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2023-05-15丁俊萍李泽鑫

社会主义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胸怀

丁俊萍 李泽鑫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蕴含着党与世界紧密相连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认识和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中国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关系,秉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人类进步的一边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团结世界进步力量的对外策略,自觉承担起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历史使命。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基本经验,为在新时代新征程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同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秉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情怀,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党的这一基本特质,融贯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之中,表现出树立世界眼光、团结进步力量、完善对外策略、践行政党使命等政党本色,铸就了心系中国、胸怀天下的政治品格。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世界眼光领导中国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首要任务。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革命,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党的建立和发展得到共产国际的援助指导。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决定“联合第三国际”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41、250页。,规定“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报告工作”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41、250页。。党的二大决定正式成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41、250页。。加入共产国际后,党在理论指导、经费支援和组织运动等方面得到了世界革命阵营的援助,这对于幼年的党迅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以世界革命促进中国革命的认识路向。1923年6月,党的三大指出:“中国系处于‘国际殖民地’的地位”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41、250页。,要实现独立解放,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紧密联系。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指出,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土地革命两大任务,就必须将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组织起来。党对中国革命形成了整体认识,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

党提出持久战方针,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毛泽东从战争发动的世界背景、中国抗战的世界地位、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争前途的世界意义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民必胜及如何取胜、日本帝国主义必败及何以战败,有力反驳“日本速胜论”“中国必败论”等消极抗战舆论,极大增强了党内外群众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党坚持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以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毛泽东早在1939年就指出,中国革命“处在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低落的国际环境中”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0页。,必将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战争时期,世界人民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为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提供有利的国际支持,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党以世界眼光认识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党的主要任务。这要求党正确研判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顺应世界潮流的外交原则,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党正确估计战争与和平的国际形势,为制定外交策略奠定战略基础。1950年5月,党中央根据国际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明确“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45页。同时强调通过和平的努力加以避免。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及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国际形势呈现“东风压倒西风”的特点。

党确立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众多国家的广泛认同。1949 年10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8《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1953年12月,在处理与印度关于国界的问题时,党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1页。,成为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据此,新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立起广泛联系,为新中国建设争取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党团结致力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国际关系主体,支持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发展。党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扩展至国际事务领域,提出“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友好合作,加强团结爱好和平的国家,争取愿意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支持亚非拉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这成为党的外交总路线,指导具体外交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党坚定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取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声援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尊重和赞誉”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页。,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夯实外交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施对外开放国策,以自身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战略转移,作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党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20世纪70 年代末,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要求重新审视世界发展局势。邓小平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二者互为必要条件,相互依赖,相互实现。进入21世纪,党延续了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的基本判断,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3《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7页。提供战略遵循。

对外开放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本质上是为了服务“国内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任务”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50页。。即是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日益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的同时,始终不忘“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51页。。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对外交往的根本宗旨。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背景下两大阵营的军备竞赛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综合国力为主要内容的竞合模式。与此相适应,党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区域性对话与合作”6《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版,第850页。,推动世界各国共商国际事务,共享发展机遇,共建和谐世界。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积极参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党的主要历史任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深刻认识到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要积极参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回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党大力倡导新型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67页。。党强调,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坚持以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发展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2页。,以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让更多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全球治理制度体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集中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10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团结协作 实现更大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5日。。习近平多次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向,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着手,有重点、多领域、由点及面逐步展开,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同多个友好国家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同多个区域性国际组织达成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并在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六年被写入联大一委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为世界上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新道路。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系统回应了政党如何肩负实现现代化责任的重大命题,围绕现代化的方向、道路、进程、成果和领导等方面,依次提出了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树立守正创新意识、弘扬立己达人精神、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等新理念,为建成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提供理论遵循。

在国际风云变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实践愿景,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积极应对经济逆全球化等浪潮,努力化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在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方面达成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引导人类文明摆脱现代性危机,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重大成就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在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党际关系、创造人类文明交往形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创新科学理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回应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责任、增强科学理论的开放性等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明确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166页。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全人类的根本原则,吸取国际共运史上的经验教训,具体化实践路向,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以中国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把握时代潮流、解决人类难题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得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科学结论,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主体力量和路径。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这决定了共产党人仍然需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把握人类进步发展潮流,分析社会矛盾的变化规律。同时要看到当今时代同马克思所处时代之间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既存在对立,又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超越意识形态鸿沟进行合作的可能。

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立足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要“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166页。。十月革命后,列宁认识到要建设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2页。结合起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引进外部资金、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吸收其他文明优秀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创新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使命论、国际社会联合论与社会主义社会开放论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向高潮发展。

(二)提出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根本遵循,党始终秉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对外关系,体现了党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天下胸怀。

确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赢得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认同与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民主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打破冷战格局下的外交封锁,在两大阵营之外寻求国际支持。“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06月29日。,使之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国际交往准则。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完善外交基本策略,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整体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合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2《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版,第1155页。,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对外交往模式。

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的国际新秩序。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党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努力争取使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逐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扩大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进入新时代,党坚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任何国家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世界的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5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团结协作 实现更大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5日。,深化对外交往与构建国际秩序的外交实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和发展,反映着党对外交往实践日益丰富、外交理论的认识深化、对外政策的建立完善,始终成为党灵活应对复杂国际考验、处理外部风险的基石。

(三)尊重各国政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党际关系

党自成立之初便与其他国家政党联系紧密,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政党的支持和帮助。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尊重各国政党的独立自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党际关系。

谦虚谨慎是党开展政党外交的基本态度,充分展现了坚持胸怀天下的根本立场。民主革命时期,党就强调坚持外交政策和活动既要“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又要“学习人家长处,并善于与人家合作”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6页。。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在对外关系中,必须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遏制可能出现的大国主义作风。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陷阱,党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由此可见,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仍坚持谦虚谨慎的党际交往态度,与世界各国政党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平等尊重是党探索新型国际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美苏大国沙文主义的侵犯以及世界民主和平进步力量的发展,共同决定了必须建立新型国际党际关系。党准确把握这一历史必然,深入探索新型党际关系基本原则。作为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主张各国政党建立平等互助的良好关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各国政党的沟通协作应当更加紧密,探索“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2页。,进而“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3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6日。。这是新时代党探索建立国际政党交往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党坚持认为政党只有规模大小和力量强弱之区别,而无国际地位高低的差别,主张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党际关系,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以政党力量引领现代化进程,共同为人类进步奋斗。

(四)走出一条和而不同、互鉴发展的现代文明交往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交往新形态

世界历史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侵略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精神贫困危机、社会结构危机和文明冲突危机,人类文明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人类文明交往新形态,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践行新型文明观,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是其选择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经历了复杂斗争的历史过程。冷战结束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逐渐发展为并存竞争的关系。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统摩擦时有发生,但相互合作、相互借鉴成为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主流关系,其对立斗争主要表现为以经济科技领域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因此,习近平强调“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4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载于《求是》2019年第7期。,关键在于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协和万邦的天下胸怀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马克思认为,文明是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进步成果的肯定评价,而资本主义的矛盾将使其在“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充满矛盾的历史进程”5庞立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6期。中被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所取代。而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交融中,形成了和平包容、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等文明特质。党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文明特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6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载于《求是》2022年第14期。,走出一条和而不同、互鉴发展的现代文明交往新道路。

人类文明交往新形态,突破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局限,破解了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交往模式,尊重人类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发扬其共同性和优越性,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发展。

党坚持胸怀天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增强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自信和历史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胸怀天下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基本经验

一百多年来,党在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实践中,积累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宝贵经验。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筑牢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根基、坚持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相联系、坚持立足自力更生与争取国际援助相配合、坚持世界人民性与反对霸权主义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深化坚持胸怀天下的方法路径,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和宏阔视野,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原则指引。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理论指导,筑牢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根基

党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成为坚定的国际主义者,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自觉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使命。

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视野。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是因为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167、419页。,整体把握解放全人类的规律。毛泽东指出,深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我们“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页。,养成具备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决心。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筹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一同谋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持续作出贡献。

党始终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坚定认为人心向背是世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167、419页。,至少要以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为首要条件之一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167、419页。。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外政策的科学指南,坚信民主和平是世界的潮流,反对逆全球化潮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引,推动构建以联合国为核心、完善多边协商机制、有效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全球治理新体系。

党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天下情怀和理论自信,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相联系的空间视野

党诞生于欧亚革命浪潮的高涨时期,党的百年奋斗及其历史成就成功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化被动为主动,以自身发展促进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发展。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到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者相融与共,成为党运用胸怀天下思维的基本视野。

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民主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加速推进中国抗战的胜利。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中国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步伐更加坚定。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阵营和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改革开放以来,党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充分吸收国外资金、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领导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正确认识并主动践行自身的世界使命。民主革命时期,党就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将极大鼓舞广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力所能及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强调要在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主动作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新时代,党在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强调“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革命战争年代,世界革命胜利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利条件,中国革命胜利对推动世界革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和平需要中国积极贡献。

(三)坚持立足自力更生与争取国际援助相配合的主体战略

如何处理好统筹自身发展与对外关系,关系到能否长期坚持胸怀天下。党始终重视立足自力更生和争取国际援助,形成了以增强自身实力为基点,积极争取国际支持的大局观念,表现出相配合的战略基点。

党以立足自力更生增进坚持胸怀天下的主体自觉。从民主革命时期“依靠中国自力胜敌”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2《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再到“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9页。,发展自身力量始终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出发点。习近平强调,“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页。。

争取国际援助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表现。民主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要取得和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就必须得到“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3页。。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新中国建设所需的物资基础和技术经验,绝大部分是来自“以伟大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兄弟般的援助”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许多国家展开友好合作,加入和建设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

面对百年变局,党正确处理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使国际援助成为促进国家建设的积极因素。

(四)坚持世界人民性与反对霸权主义相统一的原则立场

党始终坚持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世界的命运应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深刻反映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根本立场。

发挥世界的人民性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首要条件。毛泽东指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的世界“必须是人民的世界”7《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各国都有参与商量解决国际事务的权利,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义务。党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习近平强调,处理国际事务应当遵守民主原则,“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61页。,保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表决权、决策权,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长期任务。毛泽东曾强调,要辩证看待帝国主义的表征与实质,在战略上藐视帝国主义的前途,在战术上重视帝国主义的危险,“坚信帝国主义制度是要灭亡的,全世界人民是要站起来的”10《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进入新时代,党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反对以任何形式侵犯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各民族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正当性,推动世界朝着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党坚持倡导世界命运掌握在世界人民手中,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世界日益呈现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趋势,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对外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是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既是党根据基本国情作出的自主选择,又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党认识到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开展合作,增进经济文化友好往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紧密相连”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0页。,经济全球化赋予中国发展机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调,要正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12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繁荣。

新时代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对外开放统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整体布局,健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能。此外,通过构建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方式,搭建新型国际开放平台,促进形成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9页。。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四、结 语

中国与世界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編》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59页。的深度融合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业已成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坚持胸怀天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统筹应对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5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6日。,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胸怀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胸怀军旅梦
《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出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红色平台
书讯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