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生态共同体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2023-05-16胡奇
胡奇
一、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面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政策导向的逐步推广,以“AI+”为主导的全领域教育生态系统逐步呈现出整体综合效应,并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连接构成有机整体。2021年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发布的“教育的未来”倡议中提到,到 2050 年,我们已经消除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所有的课程和教学都牢固地建立在生态意识的基础之上。“AI+”教育生态共同体正是借用“生态学”与“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基础,从整个社会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产业、教育、文化等共同构建起的未来教育生态系统视角,融合教育层面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并用其规律性方法发现、解决现有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重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建议。
二、“AI+”教育生态共同体的组织构建
(一)“AI+”教育生态共同体理论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学科交融方兴未艾,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全速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以教育生态共同体全新的视野和生态的思维审视之,教育组织生态系统建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育生态共同体组织具有天然的多元性,而高校组织体制机制建设本身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教育生态的营造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强大社会价值的巨大工程,这就与很多企业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参与方式形成巨大矛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同体组织内部各要素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能力,也会导致共同体组织出现结构碎片化与功能失耦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教育生态的建设原则是要遵循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需链等多链条固有的发展规律与耦合机制,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理念下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绝不能渗透资本主义的教育观,更不能违背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建设的底线原则。这就需要一种更加多维度的组织保障体系,强化坚守教学本位,倡导长期主义,共同营造繁荣发展的良性教育生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强国,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教育生态建设同样面临全球化等复杂外部环境,如何改良现有教育合作思路,并从顶层设计构建动态、多元、共生的“AI+”教育生态共同体治理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AI+”教育生态共同体理论逻辑框架
组织生态学在借鉴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的对象拓展到组织个体、组织种群、组织群落和组织生态系统等四个递进层次系列。相应地,组织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四个基本层次。基于此,“AI+”教育生态共同体理论遵循上述组织生态学的分层机制,其中的个体生态系统、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也是分层存在的,每一个层级是更大层级的一个子集,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下面,本文将针对三个相对的级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三)“AI+”教育生态共同体生态系统
1.“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个体生态系统
“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个体生态系统是指基于某单个大学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在整个大学组织生态系统中属于微观生态系统。这里主要包括大学内部的组织、文化、教学、管理等,但这里更多的是指大学“AI+”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运行效用。
从高校内部教学生态而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主导的专业学科建设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仿佛瞬间将所有专业学科教学的原有格局打破。原有独立的专业学科教学组织单位需要重组,原有系统化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需要重建,原有体系化的专业学科教学资源需要重构,原有传统型的理论教学思维需要颠覆,原有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翻转。除此之外,交叉学科课程模式、交叉学科师资队伍组建、交叉学科研究支撑体系等对新型教学生态的营造同样体现出重要的影响。
2.“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种群生态系统
这里所述的种群生态系统是指基于两个以上高校组织建立的系统,在整个大学组织生态系统中属中观生态系统,“AI+”教育生态正是通过系统的组织运行,才形成“AI+”人才联合培养、综合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学术交流、虚拟教研室等多个相互交叉和支持的活动领域。这个组织运行的过程包括了决策、规划、实施等,在这个过程通过对生态系统中人、财、物及知识等各类资源的配置形成了各种组织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序流动。組织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组织(活动)、环境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只有有效的组织机制,才能形成生态系统中的有序的生态位和完整的生态链,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才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使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3.“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群落生态系统
“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群落生态系统是指基于两个以上组织种群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多元关系建立的共生系统,本文主要指“政产学研金服用”“AI+”教育生态共同体,这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共生性来看,一方面,大学“AI+”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学也将人工智能成果输出到社会、企业,并对外部环境也产生影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了高校以外,还有来自国外及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团体、企业等在内的组织管理者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负责协调校内资源,另一方面对接外部资源提供者,包括政府官员、教学科研团队、风险投资人、企业家、行业领军者等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负责人,这类人员为“AI+”教育提供政策、培训、指导、岗位、资金等资源和服务,对人才培养起到辅助、催化和加速的作用。
不同类别的参与主体在共同体中还可以形成相应的组织主体中心,所有参与主体在“AI+”教育生态共同体中相互影响,通过人、组织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交流,又形成校企合作、成果转化、评价激励等机制要素。
在“政产学研金服用”“AI+”教育生态共同体中,“政”,政府主导创业环境;“产”,企业主体强创新;“学”,各类人才激活力;“研”,科技研发出成果;“金”,金融配套强保障;“服”,中介服务提高效率;“用”,成果转化增效益。其中,各要素既要实现自我功能的充分发挥,还要加强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协同培养,在开放联动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创新发展。
“AI+”教育生态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共同擘画理想的教育生态蓝图,构建生态化教育体系;共同体组织既包括高校与企业,还包括科研院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团体、金融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治理的对象既包括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也包括组织之间的结构、功能及行为关系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治理的策略是以教育生态为原则,以协商为前提,以法治建设为根基,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高效激活“教育生态力”。
三、“AI+”教育生态系统框架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与全覆盖性,以及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从“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建设主体入手,针对“AI+”教育生态系统进行构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教育与周边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作为教育的主体、载体与受体,都应在“AI+”教育生態共同体框架节点中发挥不同的作用。“AI+”教育生态系统框架主要包含:技术平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市场应用、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
人工智能教育的基底仍是技术平台,为此,在“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个体生态系统中,除了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的主流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之外,还将对与之相关领域的辅助支撑专业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在整个“AI+”教育生态系统框架中,其环境生态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共生性来看,一方面,大学“AI+”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学也将人工智能成果输出到社会、企业,并对外部环境也产生影响。
在“AI+”教育生态共同体之群落生态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给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体系、评估等带来了整体性影响,也给重塑教育形态、强化教育本质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生态系统框架既要覆盖技术应用范畴,还要涵盖技术服务范畴。旨在将科技与教育融入整个社会与命运共同体,进而形成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保障机制,进而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
四、结语
本文研究基于“AI+”教育生态共同体理论,并非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简单融合,也并非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技术手段,而是将其放在教育生态的视角下,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性与前瞻性研究。理论以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科学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为根本,以素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宗旨,以多元化的人工智能教育市场化应用为支撑,以系统化的保障体系为依托,力争全面营造生态化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基于学会组织形态的复合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GJX2020D60];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吉林省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H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