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及心理教育创新策略

2023-05-20宁博周典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状态创新策略

宁博 周典

摘 要:参与实习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其今后职业发展,因此研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及心理教育创新策略。针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准备、初始、中期、末期四个阶段出现的明显心理冲突、缺乏职业适应性、复杂心理变化、矛盾心理变化等心理状态表现,设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获得学生实习前后心理状况情况,经信度、效度检验通过后,获知学生实习后产生巨大心理压力;针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产生的问题,采取心理教育创新策略:通过创新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视酒店管理行业,利用高校创新教育在实习前预防学生心理问题,通过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健康实时跟踪解决实习中间、末期阶段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心理教育;创新策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4-0045-06

高校培养学生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以便学生毕业之后能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另一方面还要求高校培养心智健全的“社会人”,要求高校毕业的学生不会从事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所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1]。但是我国各类高校受到教学模式影响,一直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没有推陈出新,仍旧将理论教学放在第一位,并没有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校内实训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高校毕业生在实际技能方面与从业心理方面均存在较大不适性,不能符合行业的相关需求[2-4]。所以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参加实习工作就是学生从学生向社会过渡的一个过程。国外有研究显示,高校中从事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尽管已经接受酒店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高校中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还是存在局限性,许多学生还是没有深入了解酒店行业中的具体规则与实际操作问题[5]。我国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实习工作能够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接受身份的转变,为今后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学生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会导致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压力[6]。这些心理压力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学生的实习工作,从长远考虑,可能今后还会影响学生未来就业。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并且探索心理教育创新策略,解决高校酒店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

2.1 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表现

(1)实习准备阶段心理冲突。以学生获知实习安排开始,直到学生进入实习工作时间段,均称为实习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会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本来在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中生活并学习,接到实习安排后,一方面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水平没有自信,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不曾实际操作过专业工作,只有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实际经验[7]。而且目前高校并不会承担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所以这些需要实习的学生都需要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并面试,这些情况都是未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不曾面对的问题,也给处于这一阶段的高校学生造成严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下,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极端情绪,稍不如意就打算离开实习单位,同时抱有严重叛逆情绪,不服从实习老师和实习单位的管束,不愿意服从职场中的规章制度;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于实习工作抱有不实际的想法,如果实际开展工作时,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并不符合预期时,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2)实习初始阶段对职业缺乏适应性。实习初始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岗前培训,接受所分配岗位并初次上岗,这个阶段受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外界因素的刺激,学生最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8]。最直接的适应性缺乏是学生对于身份转换缺乏适应性,参加实习之前,这些学生一直在高校中生活学习,处于学生身份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处事风格都形成一定模式。学生参加实习后,无法走出已经形成的生活模式,仍旧使用学生的角色参与工作,对待工作内容时也是使用学生的心态,所以在适应工作时出现较大困难。酒店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经济效益,所以选择实习生时,会将形象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优先分配到一线岗位,这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落差,认为酒店相关负责人区别对待,在心理上会产生落差感。酒店分配工作时,会考虑性别和人数需求,所以一部分学生,不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还有一部分学生初次上岗,就需要从事工作量较大、任务较重、时间较长的工作内容,这些学生初次进入职场,面对这些问题从心理层面上产生较大变化,如果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会出现矫情抵触心理,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逃避工作的情况。

(3)实习中间阶段出现复杂心理变化。实习中间阶段,学生已经度过最初的工作不适应时期,逐渐适应实际工作的内容与强度,学生对于职业的趋向逐渐稳定。该阶段,虽然从表面来看一切工作都呈现出稳定状态,但是一些内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仍然不可调节。该阶段学生已經适应繁重且单调的工作内容,刚开始工作的新鲜感逐渐消失,这时许多学生都希望更换工作或者调岗[9-11]。有研究数据表明,接近一半的学生在该阶段都表现出更换工作岗位的意向。酒店作为实习单位,工作岗位与工作时间均有限,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为学生更换岗位,因此许多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出现极强反抗情绪,对于工作不再具有热情。该阶段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已经熟悉周围的同事与环境,如果不能适应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会出现明显抵触心理。高校中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很少出现利益冲突,但是工作环境中,每个人都为自身谋求利益,人际关系极为复杂,如果学生无法转变这种角色,适应全新的人际关系,将会出现明显心理压力,人际交往也出现明显障碍。

(4)实习末期阶段出现矛盾心理变化。实习的末期阶段是指学生完成在酒店的实习内容重新回归校园生活的阶段,该阶段由于环境与生活节奏再次发生改变,导致学生再次出现心理不适。完成在酒店的实习工作之后,学生需要重新回到自己所在的高校等待毕业,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实习,学生在生活方式、学习态度、工作认识方面都出现转变,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重新发生改变[12,13]。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职业规划出现变化。一部分学生实习之后发现,尽管已经经过四年专业且系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学习,但是经过实习之后,这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从事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因此对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倦怠情绪;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实习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甚至想进入酒店中从事高级管理工作,轻视酒店中基础且底层的工作,没有正视自己的能力,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力并不足以胜任从事高级管理工作,所以这部分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酒店管理工作。

2.2 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数据统计

2.2.1 数据统计

本文研究过程中收集多方资料设计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设计之前先统计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后的基本心理情况,心理状态数据根据专家经验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文献内容,选择身体健康状态、紧张情绪、焦虑情绪等40个指标,参考国内外研究精要划分量表中的评价等级,1为不存在该情况;2为偶尔出现该情况;3为出现该情况次数较多;4为高频出现该情况。抽样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调查范围覆盖多所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共发放1025份问卷,将其中回答模糊的问卷剔除,回收有效问卷共1005份,试卷回收有效率为94.8%,如表1所示。

SDS量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关学生身体状况的抑郁自评,如表2所示;一种是有关酒店实习工作的抑郁自评,如表3所示。

在表1至表3中只展示1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1和表2中的数据显示,各位学生的评分结果集中在1-2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对于调查结果多集中在“不存在该情况”“偶尔出现该情况”,说明这部分参加实习工作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明显压力。表3为酒店实习工作SDS量表,问题集中于有关实习后学生抑郁情况自评,出现较多3-4分,分别为“出现该情况次数较多”和“高频出现该情况”,这些数据显示,参加酒店实习工作以后,这部分学生不但对自身前途迷茫,对于酒店行业也缺乏信心,说明大多数学生参加完实习工作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时还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2.2 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检验。本研究选择Cronbach α信度系数、折半信度这两个方面来考察SAS量表、SDS量表、精神状态量表的信度状况[14]。一般而言,Cronbach α信度系数、折半信度以及重测信度在0.9以上则认为量表信度极好,在0.8-0.9之间则认为信度较好,在0.7-0.8之间则认为信度达标;当信度在0.7以下则认为量表需要修订。SPSS的运算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运算,我们发现SAS和SDS得到Cronbach α信度系数超过了0.92,信度非常好。因此本文认为,本次的信度检验通过。信度检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2)效度检验。在运用因子模型分析之前,首先要对量表数据进行因子模型适应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数据可知,量表数据的KMO值为0.958>0.6[15],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型检验(P<0.05),说明SAS量表通过效度检验。

3 心理教育创新策略

3.1 通过创新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视酒店管理行业

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创新心理教育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行业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异常心理状态主要是由于对实习工作的酒店环境与工作内容不了解。经过实际研究发现,大部分参与实习的学生对将要实习的酒店情况并不了解,存在不切实际、理想化的想法,这种对于酒店基本情况的缺失,一旦实习上岗将产生严重心理落差,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参加实习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对于这些问题,高校中教授酒店管理相关内容的教师应该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的情况,多列举成功经营酒店的案例,介绍大型酒店成功酒店管理人员的成长案例和成功经验,改变部分学生由于实习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而对酒店行业形成偏见,激励学生对于酒店管理行业产生更多热情,为成为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一部分酒店实习的工作内容以及实习工作相关内容,帮助参与实习的学生尽量多了解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并多次向学生介绍岗位信息,帮助学生尽量多了解需要实习的酒店基本信息。高校多次举办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能力提升活动,帮助更多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酒店管理的具体内容,提升该专业学生对于酒店管理行业的信心,通过这些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改变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学生有关酒店管理方面的信心。

3.2 高校创新教育在实习前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参加酒店实习工作之前,高校先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向即将参加酒店实习工作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常识知识,帮助学生在遇到无法处理的情绪问题时,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实习初期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经过上文分析已经确定,学生在实习初期经常出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使用积极的情绪融入全新的实习环境与工作内容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实习初始阶段创新性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能够一定程度调节实习生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注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待实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校期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所以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也比较单纯,不具备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所以也无法适应实习后的酒店工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关系。酒店中不但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还有各行各业的酒店入住人员,所以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开设教授人际沟通的专门课程,通过授课鼓励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设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正规兼职工作,锻炼學生的人际交往积极性。

帮助学生自主规划职业生涯,使用正确的观念对待未来的择业方向,避免眼高手低导致对于工作内容过于挑剔,正视自己所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通过创新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信心,帮助学生找出酒店管理工作中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具体职位,从心理层面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潜能,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目标,适应酒店管理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根据实际工作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未来职业规划目标。

3.3 实习中间阶段通过创新心理教育干预学生心理健康

指派固定实习老师,时刻关注参与实习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高校成立专门支持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辅导队伍,迅速发现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习过程中,相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般会在同一家酒店实习,因此实习过程中,心理咨询相关教师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压力问题,并且尽快帮助学生缓解情绪问题。教师还要时刻保持与酒店实习管理部门的沟通,最大程度降低酒店对于学生的心理压力,高校和酒店相关部分积极沟通,保障学生的权益。高校的实习跟队老师也要积极与参加实习的学生联系,帮助不能依靠自己能力完成实习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让学生时刻感受到高校的关怀。

3.4 实习末期阶段的创新心理教育跟踪

实习跟队教师在学生实习工作结束以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过程中认真记录的实习工作记录,通过工作日志了解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针对各个学生的问题,逐个通过创新心理教育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健康问题。经过实习之后,若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动摇,甚至预想毕业后不再从事有关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这个时候高校需要发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建立正确的择业标准。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高校中为实习后的学生开展讲座,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实习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4 结论

本文研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心理状态,并针对学生的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态做出心理教育创新策略。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参与实习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高校既要采取措施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对实习后的心理创伤做出指导,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各方面更加健康、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参考文献:

〔1〕索朗旺青.西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3):423.

〔2〕赵山,白仲琪.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07-112.

〔3〕贾绪云.校企结合视角下高校铸造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2,42(04):534-535.

〔4〕张伟.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2):251-252.

〔5〕杨广荣,张兴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4):57-61.

〔6〕索变利,冯文勇,韩瑛.本科生专业实习中的心理问题和实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心理调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2):44-46.

〔7〕焦念涛,郑向敏.酒店实习生心理资本对留职意愿的影响:满意度和组织支持感的作用研究[J].旅游学刊,2019,34(02):106-119.

〔8〕王红芳.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03-105.

〔9〕杨槐,龚少英,海曼,等.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1):62-66.

〔10〕黄步庭.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环境工程,2022,40(04):341-342.

〔11〕谢阳熙.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2):247.

〔12〕靳培培,周倩.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观的重塑与践行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06):93-101.

〔13〕吴杰,郭本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方向:基于循证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4):108-111.

〔14〕白彩梅,王树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心理教育责任的转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2):170-176.

〔15〕呂东刚.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的偏失及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5):35-37.

收稿日期:2023-02-18

通讯作者:周典(1968-),男,安徽无为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医院信息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科技重大专项(16030901061)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心理状态创新策略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