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靠引领 习惯靠管理
2023-05-21李欣
李欣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班主任应将德育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分享一点有关德育工作的心得:高标靠引领,习惯靠管理。
确定目标,高度是关键
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从学生入学开始,班主任就要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引领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1.心理上不要给自己设限
学生的潜力无限,但是惰性与胆怯时常成为绊脚石,这时,我会给学生讲“跳蚤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刚开始,跳蚤一下子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实验者盖上透明盖子,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到几次盖子后,慢慢就跳得没有之前那么高了。之后,即使实验者再将杯盖拿走,跳蚤仍然跳不出杯子。
讲完后,我问:“跳蚤难道真的跳不出这个杯子吗?是什么阻碍了他?”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跳蚤跳不出杯子的原因是跳蚤心里默认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从而得到启发——不要给自己设限,突破束缚自己的那个“心理高度”,树立远大的目标,才能收获自信和成功。
2.“度”的把握是关键
“心理高度”没有限制,但目标的实际高度却要把握好“度”。我经常用“摘苹果原理”来启发学生:枝头又大又红的苹果虽然香甜,但是太高了,学生如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够不到那个苹果,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再尝试;而对于轻轻松松就能摘到的苹果,学生又可能不珍惜,甚至自满。苹果的高度只有让学生跳起来能摸到,他們才会有兴趣尝试,并且珍惜自己努力得到的苹果。因此,班主任要与家长配合,时常为孩子调节“苹果”的高度,确定适合学生个体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与全面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目标。
3.与班级目标相结合
每一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应该带领全体学生确定大家都认可的共同发展目标,让学生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然后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结合,在服务班级的过程中增强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养成习惯,日常管理是关键
光有理想和目标还不行,要想让学生自觉向目标靠拢,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学生经常会试探班主任的底线,班主任则要见招拆招,多个回合之后,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回合——老师,我凭什么听你的?一开始,学生可能对老师的管理不服气,这时,班主任应明标准、立规矩,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制订规则,持续跟进落实,和学生共同遵守。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我不是要你听我的,而是要你遵守班级规则。
第二回合——老师会坚持多久?不少班主任有这样的经历:班级制度执行后,开始效果不错,时间久了,效果就会减弱。这时,学生与班主任的“交锋”就进入了第二回合:学生会试探班主任的“严管”会坚持多久。我想说的是,持之以恒的管理才能见到实效,班主任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持续推进,直到学生养成习惯。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决心和魄力,就不会心存侥幸。
第三回合——爱要说出口。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职责在肩,又发自内心关爱学生,自然会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把这当作一种爱孩子的方式。然而,班主任认为的这种爱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可能将其解读为指责、约束、不信任。因此,班主任要多与学生沟通,把对学生的爱表达出来。学生明白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后,就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管理。
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班主任如果能保持一颗热爱之心,不断学习班主任专业知识并研究学生,那么,疲惫就会化为新的动力,推动班主任享受教育人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