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

2023-05-21王巧云

种子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

王巧云

摘    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玉米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为了促进玉米质量与产量提升,要求种植人员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灵活应用到日常栽种过程中,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文章主要探讨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7-003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既能当作粮食作物,也能运用于饲料加工和食品加工中,经济价值较高。玉米种植产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要想确保玉米种植优质高产,必须有效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为玉米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对常见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升。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选地和整地

玉米不耐涝,有较好的耐热性,喜肥,所以在玉米种植中应合理选择种植地。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土质过黏、缺乏充足的营养,将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着玉米不断生长,其水分需求越来越大,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降水量应保持在约410 mm,不能超过640 mm[1]。玉米生长需要诸多营养成分。玉米适宜在弱酸性、矿物质丰富、管理和排灌便利、肥力中上等的土壤中种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整地对玉米出苗有利,可保证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选好播种地后,第一时间深耕并耙平,耕作深度应在30 cm以上。完成整地后,运用双行种植方式,行距为120~140 cm,放线开沟,并在沟中每公顷施入15 000 kg农家肥、750 kg豆饼、750 kg過磷酸钙。还需要结合具体栽培情况开沟做畦,便于排灌。

1.2 选种

种植玉米时,为了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要科学选种。玉米品种丰富,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与气候等各不相同,玉米的生长、种植也有所区别。在玉米选种环节,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实际环境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品种。当前,相关科研单位研发出了浚单22、圣瑞568、济单7号、中科11号、先玉335、隆平206等优秀品种,这些品种株型紧凑、抗逆性较强。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品种,保证玉米品种与当地的生长环境相适应,充分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

1.3 种子处理

在玉米种植中,种子处理尤为重要,关系到玉米种植产量及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2]。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要筛选玉米种子,除去干瘪的种子,保证玉米种子饱满。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晾晒和自然风干,铺开玉米种子,厚度通常保持在2~3 cm,并翻动种子,避免种子内部温度过高,损坏其组织,通常最佳晾晒时间为2~3 d。还要用药水浸泡种子,可以立足于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特点配制药剂,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1.4 适时播种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种植时间。通常来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玉米,该时期土壤的温度约11 ℃,对玉米种子生长十分有利,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加快种子发芽速度,确保芽齐,具有良好的出苗质量。若提前播种玉米,会延缓出苗时间,使出苗缺乏均匀性,甚至导致种子腐烂。若想将玉米播种时间提前,可以运用地膜,在土壤温度约9 ℃时便能开展播种工作[3]。

1.5 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当玉米处于3叶期时适合间苗,这时玉米苗的第3片叶会有叶心露出,为2~3 cm。为了防止幼苗之间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一定要控制种植密度,切实做到“去除弱小,留下茁壮”。通常来说,种植密度应保持在45 000株/hm2,若超过该密度,会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出现倒伏等现象,最终导致减产;若达不到该种植密度,植株数量过少,会使产量大大降低。

2)中耕除草。在玉米苗期,要及时中耕,确保田间土壤疏松程度适宜,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帮助玉米根系与更多空气接触,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中耕后土壤的水分蒸发,对保水护墒有利。通常在玉米封垄之前,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和松土工作,次数控制在2~3次,能提升根系发育效果。除草次数视杂草的生长情况而定,遵循“除早、除小、除了”原则,最大化控制物力、人力的投入量,使效果最佳。杂草的生长会争夺植株的光照和水分,也会影响田间通风,还为部分病虫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及时除草可确保玉米植株正常生长。通常在定苗期间,需要开展1次中耕除草。当玉米叶片长到10~12片时,再进行1次除草,以深中耕为主,并做好培土工作。

3)水肥管理。开展田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土地的恢复能力,通过人工干预改善土壤条件,提升生产水平,施肥与灌溉是经常开展的两项工作[4]。对于施肥,不仅要在种子发芽时及时补充肥料,还要注意在植株快速生长阶段开展追肥工作,促进产量提升。通过合理灌溉为作物补充水分,不仅可以加快作物生长,还可优化土壤矿质结构,保障幼苗良好地吸收水分。在玉米生长期,要高度重视水肥管理。生长时期不同,水肥管理也不同。在幼苗时期,土壤含水量对幼苗生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确保土壤水分适宜,注意观察土壤墒情。当土壤水分不足时,种植人员要第一时间补水;如果土壤中的积水量过多,要及时排水。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时期,应追施尿素300 kg/hm2,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培土、开沟和施肥等。在玉米拔节时期,施入拔节肥。大喇叭口时期是形成穗粒的重要阶段,水肥条件决定了籽粒能否良好发育,如果想确保籽粒数量充足,需要最大化进行光合作用,确保玉米水分和养分充足。在施肥时,需将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避免发生化肥烧叶的情况。在吐丝阶段,必须控制好氮肥量,确保磷肥、钾肥配比科学。有机肥主要包括沼气肥、秸秆和堆肥等,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施加此类肥料,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在玉米蜡熟时期,籽粒大小和重量达到巅峰,此时可开展收获工作。在种植玉米时,对化肥的用量有明确要求,应尽量少施用化肥,才能符合绿色健康的要求。

4)去雄。有效开展去雄工作,可以保证叶茎中的养分和水分在玉米芯中汇集,避免浪费,从而为玉米果实发育提供保障,促进玉米产量提升。在开展去雄工作中,必须合理控制去雄时间,太晚去雄会流失诸多养分和水分,太早会破坏顶叶。一般情况下,在雄穗撒粉后2~3 d进行去雄,这时去雄效果最佳。不仅要控制好去雄时间,还要控制去雄时刻,尽可能在8:00~9:00或16:00~17:00去雄,这时温度适宜,可以促进玉米植株愈合。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玉米病害

1)大斑病。大斑病在玉米生长中较为常见,主要为害玉米苞叶和叶梢。大斑病发病特征为玉米叶上可见一些斑点,主要呈灰色,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斑点会慢慢变大,同时变成黄褐色,最终整个玉米叶上均可见褐色斑点。夏季是大斑病的高发季节,种植区域含有诸多水分、温度高会促使大斑病发病率显著提升[5]。为了最大化控制大斑病对玉米的不良影响,应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此外,在开展播种工作之前,应深翻土壤,能够大大降低大斑病发病率。大斑病刚发病时,种植人员可以借助人工手段摘除病叶,防止病害扩散。种植人员应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加大水分管理力度,加大预防大斑病药剂喷洒力度。如在玉米刚发病或生长抽雄期,可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2)纹枯病。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玉米一旦感染此病,叶鞘可见黑色纹路,进而出现大片不规则状的云纹,并且会不断扩大,直到整个叶片受害。针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应注重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特定浓度的升汞溶液中,防止病害扩散[6]。与此同时,需在一定时间段进行翻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热空气中进行干热消毒,并与药剂相配合,在固定的时间喷施,以植株病害情况确定喷药次数。

3)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为害玉米苞叶、茎秆、叶梢、叶片等。潮湿、高温环境为该病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当种植地的温度约30 ℃时,玉米锈病发生率极高,发病高峰期为玉米开花结穗至采收期。在防治玉米锈病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玉米品种,同时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田间通风良好,改善水肥管理。玉米感染锈病时,需要在玉米植株上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能有效控制玉米锈病。

4)霜霉病。玉米霜霉病会严重为害苞叶、叶鞘和叶片。玉米苗染病后,逐渐变成黄白色,慢慢枯萎死亡。玉米在成株期染病后,叶片为黄白色或淡绿色,若环境潮湿,病叶正、背面可见白色霉状物。霜霉病会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结苞,即使结苞,大部分籽粒都比较干瘪,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霜霉病通常在玉米6叶期发生,特别是在温度、湿度分别达到25 ℃、80%时,极易发生霜霉病,在经常降水和排水不畅的区域,很容易发生该病。针对玉米霜霉病的防治,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科学选种,并用药剂浸泡种子,用50%瑞毒霉0.5 kg兑水250 kg浸泡玉米种子,时间为1 d,晾干种子后便可以进行播种;高效开展深耕灭茬、轮作倒茬工作;控制播种密度和时间;及时除草追肥;病害发生后,必须及时喷药,如1∶1∶150的波尔多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2次。

2.2 玉米虫害

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生長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玉米虫害。玉米螟幼虫以玉米茎秆、嫩叶为食,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为了杀灭玉米螟,种植人员可喷洒药剂,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如果用药不合理,很难获得理想灭杀效果,会使灭杀成本增加[7]。可以借助生物防治技术提升玉米螟灭杀工作效果,如运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种植人员应以玉米螟生长状况及为害程度为基础,选择适宜的赤眼蜂释放时间与数量。除此之外,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灭杀玉米螟,结合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提高玉米螟防治质量。

2)蚜虫。蚜虫主要为害玉米植株的嫩茎和叶片等,造成叶片脱落、卷缩,在玉米结果期为害较大,会降低玉米品质和产量。蚜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以其刺吸式口器汲取玉米汁液,进而为害玉米。在防治蚜虫时,可以借助蚜虫天敌展开防治,如瓢虫、蚜蝇等。在玉米孕穗期,可以在玉米植株上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从而有效防治蚜虫。

3)红蜘蛛。玉米红蜘蛛又被叫作棉红蜘蛛或玉米叶螨,其发生率较高,一旦出现,极易大规模暴发,会造成玉米植株成片枯死,大大降低玉米产量[8]。如果虫害轻微,可以喷施阿维螺螨酯2 000倍液或20%阿维哒螨灵2 000倍液。对于症状严重的田块,7 d后需要再喷施1次。

4)玉米灰飞虱。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中,灰飞虱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了极大影响。灰飞虱以玉米汁液为食,造成植株干枯发黄。灰飞虱可以传播多种病毒,导致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影响玉米产量。针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与灰飞虱发生情况相结合,合理选择抗虫玉米品种,同时用药剂进行拌种,有效控制发病率;提高田间管理的重视度,及时施肥、灌水,增强玉米植株抗性;借助蜘蛛、瓢虫、寄生蜂等天敌开展防治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设置蓝板、黄板,诱杀害虫,减少田间害虫数量;若害虫数量较多,可以喷施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2 000倍液展开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要在适当时间开展收获工作。若太早收获,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颗粒太稚嫩;若太晚收获,会导致玉米发育过度,引发掉粒问题,大大降低玉米产量。一般来说,玉米进入蜡黄期后便可开展收获工作。这时玉米粒重和干重相当,同时玉米芯均易形成蜡状胚乳。这时收获玉米可以减少玉米掉粒,保证玉米产量。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水平日益提升,市场愈加注重农业种植效率和质量。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有所差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促进玉米质量与产量提高。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应充分结合相关栽培技术和高产玉米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高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杨丽红.优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18-19.

[2]夏振鹏.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新农业,2021(21):16.

[3]袁志文,吕艳华.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19):33-34.

[4]徐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42-43.

[5]邢红菲.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9(24):25.

[6]孔军.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分析[J].新农业,2019(19):19-20.

[7]丁坤.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及运用实践微探[J].山西农经,2018(11):64.

[8]杨成华.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8(8):67.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我的玉米送给你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七穗玉米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