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2020 年某院315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3-05-15周忠艳石二霞云来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器官药品报告

周忠艳,石二霞,云来运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2011 年7 月1 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各项工作逐步开展,现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屏障。作为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应不断健全与完善药品使用监督体系,做好ADR 监测与上报工作[2]。本研究旨在探讨某院ADR 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录的某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的ADR 报告,共计315 例。所有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均已确认接收。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按患者性别、年龄、ADR类型(一般、新的一般、新的严重、严重)、给药途径、发生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分别录入设计好的Excel 表格,并对发生ADR 例数排名前5 位的药品进行分析。相关评价标准按照2011 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3]、《新编药物学》(第17 版)[4]、《WHO 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等对ADR 定义、累及系统/器官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借助Excle 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和(%)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ADR 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315 例报告中女性患者181 例(57.46%),男性患者134 例(42.54%);年龄18—93 岁,ADR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其中以60 岁以上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居多(60.64%),见表1。

表1 发生ADR 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n,%)

2.2 ADR 的类型分布

在上报的315 例ADR 中,一般ADR 发生最多,其次为新的一般ADR,见表2。

表2 ADR 的报告类型分布情况(n,%)

2.3 ADR 的药品剂型分布

注射剂引发的ADR 共计315 例,所占比例最大,达88.98%;其他剂型占比见表3。

表3 发生ADR 的药品剂型分布(n,%)

2.4 ADR 的给药途径分布

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多315 例(88.98%),其次是口服给药34 例(9.6%)、外用给药4 例(1.13%)、吸入给药1 例(0.28%)。

2.5 ADR 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

三年中覆盖其中80%ADR 分别是抗肿瘤药物120 例,占比33.61%;抗微生物药物96 例,占比26.89%;心血管系统药物40 例,占比11.21%;中药注射剂39 例,占10.93%。各涉及品种占比见图1。引发ADR 排名前5 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血塞通、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顺铂注射液和卡铂注射液。见表4。

图1 药品所涉及品种的帕累托图分析

表4 引发ADR 例数排名前五的药品(n,%)

2.6 ADR 所累及系统及器官分布

三年内所累及系统及器官共涉及411 处,其中80%的分布位置分别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共142起,占比34.55%;血液/淋巴系统损害74 起,占比18.00%;神经系统损害63 起,占比15.33%,胃肠系统损害59 起,占比14.36%。各系统器官分布见图2。

图2 药品所累及系统及器官的帕累托图分析

3 讨论

3.1 ADR 发生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0.74∶1,ADR 发生率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这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的结果相一致[5]。ADR 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60~80 岁老年患者ADR 的例数最多,其次为40~60 岁中老年患者,考虑ADR 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功能不断减弱,生病住院可能性增加,而药物体内代谢速度和肾脏排泄速度减慢,也更易出现体内药物蓄积中毒;另一方面,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入市和使用,老年患者用药数量、药品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占比逐年上升[6]。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测可减少ADR 的发生。

3.2 ADR 报告类型分析

该院“新的和严重的”ADR 报告92 例,占比为29.2%,其所占比低于2021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30.4%[7],下一步应关注“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搜集。

3.3 ADR 发生率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本研究315 例ADR 报告中,静脉滴注315 例(88.98%)为主要给药途径。由此可见,在众多给药途径中,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比其他途径给药方式的ADR 发生率高。由于静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为100%,无肝脏首过效应,血药浓度易出现剧烈波动,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临床医生应综合患者病情,坚持“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8]。此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应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因溶液配制浓度超高、溶媒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保障静脉用药配制安全。

3.4 ADR 与药品种类相关性

从发生ADR 的药物品种分析,抗肿瘤药物的ADR 发生率最高。考虑原因为:首先,该院自2016 年肿瘤内科成立以来,收治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多,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其次,抗肿瘤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强,比其他种类的药物更易发生ADR[9]。因此,应特别关注肿瘤患者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检查,做到个体化用药,合理使用药物,减少ADR 的发生。抗微生物药物的ADR 发生率排名第二,在抗微生物药物中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ADR 发生较突出。头孢类药物因抗菌谱广,品种较多等因素临床使用量大[10]。引发ADR最多的喹诺酮类药物是左氧氟沙星(18 例),主要原因是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一般无须皮试、价格低廉,因此药物使用率较高,引起的ADR 也较多[11]。为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ADR,需要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严格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共上报ADR 39 例。注射用血塞通引发的ADR 中居首位。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存在大量未知成分,较容易发生ADR[12]。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以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严格掌握药品使用适应证,不要超说明书用药,避免联合用药。

3.5 ADR 发生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该院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最多,以皮疹、瘙痒、皮肤红肿、过敏性皮炎等症状为主,可能与皮肤损害易发现且容易与其他疾病区别。发生ADR 后,立即停药或减慢滴速,严重者给予氯雷他啶、地塞米松或具体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对于ADR 症状不明显、或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的,如血液系统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因不能及时发现而易被忽视,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检查结果,随时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综上所述,ADR 的发生与很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ADR 的监测需要医生、药师、护理人员共同合作,实时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做好重点患者的用药监护,积极开展用药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医院应加大ADR 的培训,定期向医护人员反馈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尤其关注本单位ADR 发生率较高的品种。同时,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成为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尽量第一时间发现ADR 并做出应对措施,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降低ADR 发生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器官药品报告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类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报告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报告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