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的应用
2023-05-19刘军
刘军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提升学生创造意识、想象力及审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以螺旋式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应用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但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转变思想,难以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具有的美育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研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了解美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智力及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进美术课程改革。教师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进行实践与创造,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打破教育僵局
1.1更新美术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更注重对绘画技巧及美术知识的讲解,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将自身放在主体地位,极少与学生互动,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使其通过积极思考与深入探究,对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师生之间需要进行平等交流,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高效小学美术课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并对其进行美术造型,充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对日用品进行观察与了解,深入感受联想的魅力。有的学生通过对周边事物认真观察后,利用自己的眼镜与橡皮摆出了一个快乐的人脸造型。其先将一块较大的橡皮作为人脸的鼻子,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将细长的橡皮作为鼻梁横放在鼻子上,最后再将眼镜架在鼻梁之上,这就完成了一副生动形象的人脸图。而有的学生则利用瓜子皮制作出小兔子的造型,将瓜子皮分别作为兔子的耳朵和身体,摆出各种可爱的造型。当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并创作时,教师不应干涉,只需要在学生有疑惑或需要帮助时,给予其必要的引导即可。
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富有趣味性,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
1.2创设教学情境,做好激趣教学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更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认知的真实情境,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密度,又可以唤醒学生艺术修养,带领学生一同在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美术创作,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小学美术教师可积极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补充教学素材,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动物的花衣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入动物的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在大自然中不同的动物都穿上了哪些漂亮的花衣裳,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动物身上独特的花纹、色彩。然后,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花衣裳及脱掉花衣裳后的动物,让学生对其进行匹配。当学生匹配正确后,教师可创设“动物服装节”的情境。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帮助不同的动物以点、线、色块等形式设计漂亮的花衣裳,并依据学生的作品为学生颁发最佳花纹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趣味奖等多种奖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教学设备逐渐增多,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软件等。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将美术教材中较为枯燥的知识点以真实生动的景象进行展示,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2 加强教育创新,巧用现代科技
2.1丰富教学手段,融入信息技术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填充及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小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与认知水平,师生之间缺少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意识与美术思维,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理解美术作品,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小学美术课堂活動中。
例如,当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会游的玩具》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体的造型及掌握游动姿态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在课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玩具游动的实体展示,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PPT等绘图软件对玩具在游动中的每个姿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美术技巧与绘画要点。学生也可根据PPT图片对其进行模仿绘画,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体线条和造型的理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游动玩具的造型,对自己理想中的玩具进行绘制,促使学生通过手脑结合完成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将所学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教学结构,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演示功能,将其融入美術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形式,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提升学生美术修养。
2.2融合表现形式,强化艺术审美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以增强美术课堂的吸引力。由于小学生自身绘画技巧尚不熟练,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提升其美术技能与艺术修养。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各种美术名作随处可见,只要教师用心就可以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为学生适当地拓展符合其心理认知的艺术作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美术作品承载着绘画者的情感与态度,在鉴赏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观赏名作时的情绪进行感知,并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绪进行对比,为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意义,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及美术素养。
例如,当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工笔花卉》一课时,可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著名花鸟画家郭红春先生制作的工笔画作品《花开白雪香》、张文锁先生的《花下轻音》与“锦绣前程”以及著名工笔画家秦贤老师制作的《富贵图》,引导学生对这些工笔花卉作品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在其作品中表达的不同情绪,欣赏不同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名家名作,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意义,推动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大胆地进行想象与创新,给自己的作品注入生命力。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给予学生肯定与支持,在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与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育互动
3.1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新课改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美术教师也应注重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可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对绘画技巧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为其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以实践任务的形式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打破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状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使其将课堂中掌握的绘画技巧与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喜怒哀乐》一课时,课程开展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人物的情绪,对人物形象进行绘画。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为这些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对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探索,感知到人物不同的情绪。然后,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为每组学生分发不同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人物的微表情进行深入剖析,并绘制美术作品。
小组合作强化了学生的美术体验,促使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打造高效性美术课堂。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皆有所收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引入趣味实验,感受艺术魅力
小学生受自身生活阅历及年龄的限制,不具备成熟的心理,对社会产生的主观认知较为片面,甚至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意识及行为举止,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则无法保持注意力,既影响课堂的教学纪律及秩序,又阻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趣味性教学实验,牢牢吸引学生目光,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记录色彩》一课时,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在课堂中以实验的形式带领学生对两种颜色融合的过程进行观察,以此帮助学生感受色彩交融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美。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墨水分别滴到画纸上,并让学生两两进行组合,将颜色进行渗透与混合,并用吹管吹出形状。此种带有实践性质的美术课堂形式,既可以营造趣味生动的教学氛围,也给予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在吹画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随意地创作。每位学生在课堂中所制作的吹画都是与众不同的,其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可积极融合趣味实验开展课堂教学,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从客观现象入手,对美术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目光,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具有的美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新课改的发展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模式,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转变单纯的讲解绘画技巧与美术知识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内心需求与实际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建立更为稳定的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推动美术教学的良好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颖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19):108-109.
[2]强小鑫.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07-109.
[3]钱菊.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75-76.
[4]饶丽.合作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J].戏剧之家,2018(23):201.
[5]刘琳.基于“以美育人”视角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师,2020(3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