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定堡大捷”里的微妙
2023-05-21袁媛徐晓民
袁媛 徐晓民
1578 年3 月,明朝廷接到辽东的捷报:七百余名鞑靼武士赶着牛羊向辽东边境奔过来,声称前来“投降”。辽东副总兵陶成喾认为这些鞑靼人是来“诈降”,于是带着将士杀出城去,像砍瓜切菜一样,杀死了四百七十几个鞑靼人,剩下的鞑靼人落荒而逃,明军将士居然未有一人死伤。14 岁的万历皇帝当然很高兴,立即到郊庙拜谢天地和祖宗保佑,同时吩咐内阁赏赉有功人员。于是,陶成喾升官,辽东总兵李成梁升荫世袭指挥佥事,蓟辽总督梁梦龙、辽东巡抚周咏升级,内阁大学士吕调阳、张四维特加武荫,内阁大学士马自强、申时行特加文荫,还有许多官员都得到封赏。
此时,大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正在南去江陵的路上。张居正是3 月13 日从北京动身,前往江陵葬父,4 月4 日张居正才到江陵家中。在张居正离京期间,万历皇帝吩咐重要公事要送到江陵,次要事情待张居正回京再做处理。4 月11日,万历皇帝派兵部差官将辽东捷报、内阁题稿、上谕等一并送到江陵给张居正审阅,要他拟议恩赏,从优叙录。同时,在京的次辅吕调阳等四位大学士也给张居正来了信。
这时,张居正对此次捷报生出怀疑来。张居正的怀疑是出自自己的洞察之力,还是因为有其他人告密,不得而知。接下来,张居正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函嘱蓟辽总督梁梦龙和辽东巡抚周咏查究此事;二是函询兵部尚书方逢时,认为“辽左之功,信为奇特”,奇特在哪里?张居正认为,鞑靼武士若来犯,必定有所准备,但明军一出,鞑靼武士望风披靡,与以往鞑靼武士的风格大相径庭;二则所获牛羊等项,均是住牧家当,鞑靼人怎么能带着这些东西进犯呢?此中情形,大有可疑。如果真是前来投奔的鞑靼人,未见“核勘详悉”,就速加歼灭。张居正认为:“冒得功赏,将开边将要功之隙,阻外夷向化之心”。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件事只有张居正看出来了,其他人没有看出来吗?
我看未必。
先从辽东来看,李成梁久在边关,凡事岂能瞒得过他!再说,辽东兵马里,他的心腹爱将遍布,对这样重大的胜利,李成梁岂能不加详查。陶成喾也不敢隐瞒战斗细节。那么,李成梁没有发现其中的“奇特”之处,是说不过去的。再说,辽东将士出战,副总兵是否有权指挥出战,是否要请示总兵官?总兵官相当于今天的战区司令员,他必须对每一场战事负责。所以,这场战事虽然是副总兵指挥的,但一定是总兵官默许的。在现有的史料中,未见李成梁在这场战斗中身在何处,但在恩赏名单中,他名列其中,也就是说,他对这场战事是认可的。而且,辽东的捷报没有他的同意,是报不到朝廷的。如果是杀降,李成梁承担的责任不会比陶成喾小。即使李成梁没有亲自指挥这场战斗,那他也要对这场战斗负责。而在后来的调查中,最大的罪责变成了陶成喾,为什么?《明史》记载,张居正给辽东巡抚周咏写的信中,对李成梁“用奇出捣”的军事能力颇为欣赏,“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此时的大明王朝还仰仗李成梁镇守辽东呢,必须安其心、坚其志。李成梁被封为宁远伯之后,曾馈张居正黄金千、白金万,却被张居正拒收。张居正希望李成梁殚精竭虑,以报国家,他重用李成梁是着眼于明朝廷的大局,不是个人的私利。当时,要阻遏土蛮、兀良哈、海西、建州等部的骚扰,李成梁不可或缺。“长定堡大捷”的追究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居正也好,万历皇帝也罢,存包庇李成梁之心,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如果说张居正能看出其中的蹊跷,那吕调阳等人也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奇特”。正像张居正所问:“何当事诸公之不审处,一至于此也!”吕调阳、张四维等人都是久历宦海之人,安能看不出其中的奥妙。即使看不破,也会有人密报给他们,他们当然知道其中的微妙之处,只是不说破而已。一层原因是,既然李成梁、梁梦龙、周咏、方逢时等都审核过了,如果贸然否定,必然开罪这一干人等。吕调阳、张四维等人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而梁梦龙、周咏等人身在辽东,对其中的情况自然会了然于胸。为什么?一层原因是,这些人在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眼中,都是重臣爱将,一旦说破,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怎么想?李成梁深得张居正赏识,正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李成梁才步步高升,建功立业。而报捷的梁梦龙是张居正的门生,题请的方逢时都是张居正的老乡故旧,周咏和张居正关系也不一般。张居正死后,梁梦龙就被勒令致仕。在张居正给周咏的信函中,谈及许多隐秘的话题,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周咏也被人弹劾,被罢黜为民。张居正与方逢时都是楚人,张居正当权时,大力起用方逢时。张居正的诗句“已知天地共行客,不为别离愁路难”就是写给时为县令的方逢时的,方逢时也有不少赞扬张居正的文章。从中可见,“长定堡大捷”被恩赏的人都是张居正的门生故吏。
从“长定堡大捷”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吕调阳等内阁官员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虽与张居正有隙,但他们不愿意捅开这层窗户纸。其实,真正被蒙在鼓里的,就是14 岁的万历皇帝。
此时,张居正的学生、辽东巡按安成凯御史给张居正的信函也到了,证明陶成喾的确杀降并谎报大捷,印证了张居正心中的疑问。
至此,捅开这层窗户纸的,只能是张居正。
当然,这是一件棘手事。皇帝的恩典诏书已经颁布,如果揭开真相,也就意味着推翻了皇帝的恩赏,驳了皇帝的面子。而且,有关人员的恩赏都要追回,皇帝的恩赏一直荫到大学士的子孙,一旦推翻,得得罪多少人?也势必让内阁、总督、巡抚、总兵等一干人等颜面无存。梁梦龙为此专门写信给张居正,希望自己的老师能网开一面。当然,梁梦龙也有为张居正考虑的因素。
怎么办?张居正陷入了困境之中。
接下来的一连串事情,反映了张居正手法的老辣。张居正从江陵返回京城不久,给事中光懋就上书弹劾陶成喾杀降邀功,谎报长定堡大捷,应予治罪。明朝给事中掌谏诤、补阙、拾遗等,给事中负责“言谏”,御史负责“纠察”,给事中过问此事,名正言顺。有人说光懋递折子是张居正授意的,这是可信的。万历皇帝接到奏折,命张居正处理。这样,张居正就顺理成章地接手此事,避免了硬处理,不存在驳皇帝面子的问题。恩赏是皇帝作出的,重新处理也是皇帝要求的,与张居正无关,这就是张居正的手腕。接着,安成凯的调查报告也来了,安御史经过一一调查,上书万历皇帝。原来,鞑靼七八百名武士得罪了土蛮图门汗,就赶着牛羊前来投奔大明,但却被陶成喾带着兵马杀了。御史调查,是职责范围内的正常工作。但实际上安御史也是奉张居正之命查访的。安御史的调查结论与光懋的奏疏一致。表面上,张居正表现得很无奈:“去岁,承示长定事,鄙意以其时已成,可置勿论矣,不意该科又有此疏,已奉旨并勘。”这一段话就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不想揭开盖子,但想不到又来了这份奏折,不得已,只能奉旨勘察。这是说给吕调阳、张四维以及蓟辽总督、辽东巡抚、总兵等人说的,我张居正本来不想管此事了,但下有给事中上奏折,上有皇帝旨意,我张居正不得不办啊!张居正还说:“今岁欲曲隐,而人之耳目,可尽涂乎?”意思是,张居正想遮掩,但遮掩不了了。
接着,蓟辽总督、辽东巡抚也来书,据实陈述。最后,内阁、兵部、督、抚、总兵的恩赏一齐革除。陶成喾受罚。
其实,张居正本意就想拨乱反正。有人说,张居正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些操切,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张居正为朝廷大局不顾个人私利的坚定决心。正像他说的那样:“赏罚明当,乃足劝惩,未有无功幸赏,而可以鼓舞人心者!”他为整饬纲纪,顾不得许多了,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風骨让人感佩。
当然,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张居正还是很讲究策略的。
编辑/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