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子包衣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2023-05-21吴海燕

种子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小麦

吴海燕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广泛。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小麦种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在小麦种植中受长期连作和不合理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导致小麦种植水平较低,不仅产量得不到提升,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使得种植户的效益受到较大损害。目前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重视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即在播种前使用一些药剂处理种子,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尤其是病虫害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同时在小麦整个生长周期采用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比如在小麦选地、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等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麦种植水平,对促进种植户的增收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麦种子的包衣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期能为当前的小麦种植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麦;种子包衣;栽培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05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种子包衣处理后,其在发芽和生长的过程中都可以借助种衣剂中的活性物质,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障幼苗长势,而且种衣剂还能防治地下病虫害,保障小麦幼苗健康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严格遵循小麦的生长习性开展精细化田间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小麦的生长水平,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概述

种子包衣技术是使用种衣剂处理种子,种衣剂大多是以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及其他功能性助剂为原料,再加入渗透剂、湿润剂等其他成分混合加工而成的农药剂型,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麦种子,成膜性的特点会使其附着在种子表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通透性,确保种子正常呼吸。就其成分组成来看,种衣剂主要包括活性物质和非活性物质,其中活性物质主要有微生物、抗生素、生长调节剂等,非活性物质以成膜剂为主,包括天然物质和合成物质等,其中天然物质中的树脂、淀粉、壳聚糖等能给种子生长提供必要养分,合成物质中的聚乙酸乙烯酯、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等能促进种子萌发及生长。播种后,附着在种子表层的种衣剂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逐渐膨胀,同时又不会完全溶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即使在发芽后也能通过包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包衣中所含有的农药和种肥也缓慢释放,最终被种子所吸收[1]。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种衣剂类型有单一型种衣剂、复合型种衣剂、生物型种衣剂和特异型种衣剂,在具体选择时,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选择对应的种衣剂,以便可以充分发挥种衣剂的作用。比如特异型种衣剂能够增强小麦等植物根部的生物活性,提高吸水、持水功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育苗生长,因此在处理小麦种子时可以使用一些特异型种衣剂。

2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要点

使用种衣剂可以在小麦种子发育阶段形成特殊的保护层,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可以有效防治种子及幼苗发育期的病虫害。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种衣剂对小麦种子病虫害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药效可持续30 d以上,同时其中含有大量的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生长,因此开展种子包衣工作势在必行。在处理种子包衣时,一是精选良种。优良的品种是保障小麦生长质量的基础,种植户需要严格按照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结构选择抗病性能好、产量高、抗倒伏的优良品种,要去正规经营的店铺购买种子,确保种子质量。二是处理种子。应挑选外部饱满、无病害、无破损的种子,清理过大、过小、外部破损的种子、病种以及种子中的杂物,然后晾晒种子,晾晒时间为48~72 h,让种子解除休眠状态,提高种子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之后包衣处理,种植户应根据不同地形、土壤条件以及病虫发生种类选用适合的种衣剂。比如在处理时可以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剂(1 mL包衣剂包衣0.5 kg小麦种子),小麦苗齐苗壮、根深叶茂,成穗率高,前期无病虫害(除了红蜘蛛以外,种子包衣对红蜘蛛无效),控制期长达半年以上,春季少打1遍药,符合国家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2]。

3 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3.1 土地选择和整地

选择合适的地块并做好整地工作能够给小麦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选择地块时,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且地块所处区域平坦、通风条件良好。整地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地块土壤的物理性状,最常见的整地方法是深翻,深度控制在20~25 cm,以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以及保肥能力,将底层土壤翻到表面露天环境中,借助紫外线杀灭其中隐藏的虫卵以及病原菌。在整地环节要消毒土壤,降低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2 造墒施肥

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下开展播种工作,为了保障幼苗的成活率,种植户需要开展造墒施肥工作,一是要给土壤浇水,确保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二是要施足底肥,确保小麦种子在生产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底肥一般以腐熟农家肥为主,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每公顷配合使用纯氮105~120 kg、五氧化二磷105~120 kg和氧化钾75~90 kg,保障土壤肥力,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为了保障施肥的合理性,种植户可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分析土壤内部的营养元素组成,合理配制肥料,从而确保施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

3.3 播種

播种环节对小麦的生长质量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种植户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适时播种。选择一个合适的播种时间是促进种子发芽的关键,避免小麦错过最佳生长时间,因此种植户需要时刻关注种植区域的天气条件,尤其是温度变化,当温度为15~18 ℃时即可播种,避免过早或者过晚播种出现发芽率变低的问题。二是要适量播种。要规划好种植密度,避免种植密度过小影响产量,种植密度过大导致小麦植株之间争夺养分,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因此种植户需要严格按照地块土壤肥力,科学规划小麦种子种植密度,一般按照225万~375 万/hm2基本苗的标准播种,目前小麦播种机械应用广泛,在合适的地块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可以确保小麦在单位面积内获得最大产量[4]。三是要控制好播种深度。播种深度过浅会冻伤小麦,播种深度过深会影响小麦发芽,因此一般将播种深度控制在4~5 cm。

3.4 田间管理

3.4.1 施肥管理

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以让小麦在整个生长周期得到足够的养分,从而保持较为旺盛的生长态势。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选择安全环保、高效的有机肥,在小麦长出3片叶后要追分蘖肥,用量为75 kg/hm2;小麦分蘖期要施足底肥,使小麦在冬季生长有充足的肥料,保障小麦正常返青;小麦拔节孕穗期要增加施肥量,用量为90~120 kg/hm2,主要是磷肥、钾肥、尿素;小麦抽穗期要叶面喷肥,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施两次,从而保障小麦的产量[5]。

3.4.2 灌水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一般需要在以下几个阶段灌水。在过冬反青期,及时浇透返青水,保证小麦高产;在小麦拔节期,利用自流清水的形式浇灌,该时期小麦需水量增加,春季极易遇到春旱,这时需要及时灌溉,如果降水较多还需要及时排水。

3.4.3 除草

杂草会与小麦植株争夺养分,导致小麦植株长势受到影响,因此种植户需要重视除草工作。一是要选择合理的除草药剂,选择高效、无毒的除药剂,避免在喷洒小麦植株时威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二是要针对杂草种类选择合理的药剂,如果是双子叶杂草,可选择5.8%双氟·唑嘧胺悬浮剂作为除草药剂,按照150 mL/hm2的标准给药;如果是单子叶杂草,可选择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作为除草药剂,按照1 200 mL/hm2的标准给药。三是要注意药物使用时间,应在小麦拔节期完成除草工作,避免药剂对后续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在使用药物时应选在晴朗无风且温度在8 ℃以上的天气,从而提高除草效果[6]。

3.4.4 防倒伏

小麦生长期间极易出现倒伏现象,一般是因为气温波动过大、氮肥施加过多或者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的,发生倒伏会导致小麦减产,因此需要做好防倒伏工作。除了要选择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以外,还可以在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喷洒瑞侨牌美多素1 000倍液。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户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受到不同病虫害的威胁,因此需要结合小麦的生长特性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一是播种期。播种后小麦极易受到地下害虫、全蚀病、根腐病的侵害,在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种子包衣工作以外,还要合理施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选择高质量的有机肥以及复合肥,减轻小麦生长后期养分的供应压力,为其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增强小麦长势。二是麦苗期。应针对纹枯病、全蚀病以及锈病开展防治工作,小麦出苗后21~28 d是全蚀病高发期,可轮换使用氟硅唑乳油及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以提升防治效果。当10%左右的小麦植株出现锈病时,可使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150 g/hm2或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兑水600~750 kg喷雾防治。针对纹枯病,可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75~900 g/hm2兑水喷雾防治。三是返青拔节期。需要做好红蜘蛛以及条锈病防治工作,条锈病可使用三唑酮、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已唑醇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可使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20%哒蟠灵1 000~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四是拔节孕穗期。主要针对蚜虫,田间百株麦苗蚜虫数量达到800头,可选择10%吡虫啉、50%抗蚜威、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五是抽穗扬花期。该时期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要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针对赤霉病,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多菌灵超微粉兑水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洒1次。

通过上述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全面保障小麦健康生长,降低病虫害对小麦植株造成的不利影响[7]。

3.6 及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如果遇到突发恶劣天气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从而确保小麦产量。收获小麦后需要晾干或者烘干,并储存,期间要注意防雨防潮。

4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展望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绿色生产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农作物实际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用种子包衣技术可以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农作物生长,因此该技术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要求。目前,种衣剂的生产和销量呈上升趋势,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种衣剂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可以说种子包衣技术已经进入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用于种子处理的农药种类不断增加。

就目前来看,种子处理剂经历了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常规剂型,目前已经发展到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微胶囊剂等,这些先进剂型能够使种子处理剂更好地包裹在种子表面,避免伤害种胚,延长保护幼苗时间,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应用包衣机械使种子包衣更加均匀和精准,从而提高包衣效率。但是我国的包衣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使用多种衣剂时会出现包衣不牢固、分层和沉淀等问题,种植时包衣会逐渐脱落并溶于水,活性成分大量流失,影响种子生长,削弱种子包衣抗病虫害的效果。在小麦种子包衣处理时还存在理论研究依据不充足的问题,使得小麦种子包衣处理缺乏针对性,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加强研究,做好技术开发工作,合理选用小麦专用种衣剂[8]。

除此以外,要结合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开发特用型种衣剂,例如抗酸种衣剂、防虫种衣剂、抗旱种衣剂、抑制除草残留种衣剂等,以便进一步提高种子包衣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小麦种植质量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使用种子包衣技术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提高小麦的生产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采用配套技术手段可精细化管理小麦生长周期的全过程,有力保障小麦的生长质量,对促进种植户增收增效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小麦种植中要加强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宏.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要点探析[J].农家参谋,2022(16):48-50.

[2]白周鹏.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0):47-50.

[3]于思贤,胡新锁,于思勤.小麦种子處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信阳:河南省昆虫协会,2022:365-368.

[4]王继辉.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1):94-96.

[5]陈韬.种子包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2021,11(6):131-136.

[6]詹振亮.关于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9):99-100.

[7]张蔷新.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控效果[J].种业导刊,2020(5):39-41.

[8]赵艳丽,王祥会,胡英华,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5):63-65.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柑桔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