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3-05-21林婷

种子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林婷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自2015年以来,我国开始贯彻落实马铃薯主粮战略方案,马铃薯的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其种植理应得到重视。脱毒马铃薯的无害化处理是实现高产栽培种植目标的要点。文章简要分析了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从选址整地、品种选择等多个方面梳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要点。为进一步提升脱毒马铃薯产量及质量,还应加强对早晚疫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以降低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危害。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6-005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S435.32       文献标志码:B

马铃薯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在中国及欧美国家,马铃薯是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等的袭击,从而出现叶面萎缩等问题,导致产量与质量下降。采用脱毒马铃薯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增收。对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全过程监控马铃薯种植,从而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脱毒马铃薯产量提升创造条件。

1 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址整地

脱毒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基于以往的种植经验及脱毒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应选用表土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一般具备上述条件的土壤地势较高,在抗旱排涝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还需要调查田块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脱毒马铃薯种植地周围生态环境良好,且不处于工业“三废”、医疗废弃污染区域。选定的种植区域需要在近2~3年未曾種植过马铃薯,否则会增加脱毒马铃薯的患病概率,影响马铃薯长势。基于这一要求,可选择轮作的土地。相较于其他土地,轮作土地的土质更优质,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低。马铃薯生长对肥料需求较大,轮作种植可选择豆科类或其他吸肥性较弱的作物,既能改善土壤土质,又能确保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养分。上茬农作物种植结束后,要平整土地,深耕细作。为方便浇灌,可设置20 cm左右的滴灌带。

1.2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制约脱毒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正式播种前,需要重视马铃薯选种。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不仅要注意马铃薯大小,还要观察其表面的光泽度、颜色等。通常光泽度较高、表面细腻的马铃薯品质更高。马铃薯靠块茎繁殖,只靠肉眼难以辨别出马铃薯内部的腐烂情况。因此,品种确定后,要将马铃薯切割开,检查马铃薯是否存在腐烂情况、是否患有环腐病或其他疾病,及时淘汰存在问题的马铃薯块。

脱毒马铃薯品种的选择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首选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避免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现难以适应生长环境等问题。不同品种在病虫害抵抗能力上存有一定差异,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品种,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的同时,保证品种选择的科学性[1]。

1.3 播前处理

马铃薯收割后不能立即播种,需要经历一段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与马铃薯薯种的贮藏条件密切相关。在休眠期,脱毒马铃薯对贮藏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让马铃薯薯种均匀受热,要在正式播种前30 d,将马铃薯薯种放入12~15 ℃的贮藏室或地窖内,每3~5 d翻动1次,待种薯发芽后,结束晾晒。适宜的温度和较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因此,马铃薯发芽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减少马铃薯被冻伤或其他意外情况。马铃薯发芽后,可以切成小块,在此之前,必须先将刀具进行消毒,可使用酒精或者3%苏打水等。一旦刀具存在病菌,会对马铃薯块造成影响。

结合脱毒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其顶端的白芽通常最先出现,对其他侧枝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切片时,必须将种薯的顶芽进行侧切。除完成切割外,还要保证每块种薯都有1~2个芽眼,且各切块重量在30 g以上。马铃薯薯种切块完成后,可以与草木灰混合,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隔离病毒,还可以为脱毒马铃薯提供营养。也可以使用多菌灵等药物进行杀菌[2]。

1.4 精准播种

就播种时间而言,要保证地表10 cm以下的土壤温度能够保持在7~8 ℃,还要确定播种深度。正式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一般以30 cm为宜。为进一步加深松土层,可以在垄上或垄沟内播种。播种后要确保脱毒马铃薯的芽眼向上,且在覆盖好土壤后,脱毒马铃薯的芽眼要与垄保持6~7 cm距离。

要实现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需要重视品种选择,选择的品种不同,后续种植过程中的播种密度也需要作出调整。

1.5 重施基肥

在脱毒性马铃薯肥料的施用上,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原则,强调基肥的施用。脱毒马铃薯需要充足的肥力,在翻土后要持续施用基肥。基于马铃薯依靠块茎进行繁殖的特性,需要疏松多孔的土质。只有对土壤进行深耕,才能提升土壤的通透性。施加基肥能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脱毒马铃薯产量提升。一般用农家肥料,添加化肥进行辅助。如果土壤本身较肥沃,可减少化肥施用量。且施加化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肥料与马铃薯种薯直接接触,与土层保持3 cm左右的距离。如果马铃薯茎块在生长期脱肥、缺肥,要及时追肥,不能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可通过叶面肥进行施加,将0.5%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喷洒于马铃薯叶片。

1.6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是进行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减少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土地资源浪费,为种植人员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实际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制订查苗补苗周期,定期检查苗木生长情况。补苗过程中,需重点检查缺苗部位的土壤情况,确保没有病薯或者病薯已清洁完毕,从而促进补苗成活率提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3]。

播种工作完成后,需要镇压种植区域的土壤,最大程度保留土壤水分,增强保墒效果。马铃薯出苗前,相关人员还要对土壤进行处理,清除杂草,减少杂草影响马铃薯营养吸收等。在幼苗前进行化学封闭处理,或者在幼苗后进行1次覆盖,然后再进行深松土。在封垄前,要先将土壤翻一遍,然后深松,保持土壤湿度,并保证马铃薯块茎不外露。为了促进营养吸收、增加产量,应在马铃薯初蕾时去除花蕾。

2 脱毒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及表现

2.1 晚疫病

晚疫病发生后,脱毒马铃薯的叶片、地上茎和地下块茎都有可能受到侵害。发病的叶片其叶顶和叶缘开始出现墨绿色水渍状斑块,病斑周围有淡青色光晕。潮湿环境下,病斑迅速变大,呈棕褐色,叶片背面会出现一圈白色的霉斑。若地上茎、叶发病,会出现轻微的凹陷,在潮湿的地方,叶子也会长出白色的霉菌。严重时,叶片还会出现萎缩、卷曲、干枯、下垂等问题,直至整株变为黑色。块茎受害时,病斑呈浅棕色或灰紫色,病斑大小不规律并略微凹陷,下部薯肉逐渐变为棕褐色,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扩散、腐烂[4]。

2.2 早疫病

早疫病的病斑规律性较强,多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以褐色或黑褐色为主,伴随有同心纹。严重时,病斑逐渐扩散连接在一起,导致整个叶片或整株枯死。

2.3 病毒病

病毒性病害以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为主,发生后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或蚜虫防治等手段控制。

2.4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丰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在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较常见,对马铃薯为害较重。当脱毒马铃薯幼苗长到10 cm左右时,靠近地面处的茎较脆弱,容易遭受幼虫侵袭,出现缺苗断垄。到了结薯期,幼虫又会将目标转移到马铃薯块茎,不仅影响脱毒马铃薯产量,也会降低其利用价值[5]。

3 脱毒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选取优良品种

选择优质马铃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马铃薯病虫害的重要开端。选择优良的脱毒、抗病品种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相关人员应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选择抗病性强、适应力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使种薯保持较高的生命力。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区域需要与其他农田保持一定距离,方便农户单独管理脱毒马铃薯种植区域[6]。

3.2 喷雾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防治。脱毒马铃薯生长的各阶段都可能受到地下害虫的侵害。喷雾防治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措施,多应用于播種期、出苗期及生长期。播种期防治在播种前开始,相关人员将配制好的药剂喷洒到土壤内部,将药剂和土壤混合并进行浇灌,保证药剂充分渗入。幼苗喷施主要是将药剂喷洒在棉籽饼上,有关人员将棉籽饼粉碎后,散布到脱毒马铃薯周围。在生长阶段,可直接向马铃薯根部喷洒药剂。由于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不同,相关人员所选择的药剂也有所差异。例如,在播种期主要喷洒辛硫磷乳油;在幼苗时期可选用辛硫磷乳油,也可选择晶体敌百虫。

2)马铃薯疫病防治。甲霜灵锰锌和代森锰锌是防治马铃薯病害有效性较高的药剂。如果发现脱毒马铃薯植株出现疫病症状,必须立即根除,降低病情扩散的概率。还要在病株周围喷洒高浓度药剂,最大程度减少疫病发生。关于药剂喷洒范围,通常需要在病株周边100 m以上。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密切关注植物的后续生长状况,并适当提高药物的使用频率。

3)蚜虫、夜蛾防治。在脱毒马铃薯中,病害的发生多与蚜虫和夜蛾有关。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对叶片和幼芽的伤害较大,能够加速病毒病传播。若发现脱毒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现蚜虫,需要立即使用10%吡虫啉防治。待马铃薯长出幼苗,夜蛾会大规模出现,以幼虫的方式侵袭近地面的马铃薯根茎。此时,需要相关人员清除田间杂草,铲除杂草上的虫卵。可用诱虫灯杀死或捕捉成虫。也可使用10%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溶液1 000倍液混合,于傍晚喷洒于病株的根部。

4)软腐病防治。发现患有软腐病的马铃薯植株后要立即清除,并向患病植株及周围播撒石灰进行消毒。可采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全天喷洒,加强对软腐病的控制。

3.3 种薯处理技术

1)选切薯种。选切薯种就是将脱毒无病的种薯切割成均匀的茎块,能够有效检查出种薯中病烂部分。为了减少病菌及交叉感染,需要准备至少2把刀具,每完成1次切割都要用酒精消毒。

2)药剂浸种。根据不同区域的病虫害类型,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药剂,并将种薯浸泡其中。早疫病、晚疫病和病毒病是我国脱毒马铃薯发生频率较高的病害。在晚疫病防治中,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十分有效。当然,也可以选择70%品润干悬浮剂800溶液进行浸种。根据气候条件及脱毒马铃薯的患病情况,可与天达2116混合使用,7~10 d浸种1次,2~3次后效果显著。早疫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瑞毒霉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每7~10 d使用1次,可有效控制早疫病发展。使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和20%病毒A600倍液喷雾,每7 d喷药1次,可有效治疗病毒病。此外,防治环腐病、黑痣病等也可使用药剂浸种,如使用硫酸铜溶液处理环腐病,用0.2%异菌脲控制黑痣病。

3)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对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将辛硫磷乳油与水混合,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也可将毒死蜱乳油作为拌种药剂之一。对于马铃薯蚜虫和28星瓢虫,多将吡虫啉作为药剂。农用链霉素也是一种常用的拌种溶质,可以与甲基托布津混合,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控制大多数病虫害。脱毒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手段较多,要想提升病虫害防治有效性,实现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发展目标,需要相关人员了解不同时期病虫害种类及出现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促进脱毒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水平提升,为病虫害防治效果提供保障。

3.4 贮藏技术

当脱毒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茎叶开始枯黄,块茎与匍匐茎逐渐呈分离状态,且干物质含量快速提升,就到了脱毒马铃薯的收获期。脱毒马铃薯单株重量可达到500 g。结合市场需求,可提前收工,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进行收获,应减少脱毒马铃薯在阳光下暴晒的时间,将其贮藏在通风、干燥的阴凉处,贮藏温度在5 ℃左右。在收割马铃薯之前,必须去掉其茎叶,这样才能够使其充分从土壤中汲取营养。贮藏之前,需要使用硫黄或其他化学制剂进行杀菌,防止对马铃薯造成损害。

4 结束语

脱毒马铃薯对我国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脱毒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地块选择、品种选择等工作。正式播种前,需要对种薯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对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多环节、全方位保障高产栽培技术的正面效应,使脱毒马铃薯品质和产量获得提高。关于脱毒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相关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病症状,提升对病虫害的敏感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喷雾防治技术、种薯处理技术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减少脱毒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遭受病虫害袭击的可能性,提高脱毒马铃薯的成活率,确保脱毒马铃薯质量及数量能够满足市场及大众的需求,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德芬.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9-10.

[2]路丽萍.冬季脱毒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经,2018(16):84.

[3]田维德.冬季脱毒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8(13):59.

[4]冯艳萍.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8(13):39.

[5]孙作举.脱毒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7(1):39.

[6]刘洪波.浅析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J].花卉,2016(20):105-106.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于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
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桃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