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视角下大别山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研究
2023-05-15葛晖
葛晖
【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鄂豫皖三省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大别山精神的文化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对于革命传统教育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深挖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着眼,正视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遇到的困境,进而从守正、创新、整合三个角度提出大别山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优化策略,力求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守正创新;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是历史实践的结晶,负载着深厚绵长的区域文化历史。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的生命体。作为红色文化类型之一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大别山地方历史漫长的演进岁月中,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土壤,使其不断由弱变强、由简到丰,推动红色文化的不断进阶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1]在整个中国精神谱系中,大别山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在大别山区,讲好红色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略和措施稳步推进,但如何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传承红色基因,把大别山的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受众,是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域,唐朝诗人李白曾登上位于安徽霍山的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登高远眺,发现山南山北景色截然不同,故曰:“此山大别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这里有着辉煌璀璨的文化和光荣悠久的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大别山儿女浴血疆场、前仆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锻造了坚持“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历史传奇,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书写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2]。大别山区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形象,红色文化贯穿整个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战争年代里,这里走出了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洪学智等34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首府的所在地、新四军的根据地,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大别山区就占了五个,分别是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和安徽六安。在如今的和平岁月中,河南信阳的李芳、河南新县的许光、河南潢川的黄久生、河南光山的李道洲、湖北武汉的张定宇和汪勇,都是新时代的卓越战士,他们的事迹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的映射和传承,丰富和充实着大别山的红色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在大别山的山山水水中流淌和传颂。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时代价值。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一)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缓慢
大别山革命老区地理位置特殊,山区较多,经济发展落后。虽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的引领下,该地区基本实现了脱贫,但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很多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更不要谈传播给更多的人了。目前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进行了一些传播力的引流,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如交通不便利,文化娱乐配套设施不齐全,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寓教于乐、沉浸式旅游等能够让大别山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文旅项目等,造成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佳。
(二)大别山红色文创产品匮乏
根据国家政策的宏观布局,自文旅融合战略实施以来,带动了文化传播的发展,其中多姿多彩的文创产品更是大放异彩。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故宫系列文创产品,潮玩、卡通皇帝、娘娘、宫女、侍卫造型的手机支架、书签、彩妆等应有尽有,特别是2018年推出的故宫口红,用清宫后妃服饰的颜色为参考,宫墙色、碧玺色等琳琅满目,在文博会上刚一亮相就出现了一支难求的现象,成为故宫文创的典型案例。纵观大别山红色文创产品,除了传统的红军服、红军帽、红军包、红色书签、红色抱枕以外,毫无新意。如若可以效仿故宫模式,利用大别山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独属大别山的红色文创产品,就会让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外化于行的同时更加内化于心,走进千家万户。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力薄弱
在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方面,传播模式仍是以传统传播方式为主,报纸、电视占据主要成分,辅以少量的网络传播。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分发模式来看,大部分传统媒介使用线性传播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处理,多以单向传播模式为主,将要传递的信息和符号通过发射器进行内容分析,再通过媒介分析传播给信宿,当然中间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比如信宿对于信源的接收能力、接收方式和接收效果。这个传播分发模式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受众的反馈并加以改正。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为例,作为一个物质实体性红色资源和精神性红色资源的结合体,多以简单的文字、图片、文物简单陈展方式进行传播,辅以讲解员的解说,采用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只有文化符号的输出,而缺少受众的反馈互动,导致传播效果甚微。
在传播媒介的选择方面,各种类型都有涉及,但整体活力不足。总体来看,在传播内容上缺少“记忆点”,在传播媒介上缺少“关注点”,在传播技巧上缺少“兴奋点”。并且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安徽、河南、湖北三省各大媒体平台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大别山红色文化作品同质化效应明显,呈现出内容冗杂,没有活力的特性。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优化策略
(一)守正:加大政府导向力度,发挥传统传播方式优势
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同一主题、同一红色文化内涵应协调统筹,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和广泛性。因而,只有加强各地政府的导向作用,打破行政壁垒,通过优化组合和统筹协调,在鄂豫皖三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连点成线、串线成网、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统一规划、整合开发、效益共赢、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才能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更好更快地有效传播。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媒體的主流引导功能。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中易存在的“碎片化”“泛娱乐化”“空壳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主流传播奠定方向和基石。
(二)创新: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品牌
品牌是通过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等来影响受众对产品的认知程度的。商品需要品牌,城市需要品牌,红色文化更需要品牌。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产品提取大别山红色符号,打造大别山红色IP,以此来塑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品牌效应。红色文化产品的范畴很广,要加强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可以囊括图书类产品、影视类产品、音乐类产品、文旅文创类产品、信息类产品、符号类产品等。
在影视类产品方面,来自大别山本土的作品就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非凡父子》等,当然还有较为著名的《挺进大别山》和以来自大别山将领为原型的《亮剑》电视剧等,这些题材均来自于大别山红色文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新县考察时,与大别山刘胡兰式人物晏春香的后代亲切交流,提出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如果能够将这些革命故事加以整合、进一步挖掘创作并大力宣传,不仅能够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而且能够使这些影视IP的拍摄地变成“网红打卡地”,促进文旅融合,以“红”带“游”,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在音乐类产品方面,同样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建议充分发挥当地主流媒体的传播途径,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别山之歌,或是推荐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进行演绎,在“两微一端”平台上推送宣传,有的放矢地制定传播谋略,塑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品牌。
在文创产品方面,目前开发力度还不够,可根据大别山区特有的红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和打造。建议以在大别山区战斗过的将军为原型,设计“大别山将军”系列卡通潮玩,如将军手办、将军摆台、将军手机壳等系列文创产品;也可以大别山独有元素的列宁号飞机、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国苏维埃共和国第一部土地法草案、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为原型,设计当前最受儿童和青少年喜爱的乐高玩具,以益智益脑更益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
在信息符号类传播方面,可以在重大时间节点,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鄂豫皖首府成立纪念日等,利用当前流行的H5技术,在线上进行大众互动式、体验式传播,以“同穿一件红军服”“同唱一首红歌”“同吃一顿红军饭”“同走一段红军路”等为主题,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品牌。
综上,把这些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打造成文化IP,形成传播品牌。从传统的到纪念馆参观和台上宣讲的方式转变为线上共享、线下分享的品牌传播模式,通过品牌传播红色文化,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整合: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第一,推进全程媒体传播模式,破除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程媒体传播模式的支撑。信息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故而信息的传播需要媒介。传统传播媒介往往具有政府导向,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对于传播内容和方向把控正确,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从信息的产生到信息的分发和处理,再到媒介的选择、受众的接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对信息的时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程媒体传播模式打破了这个壁垒,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更加突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即时性。大别山红色文化采用全程媒体传播模式,每一位红色文化接收者都可以跟踪传播的全过程。如游客来到大别山区进行红色旅游项目,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了很多大别山红色文化,这位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采用直播的方式,在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体平台上将大别山红色文化面向大众进行实时的全过程直播并展开话题讨论,然后根据网友的提问请讲解员实时解答,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游客既是信宿又是信源,讲解员也是信源,受众通过UGC,即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3],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受众更广,受众反馈更及时,传播效果更佳。
第二,推进全息媒体传播模式,破除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物理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越来越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全息媒体传播模式的支撑。传统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多以图片、文字展览和讲解员讲解为主,受众接收紅色文化的过程往往走马观花。但是采用全息媒体模式则不然,他可以打破物理限制,利用大别山红色话剧表演、情景再现、声光电结合、场景互动、VR等互动式、沉浸式文化传播,不仅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外化于行,更使受众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内化于心,实现万物皆可为媒,强化传播媒介。
第三,推进全员媒体传播模式,破除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限制。大别山红色文化采用全员媒体传播模式,打破只依靠传统媒体主体传播的桎梏。每一位大别山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实现人人皆可传播的状态,改进传统的传播方式,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传播网络,并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有效互动,及时收集受众反馈并调整,进一步优化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模式。
第四,推进全效媒体传播模式,破除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功能限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模式,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网络引擎,都具有信息的记忆功能,使大家对于信息的需求和反馈更加有效。大别山红色文化采用全效媒体传播模式,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功能传播模式,使传播变得更加全效。全效媒体传播模式通过大数据和智媒技术的收集、分捻,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对用户精准投放、定向推送,使每一次传播都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在大众媒介中,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由简单信息的相加转变为大数据信息的相融,收到“1+1>2”的效果。
四、结语
大别山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其发扬和传播对于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困境着手,从发扬传统传播方式优势、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品牌以及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三个方面提出针对策略。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在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中勇毅前行,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基金项目:信阳农林学院美丽乡村建设与创新设计研究科技创新团队(XNKJTD-017);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教改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59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2]张茹.发挥全媒体优势 助力河南红色文化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1(1):74-76.
[3]秦迪.UGC模式下移动短视频的融合发展路径[J].中国传媒科技,2017(3):116-117.
(作者为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