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球蛋白高11S/7S比值种质创新
2023-05-21郭方亮张智勇张倩雪包雪莲周祎刘涵淼叶英杰
郭方亮 张智勇 张倩雪 包雪莲 周祎 刘涵淼 叶英杰
摘 要:通过对204份大豆种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筛选出5份球蛋白含量11S/7S比值高于3的种质,以之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从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了3份球蛋白11S/7S比值高于3.4的种质,大大拓宽了我国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的种质基础。
关键词:大豆;球蛋白;高11S/7S比值;新型种质资源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6-001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
大豆贮藏蛋白是多种蛋白的复合体,根据沉降系数可分为2S球蛋白、7S球蛋白、11S球蛋白和15S球蛋白,其中7S与11S为主要组分,占大豆贮藏蛋白的70%左右[1-3],是大豆蛋白制品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的主要决定组分和影响因子,二者在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有研究表明,7S球蛋白在营养、功能、加工特性等方面均低于11S,7S球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11S球蛋白含量补偿性地增加,调节11S/7S的比例,可以改良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改善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4],且7S球蛋白的3个亚基(α′、α、β)是大豆的主要致敏原[5-6],约有14.0%的人对大豆蛋白有不同程度的过敏[7-8],因此降低7S球蛋白相对含量,培育高11S/7S比值的品种,成为大豆育种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如今我国有关提高大豆球蛋白11S/7S比值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阶段[9],目前尚无高11S/7S比值的大豆新品种育成[10]。因此,选育高11S/7S比值、高产、优质、高抗的大豆新品种意义重大,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4份大豆种质,包含76份农家种和128份育成品种。
1.2 杂交种选育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人工去雄、授粉,获得F1代杂交种,次年将F1代杂交种单粒点播、单株收获,得到F2代分离群体。
1.3 SDS-PAGE梯度电泳法
参考韩艳婧(2017)[11]和谢雄泽(2017)[12]的SDS-PAGE梯度電泳法,测得大豆全蛋白凝胶电泳条带。
1.4 农艺性状分析
对植株的花色、叶形、绒毛色、生育期进行记录,每垄选取长势均匀、连续的10株大豆为考种样本,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记录,3次重复取平均值。
1.5 蛋白油分含量测定
利用Perten 862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
1.6 数据分析
用Quantity one(4.6.1)对凝胶胶片各亚基进行分析,计算出7S与11S球蛋各亚基相对含量,进而算出总量和比值。用WPS office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4份大豆种质球蛋白11S/7S比值分析
204份大豆种质球蛋白11S/7S比值均值为1.71,NJ009的比值最大为3.31,NJ065的比值最小为0.75,极差为3.06。如图1所示,11S/7S比值介于0~1的种质有13个,占比6.4%;比值介于1~2的种质有137个,占比67.16%;比值介于2~3的种质有49个,占比24.02%;比值高于3的种质有5个,占比2.5%,分别为NJ009、蒙豆32、NJ012、东农44、黑河49,其比值分别为3.31、3.27、3.26、3.18和3.02。
2.2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如表1所示,亲本来源方面,NJ009和NJ012均为农家种,前者收集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后者收集于扎鲁特旗,蒙豆32、东农44和黑河49均为审定品种。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筛选出NJ012为α′-亚基缺失型种质,其他亲本亚基表现均为正常型。杂交亲本的花色、叶形、绒毛色均一致。熟性方面,除了NJ009为中熟外,其他亲本均为早熟。株高方面,NJ012的株高最高,为95.00 cm,蒙豆32的株高最低,为65.50 cm,二者相差29.50 cm。主茎节数方面,东农44的主茎节数最多,为18.80节,蒙豆32的节数最少,为14.10节,二者相差4.70节。有效分枝方面,蒙豆32的分枝数最多,为1.90个,NJ009的分枝最少,为0.10个,二者相差1.80个。百粒重方面,NJ009的百粒重最大,为21.47 g,黑河49的百粒重最小,为19.52 g,二者相差1.95 g。NJ009、NJ012以及黑河49为高蛋白种质,蒙豆32为高油品种,东农44为高油、高蛋白品种。
2.3 大豆球蛋白高11S/7S比值新型种质资源的获得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人工去雄、授粉,F1代成功收获12个杂交组合,共计206粒种子,对F1代种子逐粒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并对其进行球蛋白11S/7S比值测定,发现比值与受体亲本一致。将F1代种子单粒点播、单株收获,得到F2代分离群体,对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并对其进行球蛋白11S/7S比值测定,获得3份高11S/7S比值种质,命名为DD01、DD02和DD03。如表2和图2所示,L1泳道为亲本NJ012,L2泳道为亲本NJ009,L3泳道为亲本东农44,L4泳道为α′-亚基缺失型种质DD01,L5泳道为种质DD02,二者的供体亲本均为NJ012,受体亲本均为NJ009,11S/7S比值分别为3.59和3.51;L6泳道为种质DD03,其供体亲本为东农44,受体亲本为NJ009,11S/7S比值为3.42。
2.4 F2代球蛋白高11S/7S比值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DD01和DD02为同一亲本组合下两个不同类型的高11S/7S比值种质,DD01为α′-亚基缺失型,DD02为亚基正常型,其F2代植株的農艺性状相同。如表3所示,3个种质的熟性均为早熟,DD03的株高比DD01和DD02高17.8 cm;DD03的底荚高度比DD01和DD02高3.5 cm;DD03的主茎节数比DD01和DD02多1.4节;DD01和DD02无有效分枝,DD03的分枝为1.4个;DD03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百粒重均高于DD01和DD02,分别高8.3个、40.55粒、8.18 g和0.7 g。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204份大豆种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用分析软件对其凝胶条带进行球蛋白11S/7S比值测定,筛选出5份比值高于3的种质:NJ009、蒙豆32、NJ012(α′-亚基缺失型)、东农44、黑河49,比值分别为3.31、3.27、3.26、3.18和3.02。以这些种质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人工去雄、授粉,获得F1代杂交种,将F1代杂交种单粒点播、单株收获,得到F2代分离群体,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析和球蛋白11S/7S比值测定,从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3份球蛋白11S/7S比值高于3.4的新型种质资源:DD01(α′-亚基缺失型)、DD02、DD03,比值分别为3.59、3.51、3.42。
本研究获得的球蛋白高11S/7S比值种质为F2分离世代,其营养品质和农艺性状特征尚不稳定。课题组会继续进行回交加代处理,从而获得高世代稳定的高11S/7S比值品系,后续还会对其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进行测定,明晰其与球蛋白11S/7S比值的相关性,进而参加国家或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打破国内无高11S/7S比值大豆品种育成的空白,尽快获得高产、优质、高抗的高11S/7S比值大豆新品种,并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为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提供现实依据,助力大豆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Kinsella J 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a protei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79,
56(3):242-258.
[2]Derbyshire E,Wright D J,Boulter D. Legumin and vicilin,storage proteins of legume seeds[J].Phytochemistry,1976,15(1):3-24.
[3]Hill J E,Breidenbach R W.Proteins of soybean seeds:I.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jor
components[J].Plant Physiology,1974,53(5):742-746.
[4]孙雪.大豆7S和11S球蛋白在含促溶剂的反胶束萃取过程中分子结构与功能性关系变化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21.
[5]Ogawa T,Samoto M,Takahashi K.Soybean allergens and hypoallergenic soybean products[J].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2000,46(6):271-279.
[6]Krishnan H B,Kim W S,Jang S,et al.All three subunits of soybean β-Conglycinin are potential food
allergen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9,57(3):938-943.
[7]Ogawa T,Tsuji H,Kitamura K,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soybean seed 34-kDa oil-body-associated protein[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3(57):1030-1033.
[8]Franke A A,Halm B M,Ashburn L A.Isoflavone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consuming soy[J].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2008(2):161-170.
[9]黄丽华.大豆种质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的变异以及与功能性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10]藕冉,王清泉,王磊,等.大豆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双缺失性状遗传解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1):42-48.
[11]韩艳婧.7Sα′-亚基缺失型低致敏大豆新材料的选育、评价与应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7.
[12]谢雄泽.脂氧酶与7S球蛋白亚基双缺失种质资源创制及品质性状鉴定[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