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型个体化唇弓治疗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05-20何武成何琴鲁光炜李迎兰吴泽琳焉姝鶴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9期
关键词:牙尖牙弓尖牙

何武成,何琴,鲁光炜,李迎兰,吴泽琳,焉姝鶴

1.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青海 西宁(810099);2.宁夏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750004);3.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系,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750004)

易位牙定义为牙弓内两个相邻牙齿位置的互换,特别是指牙根位置的互换,或者是牙齿发生阶段或萌出阶段其位置被非相邻的牙齿占据[1-2]。既往文献报道上颌尖牙是牙弓内最易发生牙齿易位的牙位,其发生率为0.135%~0.510%[3-4]。根据学者Peck 等[5]的分类,上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上颌尖牙与侧切牙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牙齿易位类型。易位牙的易位程度分为完全易位和不完全易位两种[6],如果涉及易位的两个牙齿长轴在影像学上呈现的是一种相互平行的状态则为完全易位或称为真性易位;如果涉及的两个牙齿长轴在影像学上呈现的是交叉状态或是相互重叠的状态则称为不完全易位或称为假性易位。造成牙齿易位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与病因机制有关[1-3,6]。将易位的两颗牙齿恢复正常牙弓位置顺序一直是正畸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对于其治疗的研究国外仅见于一些个案报道,国内报道少见。本研究收集一系列上颌唇侧尖牙易位病例,所有病例均通过同一种矫治装置即门型个体化唇弓恢复了易位尖牙正常牙弓顺序,并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上相关线距、角度和牙周指标的测量明确该矫治装置下易位阻生尖牙的移动机制及牙周变化。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依据易位阻生尖牙的定义方法[1-2],收集自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病例8 例,女性7 例,男性1 例,平均年龄(14.2±1.8)岁。所有病例临床表现为上颌一侧尖牙呈萌出状态重叠错位于相邻邻牙唇侧,其中6 例尖牙与侧切牙发生易位,2 例尖牙与第一前磨牙发生易位。6 例左侧易位,2 例右侧易位。全口曲面断层片上4 例易位尖牙与邻牙长轴交叉,4 例易位尖牙与邻牙长轴呈现平行状态。所有患者均采用门型个体化唇弓早期进行易位尖牙向牙弓正常近远中位置的移动。该矫治方法由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审批号:XNSYYLP2020015),所有患者均签署矫治前知情同意书。

1.2 门型个体化唇弓的制作

基于早期即能将严重唇向错位的易位尖牙纳入矫治范围,利用弓丝与托槽间的力偶距能够控制牙根移动,本研究自主设计了门型个体化唇弓矫治弓丝。每个患者依据矫治前初始牙弓形态用0.016 英寸不锈钢圆丝弯制个体化唇弓,在易位尖牙处向龈方弯制门型弓,门型弓水平段与两侧牙弓形态一致并纳入易位尖牙托槽内,分别于侧切牙远中或第一前磨牙近中在水平段弓丝末端夹牵引钩与易位尖牙托槽通过弹性牵引进行易位尖牙的近中或远中移动,如图1。施加轻力,力值约30 g,每月更换弹性橡皮链1 次。弓丝结扎前进行口内微调,理想状态下弓丝被动进入所有上颌托槽槽沟(不包括相邻的邻牙)。

图1 门型个体化唇弓正畸治疗移动2 例易位尖牙实例图Figure 1 Intraoral photographs of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wo cases with transposed caninies using the door shaped individualized archwire

1.3 测量项目

分别计算安放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易位尖牙时间和易位尖牙纳入牙弓上颌矫治弓丝换至0.019 英寸×0.025 英寸不锈钢丝1 个月后的总矫治完成时间。分别于矫治初期(T1)和矫治中(易位尖牙移动至与同象限正常邻牙邻接但偏唇侧位置时)(T2)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相关线距和角度测量(图2)。计算牙尖位移(dc)、根尖位移(dr)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于易位尖牙在与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不同易位类型下移动方向的不同,为方便统计学研究采用正值统计。尖牙与侧切牙易位类型中位移值计算公式:T2 期d 值-T1 期d 值。尖牙与第一磨牙易位类型中位移值计算公式:T1 期d值-T2 期d 值。全口曲面断层片采用同一放大比例,线距测量值公式:y=(x:模型右上中切牙宽度;x':全口曲面断层片右上中切牙宽度;y':全口曲面断层片长度测量值;y:长度校正值)进行校正。采用牙周探针进行矫治前(TI)、上颌0.019 英寸×0.025 英寸不锈钢丝矫治后(就位1 个月后)(T3)易位尖牙和对侧正常尖牙颊腭侧近中、中间、远中6 个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的测量和唇侧牙龈中点到牙尖高度即颊侧临床牙冠高度测量。所有放射片用Planmeca ProMax(Planmeca OY,Helsinki,芬兰)曲面断层机由同一技师拍摄,拍摄时采用曲面断层机自带的垂直和水平激光线对患者头颅进行固定,保证治疗前后头颅处于同一姿势,其中垂直激光线对准患者面部正中线,水平激光线平齐患者上颌左右尖牙连线水平。

图2 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正畸治疗中易位尖牙牙尖、根尖位移及长轴角度变化Figure 2 Distance changes of the crown and root apex and angulation changes of the transposed canines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asured on orthopantomogram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x±s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P25,P75)进行描述,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8 例患者易位阻生尖牙前期均成功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到了预期位置,平均矫治时间(11.5±2.7)个月,总的矫治疗程(28.3±4.7)个月。T1、T2 期易位尖牙牙尖和根尖位移变化见表1,牙尖位移8.1 mm,根尖位移1.5 mm,牙尖位移大于根尖位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位尖牙长轴角度变化值为17.5°(11.7°,24.3°)。T1、T3 期易位尖牙和对照尖牙探诊深度均正常(表2)。易位尖牙唇侧临床冠高度在T1、T3期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侧尖牙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图3 展示的为其中1 例12 岁女性患者左侧上颌尖牙与前磨牙易位,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成功矫治后的口内照和全口曲面断层片对比照,总疗程20 个月。

表1 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易位尖牙牙尖、根尖位移变化Table 1 Distance change of the crown and root apex of the canines using the door shaped individualized archwireM(P25,P75),mm,n=8

表2 门型个体化唇弓正畸治疗后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探诊深度测量Table 2 Probing depth measurement of maxillary transposed canine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ing the door shaped individualized archwirex±s,mm,n=8

表3 门型个体化唇弓正畸治疗前后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颊侧临床牙冠高度测量Table 3 Buccal crown height measurement of maxillary transposed canine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ing the door shaped individualized archwirex±s,mm,n=8

图3 门型个体化唇弓正畸治疗左侧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Figure 3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he maxillary left transposed canine using the door shaped individualized dental archwire

3 讨 论

目前大致有4 种易位尖牙矫治策略:拔除相关的易位尖牙或邻牙;将易位尖牙排齐在其易位位置;通过正畸移动恢复易位尖牙正常牙弓位置;易位尖牙正常牙弓位置再植[7-12]。通过正畸恢复易位尖牙患者正常牙弓顺序治疗的难度极大,由于易位尖牙错位明显,传统固定矫治早期无法将其纳入治疗,不能进行排齐和移动;透明牙套也由于牙套无法完全包裹易位牙进而影响移动效果[13-14]。既往成功矫治的个案报道中,易位尖牙的移动多需要设计一些复杂的矫治装置,其矫治理念也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腭侧腭杆等装置先进行相关邻牙的腭向移动让出尖牙在牙槽骨内移动通道[1,7,15],当尖牙在牙槽骨内移动到正常位置后再将腭侧相关邻牙拉回牙弓内位置;另一种是利用一些特殊的矫治装置如悬梁臂、T 型曲、L 型曲、微螺钉等直接在偏唇侧的位置先进行尖牙的移动[16-18],等尖牙牙冠移动至牙弓正常近远中位置后再进行正轴、排齐等的常规正畸矫治。既往对于阻生尖牙的正畸牵引过程基本上是直接通过矫治装置与粘接在尖牙上的舌扣进行弹力牵引,在该作用力下阻生尖牙发生的是单纯性倾斜移动,对于近中倾斜类阻生尖牙该倾斜移动是合适的[19-22],但对于易位尖牙,牙根的反向移动会增加后期尖牙正轴的困难和时间,甚至会导致矫治的失败。在对易位尖牙局部空间的三维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易位尖牙有偏唇侧的移动空间[23]。因此本研究创新采用门型个体化连续唇弓提供一个上颌易位尖牙唇侧移动轨道,代替上述特殊的矫治装置,通过门型弓与托槽间的力偶距控制牙根的同向移动,实现矫治装置简单化、加力复诊简单化和后期正轴简单化,且上颌所有牙齿可作为支抗牙不需要额外的支抗设计。所有8 颗易位阻生尖牙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均移动到牙弓正常近远中但偏唇侧位置,平均移动时长11.5 个月,总的疗程仍长达28.3 个月,说明该类牙齿矫治的难度仍偏大。

大尺寸矩形个体化唇弓因弓丝和托槽间更小的间隙理论上可以进行易位阻生尖牙的整体移动,从而减少后期正轴时间和难度,但实际中大尺寸个体化唇弓弯制困难,CBCT 检查也发现该类阻生尖牙唇侧骨质比较薄弱、牙齿靠近骨皮质[24-25],骨皮质阻力大不利于尖牙的整体移动并消耗过多的支抗和有更多的唇侧骨皮质吸收风险,利用小尺寸圆丝与托槽槽沟间更大的间隙允许尖牙做一定的倾斜移动可减小该类牙齿移动的困难,毕竟在所有牙齿正畸移动方式中,倾斜移动是最简单的移动方式[26-27],而且小尺寸圆丝易弯曲成形,因此本研究采用0.016 英寸不锈钢丝进行个体化唇弓的弯制,利用其有一定的刚性特质为易位尖牙唇侧的移动提供稳定的滑行轨道。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前后易位尖牙牙尖和根尖位移数据对比发现,牙尖、根尖位移平均值均为正值,但牙尖位移值明显大于根尖位移值,尖牙长轴也发生了17.5°的倾斜,说明易位尖牙的移动方式为控制性倾斜移动,相较单纯性倾斜移动而言,该类移动能明显降低易位尖牙牙冠移动到位后牙根的正轴时间和难度。易位尖牙移动前后其与对侧尖牙探诊深度及临床牙冠高度测量都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小尺寸个体化唇弓作用下的易位尖牙控制性倾斜移动及轻力加载方式未对易位尖牙唇侧移动过程中的牙周造成损伤,进一步说明个体化唇弓偏唇侧移动易位阻生尖牙是可行的、安全的。但由于易位尖牙较低的发病率,本研究只收集到8 例病例,今后仍需扩大样本量对上述结论进行更加客观的研究。

【Author contributions】He WC designed the study, processed the research, collected data and wrote the article.Lu GW, Li YL, Wu ZL,Yan SH assiste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He Q revised the article.All authors read and approved the final manuscript as submitted.

猜你喜欢

牙尖牙弓尖牙
WK-10型电铲防防止铲齿丢失影像监控改进与应用
CBCT研究阻生尖牙与正常尖牙根尖位置的差异
正畸和外科联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风只有一只脚(6)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下颌尖牙异位至对侧阻生1例
正常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牙尖”相声不止牙尖
牙弓/牙槽骨弓的塑形矫治
——基于牙弓形态发育不良的儿童错牙合畸形诊断与阻断治疗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