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省委农办印发浙江省涉村(社区)事项清单(2023版)
2023-05-15
最近,浙江省民政厅、省委农办就贯彻落实好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精神,梳理形成了《浙江省涉村(社区)事项清单(2023 版)》,并就抓好村(社区)减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厘清权责边界,分级制定清单
各地要厘清村(社区)与乡镇(街道)、职能部门等主体的权责边界,推进村(社区)组织资源整合、工作整合,进一步依法依规明确党政群机构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职责范围和履职方式,依法依规明确党政群机构要求村(社区)组织协助或者委托村(社区)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运行流程。在省级涉村(社区)事项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梳理细化清单内容,分级制定涉村(社区)事项清单,健全完善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制度,切实提高村(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凡缺乏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等依据的证明事项,党政群机构一律不得要求村(社区)组织出具。
2.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民政、党委农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职能,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和各部门严格执行涉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涉村(社区)事项清单。要做好与《通知(2020 版)》等已有政策措施的衔接,严格落实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强化对村(社区)负担常态化监管,及时纠正随意增加村(社区)负担的行为,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3.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率
依托数字化改革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强化信息平台的系统规划建设,推进村(社区)数据的综合采集、一网打通、多方利用,避免多头采集和重复录入,提高村(社区)工作效能。同时要紧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网络工作群,重点整治多头重复,同质化、“僵尸化”“空壳化”问题;不顾实际、层层摊派,盲目设置考核量化指标,滥用排名通报进行推广使用问题;过分依赖线上手段开展督检考,过度留痕、走形变味,以及操作繁琐、使用体验不佳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和履职压力。要积极探索开发好用管用实用的村(社区)减负增效场景,通过线上准入、即时监测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违规问题,为基层减负创造良好条件。
4.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户外大屏、文化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载体,公示涉村(社区)事项清单内容,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监督,有效助力村(社区)工作减负。积极宣传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典型经验,及时通报曝光违反减负要求的典型问题。
●浙江省村(社区)取消和禁入的事项清单的事项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除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外)。
(2)村(居)民委员会与辖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3)各类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批准开展的满意度测评调查、统计调查、数据普查。
(4)“以村(社区)为责任主体”的各类行政执法(如排查登记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与违法行为、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与违法违规行为、生产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计划生育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
(5)行业管理(如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歌舞厅影剧院等管理)。
(6)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经济创收、募捐、金融保险类业务销售等任务。
(7)属于各职能部门入户走访居民任务和单独组织的考核评比活动。
(8)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求取消和禁入的其他事项。
●浙江省村(社区)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保留清单(见表1)
表1 浙江省村(社区)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保留清单表
●浙江省村(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事项取消清单的事项内容
(1)亲属关系证明;
(2)居民身份信息证明(户籍证明);
(3)户口登记内容变更申请证明;
(4)居民养犬证明;
(5)无犯罪记录证明;
(6)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情况证明(表现证明);
(7)人员失踪证明;
(8)婚姻状况证明(含分居证明和婚姻关系证明,但结婚登记档案遗失补领结婚登记证且当事人无法提供其他充分证据证明材料的除外);
(9)出生证明(因父母双亡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除外);
(10)健在证明;
(11)死亡证明;
(12)疾病状况证明(急诊证明、意外伤害证明、违禁药使用证明、进口药优惠证明);
(13)残疾状况证明;
(14)婚育状况证明(生育状况证明);
(15)居民就业状况证明;
(16)居民个人档案证明;
(17)居民财产证明(经济状况证明、收入证明、偿还能力证明、房产证明、银行存款证明、投资情况证明、车辆所有权证明等,但申请法律援助所需家庭经济状况证明除外);
(18)遗产继承权证明;
(19)市场主体住所证明(经营场所证明、同意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证明、社区经营性用房无扰民证明);
(20)证件遗失证明;
(21)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以上具体办事途径:参照民发〔2020〕20号文件。
(22)学籍证明;
(23)林木权属证明;
(24)林木采伐公示证明;
(25)享受保障性住房、福利性分房证明;
(26)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低边人员、低收入农户、重点优抚对象证明;
(27)华侨子女均在国外定居的证明;
(28)健康证明;
以上具体办事途径: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告知承诺、核查申请人有效证件或凭证等方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