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完全信息视角的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分析

2023-05-19崔志伟刘鹏然

关键词:非对称博士导师

崔志伟,刘鹏然

(1.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恢复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持续攀升。就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而言,生源质量对培养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招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意见,从统一招考逐渐发展成为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三种招考方式并行[1]。然而,随着招考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招生数量的不断提升,博士研究生生源的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也间接影响到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博士研究生招考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匹配问题,我们将尝试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以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为指导,分析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所面临的信息非对称性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一、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及研究现状

(一)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介绍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恢复以来,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招考机制不断发展。教育部关于印发《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高校可以通过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方式具体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本科直博是指符合条件的招生单位在规定的专业范围内,选拔具有学术型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又称为公开招考,指招生单位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二)博士研究生招考现状

近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据表明,2010 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研究生6.376 2万人,2020年增长至11.604 7万人。下图展示了2010-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关注重点。

进一步地,上述三种招考方式从应届本科生、应届硕士生、已获得硕士学位及同等学力等人员进行选拔,组成了博士研究生招考的多种渠道,满足了不同类型生源对于博士研究生报考的意愿。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2021年拟录取1 401名博士研究生,通过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1%和38%,远低于公开招考的招生比例。

图1 2010-2020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①

图2 三所高校2021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分布情况②

(三)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博士研究生招考的分析角度较为单一,一般仅从招考制度和招考管理等环节入手,探讨博士研究生招考的技术层面和操作流程等问题。以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缺乏,一般仅关注不同招考方式的质量问题。

关于招考制度,学者一般着眼于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改革,试图探索改革路径,完善招考机制。余桂红对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的争议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议,例如建立院、系招生委员会制度,加强新闻舆论对高校和导师的监督等[2]。董向宇就当下博士研究生招考“入学申请制”如何改革提出建议,与传统的“入学考试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同时,构建完善的“入学申请制”辅助机制,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3]。

关于招考管理,一般从招考环节中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复试和招生单位自主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谢太洵认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导致的考试命题不合理,笔试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面试难以发挥其作用,招考各环节难以合理配套使用,招生管理部门工作水平难以提高等,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保障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4]。

关于中外比较研究,学者通过分析中外博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培养模式等,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提供借鉴。邱进等针对申报条件和考试方式,对中美两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就我国研究生招生和考试阶段提出了建议[5]。索昭昭从研究生招考制度角度出发,着眼于招生计划管理、申报、考试和录取制度等方面,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若干设想[6]。

关于不同招考方式的质量问题,部分研究指出,公开招考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往往不如其他两类招考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刘宁宁以33所高校数千名博士研究生为样本,研究了不同招考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上的差异,发现硕博连读录取博士研究生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7]。对于学位论文质量,郭海燕等采用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量化结果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发现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录取博士研究生显著优于公开招考录取博士研究生,而本科直博、硕博连读这两种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之间无显著差异[8]。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定性因素,徐军海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王美青等提出构建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机制[9][10]。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没有关注博士研究生不同招考方式中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的问题。私有信息在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之间存在非对称分布。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私有信息的非对称分布将对博弈中参与者的策略行为产生巨大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福利、机会公平等。对于博士研究生的招考,私有信息的非对称分布已成为困扰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核心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比较分析

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提升我国科研实力的重要支撑,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博士研究生招考质量和改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同等重要。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都有可能无法匹配到使自己满意的对象。这种由信息非对称性所导致的师生错配将使真正有志于学术的学生无法脱颖而出,从而影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招考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开展,有赖于对其中的信息非对称性进行系统研究,信息经济学理论可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非对称性是指信息在个体之间非对称分布。具体地,每个个体都拥有私有信息,并且每个个体知晓自己的私有信息,而对其他个体的私有信息并不完全知晓。此时每个个体的私有信息不仅影响自身的策略选择,而且也影响其他个体的策略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福利、机会公平等。为了系统研究信息非对称性对于博士研究生招考质量的影响,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我们首先描述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的私有信息,然后分析私有信息如何在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之间非对称分布,最后提出缓解信息非对称性的具体举措。

(一)不同招考方式中私有信息

为了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博士研究生招考中师生错配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我们需要对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各自的私有信息进行阐释。值得注意的是,报考学生希望了解目标导师的私有信息,目标导师希望了解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

方便起见,我们对三种不同招考方式中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构成做一个统一的介绍。首先,目标导师私有信息构成元素有:师德师风表现、科研能力、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所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横向课题多寡以及横向课题任务的轻重、科研指导水平、是否平易近人、博士毕业难度、未来就业前景、对学生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否会提供帮助等。其次,报考学生私有信息构成元素有:学习能力、英文水平、科研能力、对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兴趣、科研写作能力、科研态度与责任心、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社交性格、同时兼顾不同的事务的能力、未来的职业与人生规划、心理与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

根据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所关注对方私有信息的侧重点不同③。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关于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的私有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考虑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对于不同招考方式,目标导师十分关注报考学生的学习能力、英文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研究兴趣,同样也会关注报考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交性格等。然而,对于不同招考方式,目标导师对报考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状况、人生规划以及婚姻状况关注程度不尽相同。对于不同招考方式,报考学生十分关注目标导师的师德师风表现、科研能力、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所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同样关注目标导师的科研指导水平以及是否平易近人等。然而,对于不同招考方式,报考学生对博士毕业难度和未来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总的来看,对于不同招考方式,虽然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构成元素相同,但是,一方对另一方私有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信息非对称性问题存在较大差异性。

(二)不同招考方式的信息非对称性

给定信息非对称性,私有信息在各方之间呈现非对称分布。具体地,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无法完全了解彼此的私有信息,从而双方都有可能无法匹配到使自己满意的对象,这将导致严重的师生错配问题。接下来,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我们详细分析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问题。

首先,对于本科直博,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在做出选择决策前,基本上不会有深入接触的机会,同时,报考学生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几乎为空白。在这种情形中,私有信息的非对称分布性问题最为严重。一方面,目标导师没有可靠的渠道来了解报考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只能依据其本科专业成绩、外语成绩或极为少数学生的文章发表情况来推断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这些因素并不能全面反映报考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同时,目标导师也很难有机会了解报考学生对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兴趣。另一方面,报考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很少有机会参与目标导师的科研项目,只能通过目标导师的个人主页等来了解其研究领域,这些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目标导师的科研水平;同时,报考学生很少有可靠的渠道来了解目标导师是否平易近人,也很难了解目标导师在所在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其次,对于硕博连读目标导师对于报考学生也同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已有所消除。一定程度上,对于硕博连读,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问题最小。然而,相比本科直博,对于硕博连读,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均希望报考学生能够更快进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状态。因此,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性问题展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方面,单凭一到两年的科研学习互动,目标导师很难了解报考学生是否有能力兼顾不同的事务以及未来的职业与人生规划;另一方面,报考学生也很难完全了解目标导师的横向课题和其他非科研任务是否会影响其科研进度、博士毕业难度和专业就业前景。

最后,对于公开招考,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的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性问题与本科直博中的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本科直博不同的是,对于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在硕士学习阶段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均有助于目标导师对其科研学习能力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同时,其硕士指导教师的推荐信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相比其他两种招考方式,对于公开招考,报考学生的年龄显著增长,这将带来许多现实性和社会性问题。一方面,目标导师很难完全了解报考学生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状况等;另一方面,报考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目标导师是否能够对其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博士能否如期毕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等。

综上所述,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下,报考学生和目标导师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性问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博士研究生招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招生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改革探索,优化招考方式,调整招生名额在不同招考方式的分布,以使得博士研究生招考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的开展。

三、提高博士研究生招考质量的改革建议

对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在私有信息非对称分布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信息非对称性的一些具体举措。

对于本科直博,“培养前移”模式可用来消除报考学生与目标导师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具体的,培养前移指的是,提前培养和发掘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使得潜在目标导师对潜在报考学生的考核环节下沉。通过我们前期调研发现,培养前移模式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得到了实施。譬如,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通过本科学业导师、科研小助手等方式,大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阶段都可以得到老师对学习和科研的系统指导,进行文献阅读,并且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对于有志于直博的大学生,本科阶段的指导教师可以对其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为相应考查和考核环节提供必要的材料。

对于硕博连读,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管理,可用来消除报考学生与目标导师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一方面,对于硕士指导教师,应严格遵守学校和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硕士研究生应因材施教,以使真正有志于学术的硕士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对于硕士研究生,应严格遵守学校和教育部关于培养流程的相关规章制度,经指导教授同意后,才可参加就业相关的实习和培训等。通过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导学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指导教师还可以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更为系统的培养,更加清楚认知其科研兴趣,同时硕士研究生也可以更加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等。

对于公开招考,完善推荐信等相关材料,可用来消除报考学生与目标导师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在公开招考中,报考学生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或即将取得硕士学位。通过两到三年的科研学习互动,硕士指导教师对报考学生的科研能力、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其推荐信有助于对报考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然而,前期调研发现,目前报考学生提交的推荐信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部分可归因于推荐信的内容要求和提交环节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推荐信的作用,就推荐信内容来讲,招生单位和目标导师应引导推荐人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研究经历、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就推荐信的提交形式来讲,建议调整为推荐人向招生单位或目标导师直接提交,而非由报考学生进行转交,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总之,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三种招考方式都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消除信息非对称性带来的问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招考质量。围绕三种措施,对于本科直博,建议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前培养模式,在本科期间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状态,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于硕博连读,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管理,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并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于公开招考,建议完善推荐材料的内容和提交方式,以使得目标导师可对报考学生进行客观全面评价。除了上述三种措施外,同时建议健全导师信息揭示机制,加大导师科研水平、师德师风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加强报考学生对目标导师的了解。

注释:

① 2010-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教育统计数据中的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学生数。(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

② 饼图所用数据来源于三所学校研究生院对于2021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的公示名单(名单为拟录取名单,需要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并经北京教育考试院审查和教育部全国录取联合检查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录取名单)。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拟录取1 401名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150名,硕博连读529名,公开招考722名;中国人民大学拟录取1 062名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108名,硕博连读165名,公开招考789名;北京交通大学拟录取618名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54名,硕博连读199名,公开招考365名。

③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假设在博士研究生招考/培养中,一方的私有信息并不依赖于另一方的私有信息。譬如,目标导师制定的毕业标准并不依赖于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猜你喜欢

非对称博士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非对称Orlicz差体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博士蚊
点数不超过20的旗传递非对称2-设计
爱情导师
非对称负载下矩阵变换器改进型PI重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