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

2023-05-15钟瑞添廖玉燕

社会主义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中国式革命

钟瑞添 廖玉燕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循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和使命,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历史贡献。”1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载于《求是》2022年第18期。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是增强应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握斗争规律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革命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文明卷入了世界历史,“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近代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下被迫打开国门,成了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救亡图存成为旧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历史任务。当一批批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之路,但屡试屡败,深感救国无门之时,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决然擎起了中国革命的大旗,在落后东方大国取得了革命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8页。。

(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思想验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就是试图探索东方国家能否走出一条有异于西欧国家的向新社会过渡道路的新途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思注意到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土地的天然地势和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等一系列特殊历史发展特性,提出了如果俄国革命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特性,又能与西方革命“互相补充”的话,就有可能使俄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30页。,使“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9页。的设想。但1861年以后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以农村公社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趋于消失”3俞良早:《评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载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东方道路”,东方社会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待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重新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东方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验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1922年7月,党的二大接受了列宁在1921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发表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深刻论述,初步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设想。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667、647、706页。。确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全部依据,隐藏在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之中: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着艰巨的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因此不可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爆发的中国革命,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667、647、706页。,“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667、647、706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基于革命的前途和穷凶极恶的敌人,这场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由于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必须实行国营经济为主导,国有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以更快地创造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667、647、706页。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东方落后国家走向新社会的成功之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东方样板,极大地推动了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二)创造了在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的国度建设坚强工人阶级政党的成功经验

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在苏俄十月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怀揣救亡图存的使命纷纷加入革命队伍,中国共产党成员的构成不可避免地“使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也占了大多数”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1、992、992、993页。。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过渡性阶级,本身具有两面性的特点:一方面,中国的小资产阶级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榨,在政治上、组织上以至思想上能够接受无产阶级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他们失去无产阶级的领导时,“还往往转而接受自由资产阶级以至大资产阶级的影响,成为他们的俘虏”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1、992、992、993页。。这就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促进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化”1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1、992、992、993页。的历史性课题。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了落后农业国革命新道路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无产阶级革命目的必须依靠革命手段才能实现。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是“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此看到了城市是阶级斗争的决战阵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深入研究国情的基础上,毛泽东正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中国,谁赢得农民,谁就有力量,谁就能赢得革命的胜利;农民阶级与中国工人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农民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才能实现自身解放;土地革命是激发农民群众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选择,“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农民阶级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弱小的中国革命力量只有在反动派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才能生存和发展起来,才能逐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极具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唯一正确的道路,赢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站起来”的第一个伟大飞跃,也为广大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提供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宝贵借鉴。

(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成功范例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对近代最先进文明成果的批判性继承之中,又不断地验证和发展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它的科学真理性和实践开放性要求人们必须把它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起,很快就成为了改造中国的备选理论武器之一。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注意到了要把理论与中国立场、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伟大旗手的李大钊,一开始就强调必须深入考虑如何把理论“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5《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瞿秋白也明确指出:“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6《瞿秋白选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08页。1935年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斗争道路的开始。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向全党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前途、道路和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与中国国情高度契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范例,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多样性,为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者基于本国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多样化道路树立了光辉榜样。

二、创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模式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如何在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下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兴国之路,为世界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一)在满目疮痍东方大国确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实践,所以他们非常珍惜短暂的巴黎公社革命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了工人直接管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继承了革命过程中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形式,建立起了工农联合执政的苏维埃俄国。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建立起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现商业目的的确立需要企业高层共同商讨,进行有效沟通,对于网站设计和营销活动存在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在该房地产企业的网络营销目的中,总结出三个主要目的,即提升企业知名度、进行产生转换以及加强时间参与。根据Business Objective,进行商业目的设计需要符合DUMB原则,因此这些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的(Doable)、易于理解的(Understandable)、可管理的(Manageable)以及利益相关的(Beneficial)等特点。只有设计的目的和这些因素相关,才能确保网络营销效果分析发挥积极作用。

创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政治体系。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积极探索真正体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政治制度形式,不管是瑞金时期的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还是延安时期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都是以确保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目标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套新型的政治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

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和平改造道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系,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是不牢靠的,而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没有先例可循。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精准把握,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这条总路线,引导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典型示范和平等自愿原则,主要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渐进式地将分散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逐渐步入社会主义轨道;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其逐步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2《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6页。。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经提出但没有成功实践的“赎买”设想,在落后的农业大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代价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经济基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做出了独创性贡献。

(二)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

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世界数百年,用铁船坚炮构筑起了少数国家和少数人群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了带领世界人口第一的落后国家走上现代化历史重任,立志破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难题。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开启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人民在经济落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逐渐暴露。为了避免走苏联的弯路,毛泽东于1956年4月提出了“以苏为鉴”,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了苏联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迷信完全的计划经济,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尊重价值规律,提出了“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理论3《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在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上,强调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平衡,既要重视生产资料的生产,也要保证生活资料生产的协调共进4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要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要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要确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尽管中国共产党摸索现代化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还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三)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系列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在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执政之后工作更伟大、任务更艰巨、考验更严峻;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新路子。果断处置刘青山、张子善,表明了党对贪腐官员零容忍的态度,换来一片清朗蓝天;坚持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着力消除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和贪污浪费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锻造了一个能够创造性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新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工作进一步展开的基本依据。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定位,从理论上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在于经济建设,纠正了党和国家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盲目冒进问题,为实践上科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05、205页。,“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05、205页。。直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有不同的应对原则:对待敌我矛盾应主要采取专政的方法,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则应当坚持民主基础上说服教育的方法原则。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民主革命时期确立的统一战线传统,形成和发展了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实现和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在文化建设发展上,确立起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文艺方针,大力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在逆境中高扬旗帜重展社会主义雄风

当历史的车轮推进到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坚守和突出的创新能力,破除了“文化大革命”中所暴露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困惑,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始终高擎社会主义旗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富国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铁一般的事实和瞩目的建设成就,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挽狂澜于既倒,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一)准确界定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教条地预期未来”,主张“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的基本原则,如消灭阶级剥削、实施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组织生产与分配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践进行了很多富有创见的探索和设想,但终究走了一些弯路,一度使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了困顿之中。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验和教训时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完整的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这一论断回归了唯物史观视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把握住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牢牢坚持“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价值标准,使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共同富裕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列其中,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克服了脱离生产力的发展、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公有制和平均主义的教条主义误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方向。

当时代推移到二十世纪末,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确立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战略抉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生机活力大迸发

对时代主题的误判,使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错失了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从而使我们党从根本上端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立足点,进一步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在国际关系上摆脱了片面以意识形态斗争划线外交战略定位,为我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提供了理论前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国际空间。

改革开放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动力引擎。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动态发展的矛盾运动。斯大林模式一度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从而形成了僵化的社会管理机制和经济运行体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尽管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注意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社会主义内部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不是改旗易帜,而是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思想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开放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加快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路径转变,“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3《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第267页。,在两种社会制度将长期共存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和平竞争。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江泽民同志以巨大政治勇气带领党和人民锐意推进全方位改革,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构建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六大之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改革,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三)突破计划经济迷信,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度被奉为社会主义的经典,的确也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其超越了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弊端也是巨大的:在生产上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管理上,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既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也不能调动生产单位的主动性;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极大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在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牛鼻子”的基础上,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是实践突破与创新的前提。邓小平作为第一个破题人,首先提出:“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尔后,他进一步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方向,随之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提供了新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时代内涵。

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70年前,马克思看到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8、405页。的辩证关系,并予以热切的关注和深厚的期望;170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挖掉了千年穷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验证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新的高潮。

(一)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人类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现代化是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代表达。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中国古代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如出一辙,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对封建社会的否定,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8、405页。。但它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积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52页。,才能实现人民共同享有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奠定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到开启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再到引领当代世界人类现代化发展方向,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科学社会主义蓬勃生机。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展示了人类现代化新图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特征,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否定了那种只有少数人享有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的状态,追求的是一种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否定了西方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模板,是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6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6日。,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迷思,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

(二)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现代化道路探索进程中,始终把人民幸福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6日。。

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底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为了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百年探索、百年创造,就是为了找到一条切实体现人民利益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为了“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2、17页。。“发展依靠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支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2、17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伟力也在人民,只有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人间正道。“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归宿。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中国人民的愿望为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绝不能出现类似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成功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添加了耀眼的案例和宝贵的理论成果。

(三)以自觉的自我革命锻造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4《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7页。。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意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页。。

由人民监督政府是我们党给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既有独特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权力运行一般特征。从独特优势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政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始终以实现人民幸福为行动纲领,能够从根本上保持权力运行的正当性;从其一般特征而言,是权力就可能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权力就可能被滥用。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了防止权力腐败的实践。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使反贪污反浪费斗争有法可依;著名的“窑洞对”,表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由人民来监督政府。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向全党郑重提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

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0页。“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162页。,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奥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路上挑战与考验不可避免。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党铸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自己成功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整套可供复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成功范例:无私为民的立场和高度的理论自觉、使命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底气;对执政条件下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清醒认知,是自我革命的客观依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一体推进,以刮骨疗毒的大无畏精神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健康肌体的病毒,是党自我革命的主要路径;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自身建设的基本目标。

(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162页。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其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共产党人一代接着一代接续奋斗的远大理想。

中国式现代化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竖起了闪亮的标杆。“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页。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并且预言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摒弃那种充满血腥和罪恶、通过殖民和掠夺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475页。,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胸怀天下,坚持不懈地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百年之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转变,也是社会主义从遭遇严重挫折向21世纪蓬勃生机再焕发的转变3参见孙宝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内涵与因应》,载于《党政论坛》2021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努力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475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推动人类进步而努力,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3-64页。。代表着人间正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会越走越宽广,体现着和平正义和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向往,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为充满光明前途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中国式革命
中国式民主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抉择
粉红革命
中国式失败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