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享春日 “植”得期待
2023-05-21陈亚梅
陈亚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近距离欣赏自然之美,并收获“全成长”。本文以“中班豇豆种植”为例,谈谈如何依托种植活动对幼儿赋权、赋能、赋责、赋力,放手让孩子真种植、真活动、真成长的一些做法。
选择种植种类时赋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期初,“本季种什么农作物”就被列入班级的活动计划,我们在和孩子、家长讨论后,搜集了适合春种、餐桌上常见且便于孩子感受种植全过程的4种农作物:黄瓜、豇豆、西红柿、南瓜,并将孩子收集的4种种子放在自然角,引导孩子感受种子的多样性。最终通过投票确定了班级种植作物——豇豆。
在选择种植作物时,我完全放权,让孩子成为种植小主人,一是提醒亲子选择应季农作物,二是创设隐性学习环境,满足幼儿自由学习、合理决策的需要。
种植方法上赋能
确定种植作物后,孩子陆续带来了自己的种植盆,有酸奶杯、洗衣液瓶、一次性小碗等,虽然我知道大部分容器都不适合种植豇豆,但是我没有告诉他们,我希望孩子们在种植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月9日,孩子们在自己的种植盆上贴上了姓名标签,小心翼翼地把豇豆种子埋进土里。有些孩子在播种过程中还不忘提醒同伴,要把种子的发芽口朝上,因为在前期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就豇豆的种植方法进行了讨论。
种子种下后,教师及时提供观察记录表,便于孩子每日观察记录;帮助孩子们了解豇豆的发芽期,以及发芽需要的条件;开展谈话活动“你的豇豆发芽了吗”,请孩子们对照自己的记录表将自己的豇豆发芽情况记录在汇总表内。
分享交流活动内容(4月18日):
师:我们的豇豆种子大部分都发芽了,什么时间段发芽的最多?
生1:我的豇豆为什么不发芽?真让人着急!
师:想想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呢?
生2:我怀疑是不是刚刚种下去的时候水浇多了,它被淹死了?
生3:我带来的土里面有小石头,是不是土不太好,没有营养?
生4:我带瓶子来的时候,妈妈让我放一个大勺子在里面,说是松土用,是不是勺子压着种子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种植盆,帮他们找找原因。
生5:老师,你记得我们刚刚播种的时候发现种子上有一个白色的发芽口吗?是不是他们把发芽口朝下了?或者种子上盖了很多泥,种子的芽钻不出来?
师:到底这几位小朋友的种子为什么不发芽呢?我们把土壤换掉,勺子拿掉,同时把发芽口朝上,再来试一试!
经过讨论交流,孩子们得知,豇豆一般3—5天就能发芽。在倒泥重种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两粒豇豆种子也发芽了,但是,一个由于覆盖的泥层太厚,芽还没有钻出泥土;另一个由于表面盖了勺子,缺少阳光,才冒出了一点点小芽……小小的插曲让孩子们懂得了爱要适度,学会了耐心等待。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豇豆发芽需要阳光、空气、适量的水、肥沃的土壤等。
《指南》提出,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在此环节中,对于孩子种植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没有急于帮助解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们共同讨论、探寻原因,在重新种植中发现秘密,寻找正确答案,培養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种植管理中赋责
豇豆发芽后,观察、照顾小苗苗成了孩子每日的常规活动,他们喜欢给豇豆浇水、拔草,喜欢讨论“谁的叶子大、谁的苗高”,喜欢拿着观察表和同伴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也会有意识地问孩子:“你发现了什么?”“叶子上有什么花纹?”“你的豇豆有几片叶子了?他们是怎样生长的?”引导孩子带着目的去观察,发现豇豆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记录。孩子们对种植豇豆的兴趣更浓了。
前期,幼儿已经有了养蚕宝宝的经验,知道每天都要喂食,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他们进行经验迁移,以为豇豆也需要每天浇水、拔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水多了,没有洞的种植盆中的豇豆叶子会卷起发黄,甚至会倒下,有洞的种植盆中的豇豆能正常生长,因为多余的水都从洞中流掉了。从而知道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喜好和一天中最适宜的浇水时间,还会根据泥土的颜色判断是否需要浇水,也对种植盆下的洞洞有了新的认识。
分享种植小故事(5月7日)
师:孩子们,你们的豇豆在生长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来和我们分享!
(孩子们边翻看自己的观察记录本边讲述)
生1:4月26日,我的豇豆叶上有很多淡黄色的小圆点,妈妈在网上查了资料后告诉我这是虫卵。4月27日,我用科学角的小镊子清理了虫卵。
生2:4月28日,我的豇豆叶子坏了一片,仔细检查后没有发现虫子。从那以后,我就天天检查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叶子也没有再坏。
生3:我的豇豆在第四天就发芽了,4月19日,我量了一下,已经有我的小指长了。现在我把吸管插在小芽旁边,每天在吸管上做记号,这样可以看出它每天长了多少。
生4:5月4日,我在种植园发现了2只蜗牛,他们的触角会伸缩。
……
《指南》指出,中班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对豇豆进行对比观察、连续观察,让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在每周五进行种植分享。幼儿结合自己一周的观察进行整理、概括,既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及交往能力,又积累了经验。
种植移植时赋力
提出种植问题(5月18日)
生1:为什么我的豇豆没有虫子,但是叶子开始有点黄了?
生2:你看,我的豇豆不管怎么样就是这么高,为什么?
师:大家帮忙想想,是什么原因呢?
生3:是不是因为没有营养了,我们需要撒点营养土。
生4:不是的,我觉得是土太少了。
生5:对的,我家的豇豆都是种在田里面的,不是在盆里面。
种植过程中,部分孩子发现自己种豇豆的容器太小,不适合豇豆生长了,就提出换盆种植,于是,如何换盆移植又成为孩子们讨论、实践的重点。
分享移栽发现(5月25日)
师:在移植的过程中,你用的什么方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生1:我把盆倒过来,拍了很久泥土才倒下来,全是细细的白根连着土。
生2:我拍了很久没有拍下来,后来用剪刀在瓶子边上剪了一下,再拍就拍下来了。
生3:我的酸奶瓶太硬了,剪刀剪不动,小凌教我用小铁锹在瓶子四周挖一下,然后再拍,就成功了。
……
我看了,我忘记了;我听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中班孩子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习,学会了移植方法,并发现了须根的作用以及植物吸收营养的秘密。
从种子的选择到秧苗的移植,我始终把选择权、决定权、养护权交给孩子,努力让他们成为种植的主人。豇豆苗移植后,孩子们的观察、护养还在继续,豇豆如期长高、开花、结荚,孩子们也经历了捉虫、搭架、施肥、摘采、品尝等过程,而我们则站在孩子身后,和他们共享成长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