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预算工作中的应用
2023-05-20蔡日凤
蔡日凤
[摘 要]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管理会计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实现企业的升级与转型。长期以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沿用的是财务会计思路;在当前时代,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思路,能够让预算工作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和优化企业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9-0028-03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建设滞后,导致财务工作存在低产出、低效率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会计实务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预算管理要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来看,二者虽然是会计的不同分支,但是在企业的实践中,其不能完全分割且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信息来源方面具有联系。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都来自企业的各项原始信息及生产经营活动。其次,核算对象方面存在联系。二者都以资金变动情况为核算对象,在核算功能方面存在重叠。例如在开展核算工作时,财务会计计算当期的损益,管理会计侧重成本方面的控制。最后,功能方面存在联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记录、分析、评价企业的各项信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管理。
首先,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来看,遵循的原则不同。财务会计开展的工作具有固定标准,要求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固定周期、固定标准提供财务报表,企业同一经济事项在选择同一会计政策时,计量方式应该一致。管理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支持的会计活动,不受会计准则的影响,企业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动态改进管理会计体系,灵活使用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
其次,职能不同。财务会计提供的各项财务信息要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准则要求,相关信息向税务机关、债权人、投资者等主体提供,确保出具准确、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内部的人员提供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信息,提供的各项信息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
最后,工作方法不同。财务会计从原始凭证的获取直至出具财务报告过程要有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会计资料的格式、内容等信息。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结合企业的特点灵活设置,通过多种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项信息都是以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的,合理确认和计量企业的各个经济事项。二者在核算内容、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重叠,各类信息的来源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很少有因为管理会计工作单独记录各项财务信息的情况,管理会计信息通常以企业财务会计各项信息为信息源,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企业对外报告发生了显著变化,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不断增加,要求全面披露企业治理结构、人员状况、股东大会信息等。表外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通过管理会计能够优化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可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也有利于管理会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企业开展预算编制时,要重点管理企业的关键流程,在全面分析企业管理工作实际及经营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编制企业的预算财务报表。但是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财务报表时,仅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按照上一年度数据结合经验进行填列,没有让各层级人员参与其中,也没有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导致企业编制的预算不具有可操作性。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执行预算时,主要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应用方面,体现在相关领导过于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达成情况,忽略了在预算执行中对预算差异的分析及对预算工作的改进。管理会计的要求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预算要求难以落实。
很多企业在执行预算时,虽然分析了各项财务数据的达成情况,但是没有建立合理的非财务数据分析机制,也没有结合分析的结果有效落实奖惩机制。
(一)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时,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的预算财务报表。通过梳理各项预算指标,形成预算财务报表,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资产负债。企业在预算管理中,通过对各环节的分析形成最终的财务预算。因此,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时,要充分注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要求。在开展预算编制时,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促使企业的预算和战略相衔接;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将预算目标细致分解为可实现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工作要求。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预算目标要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本等方面的能力,合理确定战略目标。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可以按照平衡计分卡的维度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预算目标,见表1。首先,在客户维度,要求企业获取客户认可,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帮助企业扩大客户群体并提高市场份额;还要分析如何帮助企业扩大客户群体,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其次,在内部流程维度,要分析企业的流程要求及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重视企业产供销环节的运作情况,分析如何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再次,在学习与成长维度,要强调企业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对企业业务的熟练度,并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最后,在财务维度,要合理分析企业下一年度的成本、费用、收入等方面的目标,判断企业能否达到管理层的预期。
企业要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合理确定战略目标,并明确企业顺利达成战略目标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按照财务会计的相关思路将企业的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企业在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之前,内部的各部门成员要了解预算工作的具体要求。企业可以将生产部门确定为成本中心,生产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作为费用中心,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各部门的支出情况。
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要求等合理确定要编制的预算方案。通常而言,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要结合企业各项工作管理的特点分析采用何种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对于相关支出变动不大的可以按照增量预算的方式,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确定预算。对支出变动范围较大的应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编制[1]。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让基层人员也参与其中,在企业内部通过协商的方式形成合理的预算规划,以提升预算工作的可操作性。企业可以按照上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预算编制。上下级的预算编制方式由基层部门编制归口预算,之后再由财务部门汇总并提交至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层根据工作分析预算中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企业的管理规划,要求各部门结合预算及时调整,通过反复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最终的预算,进而保障预算的可持续性。
企业要结合实际特点,由各部门明确规划与管理目标,并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编制中。
当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式是以销定产,因此,企业要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结合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确定企业的销售费用,避免企业销售费用过高的问题。
企业要在确定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库存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合理确定企业的采购预算。通过分析企业预付账款付款计划,分析企业采购工作中的要求,结合采购预算的要求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付款计划,合理规划企业的资金安排。
财务预算包括资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等。资金预算要以收支平衡为原则,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那么企业将走向衰败。在编制财务费用预算时,要结合企业的存贷款情况预估相关的利息收入和支出。
企业在完成财务预算编制之后,要结合企业的各种预算编制情况形成预算财务报表,进而将预算落实为具体的财务会计方面的财务指标。
(二)在预算执行中的融合
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要求及信息系统的要求优化企业会计流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重点环节包括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企业要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开展管理工作。企业只有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功能,才能有效提高企业预算的控制水平。
预算分析要求企业在每月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分析,并针对预算分析的结果形成预算监控报告。在监控报告中,要判断预算执行是否存在偏离。如果存在偏离,要找出偏离的成因及解决方案,进而优化企业的预算执行流程。在开展预算分析时,不仅要找出差异的成因,还要判断如何改进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2]。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对企业工作具有明显影响。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时,要通过构建完善的控制体系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例如,在企业的预算工作中,明确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明确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分工体系,落实权责对等的原则,确保各岗位实现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
同时,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要监督预算活动流程的合规性,从而为企业预算工作的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监督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活动,可保障企业的预算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帮助企业达成预算目标,控制企业预算执行中的风险。
预算预警是指分析预算执行中各个项目执行的数据,判断各个项目执行是否存在超预算的问题。
首先,预算范围内的事项预警。预算范围的事项预警是指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预算发生额和实际额,在發生额接近预算额时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3]。
其次,超预算预警。超预算预警是指在预算控制中,进行会计核算时发现实际执行数超过预算数,此时财务会计要及时预警。
最后,预算范围外的事项预警。预算范围外的事项预警是指分析各个项目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对超出预算范围的项目要及时预警。通过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参与的管理体系,避免预算超支的问题。
(三)在预算考评中的应用
预算分析要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全面分析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情况和预算数是否存在差异,结合企业预算财务报表完成情况判断企业预算目标的达成效果,并结合预算目标达成效果落实奖惩机制。
企业在分析各项预算数据之后,要结合企业的预算目标及不同层级人员的工作特点,合理分析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落实了应尽的职责。
在开展考核时,要合理落实奖惩标准,通过奖惩并重的方式对完成预算目标的员工予以适当奖励,对于未完成预算目标的员工予以惩罚。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实施奖惩时,企业要全面分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达成效果,按照预算目标设定时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关因素,合理确定不同指标的比重,并结合企业的特点不断完善企业的指标机制。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分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发生的,二者都属于企业原始会计活动的分支,有着同样的起源,在本质上能够相互融合。
随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强调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开展管理工作。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融合的背景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考评等环节中都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衔接作用,促使传统的企业会计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1]毛茗.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初探[J].今日财富,2020(16):166-167.
[2]李金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22(13):72-74.
[3]赵洪宝.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集团经济,2020(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