、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4 级,分别计为0、1、2、3 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术口疼痛:无疼痛,计为0 分;疼痛轻,计为1 分;疼痛较甚,需服止痛药,但可耐受,计为2分;疼痛不可耐受,需注射镇痛剂,计为3 分。(2)肛缘水肿:无水肿,计为0 分;组织稍隆起,皮肤纹理存在,计为1分;组织隆起,皮肤纹理模糊,计为2分;组织明显隆起,皮肤纹理消失,计为3 分。(3)出血:无出血,计为0 分;手纸沾血,计为1 分;点滴出血,计为2 分;喷射状出血,计为3 分。(4)创面渗出:无渗出,计为0分;湿透纱布4~8 层,计为1 分;湿透纱布9~12层,计为2 分;湿透纱布>12 层,计为3 分。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术后第1 天)和治疗3、7、14 d 后创面各项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
1.4.3 创面愈合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术后第1 天)和治疗3、7、14 d后创面愈合率的变化情况。创面愈合率=(手术当天创面面积-术后第n天创面面积)/手术当天创面面积×100%。
1.4.4 血清生长因子含量 分别于治疗前(术后第1 天)和治疗3、7、14 d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分离血清,保存于-80 ℃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14 d 后血清VEGF、EGF含量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创面愈合面积>75%;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创面愈合面积为25%~7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创面愈合面积<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2 组患者均无脱落剔除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表1 结果显示:治疗14 d 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35/60)、100.00%(60/60),对照组分别为41.67%(25/60)、81.67%(49/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显效率(χ2检验)、总有效率(Fisher 精确概率法)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after treatment [例(%)]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pH值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术后第1 天),2 组患者的创面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 后,2 组患者的创面pH 值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除对照组治疗3 d 后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 后对创面pH 值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表明2 组治疗均有利于创面产生酸性环境,但观察组更有利于创面产生酸性环境,抑制炎性反应[5]。
表2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pH值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H value of the wound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pH值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H value of the wound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治疗3 d 后比较;③P<0.05,与治疗7 d 后比较;④P<0.05,⑤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术后第1 天),2 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 后,2 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7、14 d后对创面疼痛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3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wou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3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wou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治疗3 d 后比较;③P<0.05,与治疗7 d 后比较;④P<0.05,⑤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术后第1 天),2 组患者的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评分及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2 组患者的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创面愈合率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3、7、14 d 后对肛缘水肿、出血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7、14 d 后对创面渗出评分的降低作用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而治疗3 d 后2 组患者的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原因可能为术后创面处于炎症反应较剧烈状态,渗出液较多,故2组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
表4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治疗3 d 后比较;③P<0.05,与治疗7 d 后比较;④P<0.05,⑤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2.6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含量比较表5 结果显示:治疗前(术后第1 天),2 组患者的血清EGF、VEGF 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 后,2 组患者的血清EGF、VEGF 含量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血清EGF、VEGF 含量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5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含量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growth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5 2组肛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含量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growth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治疗3 d 后比较;③P<0.05,与治疗7 d 后比较;④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3 讨论
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为“肛痈”,其病机多为饮食不节致热毒结聚或湿热内蕴,气血运行受阻,进而血败肉腐而成脓,脓毒积聚而为痈。肛周脓肿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为达到充分引流的作用,又不致愈合不良,切口的选择和设计是手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手术后切口创面愈合质量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药溻渍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最早见于《刘涓子鬼遗方》,为溻法和渍法的总称[6]。利用溻渍法直接使药物于创面局部被吸收,可更完整地发挥药物功效。本研究溻渍所用的消肿促愈汤,由马齿苋、侧柏叶、苍术、防风、枳壳、土茯苓、黄柏、蒲公英、白及、延胡索、地榆等中药组成。药物功效配伍如图1所示。马齿苋配伍蒲公英,发挥其清热解毒之力,再加土茯苓、黄柏、地榆,解毒之力更甚,同时兼有敛创之功效;马齿苋、地榆、白及、侧柏叶配伍,收敛创口,凉血止血;土茯苓、黄柏、苍术、防风配伍,祛风除湿;延胡索配枳壳,取其行气止痛之功;蒲公英配白及,可消肿散结兼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本方的药气运行如图2所示。土茯苓、防风味甘,防风性微温,蒲公英味苦、甘,性寒,三者升清降浊并行;侧柏叶、黄柏苦寒收降而藏,枳壳、白及藏极而启,至延胡索、苍术辛温升浮而散,马齿苋、地榆散极而敛。
图1 消肿促愈汤的药物配伍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rug compatibility of Xiaozhong Cuyu Decoction
图2 消肿促愈汤的药气运行图Figure 2 Diagram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Xiaozhong Cuyu Decoction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马齿苋提取物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的作用,其提取液外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7]。侧柏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止血的作用[8]。白术的内脂类成分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苍术亦有抗炎的特性,与之相关的苍术正丁醇提取液具有抗溃疡作用,且麸炒苍术的抗溃疡功能更强(我们临床治疗选用的即是麸炒苍术)[9]。防风的化学成分多样,药理作用较多,如镇痛镇静、抗微生物、抗炎、免疫增强等,还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防止血栓形成[10]。枳壳可以调节胃肠功能、降血脂[11]。土茯苓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其水煎液外用可发挥较强的抑菌作用[12]。生物碱是黄柏的主要提取物,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变态反应的作用[13]。蒲公英具有抗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的作用,蒲公英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发挥抗炎作用[14]。白及对组织愈合有保护作用,可显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游走,提高伤口巨噬细胞数量,同时还能发挥活血止血与抗菌的作用[15]。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镇痛作用[16]。地榆除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外,还具有消炎、抗感染、减轻组织水肿、缓解疼痛的作用,以及有显著的修复受损皮肤的作用[17]。
本研究选择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观察指标。EGF 在创面愈合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作用,可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趋化细胞迁移,促进相关蛋白的合成;在愈合的中后期可加速创面的上皮化,促进创面收缩;在重塑期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创面瘢痕。VEGF 可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细胞在炎症期向创面迁移;在中后期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形成新生血管,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提供营养支持[18]。
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使用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创面pH 值,形成局部酸性环境以抑制细菌滋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观察组对创面渗出、出血、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率等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对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发现,观察组的血清EGF、VEGF 等相关生长因子浓度更高。表明术后使用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确实可更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消肿促愈汤溻渍法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创面愈合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消肿促愈汤可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