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实践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3-0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国家、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指引着公民道德发展和人生追求的价值方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时代的变化就是生活实践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结合生活实践才可能有所创新。生活之树长青,实践永无止境。生活实践是思想、理论、精神创新之源,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之源。当然,生活实践丰富无比,究竟选择哪些生活实践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根据学校教育对象——青少年的生活和身心特点加以探討和研究。
第一,社会生活实践的选择。虽然青少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但是他们并没有脱离社会生活,社会诸多事件都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影响他们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选择那些影响较大的生活实践来展开。例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抗疫中的隔离、医护人员感人的救护,其中无不包含着涉及国家和个人利益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道德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结合这些鲜活的社会生活案例,帮助青少年学生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
第二,学校生活实践的选择。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生活不仅丰富多彩,同样也具有某种相同性的实践特点,基础教育主要课程设置存在相同性,中小学某些仪式教育存在相同性,校会和班会的制度存在相同性,等等。在这些相同性的制度、形式之下所构成的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实践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的内容资源,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其感受更深。
第三,特殊生活实践的选择。虽然中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实践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也存在不少差异,年龄跨度有11岁之大,学生初入小学还是蒙童,升入高中已接近成人,身心发展差异大;学段经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级,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念敏感度差异极大。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了解来说,刚进小学的蒙童还不甚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的学生则相对熟悉。因此,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与学段相宜的学校生活实践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收到创新教育的效果。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刊特约评论员:余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