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治疗联合盆底肌瑜伽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残余尿量、下肢水肿、心理弹性的影响
2023-05-16杨婧马艳李瑞霞崔明娅
杨婧,马艳,李瑞霞,崔明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30~55岁女性。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率约占总癌症的2.3%,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1]。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方式,但该手术创伤性强,范围较广,而女性泌尿器官与盆腔相连,极易累及盆腔段膀胱及输尿管,造成下肢淋巴水肿、尿失禁、尿潴留等多种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2]。研究证实,不良情绪可对逼尿肌反射形成抑制,影响膀胱功能,而长期膀胱功能障碍亦可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生存质量[3]。因此,宫颈癌术后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同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盆底肌瑜伽在常规瑜伽训练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愉悦患者身心的同时,还可通过放松、体力运动、肢体伸展等强化盆底肌力,从而改善膀胱功能及下肢水肿[4]。红外线是一种物理疗法,可发挥类似热疗的作用,通过热效应、振动、辐射作用于局部组织,建立侧支微循环及淋巴回流,达到减轻下肢淋巴水肿的目的[5]。目前,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红外线治疗联合盆底肌瑜伽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残余尿量、下肢水肿、心理弹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29~68岁,平均(41.87±5.13)岁;体重指数18.1~27.7 kg·m-2,平均(22.98±0.97)kg·m-2;病理类型鳞癌30例,腺癌10例;临床TNM分期Ib期21例,IIa期19例;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7例,中学15例,大专及以上18例。观察组28~71岁,平均(42.25±5.26)岁;体重指数18.5~26.4 kg·m-2,平均(22.72±1.06)kg·m-2;病理类型鳞癌32例,腺癌8例;临床TNM分期Ib期18例,IIa期22例;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16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年龄、体重指数、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受教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6];年龄<60岁;TNM分期处于Ib~IIa期;具有一定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术前膀胱功能异常或尿道狭窄;肢体功能障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不能做到每周做瑜伽≥3次;失访;认知、精神障碍;患有皮肤病或伤口感染。
1.3 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后由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瑜伽训练,共8节课,每日1次,患者出院后,由患者自行居家练习,共持续4周。(1)腹式呼吸、盘坐。指导患者坐在地上,伸直双腿;弯曲右腿,置于左腿下;弯曲左腿,置于右腿上;腰背打直,双手置于膝盖,保持自然呼吸,放松身心;引导患者双手放在腹部,用鼻腔缓慢呼吸,使气体细、长、均,双手感受腹部隆起与下瘪。保持5 min。(2)热身运动。①颈部练习:保持坐姿,调整呼吸;吸气,抬头,使颈部做大限度向后仰;呼气,垂头,使颈部最大限度地向前弯曲;吸气,使头、颈部恢复正中;呼气,依次向左、向右侧弯颈部,使左、右耳尽量靠近右肩;吸气,还原正中;呼气,依次向左、向右转动颈部至极限;吸气,还原正中;颈部360°环绕。练习3 min。②肩部环绕:保持舒适坐姿,双臂屈肘,双手手指轻轻触肩,腰背挺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自然呼吸;以肩部为中心旋转手臂,双肘向外画圈;随着手臂的转动,头向上的同时并向后仰;手肘慢慢画圈回到胸部,两肘尖相触,同时,头也慢慢回正、低下。练习5 min。③膝部练习:坐姿,背部挺直,双腿向前平伸;右腿上抬至45°,双手在右膝盖后相握,吸气,伸展膝盖;呼气屈膝,并将膝盖拉向胸部;每组重复8次,换腿重复。(3)蝴蝶式。保持坐姿,用手移动臀肌,将坐骨压向地面,对齐骨盆并拉直脊椎;弯曲膝盖,宽窄覆盖,脚底相互接触;吸气时,脊柱伸展,腿部微微抬起;呼气时,身体身体最大限度向前弯曲,使双腿压向地面。持续3 min。(4)抱膝式。保持仰卧位,双腿屈膝,置于地面,舒张肩膀,扩张胸部;呼气,屈曲双腿抬高,双手十指交叉环抱双腿,靠向臀部,头颈部保持放松,切勿用力,保持自然呼吸;调整呼吸感受肩膀向外侧下沉,使手臂与大腿产生抗力。保持3 min复原身体。(5)船式。保持仰卧位,身体放松,脚尖向前伸直,双臂平直向上抬起,同时用腹部力量带动头颈向上抬起;吸气,腿部向上伸直抬起,同时上身微微上抬,用腹部控制身体平衡;呼气,上身、腿部继续上抬,使双腿与腰背互相垂直,腿部与腰背分别与地面呈45°。保持1 min,恢复仰卧姿势,放松休息。(6)缩肛运动。保持仰卧位,双腿交叉,臀部用力夹紧,收肛门,收会阴,持续5 s,还原,重复30次,每日3次。(7)半桥式。保持仰卧位,双腿弯曲,双脚踏地,与肩同宽,手掌扶地;臀部收缩,离开地面,向上抬起,双脚尽量靠近臀部,双头抓握脚踝,手臂伸直,肩胛骨收紧。坚持3 min。(8)放松休息术。保持仰卧位,脊柱挺直,双腿打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身侧,掌心向上;紧闭双眼,用心感受呼吸,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身体部位。每次10 min。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红外线治疗,持续干预2周,治疗结束后继续进行盆底肌瑜伽训练,共持续4周。具体方案为术后3 d拔出引流管后,通过远红外治疗仪(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ITH-1)治疗,波长6~14.0 μm,温度约42 ℃,电烤双侧髂窝及腹部切口(距离约35 cm),每日2次,每次30 min,上午、下午各1次。
1.4 观察指标(1)残余尿量。(2)心理弹性。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7]评估。量表包含坚韧(0~52分)、乐观(0~16分)、自强(0~32分)3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3)盆底肌力。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Enraf-Nonius,型号Endomed 182)评估,包括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4)膀胱功能。采用膀胱功能评估量表(mesure du handicap urinaire,MHU)[8]评估。量表包含7个评价指标,单项0~4分,分数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盆腔淋巴囊肿、尿潴留、尿失禁、下肢肿胀。
2 结果
2.1 残余尿量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残余尿量比较
2.2 CD-RISC评分干预前、干预2周、4周两组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盆底肌力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观察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
2.4 MHU评分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MH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周后两组MHU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4。
2.5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干预前后MHU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宫颈癌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患者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心理弹性降低[9]。江菊琴等[10]研究指出,心理弹性是宫颈癌患者的保护因素,可维持其心理健康,降低应激刺激产生的消极影响,使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因此,增强患者心理弹性能确保宫颈癌患者维持良好健康行为习惯,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既往研究证实,情绪与心理弹性关系密切,积极情绪可使患者获得应对外界环境压力的内在支持资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心理弹性发展[11-12]。而瑜伽通过放松肢体、呼吸调节等可将患者精神、体能、情绪整合起来,使患者外在与内心相互平衡,减少情绪波动,从而增强心理弹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4周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宫颈癌患者产生心理调节的主要为盆底肌瑜伽,而红外线作为物理疗法,对心理调节无明显改善作用。
目前,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宫颈癌的最佳方案。多项研究指出,宫颈癌术中游离输尿管时需切除部分膀胱神经,加之长时间的牵拉膀胱,会诱发神经性痉挛,使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或丧失,造成排尿抑制;而淋巴结清扫极易导致盆腔及腹股沟腹淋巴网络破坏、淋巴结丢失,从而造成淋巴回流受阻,逐渐形成慢性淋巴水肿,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另外,盆腔淋巴清扫时,腔膜中难免会留下未结扎的淋巴管,导致机体组织液、淋巴液与渗血积聚在腔隙间而形成淋巴囊肿[14-16]。数据显示,宫颈癌术后约有37.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7]。因此,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既往研究证实,盆底肌瑜伽可增强盆底肌对膀胱的支撑力,改善括约肌张力,协调括约肌与逼尿肌,利于排尿,还可增强盆底肌控尿能力,可改善膀胱功能[18]。本研究发现,联合红外线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可能原因如下。(1)红外线共振效应、辐射效应可通过游离离子与电荷振荡,使大分子物质解离,促进组织吸收。(2)热效应可促进局部淋巴管及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及营养代谢,降低神经兴奋,从而控制疾病进展[19-20]。但与单一盆底肌瑜伽训练比较,联合红外线治疗膀胱功能略有提升,但并无突出优势,可能与治疗时间短有关。
宫颈癌根治术易破坏生殖系统完整性,对盆腔神经造成损伤,影响盆底肌力,而盆底肌力不仅影响盆腔内器官稳定性,还可影响盆底肌周围神经传导,影响性生活质量[21]。目前,改善盆底肌力的方法众多,盆底肌瑜伽是改善盆底肌力的方式之一,其主要集合瑜伽放松术、腹肌训练、盆底肌训练,对尿道、肛门及阴道周围肌肉组织进行舒张、收缩训练,可通过增加激振频率与运动单位,促进周围血管扩张,使盆底肌得以营养,从而增强盆底肌神经敏感度,增强其传导能力,促进盆底肌力恢复[22]。虽然红外线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对于盆底肌力的影响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创新性将盆底肌力作为研究目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明显改善,提示联合红外线治疗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盆底肌力具有一定作用。分析认为,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促进炎症组织及炎症积液吸收、分解,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盆腔组织粘连,缓解盆腔压力,使盆底肌血管流动性增强,改善血液微循环,恢复盆底肌敏感度及神经传导能力,从而对盆底肌力产生改善作用[23]。
综上所述,红外线治疗与盆底肌瑜伽可协同发挥作用,增强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促进盆底肌力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下肢肿胀等多种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参考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进行长期随访,尚缺乏远期疗效分析,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检验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