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研究

2023-05-15丁妍西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转型

汪 萍 丁妍西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教育领域紧跟时代潮流,着眼于教学数字化转型成为了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中提出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彰显了国家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以及实现科技强国的决心[1]。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实施数字化教育战略行动,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2]。外语教学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即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兼具国际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才[3]。促进数字化技术和外语教学相结合,推进外语教学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成为了培养外语人才,推进国家发展的关键动能。本文探究了构建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模型,以期为现代外语教学建设添砖加瓦,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水平和数字素养,构建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运行模式,提升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

一、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一)数字化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应然选择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文件中指出“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传统外语教学正在经受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数字经济时代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新型外语人才的“多学科知识化”“理论实践化”“数字化”。把数字化社会需求和外语教育相融合,借助校企合作,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改变传统外语教学的授课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数字化外语人才,从而提升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数字化外语应用型人才”。

(二)外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数字化教育持续推进的今天,外语教师承担着跨文化对外交流人才的教育任务,较好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将会有利于实现外语“专业+数字化”的人才创新培养目标,有助于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时空、教研组织的局限,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数字化形式,构建数字化教学和教研的动态发展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外语教师数字化教学需求,将会有助于提升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三)外语人才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灵活、丰富、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习近平,2020)。《“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强调要“发挥在线教育、虚拟仿真实训等优势,深化教育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拓展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1)。“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一)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不仅仅是“数字化”和“转型”内涵的简单组合,它已经超出了二者的结合,是一种划时代的系统性的教育创变过程,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特殊阶段[4]。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突破领域。“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就要求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知课堂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的课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质量,整合各学科资源进行跨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通过多模态数据感知,借助各种设备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的课堂改革形式。它强调“人——机——物”的全面紧密融合,对课堂结构进行系统性重构[5]。通过高校外语课堂多模态数据感知与流转,深度分析与整理数据,推动高校外语课堂结构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强调高校外语课堂中的人——机——物紧密融合,实现新时代高校外语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二)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特征

1 学科融通,数据联动

数字化外语教学跨越学科和时空的局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以“学科融通”为理念,打破以往高校外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外延的封闭教学模式[6]。数字化转型强调动态收集学生课堂数据以及线上预习、作业等数据,通过分析学生的各种数据信息,找到课堂学习的关键问题和重难点问题,从而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数字化平台则可以推给学生适合的学习资源。

2 个性化设计,数据化调试

学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分层测试,然后进行答疑解惑和归纳总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通过大数据收集汇总展示课前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利用平台反馈的预习结果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机协同进行按需而变的弹性教学活动,快速适应并定制适配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三、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建设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正迅速渗透到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近年来,我国教育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校园网的广泛应用,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和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但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外语教学数字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切不可以从一个视角去研究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否则无法很好地进行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探索。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普遍存在。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资源、外语教学、教学评价反馈、外语数据库资料等方面自成系统,没有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规划,造成数字信息资源的浪费。由此看来,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建设系统整合能力不强,所以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一套外语教学数字化系统至关重要。

(二)外语教学数字化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当前外语教学中学生所用的自主学习系统、教师所用的教学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各成系统,但是由于各个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不同,建设水平略有差异,使得信息系统之间没有办法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孤岛”在高校数字化建设方面起着负面作用,所以着手去找到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方法至关重要。

(三)外语教学数字化技术不够成熟

数字化技术不够成熟是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在外语教学数字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软硬件水平不足、技术操作水平不足、课堂数字化应用水平不足等问题,这意味着高校数字化技术和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其平台的性质,作为一种教学性质的平台系统,应重视平台的内涵建设,并做好管理和维护。而很多高校对外语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在这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更多注重对于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而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高效的管理维护体系。

四、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模型探索

在现有的数字化条件和教育环境下,外语教育应以“学科融通”为理念,以“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增权赋能传统高校外语教学课堂,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一)协同育人驱动: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

外语数字化教学要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基础,充分分析外语数字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使数字化教学平台涵盖外语基础教学、数字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成为覆盖面广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数据资源库。外语教学数字平台建设路径如下:第一,依托校内网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校内网是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管理、汇集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其涵盖各种资源,可供专业教师收集各种资料数据用于外语教学。第二,依托专业的商业化教学软件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由于商业化教学软件在功能、性质、运行、外观等方面更具实用性的特点,如百度云智学院、数字课程云平台、钉钉、腾讯会议等可广泛地用于外语数字化教学中。第三,依托互联网企业定制个性化数字平台。实现从外语课程建设、外语教学数字系统、外语教学资源、外语学业评价系统、外语学业数据分析等方面依据高校特定的学习条件构建产学研用个性化数字教学平台,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共建目标,促进外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二)智库支持驱动:构建外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共享库

数字化外语教学跨越学科和时空的局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打破以往高校外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外延的封闭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创教一体化智慧工具,引导学生独立快速创建优质的外语课程资源库(见图1)。创建数字化外语课程资源将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五育并举”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和数字化实践能力,加快外语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步伐,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图1 外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共享库

(三)创新实践驱动:构建外语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无疑是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依据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树立数字化思维,精通数字化技术,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和智能数字技术,并结合线下教学,形成“数字化智慧课堂+网课+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字化课堂、线上网课和线下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各教学环节中的优势,以达成数字化教学目标(见图2)。

图2 外语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阶段通过数据分析、智慧推送、测试与反馈来实现课前充分预习,并针对学情进行分析,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将具体任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做成简短的外语教学音频或视频文件,通过数字平台推送给全体学生,供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视频作业,根据教授的知识点和需要练习的语言技能,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平台完成视频制作。视频中还可通过插入问题来增强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通过监测后台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可以接收到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系统反馈提醒,从而督促学生线下完成微课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少量的习题测试,学生提交测试后,得到实时的反馈,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

课中探究阶段通过大数据收集学生在课前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平台反馈的预习结果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情景剧等形式的慕课进行新课导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寻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途径。学生在探究中参与实训操作,从而建立理论与实操的联系,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内化。教师根据问题反馈,有效做到课堂精讲、重难点突破,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答疑、强化分析。通过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强化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布置作业,并把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分层测试,然后进行答疑解惑和归纳总结,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

(四)学科融通驱动:构建课程建设跨学科虚拟教研室

外语课程数字化建设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教师参与共建共研,应构建形成以“产出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为原则的外语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教师可以围绕具体外语学科的研究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多学科教师组成的虚拟教研室。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虚拟教研活动,不断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与外语课程之间进行深度融合研究,建立起交叉共享、协同支持的互动交流平台,以此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学术、协同育人的专业能力和数字化水平。

(五)创新赋权驱动:构建外语教学数字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核心要素。笔者研究的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1 建立数据标准体系。从数据分类、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数据服务等方面,建立包括数据标准、交换标准、认证标准等在内的外语学科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翻译等标准规范体系,为实现数字资源的互通共享奠定基础。2 打造外语评价数字系统。建设集约统一的外语测评数据系统,搭建外语测评AI能力体系,为外语考试应用提供智力支撑,实现应用智能化评价。3 建立数字化测评的机制保障和安全屏障。数字化测评需要机制保障和安全屏障来确保测评公平。

(六)科学发展驱动:构建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驱动下,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中对创建课程数字化质量、实践效度、延展广度等多方面展开定期的内外部客观科学的评价,找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改进策略研究。改进依据为重点考察外语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否实现“学生中心”“实践导向”的深度学习模式;教师教研方式是否灵活多样、切实有效,专业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是否能够支撑“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数字化平台是否可以实现无障碍数字化跨地区跨时空交流,是否可以承载多元数字化外语共享资源等;外语教学数字化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被广泛推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被持续改进。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构对于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实施数字化教育改革成为了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动力。全新的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思路、产学研用一体化外语教学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将会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化在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效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素养,提升学生外语教学的兴趣和水平,从而落实新形势下国家对于外语学科的新要求,有效培养新型数字化外语人才,提升数字化中国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转型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转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沣芝转型记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