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思考
2023-05-21李帆
李帆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歌曲类型,不仅体现出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还丰富了歌曲的意境。由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部分高校开始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活动,并积极探索其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方式。然而在二者实际融合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下高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现状,从高校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水平和声乐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高校 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8-0102-04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起源可追溯至《诗经》,自西周起,中国多数诗歌都具有“人乐歌唱”的特征。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诗歌的曲谱未能流传至今,但中国作曲家仍凭借丰厚的文学素养及优越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古诗词进行了重新谱曲,赋予了其新生命。当下,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词艺术歌曲兼具音乐与文化两方面的教育价值,将其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在提升学生声乐技能的基础上,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基于此,高校与教师应认识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意义,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现状,积极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融合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修养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文学、思想、政治、民生等多重内容,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来源于古典诗词,其在继承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的同时,还赋予了其全新的表达形式。在高校声乐课堂中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声乐水平的同时,能有效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枫桥夜泊》(黎英海作曲)这首作品时,会要求学生在演唱“姑苏城外”一句时通过弱高音的演唱技巧将“苏”字送出,并用长音来模仿古琴的颤音。在这样的演唱形式下,学生能够借助演唱技巧的变化来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体会《枫桥夜泊》诗歌中旅人寂寞、孤独的心境,最终深化了学生对古诗文本身的理解,使其传统文化修养获得了提升。另一方面,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能够有效拓展高校学生文化视野,促使其了解更多优秀古诗词作品,激发其对中国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意识,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通常包括以发声教学为主的基础性教学和以歌曲演唱教学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教学内容多以咏叹调或国内外知名艺术歌曲为主,教学内容较为固定。将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声乐教学后,能够促使高校声乐教师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声乐课堂实践活动,从而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隨着古诗词艺术歌曲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当代作曲家对其的创作与改编方式也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这就间接丰富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资源,从而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让教师有机会尝试更多变的教学方式。又如:教师在进行发声教学时,可结合古诗词中的“平上去入”或句末押韵的特点来组织发声教学和练习,引导学生从新角度去认识声乐发声技巧,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节奏韵律的掌握。
(三)培养优质声乐演唱人才
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是高校声乐教学的核心目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将其应用于高校声乐课堂中能够更全面地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水平。首先,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锻炼学生演唱气息控制能力。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歌词字数较少,为体现歌曲的抒情性,作曲家常使用“一字多音”的方法来谱曲。例如:在汉乐府《长相知》(石夫作曲)作品中,歌曲开端“上邪”二字在演唱时共进行了十余次音阶变化,整句曲调辗转缠绵,对学生气息的运用有很高的要求。其次,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提高学生咬字能力。相较于现代歌曲而言,古诗词艺术歌曲由于歌词本身文言性特征,每个字都蕴含深刻含义,因此其格外讲究“字情”。学生只有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咬字清晰而干净利落,把控好每一个字的咬字力度,才能够传达古诗词艺术歌曲应有的情感。最后,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加强学生歌曲节奏把控能力。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在朗诵时就讲究通过抑扬顿挫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在演唱的过程中为体现诗句原有的韵律,学生就必须注重歌曲的节奏性,通过改变字词的节奏感来突出歌曲情感、表达歌曲内涵,从而将古诗词的韵味和特点演唱出来。总之,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以歌曲为教学素材将多种具有价值的声乐技巧传授给学生,最终促使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都获得提高。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高校声乐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是高校组织声乐教学活动、确立声乐教学形式的基础。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时间较短,因此当下许多高校在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活动时仍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成效。一方面,许多高校为响应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生培养要求,开始尝试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增加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教育经验不够丰富,其中大部分高校未能形成系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模式或教学体系,导致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呈现出被动性或随机性。例如:部分教师仅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完成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没有尝试深挖其他教学资源来丰富歌曲教学内涵,导致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成效不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未真正认识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价值,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对西方音乐的资源投入要远大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各类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教师难以开展多样的声乐教学活动,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浮于表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堂成效息息相关。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其他类型歌曲有所差别,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然而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在近年才于高校内兴起,许多教师在校时未能系统学习过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术,因此仅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和自学能力来进行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的备课和授课。技术的欠缺使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与其所掌握的声乐技巧融合起来,导致教学出现割裂情况。另一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精湛的演唱技术,更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来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情感等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但大部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由于深耕声乐教学,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身古诗词文化水平,也缺乏相应的文化教学能力,从而导致了多数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达到原本的文化教育目标。
(三)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升高校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然而据调查表明,当下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更多倾向于西方音乐或流行音乐,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兴趣较低,也未能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受西方音乐理论和演唱技术的影响较大。其次,部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遭受挫折,长此以往便会逐渐失去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再次,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深刻,仅将其作为一种歌曲类型来进行学习,未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底蕴,因此难以对其产生文化认同感。最后,在当下高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大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了演唱技巧传授上,未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向学生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魅力,也未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此,为提升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质量,学校与教师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探寻提高学生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三、中國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整合高校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资源
为促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好地融入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必须提高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一批既拥有优秀的声乐演唱技巧,又拥有坚定的中国文化自信的声乐人才。一方面,高校应从加大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的投入入手,例如:可加大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教育的资金投入,联合声乐专任教师打造个性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校本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合理设计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内容,最终形成系统性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跨专业融合的方式来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活动。例如:高校可组织语文教师与声乐教师共同研究设计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内容,以弥补声乐教师在传统诗词文化知识上的欠缺;高校还可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不断调动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为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二)提升教师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水平
若想提高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度,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
1.合理选择演唱方法
古诗词艺术歌曲类型多样,所使用的演唱方法也各有不同。为促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来选择相应教学歌曲。例如:美声唱法强调发声技巧,注重演唱者声音共鸣度和穿透力。教师在进行美声教学时可选择《杏花天影》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教学素材,要求学生使用美声唱法来完成歌曲演唱,引导其在演唱过程中正确把控气息与声调的强弱,体现出歌曲的哀婉与相思之情。又如:民族唱法注重咬字与行腔,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做到“依字行腔”“以情带声”,音色要独具民族特色。为让学生掌握民族唱法关键特征,教师可选择《越人歌》《涉江采芙蓉》等古诗词艺术歌曲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运用花腔、加强句末咬字等方式来体现押韵等技巧,提升自身民族唱法水平。
2.深入分析歌曲文本
古诗词艺术歌曲文本包含“词”与“曲”两方面内容,为帮助学生在演唱中传达歌曲的思想与情感,教师必须在教学时关注歌曲文本的解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让学生体会作曲家的谱曲意图,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增强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的有效性。以《长相知》(石夫作曲)教学为例,该作品是一首代表性极强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取自汉乐府《上邪》一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对《长相思》的歌词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到《长相知》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诗中女子通过对天起誓的形式表达了自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借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来达到了“设誓反证”的效果。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需要把握好词中的入声韵,增强咬字的力量,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作曲家石夫为体现《长相知》的古典韵味,将昆曲唱腔融入了歌曲中,来表达歌曲中女主人公对上天的激叹与对爱情的决绝。如:曲中开头“上邪”一句就带有昆曲滑腔与拖腔的特点,而“冬雷震震”则运用了昆曲带腔的技巧。因此,学生在学习《长相知》这首作品时,必须了解作曲家的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歌曲演绎工作。
3.加强气息技巧训练
气息控制与咬字发音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教师在进行技巧教学时,可以将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训练素材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对演唱者的咬字发音有着较高的要求。如:在进行《静夜思》(秦西炫作曲)歌曲演唱时,演唱者必须注重“ang”韵脚,在演唱“光”“霜”“乡”三字时要讲究韵母的圆润饱满,声母与韵母间亦要呈现若即若离、一咬即送的感觉,这样才能使整首歌曲的韵律统一优美,具有古典气息。另一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我住长江头》中“日日思君”一句需要学生通过绵延、婉转的气息来表达歌曲的相思之情;而《关雎》中即使诗句内容相同,也要通过改变气息控制的方式来体现不同乐段中的情感变化。如:第一次演唱“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需要在句末两字之间进行换气,再将气息缓慢地放出,以表达主人公辗转难眠的心态;而第二次出现“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则需以饱满气息一气呵成,进入歌曲高潮部分。总而言之,教师可借助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所蕴含的丰富演唱技巧来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4.注重歌曲文化教学
为提高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中国古诗词文化知识储备,提高古诗词文化教学水平,积极主动地将文化教育融入声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认识到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人才培养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声乐技术与演唱技巧,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化对古诗词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意识,最终提高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其次,教师要丰富自身古诗词文化知识的储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古诗词文化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阅读专业的学习资料、寻找网络中的学习资源的方式来不断革新自身文化知识体系,增进对各朝代古诗词作者、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知识的了解,而后根据教学需要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教学水平。当下部分教师在声乐课堂中开展文化教学时常存在教学形式刻板生硬的问题,这会导致古诗词文化内容与声乐知识点格格不入。为使文化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可在课后与同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教研学习会,在会中共同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方法,总结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教师还可在学院中组织示范课演示、声乐课程评比等活动,通过与同行良性竞争来不断磨炼自身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水平,促使其与声乐教学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三)激发学生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兴趣
当下大部分高校在将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未能深化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中,并将授课内容集中在了演唱技巧和声乐技术训练上,忽略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其他价值,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声乐教学呆板枯燥。想要激发学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兴趣,高校必须丰富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首先,教师可在声乐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越人歌》教学为例,为提升学生歌曲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大宋宫词》片头及剧中角色演唱《越人歌》的片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聆听歌曲,帮助学生感悟歌曲意蕴悠长的特征。其次,教师可组织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例如:为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谱曲特征的理解,教师可在课上组织学生以4—6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自主选择任一首古诗词作品,通过模仿现有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来为其谱曲,并将其演唱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声乐教学,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促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更多声乐知识。最后,高校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类古诗词艺术歌曲课外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内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表演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还可组织古诗词艺术歌曲竞赛活动,邀请教师和业界专家担任活动评审,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結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生的声乐能力。
参考文献:
[1]辛雅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J].艺术家,2019(08):101.
[2]龙飞.中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存阅刊,2018(16):37.
[3]宋辰.论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元素的再融合[J].当代音乐,2022(05):43-45.
[4]马雪婷.国学复兴视域下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古诗词元素的运用探索[J].参花(下),2020(03):120.
[5]沈格格.以赵季平《幽兰操》为例探究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的运用[J].北方文学,2019(21):192+194.
[6]宿鲁雁.高校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6):177-179.
基金项目:本文为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七批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2JGY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