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农业气象灾害热点分析

2023-05-18张筱渲单凤君张婷婷王艺霖

关键词:发文气象可视化

张筱渲,王 蕊,单凤君,张婷婷,王艺霖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农业气象灾害热点分析

张筱渲,王 蕊,单凤君,张婷婷,王艺霖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77—2022年中国知网(CNKI)和科技文献数据库(WOS)中有关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2 964篇文章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表明: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外文成果高于中文成果;着重关注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国内作者合作较国外作者紧密;中文研究成果趋向于关注气象灾害的机理与应对措施,而外文研究更加关注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灾难,针对近10年的关键词突现可以看出霜冻和强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为目前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同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知识图谱;农业气象干旱;CiteSpace;VOSviewer;热点分析;趋势展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1]。农业也是气候影响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象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农业设施的破坏和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损失。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2019年以洪涝、台风、干旱为主的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国130万人受灾,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9 256 900公顷,农作物损失2 802 00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2]。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物和设施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破坏和经济损失的不利天气或气候的总称,包括洪涝、干旱、冻害、风雹灾害等[3-4]。有研究表明,1978—2018年间干旱灾害发生最为严重,平均覆盖面积为2 220万公顷,其次是洪水、冰雹等[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6-8]。旱涝灾害作为发生频率高且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旱涝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变化大。我国频繁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季风不稳定,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中可视化表达的知识图谱探寻我国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深入挖掘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态势,揭示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

1 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

文献计量分析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可视化工具,被研究人员用来捕捉全球科学文献在特定领域或主题中的增长趋势[9]。VOSviewer和CiteSpace分别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和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开发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VOSviewer最早开发于2009年,目前仍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其通过文献计量数据的连接和集群中显示的图形地图,帮助不同的知识领域创建清晰的可视化信息[10]。两款软件各有优势,VOSviewer可以提供网络可视化、叠加可视化和密度可视化而CiteSpace有共被引分析、共词分析、突现分析、聚类分析、合作网络分析等功能。两款软件皆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用于可视化分析科学领域的文献。

VOSviewer和CiteSpace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软件,主要通过可视化图谱清晰的展示出某一科学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10],方便使用者更加直观的理解。本文主要运用CiteSpace6.1.R3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筛选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可视化分析。

使用EndNoteX9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文献进行转化后导入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科学引文索引(WOS)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25日。主题词定位农业气象灾害和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e。检索到CNKI数据库中1977—2022年间有1 973篇,WOS数据库中1991—2022年间有1 178篇。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通过人工筛查,剔除会议论文等可能重复的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量为1 942和1 022篇。

2 数据结果与计量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功能分析,导出文献产出时间。年份分布特征如图1所示。研究发文量趋势可以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图1中柱状图部分为发文量,点线图部分为发文量占比。

图1 农业气象灾害领域年度发文数量与占比

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相关的中文文献最早于1977年发表,仅1篇。该文章主要探究华北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农业气象条件[11]。1977—1993年间年发文量小于10篇,该段时间是国内人员研究的萌芽阶段。1994年出现了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致使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罕见的洪涝、干旱、高温酷暑和热带气旋的袭击,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12]后,中文文献年发文量逐步递增,并于2015年首次突破100篇,迎来飞速增长期,这可能与中央财政于2015年实施的农业生产救灾政策息息相关。在国家的大力扶助下农业自然气象灾害渐渐受到大众重视,“十三五”期间,防震减灾使自然气象灾害再一次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并于2018年达到峰值。

英文文献关于农业气象灾害主题的研究于1991年开始出现,较中文研究慢一些,在2007年以前英文文献年发文量小于10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比较中英文文献数量,2019年之前中文研究成果明显多于英文研究成果,这也说明该时期中文作者对这一领域关注更多。2020—2022年英文文献发文数量皆多于150篇,均高于同期中文文献,这个阶段国外研究热度高,且发表的成果多。截止至2022年10月,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主题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发展前景。

2.2 发文作者分析

将国内外数据分别导入VOSviewer提取出现频次>3次的作者进行图谱分析,时间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国内领域作者合作网络时间图

图2中共有58个节点157个链接,图3中共有43个节点66个链接。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结合表1看,次数最多的作者分别是王春乙和Shen feifei最多,分别是16篇和12篇,另外还有杨太明和Xu dongmei等作者发文次数在10篇以上。

图3 国外领域作者合作网络时间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学者关系紧密,从作者合作角度来看,王春乙同霍治国和张继权等作者合作发文,主要研究干旱风险评估和农作物的干旱脆弱性[13-16]。从时间上看,2000年左右主要由张爱民和盛绍学等人为代表的合作团队,应用GIS研究关于安徽省的农业气象灾害[17-19]。近期由李轩和郑昌玲等人为代表的团队发文量也逐渐变多,主要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农业气象数据的存储及可视化展示[20-22]。而国外作者的紧密联系相对较弱,作者群与作者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发文时间也是从2014年开始才逐渐增多,开始由Kumar和Singh等人合作发文较多,主要研究利用气象数据识别农业干旱[23-24]。近些年,Zhang Lei等作者专注研究2019—2022年共发表6篇文章。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国内作者文章的产出量远高于国外作者,而国外作者在农业气象灾害相关的研究合作较少。

表1 国内外农业气象灾害作者信息表

序号CNKI作者发文量Total link strenthWOS作者发文量Total link strenth 1王春乙1621Shen feifei1242 2霍治国1323Xu dongmei1242 3鲍文112Zhang jiquan1132 4郭建平1115Li hong932 5杨太明1121Li ying812

2.3 发文期刊分析

统计1991—2022年WOS数据库中发出的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其中载文超过20篇以上的期刊和类别如表2所示,均为中科院四区以上刊物。共发文277篇,占样本总量的27.1%。发文期刊大部分为环境与气象类等类别的期刊。其中SCI刊物数量为5家,说明有关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的文献数量多,国外对于这方面的影响非常重视。

2.4 研究机构分析

分别针对国内外期刊中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图中节点最大的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Chinese acad sci,分别发文43和124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排名靠前的机构皆为国内的各机构,这也表明我国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视。在2021年FAO的报告中也指出亚洲是报告分析期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总体经济损失达490亿美元,其次是遭受300亿美元损失的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则以290亿美元紧随其后。univ venda,univ burdwan,monash univ等均处于非洲地区的机构平均发文3篇以上,univ lisbon和univ fed rio de janeiro等机构均处于拉丁美洲地区且平均发文4篇以上。

表2 发表农业气象灾害论文的国际主要刊物

农业自然灾害的国际主要期刊篇数类别 Natural hazards6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类 Remote sensing39遥感技术科学及应用类 Water31水资源类 Atmosphere28大气科学研究类 International joural of climatology26地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类 Sustainability25可持续性科学和发展类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4气候类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meteorological society22气象与大气科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reduction21地球科学与灾难预警类

2.5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主题的核心概括,分析关键词有助于挖掘某领域的研究热点[25]。词频是关键词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中心性值大于0.1的关键词是研究的热点,聚类标签越小,聚类规模越大[26]。最强的簇表示为#0。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网络统计的文献进行分析,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LR算法对热点词进行聚类[25]。选取聚类前9的关键词绘制时间线图谱,由图5中左上角数据可以看出,CNKI文献成果的网络密度为0.006,小于WOS文献成果的网络密度0.018 6,说明CNKI文献中所涉及的领域比WOS文献更具有交叉性。

同时,论文的关键词也能代表各个学者对该领域关注的问题,出现频次也能反映出该领域的重要程度[27]。如表3中所示,论文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关注范围广于中文研究成果,外文研究更加关注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灾难,而中文研究则趋向于关注气象灾害的机理与应对措施。

表3 国内外农业气象灾害领域高频关键词

CNKI关键词频次中心性WOS关键词频次中心性 气象灾害2510.34climate change2510.28 农业气象1200.17impact3200.13 气象服务1160.12climate790.13 气候变化590.11model1070.12 干旱340.11disaster550.12 对策660.10———

图5中聚类靠前的关键词基本与表3中对应。这也表明了气象灾害和农业气象的讨论度很高,体现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陈家金等[28]采用GIS对烤烟气象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刘冬辉[29]在分析阳高县气象灾害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从防灾体系建设、气象灾害认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吕晓敏等[30]针对双季稻在气象灾害中受到的影响,提出动态监测其指标体系,为其高产提供支撑。

Burst Detection(突变)算法是Kleinberg在2002年提出的,通过对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和持续时间研究可以探索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31]。本文主要选取近10年出现的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前沿动态。

表4和表5是国内外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图谱中Begin是关键词开始突变的时间,End是结束的时间,中间的时间差值是关键词突变的持续时间,Strength表示突变强度。

表4 近10年中文文献突现关键词

关键词强度起始年结束年2010—2022年 应用520182022▂▂▂▂▂▂▂▂▃▃▃▃▃ 气象服务4.9420202022▂▂▂▂▂▂▂▂▂▂▃▃▃ 农作物4.8920172019▂▂▂▂▂▂▂▃▃▃▂▂▂ 现状4.7320142016▂▂▂▂▃▃▃▂▂▂▂▂▂ 评估4.3220112014▂▃▃▃▃▂▂▂▂▂▂▂▂ 问题4.0520162018▂▂▂▂▂▂▃▃▃▂▂▂▂ 气象4.0220162018▂▂▂▂▂▂▃▃▃▂▂▂▂ 气候变化3.9820102012▃▃▃▂▂▂▂▂▂▂▂▂▂ 霜冻3.6720112014▂▃▃▃▃▂▂▂▂▂▂▂▂ 服务3.0820162018▂▂▂▂▂▂▃▃▃▂▂▂▂ 措施3.0720152017▂▂▂▂▂▃▃▃▂▂▂▂▂ 干旱2.9420132014▂▂▂▃▃▂▂▂▂▂▂▂▂ 防灾减灾2.8620202022▂▂▂▂▂▂▂▂▂▂▃▃▃ 现代农业2.7320172022▂▂▂▂▂▂▂▃▃▃▃▃▃

表5 近10年外文文献突现关键词

关键词强度起始年结束年2010—2022年 climate change6.9920132014▂▂▂▃▃▂▂▂▂▂▂▂▂ united states4.8820112018▂▃▃▃▃▃▃▃▃▂▂▂▂ food security3.9120142016▂▂▂▂▃▃▃▂▂▂▂▂▂ water resource3.6720132018▂▂▂▃▃▃▃▃▃▂▂▂▂ tropical cyclone3.4420102013▃▃▃▃▂▂▂▂▂▂▂▂▂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3.4220152018▂▂▂▂▂▃▃▃▃▂▂▂▂ pattern3.3520152020▂▂▂▂▂▃▃▃▃▃▃▂▂ storm surge3.2720142019▂▂▂▂▃▃▃▃▃▃▂▂▂ adaptive capacity2.8820122017▂▂▃▃▃▃▃▃▂▂▂▂▂ management2.8620122015▂▂▃▃▃▃▂▂▂▂▂▂▂ water2.8420152017▂▂▂▂▂▃▃▃▂▂▂▂▂ return period2.8120182019▂▂▂▂▂▂▂▂▃▃▂▂▂ hurricane2.8120182019▂▂▂▂▂▂▂▂▃▃▂▂▂

图中可以看出中文成果的研究热点主要为“应用”“气象服务”“农作物”,其中“应用”主要体现在2018—2022年,“气象服务”主要体现在2020—2022年,“农作物”主要体现在2017—2019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10年内,中文研究成果聚焦于运用科技手段将气候变化应用于农作物产量等研究。

外文成果研究热点集中在“climate change”“united states”“food security”,2013—2014年主要突变词是“climate change”,2011—2018年主要突变词是“united states”,2014—2016年主要突变词是“food security”。由此可以看出近10年外文研究方向与中文稍有不同,外文更侧重于研究气候变化引起的粮食问题。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近45a的CNKI和WOS数据库中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2 964篇文献分别从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频次、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农业气象灾害相关的中文研究成果与外文研究成果均随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发文量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1977—1993年间,发文量小幅度波动,年发文量不超过12篇;1993—2014年间,发文量逐渐增加,年均发文量达到43篇;2015—2022年间,发文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发文量于2020年达到峰值,为359篇。

(2)农业气象灾害领域发文作者较多,其中王春乙和shen feifei最多,国内作者合作紧密度高于国外;Natural hazards期刊收录该方向文章最多;Chinese acad sci是本领域研究突出的机构,与其他机构联系紧密,且该机构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3)外文研究更加关注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灾难,而中文研究则趋向于关注气象灾害的机理与应对措施。

(4)从关键词频次来看,关键词词频最高的分别为“气象灾害”和“climate change”。除核心词外,气象服务与precipitation是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重点;从关键词聚类来看,排名前3的关键聚类词分别为“#0防灾减灾”、“#1气象灾害”、“#2影响”、“#0tropical cyclone”、“#1risk assessment”、“#2enso”,表明1977—2022年农业气象灾害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了近45年的研究热点;从关键词突现来看,近10年来“气象服务”和“climate change”等关键词突现强度高,表明科技检测气候变化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对农业气象灾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极端灾害对于农作物影响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各种突发气候现象,2000年以来,与天气有关的极端事件频率增加46%[32]。但与极端灾害对于农作物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2)运用科技算法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防治。朱文慧等[33]以黄冈市为例结合GIS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黄冈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但中地质背景分区精度与降雨过程预报精度之间的匹配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1] Song X, Ouyang Z.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od Security Guarantee in China during 1999-2007[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6): 793-803.

[2] Li B, Zhang S.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 o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grey BP neural network[J].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20, 11(4): 537-555.

[3] He Y, Chen F, Jia H, et al. Different Drought Legacies of Rain-Fed and Irrigated Croplands in a Typical Russian Agricultural Region[J]. Remote Sensing, 2020, 12(11): 1700.

[4] Dai C, Qin X S, Lu W T, et al. A multimodel assessment of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ver the Huang-Huai-Hai River bas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J]. Archiv für Meteorologie Geophysik und Bioklimatologie Serie B, 2020, 141(1-2): 601-613.

[5] Xu X, Tang Q.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damages to cropland from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78–2018[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85(2-4): 147247.

[6] Wang D, Bao S, Wang C, et al. Agricultural high temperature disaster monitoring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min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36(2): 106-112.

[7] Rawat P K, Sharma A K. Geo-diversity and its hydrological response in relation to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the Himalaya: a GIS-based case study[J]. Geo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Risk for Engineered Systems and Geohazards, 2012, 6(4): 229-251.

[8] Zhiguo L I.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grain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7(5): 126-130.

[9] Kasavan S, Yusoff S, Fakri M, et al. Plastic pollution in water ecosystem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2000 to 2020[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3: 127946.

[10]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1] 龚绍先.小麦生育后期的农业气象条件[J].气象, 1977(4): 20-22.

[12] 黄朝迎. 1994年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J]. 灾害学, 1995(2): 80-84.

[13] 王春乙, 姚蓬娟, 张继权, 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风险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3): 2469-2483.

[14] 王春乙, 张玉静, 张继权. 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S1): 203-213.

[15] 王春乙, 蔡菁菁, 张继权.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6): 238-245.

[16] 王春乙, 张继权, 霍治国, 等.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学报, 2015, 73(1): 1-19.

[17] 张爱民, 马晓群, 盛绍学, 等. 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4): 746-748.

[18] 盛绍学, 马晓群, 杨太明, 等. 基于GIS的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4): 92-97.

[19] 张爱民, 盛绍学, 马晓群, 等. 基于GIS技术的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总体设计[J].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1998(5): 48-52.

[20] 李轩, 吴门新, 侯英雨, 等. 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8): 657-669.

[21] 郑昌玲, 侯英雨. 需求引领精细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我国智慧气象在农业方面的应用[J]. 蔬菜, 2020(5): 1-7.

[22] 吴门新, 庄立伟, 侯英雨, 等.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 2019, 30(5): 513-527.

[23] Kumar U, Singh S, Bisht J K , et al. Use of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ident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Kumaon region of Uttarakhand[J]. Journ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2021, 130(3): 121.

[24] Kumar U, Panday S C, Kumar J, et al. Comparison of recent rainfall trend in complex hilly terrain of sub-temperate region of Uttarakhand[J]. Mausam: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dia, 2021(2): 72.

[25] 刘寒寒, 叶菁, 王雯雯.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国内半城市化研究可视化分析[J].热带地理, 2022, 42(5): 788-798.

[26] 吴冬玲, 胡宏猛, 伍进.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民宿研究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为样本[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 24(4): 32-38.

[27] Lumbroso D, Stone K, Vinet F. An assessment of flood emergency plans in England and Wales,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J]. Natural Hazards, 2011, 58(1): 341-363.

[28] 陈家金, 黄川容, 孙朝锋, 等. 基于GIS的福建省烤烟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6): 711-719.

[29] 刘冬辉. 阳高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及防御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20, 40(5): 140-141, 165.

[30] 吕晓敏, 周广胜. 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 29(4): 385-395.

[31] Kleinberg J. Bursty and Hierarchichal structure in streams[J].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2003, 7(4): 140-141.

[32] Watts N Amann.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from 25 years of inaction to a global transformation for public health [J]. The Lancet, 2018, 391(10120): 540-540.

[33] 朱文慧, 邹浩, 肖炜波, 等. 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以黄冈市为例[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 29(3): 119-126.

Hotspot Analysi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ZHANG Xiao-xuan, WANG Rui, SHAN Feng-jun, ZHANG Ting-ting, WANG Yi-lin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China)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visually 2 964 articles o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research in CNKI and WOS from 1977—2022,to reveal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in this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is on the rise and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s are higher than Chinese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uthors whose number of articles is more than 3,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omestic authors is closer than that of foreign authors. Chinese research results tend to focus on the mechanism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hile foreign research focuses more on the impacts and disasters of climate change.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key words in recent ten yea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flood disaster caused by frost and heavy rainfall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esearch.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hotspot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nowledge map; agrometeorological drought; CiteSpace; VOSviewer; hot spot analysis; trend outlook

10.15916/j.issn1674-3261.2023.02.010

S42

A

1674-3261(2023)02-0124-06

2022-11-11

辽宁省科技厅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1-BS-257);辽宁省教育厅面上基金项目(LJKZ0615);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LJKQZ2021139)

张筱渲(199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生。

王 蕊(1993-),女,辽宁锦州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刘亚兵

猜你喜欢

发文气象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气象树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