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龙在烽火岁月中的清廉故事

2023-05-21朱红

党史文汇 2023年4期
关键词:晋西北贺龙纵队

朱红

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20岁时“两把菜刀闹革命”,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斗争,在旧军队中历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1927年7月,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无视敌人的利诱与恐吓,在党的领导下以总指挥身份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他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廉洁齐家的严谨家风。毛泽东评价他“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

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1927年,贺龙率部从河南回到武汉,此时此地已是风云突变,波谲云诡。贺龙还未安营扎寨,汪精卫已派人来拉拢。不多时,蒋介石也派心腹拉拢他,并说“只要归顺蒋介石,500万大洋即刻奉上,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但这丝毫未动摇贺龙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他果断拒绝,气得蒋介石咬牙切齿:“好你个贺龙,敬酒不吃吃罚酒,你我战场上见吧!”不久,贺龙毅然率领部队开赴南昌参加起义。经过南昌起义的考验,贺龙在瑞金入党。在入党仪式上,周恩来说:“组织上对贺龙很了解,贺龙同志由一个贫苦农民经过斗争,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很不容易。多年来,贺龙同志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

1936年,贺龙等率领红二军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艰苦的长征让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会师当夜,贺龙和朱德彻夜长谈,朱德将红军目前的情况详细告知了贺龙等人。在会师庆祝大会上,张国焘与贺龙坐在一起,贺龙回忆道:“张国焘刚起身准备讲话,我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了一句悄悄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张国焘没敢讲不利团结的话。其实,我哪里会打他的黑枪,他自己心里有鬼嘛!”在广大红军将士的反对下,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在这场事关分裂还是团结的重大斗争中,贺龙坚持原則,为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作出了贡献。朱德后来讲:“贺老总对付张国焘很有办法,不争不吵,向他要人要枪要子弹……张国焘对弼时、贺龙都有些害怕呢!一起北上会合中央,贺老总是有大功的!”

1940年,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党中央机关经费、物资都极其紧张,贺龙驻扎的晋西北根据地也处于极端困难之中。一次,师供给部部长向贺龙汇报部队现有物资、资金情况,贺龙听后果断决定支援党中央:“从部队生产的物资中拿出三分之二连夜送到延安。”师供给部部长急忙回道:“眼下晋西北急需用钱,送走那么多,自己怎么办?我们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呢!”贺龙问:“你要头,还是要身子?”8年间,不计其数的物资从晋绥地区输送到延安。贺龙始终认为:“支持党中央,支持延安,是义不容辞的任务。中央有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全局,不能忘记应该首先帮助中央克服困难。”

“没有群众,还有什么胜利可言”

贺龙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做过“骡子客”,熟悉各地风土人情,也养成了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晋西北工作期间,贺龙提出“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给老百姓找麻烦,增加负担,不住老百姓的房,不要老百姓的粮,不安老百姓的锅”的要求。老百姓从未见过如此纪律严明的队伍,十分感动,箪食壶浆,甚至自己不住窑洞让给部队住,贺龙婉拒后带头露天宿营,与战士们一起挖野菜,吃树根。有些战士觉得日子太苦了,心里不平衡,贺龙了解后,与战士们蹲在一起吃野菜,边吃边兴高采烈地说:“红军吃野菜,革命打天下。”战士们看到首长吃得这么开心,自己也便欣然吃起来。

贺龙常常说:“没有广大士兵和人民群众,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他深入群众,关心人民,爱护士兵,因此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和战士的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贺老总”。师哲回忆:“1947年到1948年,不仅陕北作战部队在供应上需要外援,甚至陕北沿河各县群众的口粮也要靠山西方面支援。我们看到河东群众交谷米,不论多少,都是拿出质量较好的粮食。在交谈中,他们说:贺老总说‘要问过自己的良心!因此能保质保量。”贺龙告诫战士:“坚定地依靠人民,紧密地联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绝不脱离群众,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基本条件。”

1940年7月1日,在晋绥军区政治部,贺龙为八路军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群众路线的党课。学员回忆:“时任司令员的贺龙教授党课没带讲稿,只是放了3样东西在讲桌: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个盛着一条小鱼的水碗。”正当听众感到不解时贺龙讲道:“今天我来给同志们讲第一课,党的群众路线,说得明白点,就是咱们这些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随即,他笑着指向那黑瓷大碗中的小米说:“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军队要打胜仗,不吃饭不行!这粮食都是老百姓种的,打胜仗就要依靠群众啊!”接着,他又拿起布鞋说:“这鞋底有16层布,针儿长,线儿密,是老百姓一针一线纳出来的。”说完,他又拿起盛有鱼和水的碗,问大家:“你们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吗?”有人抢着回答说:“这象征着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贺龙接过话:“对啊,我们党要想在敌后扎下根,打败侵略者,就必须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哩。”贺龙讲的这堂党课通俗形象、深刻透彻,让学员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1947年,贺龙了解到,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在解放山西运城的战斗中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和群众纪律方面出了偏差。他同彭德怀商量,“党的群众路线事关重大,二纵队是红六军团发展而来的,应到二纵队严格整顿纪律”。在组织安排下,贺龙来到二纵队驻地山西新绛县,在其党委会上传达周恩来讲话和西野前委决议,他严肃批评教育:“你们违反了城市政策,破坏了群众纪律,客观上就是帮助了敌人;你们违反了党的政策,就脱离了群众。没有群众,还有什么胜利可言?”在贺龙的要求下,第二纵队党委认真查摆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学习,整顿纪律。贺龙整顿第二纵队纪律引起很大反响。王震后来说:“贺老总专门到二纵队来抓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对二纵队此后的建设作用很大。”

廉洁奉公的楷模

在长期的革命战斗生涯中,贺龙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对于亲属,他同样严格要求,言传身教,让他们永远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

1925年5月,离家5年之久的贺龙终于回到故乡。他早就知道在自己外出征战之际,旧宅已被烧毁。可当他回来时却看到亲戚准备重修旧宅,框架都搭起来了。他对围观的父老乡亲说:“你们看看,左邻右舍、对门当户这些茅草木屋,单单我家修一座大殿,当成菩萨来供,这不是成心叫人骂我贺龙吗?”断然决定不准再修。亲友们纷纷劝说:“你当了师长,当了将军,修个大一点的屋子也是应该的,再说,屋架已经搭完,大梁已经上妥,搭成个屋算了。”贺龙不答应:“不要修了,盖个屋顶,让它空着,让往来赶场的乡亲也好有个躲风避雨的地方。”

贺龙常讲,党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成立湘鄂西联县政府之时,周逸群、卢冬生等同志对贺龙说,老总,现在又秋凉了。寒冬将至,你这身棉衣该换换了,还是通知红军被服厂为你做套新棉衣吧!贺龙认真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军队领导干部,艰苦朴素与根据地广大人民同甘共苦,这是我的本分,我們要时时刻刻带头勤俭节约啊!你们看,这棉衣补一补,不是还可以穿吗?丢了岂不可惜!”贺龙最后同普通战士一样,到被服厂登记领取了一套粗布缝制的灰色军装。

全民族抗战期间,晋西北条件艰苦。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回忆:“晋西北军民部队因很难筹措到足够的食用谷物,只能以黑豆充饥而出名。”当时,黑豆原为牲畜饲料,到晋西北却成了军民餐桌上的“香饽饽”,甚至供不应求,有的部队只能喝点黑豆煮的稀饭。贺龙也和大家一样,把黑豆皮去掉,将其碾成小颗粒,煮成干饭,其味苦涩。后勤工作人员怕天天吃黑豆影响贺龙身体健康,想着弄点白面、小米来调剂一下。贺龙知道后坚决反对:“大家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吃?”1944年的冬天,贺龙旧疾复发,只能住进医院。警卫排排长看见贺龙顿顿吃白菜、萝卜,心里很不安,觉得生病时候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一天,他专程买了半斤木耳送至厨房。谁知吃饭时贺龙一看加了菜,立刻把他叫过来:“我一个月多少钱伙食费?已经吃去了多少?还剩多少?一个月吃上一两次木耳要超支多少钱?你给我算一算。”贺龙又说:“前方部队天天在打仗,他们吃的是什么?我们有白菜、萝卜吃就不错了。你买半斤木耳就花了半个月的伙食费,那怎么行?你们总觉得天天白菜、萝卜单调,可以动脑筋想办法花样翻新嘛!萝卜,可以切成丝炒,也可以切成块、切成丁炒得脆脆的,还可以盐腌着吃,不就不单调了吗?”警卫排排长心服口服。

1947年5月,由于工作过于劳累,贺龙胆囊炎又一次发作,进入晋绥军区碧村医院治疗。刚住院没几天,党中央急电贺龙速至陕北参会。贺龙明白,值此西北战场战事吃紧之际,必定是关系全局的大事,中央才决定召他回陕。为此,他不顾疾病缠身前往陕北。临行前,他叫来警卫员:“我记得还有一斤水果糖吧?”在当时的晋西北解放区,糖本身就是稀罕物,水果糖更是来之不易,即使高级干部也很难见到。仅有的这点水果糖贺龙一直舍不得吃,让警卫员保存起来。警卫员拿过糖说道:“老总,你要水果糖干什么?”贺龙接过水果糖,仔细检查,看到保存完好,满意地笑了笑说:“毛主席离开延安,整天和敌人周旋,生活一定很苦。你把这包水果糖带上,送给主席。”

烈火见真金,疾风知劲草。贺龙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在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贺龙元帅永远跟党走、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晋西北贺龙纵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论许光达在晋西北抗战的贡献
晋西北地区近6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晋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抗战时期中共晋西北根据地的变工运动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