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5-16吴亭忆曾昭坤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育人思政

秦 娇 吴亭忆 曾昭坤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主渠道”,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担负着输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从思想引领、课程载体、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1]。本文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学情,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高职院校的办校定位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一、课程目标

“财务会计”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开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情数据,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办校定位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层设计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为能掌握企业财务活动及会计业务核算的知识目标;具有会计问题判断能力、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经济问题认知能力的能力目标;具有职业自信、企业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家国情怀及商业伦理的价值观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财务会计”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OBE 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核心,对接财会岗位,结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立足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积极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课堂,旨在培养爱国守法、诚信友善、富有家国情怀、有担当、勇于创新并且具备一定数据思维能力的现代财经人才。

二、育人元素挖掘与转化

(一)育人元素挖掘

为解决会计人才需求的结构化矛盾、培养德才兼备的财会人才,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立足课程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思政案例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点,构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四个育人模块、十六个育人元素的育人元素体系[2]。

课程思政主要从两个方向开展:一是宏观角度,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二是微观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偏重于学生个人修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育人元素挖掘提炼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四个育人模块。其中,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是从宏观角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是从微观角度重视学生个人修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育人元素转化

我们根据“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融入不同的育人元素和案例,确定思政育人目标,形成螺旋式上升德技融合的课堂。

(三)育人元素融入方式

1.社会热点引导

课程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化解学生疑惑和企业当下难题,热度高,兴趣浓,增强职业荣誉感。

2.工作生活融入

结合生活中案例探究等实践活动,将会计政策学习解读与实际案例分析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务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数字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红色项目参与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世情国情社情变化,动态推出系列红色项目课程活动,将家国情怀培养融入知识技能学习之中。如“敢闯会创,财务助力”“抗击疫情,会计同行”“诚核算,助乡村”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4.真账实操式融入

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开展真账实操,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技能辅导、点评,将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会计文化融入课内外教学、管理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技能培养与育人相统一,以红色项目活动为引领,线上线下有序互动,三课堂联动,运用科学评价激励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对标会计专业资格和1+X 职业技能标准、财务会计岗位标准和财税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据“财务会计”课程标准,选取“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的确认与计量”知识点,介绍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过程[3]。

(一)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诚核算,助乡村”红色活动,融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训练为一体,结合会计核算和乡村振兴,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结合课程思政,打造红色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国与家的关系,用信念和热血担当乡村振兴践行者,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将经典的“BOPPPS”教学模式优化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七步“PBOPPSS”模式。课前线上自学、完成前测;课中释疑解惑,参与式学习;课后思维整理、拓展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智慧职教和实训平台,及时考查目标达成度,实现形成性评价,并持续改进教学。

(二)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发布线上任务

课前通过智慧职教推送“发挥多学科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引领乡村振兴”等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通过观看预习视频,帮助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建立初步的认知。

2.课中活动流程

(1)导入问题(B)。通过我校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发布农村电商会计核算难题,将真实性事件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目标导向(0)。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让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树立责任担当和职业认同。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甘于奉献、不懈奋斗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突出课程思政实效。

(3)参与式学习(P)。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倡导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4)小组汇报(P)。小组通过讨论和沟通,推选一位同学上台汇报本次工作任务。小组汇报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全方位树立专业自信。

(5)归纳总结(S)。效果评价时,我们邀请了行业专家和驻村书记通过在线方式参与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的任务落地转化,助力乡村振兴。走进农村,将课堂教学的成果充分实践于农村。

3.课后巩固提升

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发布课后拓展任务,调研家乡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国家为乡村产业兴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课后测试,总结课上知识点,加强消化、吸收与应用,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通过调研任务,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诚核算、助乡村”项目活动中,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解决农村电商会计核算难题,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充分依托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关注“三农”,关注乡村振兴、税收优惠等国家战略在基层的实施。引导学生知农爱农,近距离接触“三农”榜样,逐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课程采用学习过程+期末考核、线上自学+线下学习、知识+技能+素养+思政等考核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点滴汇聚、涓流成河的学习态度。

“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平时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借助在线课程、慕课、智能课堂等数字化平台实施,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勤、平时作业、资源学习、课堂表现等方面,确定过程考核成绩;利用智能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及活动轨迹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记录,过程成绩平台智能统计,实现了过程考核的公平准确和量化高效。“结果考核”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在线自主测试、随机组卷、自主预约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等功能。考核成绩60 分以上为过关,不过关者该课程成绩不及格。

四、学生学习效果

(一)红色项目活动驱动,达成四位一体教学目标

课程紧密结合时政,选取红色活动作为任务驱动,其中“诚核算,助乡村”是与本校合作的乡村振兴帮扶项目,发布真实收入确认任务,创设情境,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组内互助、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提升职业素质。通过教学课前课后对比统计,达成了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三环七步”的思政教学范式,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落实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一体化设计,教学设计中体现时代感、职业化和场景化的特点,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形成专业的思政教学范式,在教学内容上对标会计专业资格和X 职业技能标准、会计岗位标准和财税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思政融入上采用社会热点引导、工作生活融入、项目参与和真账实操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法,达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法治意识、强化工匠精神、认同制度优势,最终付诸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的素养目标,教学中育智与育人相互交融,学生学习与践行达成统一。

根据251 份学生问卷结果,82.61%的学生非常欢迎本课程思政融课的设计形式,90%以上的学生通过本课程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深刻体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信、道路自信。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助学生破解教学重难点

基于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的指导方式,采用“课前导学—课中督学—课后促学”的教学模式,解决不同生源学生能力差异问题,有效破解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了教学效果。根据251 份学生满意度问卷结果,80.88%的学生对本课程混合式学习效果表示满意,94.82%的学生表示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多维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本课程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关注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展开评价,将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终结性评价等动态评价和双导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有机结合,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可评可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提升学习效果[4]。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在课程活动中结合时代特征、社会热点等事件,在教学中渗透性、潜隐性地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对专业课程进行目标分析,重构育人目标,对学生学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样才能有机融合育人元素,做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5]。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