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

2023-05-16曹晓富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红色艺术

钱 佳,曹晓富,马 宏

(安徽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以“VR+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新媒体融合传播、创新突破的探索,VR技术赋能党建文化传播的不是简单的场景展示,而是在全景中融入视频、音频、高清图集、文字介绍、动画等多样化表达,让受众身临其境,获得沉浸式体验。而VR技术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探索,带来了红色艺术表现方式、呈现形式和叙事模式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虚拟现实在红色文化传播应用中的特点

(一)自由的虚拟(非物化)审美

虚拟现实艺术主要基于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是一种现代化艺术,虽然无法通过质量、体积进行衡量,但能够将现实超越,从精神层面把无尽想象提供给人们,加之文化艺术属于直觉高于物理事实的一种表现,这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非物质审美赋予到红色文化艺术中。

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的工具一出现,便得到艺术、文化等领域的高度关注,使文化跨界传播具有了更高可能性。在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红色作品中,人们主要把机器环境的模拟作为欣赏对象,这种虚拟环境和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别相对较大,人们在虚拟环境中的仿真历史环境感受具有非物质特征。虽然虚拟现实可以将可信度、真实性高的视觉效果提供给人们,但是虚拟审美体验能够从意识层面跨越思维和时间,并不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空间,由此可以得出,虚拟红色文化艺术应视为非物质审美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塑党史人物,让受众能够近距离地与历史中的红色人物展开互动。新技术诞生后,艺术家原有创作范围进一步拓宽,受众在红色文化方面的审美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如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曾经难以触及的红色人物,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转变成为虚拟环境中的非物化典型人物,活起来的虚拟人物有细节、有特征、有个性、有符合现代人理念的红色文化,而就是这种与大众审美相符的虚拟作品,能够为传播、发展红色文化提供积极帮助。

由于虚拟现实的世界创造并不是 “重制版”的世界,因此作为人们基于想象力进行的世界重构,虚拟现实可通过数字架构展现世界,而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其中,也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

以虚拟现实为基础对“红色文化世界”进行创造,从本质上看是通过数字技术建构党建世界,但是,必须经得起思考和推敲并让人们获得启示和教育。身处的情境并非真实的情境,虽然人们身在其中可以获得和真实世界相同的生理反应,但是作为媒介手段的一种,虚拟现实的价值是使人们采用自然态度来看待红色作品,能够参与并沉浸其中。

(二)沉浸式真实感受

虚拟、真实的概念相互对立,然而,“真实”的事物出现在“超现实”领域中,便无法受到逻辑、理性的控制。著名学者让·鲍德里亚指出:“对物体本身的模仿和模拟极为真实。”而著名学者本雅明则提出:“复制‘真实’会导致‘真实’死亡的结果,这样的复制产物便是‘超真实’。”现阶段,人们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红色文化作品的创造便是一种 “超真实”的典型,而对于作品的传播过程充分符合了“超真实”各方面特点。

1.超真实视觉呈现

人类的肉眼能够达到精密仪器的效果,站在像素的角度,肉眼的视杆细胞超过一亿,视锥细胞超过六百万个,换句话说,肉眼能够达到数码相机上亿像素的功能。不过,这仅仅是简单的类比,从根本上看,肉眼对物品细节辨别的能力往往会受到多方面限制。著名导演吉加·维尔托夫在其研究中首次提出机械眼这一概念,认为肉眼存在缺陷、并不完美,演化速度十分缓慢,相比之下,摄影技术的进步和完善速度则更快。

2.沉浸式听觉展现

要想使人们全面地沉浸在画面中,只借助“眼见”远远达不到效果,应结合“耳听”。从这个意义上讲,沉浸式听觉利用双耳声级差和时间等多种声波传播路径来达到沉浸式的效果。也就是说,受众对虚拟现实艺术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声源既源于已布局完成的音响设备、立体音模式,又源于听者附近的全方位环绕,如精准度能够让人们对脑后声音、耳后声音进行分辨。

目前,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听觉企业开始发力,目的是通过沉浸式听觉提高人们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虚拟听觉技术将在重塑红色文化故事的过程里带来空间方位的全新感知。例如人们对红色影视片进行观看的过程中,音效、乐符可以在多个方位传来,让人们的全景体验感更为真实,即便闭上眼睛也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根据这一理论,工程师借助复杂图式系统的构建,各种行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按照各种因果规则、空间规则、时间规则进行虚拟世界中行为变化的组织活动,这便是意识沉浸原理。(如图1)

图1 意识沉浸原理图

虚拟现实的运作形式为人的知觉幻见,人们借助现实世界中自身的知觉习惯处理所见到的虚拟世界,知觉可以向虚拟现实中进行移植并在体验过程中保留下来。因此,虚拟现实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可以说是最优的。它将有力、灵活的文化意象提供给人们,借助不同类型感官设备的使用,虚拟现实会对人们跨越空间与时间进行引导,展开一个跨越身份、性别、年龄及民族的旅程。

(三)非线性互动参与

虚拟现实艺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观赏者、创作者能够在文化作品中展开交互与互动,构建密切的联系,由观赏者做出的反应也属于艺术范畴。即便如此,受不同观赏者自身差异的影响,各个观赏者对文化作品的理解也有差异,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沉浸性特点提高了人机交互频率,这样的交互使过去的机械模拟感大大减少,增加了数字技术的审美价值、审美趣味,这就是高互动非线性参与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把临境体验、逼真视觉带给人们,使人们获得更多的自由——人们能够选取有兴趣的事物,使剧情的发展更加多元化。这种非线性强交互性的特征对以红色艺术为主的红色文化虚拟现实叙事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红色艺术是先进社会文化的一种,需要紧紧围绕社会实践。在现代,红色文化涉及宽泛的内容,即便如此,红色文化依然需要一直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因此,在高互动非线性参与的虚拟现实技术下,首先需要在艺术叙事方法上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红色文化叙事的方法论根基。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实践与研究,可以确保红色文化叙事无论在何种历史阶段都可以不断地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其次,在虚拟环境下的红色叙事需要与红色精神承载相结合,把群体起源的历史文化当成一种文化记忆对象,借助挖掘特定象征符号,厘清“功能记忆”,形成价值取向和身份认同行为。外显符号是由红色文化构成的复杂符号系统,其内在意义是通过以上符号对应的意义来建立人们的集体记忆,而这种集体记忆对于强互动性非线性审美下的虚拟现实文化艺术,意义非凡。

三、虚拟现实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可行性分析

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立体传播扩散,开启了全新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的同时,也迎来了全新挑战与机遇,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虚拟现实技术”与“红色文化”的简单叠加,在思考“VR+党建文化”前景的同时,分析两者之间融合传播的可行性,将对传承红色基因有着深远意义。

(一)语言+传播体系融合

语言融合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和更高效的传播效果。VR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可以实现对多种语言的支持。通过自动翻译、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VR内容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语言需求,打破传统传播方式中的语言障碍,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语言融合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层面的交融。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分析,VR技术可以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使红色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更容易被接受。这有助于提高红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二)实体空间+虚拟现实呈现

数字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呈现红色文化的方式,使原有的受众与内容对话发生变革。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相融合,互动成为一种数字实体展示空间。在红色基因库中,实体空间包括图片资料、革命文物和实景室等组成部分,实现与受众的对话,以人叙事和物证史的形式呈现。

借助VR技术的物理环境外延,通过媒介与技术手段对红色党建文化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虚拟空间,将历史还原到人们的感知系统中。这种方式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直观,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

(三)自然地理+人文信息呈现

VR技术可以重现红色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革命历史中的山河、村落和战场等。通过数字地形建模、三维景观重建等技术,VR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红色历史发生的地理背景。

VR技术可以将人文信息融入虚拟环境中,呈现红色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和事件。借助虚拟角色、语音识别和多媒体技术,用户可以与历史人物互动、参与重要事件,从而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四)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叙事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便将视觉图像当成信息接收的主要符号,视觉图像同时也是判断、感知的重要依据。红色文化+VR这种传播融合,通过时间流转的方式将过程动态呈现出来,借助技术辅助手段来进行叙述,将以往的人为讲述、听者思维构建的复杂过程向历史还原的简单过程进行转变。传播红色党建文化时,对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和视觉处理,通过特定组织结构、逻辑结构展开全景式和集聚性的呈现,使人们通过多元化的视觉语言维度进行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全面加入到叙述过程中。

四、虚拟现实艺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规律分析

媒介技术的共性是等效性的虚拟化,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点是通过电子媒介技术方式打破生物性、物理性规则的枷锁,使人们形成等同于真实党史世界的沉浸体验,提高媒介所具备的传播效能和体验感。

(一)交互融合逻辑

从本质上讲,VR属于一种人机交互界面,传播红色党建文化主要是为了将历史现实有效、准确、最大限度地还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归根结底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工具。

从呈现模式来看,红色文化+VR具有以下交互融合逻辑,第一,媒介能够将全视角的体验提供给人们,能够变换多种空间状态。第二,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回到原点,以多种角度追寻事件的本原。第三,红色文化与VR的结合实现了目击者与受众的身份融合。这种方式使得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主要基于自身价值观的判断,而不是过分依赖新闻报道的解读和编码。如此一来,信息偏差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

(二)传播与受众信息反馈

红色文化+VR使接受方和传播方的传播步骤得到精简,借助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现场,人们可以直接身处其中。若人们发现判断虚拟现实需利用专业传播工具、传播视角或存在虚拟现实方面的疑问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反馈,传播方、接受方都可以获取可视化表达体系中的基点,进而展开全面的互动。在虚拟环境中,人们基于思维互动和现实环境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对传播关系进行再构,信息反馈机制也能得到重建。

五、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

从历史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科技、文化艺术往往相伴而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和谐,运用虚拟现实艺术,二者的融合实现了最佳效果。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红色文化传播属于艺术信息的数据化,借助其审美虚拟化、真实的主观沉浸感受、高互动非线性参与等主要特征,将跨越时间的、立体的、虚拟的环境空间提供给人们,是一种感官体验的全新交互式模式,使人们由简单的红色艺术欣赏方转变成直接的红色艺术参与方。

借助虚拟世界来体验和观察红色党建文化,人们能够更坚定地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理解红色文化的内在含义。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展和普及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持续地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其精神与物质体验更加丰富,并且构建了人们新的信息接收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充分适应,在党建工作效率、质量的提升方面极具意义,在此基础上,“红色文化+VR”在传统党建向智慧互联网党建转型过程中也将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红色艺术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纸的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