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患者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3-05-16陈辉黄文起郑吟诗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门静脉肝功能影像学

陈辉,黄文起,郑吟诗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发病率、病死率高的消化道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PHC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且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病情进展迅速,当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此时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腹部包块、身形消瘦等,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且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加重患者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2]。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对延长患者生存期非常重要。随着内镜、腹腔镜治疗及术前辅助化疗等新技术的开展,术前正确评估PHC患者病情尤为重要。目前,CT扫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3-4]。CT扫描能够检测出肝病灶大小及病灶位置,呈现出肿瘤各种形态学特征,可作为评估病灶范围的非入侵新诊断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以便临床及早治疗[5]。本研究旨在探讨PHC患者CT表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33~64(52.18±6.94)岁;肝细胞癌82例,胆管细胞癌18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6]中有关PHC的诊断标准;(2)既往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3)接受CT扫描;(4)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B级;(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肿瘤;(2)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有相关药物或手术治疗史;(4)有免疫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5)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6)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

1.2 方法

1.2.1CT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16层螺旋CT,检查前所有患者禁食6~8 h,首先自膈顶至肝下缘进行常规平扫,确定病灶中心层面,对病灶密度、强化程度、肿瘤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后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以4.0~5.0 mL·s-1的速率注射碘帕醇50 mL,叮嘱患者扫描过程中屏气,于注射开始后20~25 s(动脉期)、45~60 s(门静脉期)、180~300 s(延迟期)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6.0 mm,螺距5 mm,矩阵512×512。测取病灶大小,包膜完整性,并采用肝灌注软件,在主动脉、门静脉、脾分别选择感兴趣区,测量病灶及周围肝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门脉灌注量、肝灌注指数,测量病灶时避开边缘处及坏死区域。

1.2.2图像处理 扫描完毕后,将初始图像及数据传输至所在的工作站中,所有操作均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完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生对CT检查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若2位专家阅片结果不一致,则由第3位影像学专家再次阅片,并作出最终判断。

1.2.3病理组织检查 患者均接受手术切取病灶,将癌组织处理而成的石蜡块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具体操作如下:将组织切片在37 ℃漂洗3次,每次2~3 min,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30 min,蒸馏水漂洗1次,用蒸馏水稀释的苏木精中(1/20)染色10 min,自来水洗后置入10 g·L-1NaHCO3液中漂洗至蓝紫色,伊红染液染30~60 s,蒸馏水洗,迅速通过丙酮2次,每次3~5 min,通过丙酮-二甲苯作用3次,每次1~2 min,纯二甲苯5~10 min,以树胶封片,染色完成。使用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每个切片在400倍镜下取5个视野平均值计数。计数标准:0分为无棕黄色颗粒;1分为可见10%棕黄色颗粒细胞;2分为可见10%~50%棕黄色颗粒细胞;3分为可见>50%棕黄色颗粒细胞[7]。0~1分为阴性,2~3分为阳性。

1.2.4分组 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是否具有血管侵犯、肝外转移或者是淋巴结的转移等[8],将100例PHC患者分为病理分期Ⅰ~Ⅱ期(46例)、Ⅲ~Ⅳ期(54例)。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9],将得分5~6分患者分为A级(61例),得分7~9分患者分为B级(39例)。

2 结果

2.1 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CT影像学表现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病灶大小大于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肿瘤形态不规则、动脉期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两组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影像学分型、病灶位置、肿瘤边缘、肿瘤包膜、肿瘤血供类型、门静脉癌栓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CT影像学表现

2.2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CT影像学表现肝功能分级B级患者病灶大于肝功能A级患者(P<0.05);肝功能分级B级患者肿瘤形态不规则占比高于肝功能A级患者(P<0.05);肝功能分级B及患者肝动脉-门静脉供血占比低于肝功能A级患者(P<0.05);两组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影像学分型、病灶位置、肿瘤边缘、动脉期强化、肿瘤包膜、门静脉癌栓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CT影像学表现

2.3 临床病理分期、肝功能分级与病灶大小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肝功能分级分别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r=0.791、0.845,P=0.002、0.006)。

3 讨论

PH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肝癌,超过全世界因肝癌死亡人数的50%[10]。PHC患者症状可累及全身多处,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若不及早进行治疗,待癌症进展至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不理想,患者生存率大大降低。故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阻止病灶发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目前对研究PHC患者治疗前CT影响特征文献较多,但对肿瘤CT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较少。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是临床诊断PHC的金标准,但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且检测具有延后性,检出癌症时患者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临床应用受限[11]。故临床需探索其他早期诊断方式。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CT诊断技术的开发,CT扫描逐步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检查[12-13]。CT利用射线,通过高灵敏度探测器对人体病变部位进行精确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短的优点,分辨率较高,成像相对稳定、清晰,且受周围器官干扰较小,可清晰呈现病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边界、血供情况,提高了对肿瘤影像学分型、肿瘤形态、结构、位置评估的准确性[14]。

本研究对PHC患者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病灶大小、肿瘤形态不规则、动脉期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Ⅰ~Ⅱ期患者,肝功能B级患者病灶大小、肿瘤形态不规则占比大于肝功能A级患者,肝动脉-门静脉供血占比低于肝功能A级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患者强化程度存在差异。有研究认为随着PHC病情发展,肝受损日渐加重[15],故不同病理分期及不同肝功能分级PHC患者病灶大小存在差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早期PHC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较小,肿瘤新生血管少,生长缓慢,CT显示强化少而均匀,随着疾病进展,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加快,血供多于正常组织,有利于癌细胞生长、繁殖,并转移至全身各处,呈不规则形态,CT强化加重且不均匀[16]。本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肝功能分级分别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这提示病理分期越高患者,病灶越大,肝功能越差患者,病灶越大。

综上所述,PHC患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临床病理分期、肝功能分级分别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有助于PHC的临床诊断。

猜你喜欢

门静脉肝功能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