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注射液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烧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16张鹏鹏郭文英谢江帆杨焕纳韩大伟魏莹
张鹏鹏,郭文英,谢江帆,杨焕纳,韩大伟,魏莹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a.麻醉科;b.烧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烧伤患儿在医院同期的烧伤患者中占比较高,是高发的儿童意外伤害。烧伤患儿不仅要承受肉体疼痛,治疗后还遗瘢痕,导致机体外观和功能受到影响,部分患儿甚至出现人格障碍和终身残疾,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严重者甚至死亡,给家庭带来严重创伤[1-2]。小儿烧伤于急性期治疗后最大问题为换药和植皮,整个治疗过程中多数烧伤患儿需经历多次修复手术,术中多采用吸入全麻方式,主要采用七氟烷等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3]。在烧伤患儿手术治疗操作中,患儿配合程度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而术中对麻醉水平要求较高[4]。与传统阿片类药物相比,纳布啡可经激动κ受体、拮抗μ受体起到镇静、镇痛作用,效果与吗啡的作用基本相同[5],但在儿科烧伤病例中应用较少。本文旨在分析纳布啡注射液在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选取标准:(1)年龄>6个月,性别不限,烧伤后12 h内入院,且烧伤总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1%~10%,烧伤深度为Ⅰ~Ⅱ度,由2名主治或以上职称医生共同诊断[6];(2)患儿家属/监护人对本研究内容知情;(3)拟择期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为烧伤扩创削痂术、生物敷料覆盖术、烧伤换药及植皮术面积<4%;(4)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心和肺病变或免疫缺陷。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引起的烧伤;(2)合并肿瘤;(3)合并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喉发育不良或先天性气管软化症、哮喘等;(4)术前发生肺炎或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烧伤深度、手术危险性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1)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01 mg·kg-1。进入手术室后对患儿连接监护仪并开放上肢静脉,术中对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心率(heart rate,HR)、血压、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予以常规监测。麻醉诱导期间予以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0.05 mg·kg-1、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3 μg·kg-1。入室后给予3 mg·kg-1丙泊酚,心电监护,同时吸入8%七氟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71)2 min,插喉罩,连接麻醉机,麻醉维持阶段持续泵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0.05~0.20 μg·kg-1·min-1)、丙泊酚(5~8 mg·kg-1·h-1),同时持续吸入浓度为3%~5%七氟烷,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通外周静脉通路,关闭七氟烷挥发罐,依据手术刺激强度适当调整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及七氟烷的浓度。(2)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接受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27)静脉注射(0.2 m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苏醒后拔除喉罩,未苏醒患儿自主呼吸平稳,深镇静状态下拔除喉罩,手术结束后,所有患儿均送入麻醉恢复室进一步观察,待其完全清醒(呼之可睁眼,肌张力恢复正常),达到离室标准后方可离室。患儿苏醒后以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估躁动情况。确保患儿平稳后送入病房。
1.3 观察指标(1)术后麻醉苏醒期各项指标。(2)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HR、SaO2]、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FLACC)。其中FLACC量表用于评估患儿的疼痛度,总分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7]。(3)苏醒期(苏醒后1、2、3、4 h)PAED评分,PAED量表分为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按等级分为0~4分,总分20分,得分越高则躁动越严重,>10分表明存在躁动。(4)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为潮气量≤5 mL·kg-1,RR≤8次·min-1,SaO2≤94%,呼吸暂停15 s。低氧血症为血氧分压(blood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60 mmHg(1 mmHg=0.133 kPa)或SaO2<90%。
2 结果
2.1 麻醉苏醒期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苏醒期各指标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T2、T3时的MAP、HR低于对照组,SaO2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间其他时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FLACC评分观察组T2、T3、T4时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FLACC评分比较分)
2.4 PAED评分观察组苏醒后1、2、4 h 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PAED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小儿因其认知及自护能力较差,日常生活中易发生烧伤等意外伤害,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例小儿因烧伤住院治疗,因小儿皮肤薄嫩、附属器少,烧伤程度常重于成人[8-9]。烧伤破坏人体皮肤屏障,引起烧伤部位皮肤等发生损伤、病理生理改变[10-11]。目前对于烧伤患儿术中麻醉主要采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等,因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而应用受限[12-13]。纳布啡的消除半衰期约为2.5 h,近年来在临床日间手术、盆腹腔手术等方面均有应用,但在儿童烧伤全麻术中镇痛的应用报道较少[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2、T3时的MAP、HR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表明纳布啡应用于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中可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纳布啡可经代谢后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镇静疗效也较明显,且能持续较长的时间[16],因此能较好维持烧伤患儿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本次观察组T2、T3、T4时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纳布啡应用于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中能明显减轻疼痛,与王璐等[17]报道的纳布啡应用于多发烧伤患者中有明显镇痛效果、对呼吸影响小的结果一致。烧伤作为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一系列应激反应,适度镇痛能减少苏醒期的躁动,提高对喉罩的耐受性,降低自行拔管、胃管等的风险。纳布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对脊髓上μ受体存在拮抗性,可减少心率减慢和恶心呕吐等,对于κ受体的激动作用也使其有一定呼吸抑制副作用,但程度较轻且存在封顶效应[18-19]。周锐等[20]也发现,纳布啡可明显减少低龄儿童全麻龋齿治疗拔管后30 min FLACC评分,因此纳布啡的镇痛效果较好,这也是本次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原因。此外,也有研究发现,使用纳布啡可明显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21-22]。本次因研究对象为烧伤患儿,考虑到取材便利性及配合性等问题,未做此方面的研究,后期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次观察组苏醒后1、2、4 h的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纳布啡的应用可明显减少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原因可能是纳布啡在对κ、μ受体分别发挥激动、部分拮抗作用后,可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23]。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纳布啡应用于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中,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避免了麻醉期的焦虑及烦躁感[24-25]。
综上所述,纳布啡应用于烧伤患儿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中,可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苏醒期躁动,缩短住院时间,镇痛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