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草莓健身栽培技术

2023-05-21王慧珍曲俊民张树英王富强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草莓温室

王慧珍 曲俊民 张树英 王富强

摘    要:传统的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中存在因化肥农药投入量过大而导致植株不健康、果实农药检出率高的现象,采用草莓健身栽培技术,即选择优良品种、培育脱毒苗、优化土壤生态、科学定植和精细管理,可以使草莓苗在进入生产温室后不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使植株保持健康生长发育状态,保障草莓果实的食品安全。文章分析了日光温室草莓健身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温室;草莓;健身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09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草莓在北方地区多采用日光温室设施进行反季节生产,鲜果供应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5月。草莓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投入量较大,河南某地莓农化肥农药投入达4.65万元/hm2以上[1]。2020年北京地区草莓样品中,共检出44种农药残留[2];在2022年泸州抽检的118个草莓样品中,农药检出率达100%[3];安徽某地草莓种植土壤样品中,农药检出率达87.31%[4]。因此,引导莓农采用草莓减化肥减农药的健身栽培技术,是保证草莓健康生长和草莓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

1 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草莓鲜食市场上的红色系品种有红颜、章姬、香野、妙香等,白色系品种有白雪公主、雪兔、初恋味道等。建议选择红颜和香野为主栽品种,少量点缀其他品种。红颜果形端正,颜色鲜红、硬度较大,市场占有量最高,缺点是容易感染白粉病;香野结果较早,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较大,香味浓郁,抗白粉病,但易感染红蜘蛛;章姬结果期介于二者之间,但果实太软。一个温室可栽2种以上品种,其中一个为主栽品种,占绝大多数,其他为授粉品种。

2 培育脱毒苗

培育脱毒苗,是草莓健身栽培的基础。需要采用茎尖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培育原原种苗,再从原原种苗中选出原种苗,进而培育出一代苗、二代苗,再用二代苗培育生产用的母苗,母苗繁殖的苗才能用于果实生产,整个过程都要做好消毒工作。

2.1 培育脱毒原原种苗

2.1.1 取茎尖、热处理脱毒

选择生长充实且小叶尚未展开的匍匐茎,在其顶部剪取4.5 cm,先用洗洁精清洗匍匐茎段表面,再用流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剪留顶端2~3 cm,先后用75%酒精消毒30 s和0.1%升汞溶液消毒6~7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置于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切取0.2~0.3 mm的生长点置于启动培养基上。启动培养基主要成分是MS+6-BA

1.0 mg/L+IBA 0.2 mg/L+GA 0.5 mg/L、蔗糖30 g/L、pH值5.8以及琼脂6~6.5 g/L,经过121 ℃压力灭菌15 min后,放置于温度为25 ℃、光照为1 500~2 000 lx、日照时数16 h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启动培养。茎尖分化出植株以后,将培养瓶移入人工气候箱进行热处理,采用38 ℃恒温46 d处理。

2.1.2 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检测脱毒情况

将待鉴定植株小叶嫁接到指示植物上,持续观察1个月没有感染症状,则脱毒成功。

2.1.3 生根培养

待嫩芽生长到4~5个叶片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基采用MS培养基,琼脂5.8 g/L、蔗糖25 g/L、pH值5.8,置于光照时长12 h/d、光照强度2 500 lx、温度(23±2)℃环境中,培养30 d左右。

2.1.4 驯化移栽

将瓶苗放置于温、湿度可控的温室内7 d,前3 d覆盖遮阳网,第7天下午打开瓶盖加入少量清水,第8天上午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净,放到0.1%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 min,移栽至穴盘,盖上保湿盖保湿保温。移栽后的第3天将盖子上的小孔打开小缝,第5天打开小孔的1/2,第7天打开整个小孔,第10天将保鲜盖掀开,生长1个月左右,培育出脱毒原原种苗。

2.2 网室繁育原种苗

在40目尼龙防虫网的网室里,把脱毒原原种苗编号后移栽到草莓种植槽或盆中,基质成分比例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3∶1∶1,进行常规的生产栽培。观察每个标号植株的生长及结果性状,果形端正、产量较高、无畸形果、颜色美观、口感好、抗性强的植株留下,并利用其匍匐茎繁殖出原种苗。

2.3 高架培育脱毒母苗及生产苗

1)设施改造。采用独栋大棚,基本规格为热镀锌6分管(内径19 mm)。在两侧中下部分别安装4个卷膜器,下部2个卷膜器用于春季放风,上部2个用于夏季放风降温,要能卷到2/3高度,放风口安装40目防虫网,在大棚顶部固定遮阳网,大棚间距2 m,长度50 m左右。

2)架型設置。高架立柱可选用双根6分管作支撑,主体高度加上花盆的高度约1.3 m,支柱间隔为2 m。顶部用6分管作支撑,宽度为20~30 cm。每排支柱两端需要有内外斜撑固定。高架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0 cm,行间地面用防草布覆盖。

3)容器选择。使用长方形花盆,规格为55 cm×38 cm×25 cm,每盆栽6株。对花盆见光部位用无纺布避光,避免花盆边缘的匍匐茎被高温灼伤。

2.4 基质选配

基质要选择优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照比例3∶1∶1进行配制,用多菌灵消毒,2 kg/m3基质中加入氮磷钾(15∶15∶15)平衡肥。

2.5 栽培管理

1)定植。11月定植,入冬自然休眠,2月初进行保温处理,5月中旬第一次剪匍匐茎苗,然后立即将其进行低温保存至少2个月,即7月初再扦插。通过这种方法,一个繁育周期可剪取匍匐茎3次,但对设施条件要求较高。没有条件的可以在3月上中旬草莓母苗刚开始萌芽时进行定植,整个3月份设施内要进行保温处理,防止倒春寒对母苗造成冻害,及时摘除花序及老叶。

2)补肥。从新叶开始萌发后15 d开始,每个匍匐茎生长周期补充一次氮磷钾平衡肥,每株5~10 g,适时补充生物有机肥。

3)病虫害防治。6月以后母苗生长旺盛,容易发生白粉病,需要控制植株长势,及时通风降温,适当遮阳,使用弥雾机喷药预防,及时清除杂草。

4)光照、温度控制。母苗长势过旺,会与行间的匍匐茎争夺阳光,导致下层幼苗过于弱小,因此需要控制母苗长势,控制标准为母苗横向叶片不得超过基质槽边缘。将两侧风口开到2/3高处,自然通风使棚内气温控制在45 ℃以内避免造成徒长,也可辅助采用50%遮光率的遮阳网降温。

5)母苗管理。每株叶片的数量保持在5~8片。没有明显老化的叶片,可在距离叶柄基部5 cm左右剪短,等剩余部位完全老化愈合后掰除。每个母苗留1~2个分枝,其余的掰除并及时处理伤口。

6)子苗扦插。7月1日左右第1次采集匍匐茎,选择有较短的叶柄和较小的叶片、根茎较粗、气根发达、苗心明显的匍匐茎苗,剪下后立刻放到水中防止风干。整理时保留1片新生叶,其他叶片全部剪掉,留叶柄,匍匐茎留5 cm左右,整理后放到水中临时保存不超过3 h,将整理好的小苗装入大塑料袋中适当透气,标记好品种放入0 ℃冷库或有空调的低温房间。扦插时间可根据定植时间倒推40 d左右进行,扦插容器采用32孔穴盘,深度10 cm,基质与母苗所用基质相同。扦插后及时用花洒或雾喷器浇水,用70%遮光率的遮阳网避光,前3 d保证基质湿度,7 d后可移除遮阳网,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15 d后用喷雾器补充1次全元素水溶肥,30 d左右即可长出3~4片新叶。

3 优化生产温室土壤生态

保持良好的物理状态(土壤疏松透气)、化学状态(中性偏酸,营养平衡)、生物状态(有益微生物充足)。连续种植导致草莓发生重茬病,莓农多采用石灰氮、氯化汞等化学药剂,大量有毒药剂的使用使土壤的理化性质进一步恶化。只有用物理和生物结合的手段才能达到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5月下旬,将草莓残株彻底清除,播种玉米种子,6月下旬至7月初,在平垄整地时,将生长到一定高度的玉米青株翻压到土壤中,再施入羊粪450 kg/hm2,然后将10 kg有机物料发酵剂、50 kg玉米面(作为菌粮)混合均匀撒到土壤,接着耕翻2次,使土壤、玉米秸秆、羊粪及有机物料发酵剂混合均匀,最后充分灌水、封闭温室棚膜。在有机物料嗜高温发酵菌剂的作用下,耕作层发酵温度可达到50 ℃以上,温室内空气温度在太阳能和地温的双重作用下可以达到60~70 ℃,可以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和空气中的病菌,30~40 d后可以通风降温,有机物料发酵剂中的常温菌发挥作用进一步矿化有机物料,再过30 d后起垄定植。

4 科学定植

4.1 整地作垄

定植前再次翻耕土壤,按照90 cm的间距南北向起垄,垄高35~40 cm,垄面宽40 cm,垄壁呈45°~50°斜面。使用较大型起垄机时,可以东西向起垄。定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这时50%以上的草莓完成花芽分化。定植密度12万~15万株/hm2,株距15~20 cm,采用脱毒种苗栽培时要适当稀植,大株型品种如隋株也要适当稀植。

4.2 严把苗关

选择裸根苗,要求茎粗0.6~1.0 cm、4~5片功能叶,至少6条长6~8 cm的根系,根系颜色微黄或呈白色。叶片无畸形、卷曲,无斑点、叶柄无病斑,基部不发红发褐,基部掰开后髓心为鲜活的白色、不发黄,主根纵剖后,其髓心不变色、不发黄。有条件的最好选择基质苗,因为基质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根部土传病害。栽苗前用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蘸根,预防土传病害。

4.3 定植方法

采用定向(弓背朝向畦外侧)双行三角形栽植,带土移栽,最好在阴天或者下午栽植,栽植过程中需注意边栽苗边浇水。具体做法如下:栽第3垄,浇第1垄,栽第4垄,浇第2垄,以此类推。

5 精细管理

5.1 缓苗期管理

1)遮阳、浇水、喷水。自定植后的第2 天直到新叶长出属于缓苗期,要设置遮阳网1~2周,前3天每天早晚浇水浸润根土层,第4~7天根据墒情每天早上浇水1次。缓苗结束后拆除遮阳网,停止浇水。

2)查苗补苗。发现缺株、死苗要及时补栽,发现栽植过深或过浅,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过深应扒开淤泥,过浅则适当培土),确保全苗。

5.2 缓苗后到现蕾期管理

1)中耕除草,控水蹲苗。结合除草进行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中耕深度以3~5 cm为宜;适当控水7~10 d,有利于根系下扎,提高苗子的抗逆性。

2)浇灌菌剂。蹲苗过后,结合浇水1~2次,并补充复合微生物菌剂75 kg/hm2。

3)第一次劈老叶。新叶长出3片时,将老叶劈掉。劈叶要选择晴天上午,劈叶时左右扭动,将叶片、叶柄、叶鞘全部摘除干净。

4)覆盖地膜。10月下旬,大部分草莓显现花蕾时,选择晴天的下午铺盖地膜,为防潮保湿,要铺1.5 m宽的黑色地膜。铺地膜前,垄面可撒四聚乙醛、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预防野蛞蝓、夜蛾和青虫。要将草莓植株全部掏出地膜,掏孔不宜太大。

5)上棚膜。夜间最低气温降到8 ℃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扣大棚膜,大棚膜1~2年更换1次,要选择无滴水、透光好、弹性强的10丝PO膜。

6)温度管理。初期应夜晚常开顶风口排湿降温,使夜温在18 ℃以下。当夜间棚内气温低于15 ℃时,关闭顶风口。草莓各生育期适宜温度见表1。

7)室内喷雾化菌剂无死角抑菌。利用以菌治菌的原理,用雾化机在棚内喷雾化菌剂,让有益菌的雾气充满温室,以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8)投放天敌。第1次投放捕食螨,預防红蜘蛛、蚜虫、蓟马。

9)覆盖保温被。一般11月中旬开始外界最低气温下降至-6 ℃以下,夜晚需在棚膜外加盖棉被保温。

5.3 第一茬花开花以后到春节前管理

1)当有10%的花即将开放时,放入蜂箱,蜜蜂放养量以每株草莓1只蜜蜂为宜,及时观察蜜蜂数量,开始花量不大,每隔15 d要投喂1次花粉或糖水。

2)适时通风换气。控制放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每天10:00左右先开小风口释放湿气,然后关闭增温风口,温度持续达到25 ℃以上时,开大风口通风,下午相反,要分次逐步关闭风口。

3)水肥管理。早晨在叶缘见到水滴,可认为水分充足,否则应灌水,每次灌水都加EM复合菌营养液10~12 kg。灌溉水肥最好在早上,不能在傍晚,避免温室湿度太大。不能在采收前1 d浇水。

4)摘除老叶。大约在11月中旬,第2次摘除老叶,保持6~8片功能叶,保证通风透光。

5)疏花疏果。保留第1~3级次的花果6个左右,将其余花果尽早疏去,以节省营养,保证下一茬花的分化。

6)病虫害防治。每隔7~10 d喷1次白粉五号生物菌剂200倍液,防控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采用雾化机使雾气充满温室,并投放捕食螨,防治蚜虫。

7)及时采收熟果。果面80%以上着色,且颜色鲜亮可以采收。当果实全红且光泽褪去时,已经过熟,品质将大大下降。

5.4 春节后到五一前管理

1)通风降温。春节后,气温逐渐升高,中午容易超过30 ℃,要及时通风降温并延长通风时间,防止旺长,预防白粉病。3月以后夜晚不再覆盖棉被,3月下旬开始,中午开启底风口,顶风口可以常开。

2)摘除老叶。及时摘除老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源,预防旺长,加速新根生长。

3)水肥管理。每7 d浇水1次,间隔补充矿源黄腐酸和EM复合菌营养液,生根养根促吸收。

4)预防红蜘蛛和蓟马。采用螨斩一号生物菌剂150~200倍液,防控红蜘蛛;采用蓟无四号生物菌剂200倍液,防控蓟马等害虫。

6 果实农药残留检测

2022年4月,100个草莓样品送专门机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未检出腐霉利、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氟啶虫酰胺和乐果等农药成分[5]。

7 结束语

草莓健身栽培技术使草莓植株保持健康状态,草莓果实没有农药残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亮杰,楚宗丽,张惠妹,等.河南省草莓生产现状调查、经济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树,2022(7):91-96.

[2]岳宁,李晓慧,王琦,等.北京地区草莓农药残留水平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2(3):24-30.

[3]郑海芳,张皓,张强,等.泸州市草莓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2(18):69-72.

[4]武旭斌,孙庆,史陶中,等.安徽某草莓基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5):5931-5939.

[5]马磊,路远,陈小文,等.草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体系优化[J].天津农业科学,2021(10):57-61.

作者简介:王慧珍(1969—),女,漢族,山西太原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果树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草莓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草莓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