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累”叫重症肌无力

2023-05-19金永寿

家庭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肌无力胸腺抗体

金永寿

付小姐30出头,是个新媒体人,平时工作量比较大,干起活来可以说是没日没夜,凌晨两三点睡觉也是家常便饭。近日,她老觉得即便不是很累眼皮也抬不起来,有时不到下午整个人就提不起劲,剧烈活动后还伴有气喘和呼吸费力。刚开始付小姐还没留意,以为只要抓紧时间眯一会儿缓一缓就没事了。

一次外出采访,同行朋友突然盯着戴了口罩只露出眼睛的付小姐惊呼:“没见你一段时间,你的眼睛怎么整天处于半开合状态,是不是生病了?”

付小姐心里一惊,赶紧在网上预约挂号到神经科就诊。经过初步诊断和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出付小姐这种症状是一种叫“重症肌无力”的神经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无力为主要症状,也就是附着在骨骼上、能够做出动作的肌肉逐渐失去力量。起初,患者容易疲劳,在活动后感觉更加劳累,休息后能得到缓解,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讲话无力,甚至呼吸困难。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数据显示,全球MG患病率为(150~250)/百万,预估年发病率(4~10)/百万,全球发病率无明显地域差异。2019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中国MG的发病率、死亡率研究,覆盖全国31个省市1665家收治MG患者的医院,涉及2016-2018年的MG患者94,638人次,分析其发病率的年龄、性别和省份信息。研究结果显示,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我国整体MG发病率约为0.68/10万,70~7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中女性发病率为0.76/10万,男性为0.60/10万,总体住院死亡率为14.69‰,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是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不可忽视

临床上,当患者运动已经受到病损的肌肉后,可以引发肌无力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又会改善。通常在发病几年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中,某些肌肉群更容易被累及——

眼肌 超过半数MG患者的最初累及为眼肌,如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复视(可能是水平或垂直复视,闭上一只眼时症状改善或消除)。

面部和咽喉肌肉 约15%MG患者,首发症状表现在面部和咽喉肌肉,影响讲话功能,言语听起来很轻或有鼻音。其次是吞咽困难,容易哽咽,难以进食、喝东西或服用药片,某些情况下吞咽的液体会从鼻腔反流出,影响咀嚼功能,在用餐半途咀嚼变得无力。最后是面部表情的改变,由于肌力的改变及不协调,造成在微笑时看起来像龇牙咧嘴。

颈部和四肢肌肉受累 MG还可以导致患者颈部、手臂和腿部无力,而腿部無力会影响行走能力,颈部肌肉无力可能无法支撑头部,转颈、耸肩无力。另外,患者还会出现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等困难,步态可以表现为不稳定或“蹒跚”步态。

目前,根据受累的肌肉不同,临床上将MG划分为以下分型——

I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无其他肌群受累和电生理检查的证据。

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包括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常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自理。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常有咀嚼、吞咽和构音困难,自理生活困难。

Ⅲ型:重度激进型。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数周或数个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

IV型:迟发重度型。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两年内逐渐由I、ⅡA、ⅡB型累及呼吸肌。

V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缩。

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是主因

MG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而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秩序”。

抗体因素:神经和肌肉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连结处上的“受体”来完成两者间的交流。对于MG患者来说,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阻断或破坏肌肉上针对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受体。随着有效的受体减少,肌肉接收到的神经信号也会减少,从而导致肌肉变得虚弱无力。有研究还报告了存在其他抗体参与MG的发病过程,而且这些相关抗体的数量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胸腺因素: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胸骨下方的上部胸腔。研究认为,胸腺触发或维持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产生。正常情况下,婴儿时期的胸腺比较大,成年时的胸腺变小。但是,一些MG患者的胸腺异常之大,有些MG患者的胸腺内还有肿瘤(胸腺瘤)。

其他因素:在极少数情况下,MG患者生下的孩子在出生时患有MG,及时治疗一般在两个月内可以康复。

实验室检查可辅助确诊

临床上,MG的诊断较为复杂,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手段确诊。

药理实验:成人皮下注射一定量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儿童可按体重计算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然后根据每10分钟记录一次肌力情况,持续60分钟,以这些测试数据计算出改善肌力的相对评分。相对评分<25%为阴性,25%~60%为可疑阳性,>60%为阳性。

电生理检查:(1)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检查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和尺神经,当检查前后波幅衰竭达10%或15%以上为异常。(2)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使用特殊的单纤维针电极,测定“颤抖”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当出现2个“颤抖增宽”或阻滞,则判断为异常。

血清学检查:(1)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约30%~50%的单纯眼肌型MG患者可检测到AChR抗体;约80%~90%的全身型MG患者可检测到AChR抗体。但是,抗体检测阴性者不能排除MG的诊断。(2)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 (抗-MUSK)抗体。部分AChR抗体阴性的全身型MG患者,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其余患者可能存在某些神经肌肉接头未知抗原的抗体或因抗体水平/亲和力过低,而现有手段无法检测。(2)抗横纹肌抗体。伴有胸腺瘤或病情较重且对治疗不敏感的MG患者中此类抗体阳性率较高。

胸腺影像学检查:约15%左右的MG患者同时伴有胸腺瘤;约60%左右MG患者同时伴有胸腺增生;约20%~25%胸腺瘤患者可出现MG症状,纵隔CT检查胸腺瘤检出率可达94%。

选对治疗很关键

临床上,MG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一些特殊治疗。

1.口服药物。口服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及Mestinon(美定隆,俗称大力丸),可以减低体内胆碱酯酶的作用,延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刺激作用,从而改善已经受损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通常从少剂量开始,如嗅吡斯的明每次20mg,每天3次,逐步增加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如在餐前30分钟服药,进餐时的症状会得到改善。副作用有汗水较多及腹泻,嗅吡斯的明是作用短暂的药物,其半衰期约4小时。

二是免疫抑制类药物,包括强的松、环孢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可供选用。临床上,通常把这些药物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结合使用。一些免疫抑制类药物的治疗需要服用几星期至几个月后才能见效。

也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范畴中的痿症。根据中医学说,脾脏主四肢肌肉,所以重症肌无力是脾阳的问题,以补中益气汤为治疗基础可取得较好疗效。不过,中医药主要是起到辅助和调理的作用。

2.血浆置换术及免疫血球蛋白。当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严重时,如病情危险期,使用血浆置换术可以将病原抗体从循环系统中除去,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治疗,其疗效通常在1周内出现,疗效可持续3~6周。

3.手术。如胸腺切除术,当有胸腺瘤时,手术切除是必须的。但是,当患者不存在胸腺异常的情况下,手术存在争议,尽管某些患者在胸腺切除术后改善了病情。

此外,创新疗法有望为MG带来治疗变革。近年来,基于MG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新靶点不断涌现,包括靶向FcRn、靶向B细胞、靶向两种营养性B细胞因子、靶向补体、靶向T细胞、靶向细胞因子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靶点FcRn, FcRn拮抗剂可能成为一种新疗法,其能显著减低病理性IgG水平,用于治疗IgG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新型FcRn拮抗剂efgartigimod用于成人全身型MG的关键性Ⅲ期ADAP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成人全身型MG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为全身型MG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力量和生活质量指标的改善。

日常护理不可少

想要有效防治该疾病,生活中除了早发现、早治疗,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疾病的药物。已明确某些药物会对神经肌肉传递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临床肌无力加重。包括:(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会加重肌无力症状,如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2)氨基糖苷类药物应避免使用;(3)泰利霉素会导致MG的出现或恶化;(4)神经肌肉阻断药,应调整剂量;(5)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6)镁对乙酰胆碱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对禁用硫酸镁;(7)青霉胺;(8)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9)某些心脏药物,如所有β受体阻滞剂和普鲁卡因胺應慎用。

2.避免劳累。过度劳累的工作或运动会对MG患者造成更大的损伤,建议患者尽可能保持休息,保证睡眠。

3.适量运动。早期MG患者可以适量进行运动,以增加肌肉强度,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但要先对自己身体进行客观判断,控制好运动量,保证身体不会受到损伤。

4.调整好心理状态。MG患者在发病后,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建议患者要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这样才能够积极地长期控制疾病。

5.预防其他疾病。MG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生病,所以需要在生活中做好充分准备,预防其他疾病,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到身体。

6.加强营养补充。MG患者体质较差并且抵抗力也低,这就需要加强营养补充,以保证身体健康,必要时还可以使用针对性的补助药和补助品。

总之,对于MG患者来说,治疗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生活中的护理。患者应做好护理工作延缓病情加重的速度,争取更大的治愈机会。

>>知识拓展 注意,MG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

临床上,根据发病症状的不同,MG需分别与多种疾病鉴别。

眼肌型MG的鉴别诊断:(1)眼睑痉挛,表现为过度瞬目动作,氟哌啶醇、阿立哌唑或者氯硝西泮治疗有效。(2)Miller-Fisher综合征,肌电图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3)脑干病变,结合病史、头颅MRI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4)脑神经麻痹(Ⅲ、Ⅳ、Ⅵ),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全身型MG的鉴别诊断:(1)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多继发于小细胞肺癌,极少出现眼外肌受累,并有肌电图及血清抗体异常表现。(2)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延髓麻痹),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及血清学检测发现。(3)肉毒中毒,在肌无力之前可出现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电生理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与MG鉴别。(4)Guillain-Barré综合征,肌电图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5)炎性肌病,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血肌酶明显升高、肌肉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猜你喜欢

肌无力胸腺抗体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