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理论下医护合作模式在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05-16陈俊伟黄艳玲郭盼盼高瑞周婷婷王晓静
陈俊伟,黄艳玲,郭盼盼,高瑞,周婷婷,王晓静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镜,河南 郑州 450014)
胃肠息肉是临床常见胃肠道疾病,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表现,当胃肠息肉过大时则会造成胃肠道出血,甚至诱发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消化内镜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效果优、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胃肠息肉治疗中。但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手术知识了解不足,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治疗依从性不高,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手术进展,影响病情恢复。医护合作模式是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以满足患者就医期间的各项生理、心理需求,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2]。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理论通过4个步骤,以实现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管控[3]。上述两种护理模式虽在临床中均有应用,但尚未见两者联合应用在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中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采取对照原则,旨在探讨基于PDCA理论下医护合作模式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21年10—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12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常规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37~65岁,平均(49.63±5.28)岁;病理分型为上皮内瘤变9例,炎性增生性息肉24例,腺瘤性息肉31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27例,高中以上16例。研究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37~66岁,平均(50.47±5.92)岁;病理分型为上皮内瘤变6例,炎性增生性息肉25例,腺瘤性息肉33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30例,高中以上15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胃肠息肉相关诊断标准[4];经造影、胃镜等检查确诊为胃肠息肉;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沟通能力正常;患者及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认知、精神障碍。
1.3 干预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术前嘱患者禁食禁饮;(2)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血凝四项、传染病筛查等检查;(3)向患者口头讲解胃肠息肉病因、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步骤、效果;(4)术中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5)术后告知患者饮食、运动注意事项,但不做具体指导。干预至患者出院。
1.3.2研究组
1.3.2.1计划 (1)组建医护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5名护理人员,均具有3 a以上工作经验,且沟通协调能力良好。(2)制定护理方案:术前医护合作小组召开会议,通过回顾分析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病历资料,明确围手术期护理方向,主要包括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几个方面,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1.3.2.2实施 (1)检查前医护讲解。①答疑解惑:待患者进入内镜室后,小组成员共同为患者释疑,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明确其心中困惑及焦虑原因,由主治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共同进行解答。如患者对手术是否能够成功充满担心,则由护士长详细介绍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优势与安全性、手术团队的专业性,并列举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担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患者对手术过程不了解,则由护理人员详细介绍内镜室器械及手术过程;若患者对自身病情及疾病预后较为担心,则由主治医生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情况及预后。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②呼吸训练:为帮患者充分放松身心,并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性,由护理人员教授患者腹式呼吸的方法,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稍后仰,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全身放松。用鼻子缓慢吸气,双唇紧闭,腹部慢慢隆起,然后用嘴慢慢呼气,腹部内收。重复3 min左右。(2)术中医护配合。①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4~26 ℃,湿度控制在50%~60%,并保持室内干净整洁。②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用品、术中用药,并主动配合医生做好术中配合及标本采集、送检等工作。③体位护理: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及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指导患者调整呼吸,帮助患者全身放松。④抚触安慰:护士轻握患者的手或轻拍其肩膀,以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3)术后医护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共同将患者送入病房,并与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任务交接。①疼痛护理: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如对疼痛感较轻者,可采用听音乐、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疼痛感较重者,护理人员及时报告主治医生,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开具止痛药物,护理人员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②并发症护理:主治医生及护士长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措施绘制为思维导图,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后,由护理人员加强并发症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切口部位出血、黏膜烧伤、穿孔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出现腹痛症状的患者,指导其在腹部进行顺时针环形按摩,以缓解腹部不适感;记录患者排便情况,对于排便困难者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乳果糖等缓泻剂,同时纠正患者不良排便习惯。③早期饮食指导:护士长、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展、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术后饮食方案,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落实。具体方案为:术后2 h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等,注意少食多餐(部分患者可结合具体根据手术部位及息肉大小调整饮食时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反应,若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及时停止食物摄入,并告知主治医生处理;术后2 d可提供半流质食物,如稀饭、烂面、米糊等;术后3~4 d可逐渐过渡至质软的食物,如玉米羹、红豆粥、鱼肉豆腐汤、大米粥等,同时适当补充蔬菜汁、水果汁。术后1周可过渡至正常饮食。④运动指导: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息肉情况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护理人员进行运动指导,息肉直径>1.0 cm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 d左右,指导患者开展床上伸展运动,后逐渐过渡至床下运动;息肉直径在0.5~1.0 cm者,术后卧床休息6 h左右即可开展早期运动。⑤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者及时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如护理人员可通过正念训练、移情疗法、音乐疗法、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嘱其家属多陪伴、鼓励、关心患者;邀请患者加入病友交流群,鼓励其在群内多交流互动,从而释放内心压力。
1.3.2.3检查 术后每2 d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症状、康复指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并及时将评估记录结果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反馈至护士长及主治医生。
1.3.2.4处理 护士长、主治医生依据评估记录结果及问题汇总,重新调整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护理人员继续实施护理干预方案。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1)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排便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于术前(干预前)、出院当天(干预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SA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9,SD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7。(3)于干预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7]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VA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5。(4)两组穿孔、便秘、出血、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遵医度,拟定遵医度良好与不遵医2个维度,其中术中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手术为遵医度良好;术中不配合或恶心呕吐较为频繁,护士干预后仍不能耐受为不遵医。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指标两组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2.2 SAS、SDS、V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两组SAS、SDS、VAS评分均降低,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VAS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出院当天SAS、SDS、VAS评分比较分)
2.3 遵医行为研究组遵医度良好61例,不遵医3例,遵医率为95.31%(61/64);常规组遵医度良好52例,不遵医12例,遵医率为81.25%(52/64);两组遵医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常规组(χ2=6.117,P=0.013)。
2.4 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患者由于对手术、疾病知识缺乏正确认知,术前多伴有严重焦虑抑郁情绪[8-9]。常规组护理中虽有护理人员对疾病、手术知识进行了口头讲解,但部分患者仍对手术结果存在怀疑态度。因此,本研究中于患者进入内镜室检查前,创新性实施医护共同讲解模式,由不同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答疑解惑,以充分拉近医患距离,增强患者信任度,继而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遵医行为均优于常规组,可能与本研究中医护人员充分满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有关。本研究在护理前,由医护人员共同对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保障心理护理的专业性、规范性、针对性。其中本研究中医护人员于术前列举成功案例、利用内镜室展示手术流程、专业性分析病情,可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手术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其治疗信心,缓解其担忧与恐惧,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张鑫政等[10]在其研究中指出,腹式呼吸具有安神定志的功能,可有效调节个体情绪反应。基于此,本研究在术前创新性对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通过有规律的腹部起伏、呼吸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术前应激状态,从而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同时配合术中给予患者抚触安慰、术后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安全感并及时纠正其不良情绪状态。因此,基于PDCA理论下医护合作模式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病情恢复较快。本研究于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消化道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较多,为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创新性运用思维导图列举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可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并发症护理重点,增强其护理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此外,既往研究指出,术后早期进食及运动指导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加快患者术后康复[11-14]。因此,本研究在常规组讲解饮食运动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术后饮食、运动的指导,其中由护士长、营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饮食、运动方案,可充分保障护理方案的专业性、有效性。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落实饮食运动方案,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有效预防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且本研究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创新性采用PDCA理论下医护合作模式,通过开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护理监督流程,并由医护人员共同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可充分提高护理效率,保障护理质量,从而进一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基于PDCA理论下医护合作模式可改善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遵医行为,还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