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3-05-21魏研硕韩月
魏研硕 韩月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相关部门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加快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不仅能为玉米种植人员提供更大的经济收益,还能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良好的气象服务可以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服务;玉米;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1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162.54 文献标志码:A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玉米的种类相对较多,不同种类的玉米对于光照和温度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异。提高气象服务质量,能使玉米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业种植规模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种植人员必须加强对气象条件的研究,明确外在因素对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影响,全面分析玉米的自然特性,使气象服务工作更好地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提供服务[1]。
1 气象条件对玉米產量和品质的影响
1.1 水分
分析玉米生产过程发现,水分对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影响,缺乏水分会影响玉米的生长速率,导致玉米出现死苗等现象,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效益。不同种类的玉米对于水分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异,部分玉米品种在苗期呈现耐干旱的特性,对于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小,部分玉米品种在全生长阶段内均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种植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玉米进行分类探究。
大部分品种的玉米在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在拔节和抽穗过程中,灌溉水量需达到50%以上。在玉米生长阶段,种植人员必须保证水分充足,通过水分产生的蒸腾作用,使玉米土壤内部散发更多热量,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升玉米产量。玉米拔节期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拔节后期因营养需求较大需增加灌溉量[2]。
目前,玉米田所需水分主要来自于降水,但是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旱涝等灾害,导致玉米田水分不均衡,影响玉米的实际产量。针对此问题,种植人员应全面分析与控制气象条件,通过人工调节的方式保证玉米田内水分结构合理。如果某一阶段内降水量能够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可以降低人工灌溉频率;如果降水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应通过人工灌溉的方式补充水分,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如果降水量超过玉米生长的实际需求量,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影响玉米的整体产量,种植人员应对洪涝灾害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全面分析气象信息,提前制订玉米生长过程中控制水资源的措施。
相关调查表明,玉米生长过程中因所处季节不同,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人员应深入分析和研究玉米不同生长阶段调控水资源的措施,确保玉米健康生长,尽可能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相对湿润的土壤。同时,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地区的气象环境,选择合理的玉米种类以及种植方式,达到因地制宜的操作要求[3]。
1.2 温度
分析当前玉米种植区域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玉米,主要原因是玉米具有地域适应性较强的特点。温度对于玉米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出现失水或者干旱现象,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温度过低会使玉米出现死苗等问题,造成大面积减产。种植人员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合适的季节与区域,如果夏季的气温能够达到18 ℃左右,则可以正常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确保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玉米对于温度的要求相对严格,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要想有效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必须全面控制种植温度,玉米发芽阶段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种植人员必须全面检测土壤温度,确保地下土壤温度满足玉米生长需求,保证地表温度高于10 ℃。当地表温度达到20~30 ℃时,玉米生长速度会加快,可显著改善其生长态势[4]。
目前,我国大部分品种的玉米在苗期均以根系生长为主要生长方式。为了保证玉米的根系更加健壮,加快玉米根系的生长速度,必须合理控制整体的生长温度,将其控制在20~30 ℃为宜。温度低于6 ℃会出现大面积死苗现象,应采取人工控制措施提高生长温度。研究发现,在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玉米生长速度越快,应尽量选择温度相对较高的季节种植玉米,能促进玉米健康生长[5]。
玉米生长至拔节期后开始孕育幼穗,此阶段适宜的温度为25~30 ℃。调查表明,在此阶段内温度低于10 ℃,玉米幼穗可能停止分化,进而影响玉米总体产量,应科学控制拔节期内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30 ℃,玉米植株内部的营养物质积累效率会逐渐下降,无法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幼穗整体数量不断减少。分析玉米拔节期内生长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发现,温度对于玉米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内,玉米抽穗开花的过程对于温度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别,一般温度在26 ℃左右玉米的抽穗开花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6]。
玉米授粉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3~27 ℃。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等正常温度条件下,玉米授粉能够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决定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为灌浆期,所以应对灌浆期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当温度达到23 ℃左右时,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如果温度低于16 ℃,则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速度,当温度低于14 ℃时灌浆会停止。
总而言之,在玉米每个不同的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必须全面探究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范围,并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保证温度能够满足玉米生长需求[7]。
1.3 光照
玉米属于喜光短日照作物,光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光照的要求较高,如果种植地的光照充足,玉米产量可显著提升;如果种植地的光照不足,并且降水量相对较低,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种植人员必须全面分析光照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程度,对光照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玉米植株能够正常生长[8]。
玉米出苗后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短期处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玉米生长速度会不断加快,产量会显著提升;如果长期处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且玉米还没有幼穗,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在开花结实阶段植株会吸收大量营养成分,影响玉米的产量;如果在光照特别充足的条件下,会导致部分玉米植株无法开花结实,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玉米出苗以后的光照情况,明确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的需求。
试验发现,在对玉米幼苗进行光照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在8 h左右生长速度最快,有利于玉米植株开花结实。玉米生长至成熟期后,需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增加玉米的产量。与小麦等农作物相比,玉米能够达到的光饱和点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光照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9]。
目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于光照的人为干预措施相对较少,并且对于人为干预的需求也相对较小,只需要太阳光自然照射即可。如果玉米种植区域长时间处于雨季并且没有太阳光照射,应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光照对于玉米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在玉米未结出果实之前,种植人员应科学控制光照时间,减缓玉米植株的生长速度,确保植株不会争夺后期玉米果实的营养物质[10]。
光照对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玉米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会加快其生长速度。玉米生长期和灌浆期种植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光照问题。在灌浆期,为了促使玉米的籽粒更加饱满,必须延长光照时长,切实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过程中阴雨天气较多会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必须事先做好相应的气象服务工作,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增加种植的经济收益[11]。
种植人员应全面分析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深入探究光照、温度、水分的具体影响程度,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措施
2.1 有效整合气象信息
为了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切实为玉米种植工作提供有效服务,种植人员必须整合气象信息和玉米生长特征,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基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逐渐增多,因此必须保证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进而提高信息的共享效率,为种植人员提供更多可用的气象信息,使其及时结合气象信息采取科学的措施,切实提高气象信息的使用效果。
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气象信息传播过程中,一般会通过电视播放气象信息,种植人员只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了解气象信息,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在此背景下,必须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效率,通过网络技术以及各项气象平台等加快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为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玉米种植人员应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信息对种植农作物的影响,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气象信息,显著提升气象服务的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平台了解气象信息,使气象信息与玉米种植过程有机结合。同时,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应加强对天气情况的了解,及时采取人为干预措施,进而显著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增加气象信息的传播途径,加快传播速度,通过开设针对性的气象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实用的气象信息,尤其是加强对温度信息、光照信息以及降水信息等研究[12]。
2.2 提升气象监测技术水平
气象服务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气象信息的实时性和使用价值,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技术角度对气象监测流程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更多先进的气象监测措施。不仅要提升气象信息的准确性,还要提高气象信息的实时性,使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气象情况,并选择科学的预防措施。例如,在降水较为频繁的时间段内,必须事先告知降水时间以及降水量,使农民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避免玉米植株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在較为干旱的时节应提供更加准确的干旱气象信息,使农民采取人工灌溉等措施,满足玉米植株对水资源的需求,从整体上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13]。
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应在提升气象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不断积累更多专业知识,为玉米种植人员提供更多实用信息。在提升气象监测技术水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保证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是组织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培训和学习效果,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气象信息,并且将其传递给农作物种植者。
三是在气象监测服务过程中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气象监测服务水平,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测技术的先进性。
3 结束语
气象服务质量和农作物的生产品质及产量关系密切,相关人员必须明确光照、降水以及温度对农作物的具体影响,切实提升监测水平,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显著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欢,张婷婷.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42.
[2]葛奕州.浅析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2):9,12.
[3]田龙.浅析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1):29,32.
[4]李志梅.浅析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8,36(12):26,30.
[5]李瑞锋.浅析气象服务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8,36(10):20.
[6]张晓月,李晶,李辑,等.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26):272-277.
[7]郭英才.浅析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8,36(8):21,24.
[8]刘沫彤,李鑫杨.赤峰市玉米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服务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3):26,30.
[9]伍明帅.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和生长的影响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1):133-135.
[10]梁丽珍.大同市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2):98-99.
[11]段凤莲.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6):156-157.
[12]胡云峰.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17):113.
[13]朴基柱.气象条件与气象服务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1(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