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老还需有点“肉”

2023-05-19颜靖文

家庭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肌少症张女士脾胃

颜靖文

俗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少人认为年老时偏瘦一点会更健康,可以避免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找上自己,那这样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看张女士的事例:

张女士今年65歲,是一位退休教师,年轻时就十分注重自己的体重管理,长期控制饮食量,退休后,更是抱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观念,也是为了外出游玩时能拍出更美的照片,她更加严格地控制体重,进而发展到日常饮食以素菜为主,难得吃荤腥,米面馒头也是尽量少吃。最近这两年,张女士觉得自己容易疲劳乏力,肢体困重,面色也不好,日常抵抗力也下降了,总是莫名其妙的感冒,渐渐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也不愿意和老伙伴们出去游山玩水了。这天,张女士外出买菜,在行走时自觉乏力,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居然是骨折。医生告诫张女士,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不可取,导致出现脾胃虚损的表现,也可能加大患上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肌少症可以自我筛查

早在1989年,美国塔夫茨大学的Irwin Rosenberg提出了肌少症最初的概念。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数量减少、质量减退、身体功能减弱的老年疾病。有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肌少症患病率14%~33%,80岁以上高达50%~60%。

肌少症的危害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可能存在生理功能下降或受限,比如非意愿性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抑郁情绪,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受损;二是与一些慢性疾病相互影响,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三是可以引起运动功能失调,并导致跌倒、骨折风险增加,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需要长期照料,增加死亡风险。

老年人在出现衰弱、跌倒倾向、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等表现,小腿围测量男性<34cm、女性<33cm;体重近期(半年内)下降超过5%时,建议要去医院就诊进行肌少症的评估。具体的筛查方式,包括自我筛查方式,以及进一步的医院筛查及诊断。

近年来比较推荐的自我筛查方式是SARC-CalF筛查方式,即SARC-F调查问卷结合小腿围测量,这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肌少症筛查工具,包含5项评估内容以及小腿围测量。其中S指肌肉力量(Strength)、A指辅助行走(Assistance in walking)、R指起立(Rise from a chair)、C指爬楼梯(Climb stairs)、F指跌倒(Falls)。得分范围0~20分,评分≥11分为筛查阳性。具体内容见下表:

饮食+运动防治肌少症

重视膳食营养,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既不能大吃大喝,也不能像张女士那样一味地节制。建议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2g),其中优质蛋白质(鱼、虾、瘦肉、蛋、奶等)比例最好达到50%,蛋白质的摄入最好分为早、中、晚平均摄入。还可以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海产品等食物。注重深颜色的蔬菜、水果、适量豆类坚果的摄入,以获取维生素C、维生素E及硒元素。对于高龄老人和身体虚弱老人,可以考虑少食多餐的形式,在三餐之间适当加餐1~2次,以达到足够营养的补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群体要注重口腔以及牙齿的健康护理,以保证咀嚼功能,帮助食物营养的摄入。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老年人的运动要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可以选择抗阻运动: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以及拉弹力带等,运动频率为每周3~5天,每天训练8~12组,每组或者每2~3组休息1次,休息时间1~2分钟,建议每次至少10分钟,每天至少累计30分钟。在运动时要注意心率的监测,也要注意呼吸节奏和方式的调节,避免机体负担过大。患有心力衰竭、心绞痛、高血压控制差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建议选用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等。高龄老人、身体虚弱老人,或者已经出现运动功能失调的老人,在运动时注意要有旁人陪护,保证环境的安全,避免出现运动时的跌倒以及损伤。

中医主张健脾益气

中医根据肌少症肌肉痿软乏力、步履缓慢的症状,将其归为“虚劳”“痿症”范畴。中医认为,脾胃功能良好,则肌肉丰盛;若脾胃功能失调,则肌肉失去濡养导致痿软无力。因此,中医以健脾益气为防治肌少症的主要手段。

1.饮食调养

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避免寒凉生冷之品,饮食要有规律,避免过饥过饱,注意营养搭配。可以多食用健脾养胃食物,比如说山药、薏米、芡实、小米、大枣等。以上食物都可以入粥、入汤,或单用,或组合,或与肉食荤腥同煮,既美味又可以起到调护脾胃的作用。

2.保健功法

过度安逸和长期不运动,会导致气虚血弱,筋肉失养。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功法大多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既舒缓平和又有强身健体功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特点。其能锻炼平衡能力,增强下肢力量,预防跌倒。比如太极拳,刚柔并济,能使形与神俱、气血充盈。八段锦中有一动作名为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动作直接促进脾胃的运化以及肠道的蠕动。易筋经通过运气吐纳与肢体延展相结合,可以内壮脏腑,外强筋骨。

3.舒缓情绪

中医讲“思虑伤脾”“肝郁乘脾”,思虑过多会导致气机运化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退;情绪紧张烦躁,会导致肝气郁结,其郁结之气会侵犯脾胃,出现食欲不佳、反酸、呃逆、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等表现。养好脾胃,情绪的调节非常重要,日常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就餐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遇到难以自我调节的情绪,可以找人倾诉疏解,也可以转移情绪的注意力,找一些兴趣点,多做让自己高兴的事,还可以多接触大自然,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总是自己独处。

4.综合施治

如果通过饮食、运动及情绪调整仍未见改善的,建议可以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采用健脾补虚功效的代茶饮、药膳、中药汤剂、膏方,辅助配合针灸推拿足浴,临床运用疗效明显,在治疗一定周期后,可以增加体重,改善症状。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这一年龄相关疾病需要引起老年朋友的重视,在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上,也需要自身生活习惯和方式的配合,才能拥有一个高质量又精彩的老年生活,拥抱一片夕阳红。

猜你喜欢

肌少症张女士脾胃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运动预防肌少症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