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贡献

2023-05-15杨伟宏衣鸿飞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

杨伟宏 衣鸿飞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基,积极探索和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转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贡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秉持“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方向。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

[中圖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4-0015-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1],中国将“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大势,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来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广阔平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诸多方面的诉求;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了西方先进思想成果,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开放性。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世界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即致力于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46。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道路,为世界“持久和平”发展提供中国实践

任何一个国家的调整与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国家。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绝不容许任何外来侵略。中国一贯抵制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在积极推动新一轮国际合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期为维护全球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中国一直秉承着和平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复杂,都会努力推动“持久和平”的现代化,为全球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要想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式和现代化路径,就必须从其民族文化基因出发,了解其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价值观念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精神内核,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进而转化成为物质生产力。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与洞察力,更好地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加强硬实力建设,还需要积极发展软实力,以促进全面发展;除了致力于维护本国的利益,还应该关注其他国家的需求;不仅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为世界的繁荣做出贡献。

和平与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人文交流,努力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中国自古以来就秉承着“和平”的精神,不断努力保卫国家的安全,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向任何国家发动侵略,使得中华民族具备了卓越的文化素养与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4]267。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既不依靠外国,也不受苏联“社会主义”的限制,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保护自身安全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源于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是广大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将其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要地位,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每个人提供充满机遇的平台,旨在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让人民享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其负责任的态度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引起了某些国家的恐慌。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否定。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充满荆棘坎坷,但却势不可当。中国的现代化并非局限于照搬他国的经验和方法,而是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理念,不会被任何外部力量所干扰和阻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前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立一个具有政治互信、经济一体、文化多元的互助体,建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形成公正、透明、有活力的国际氛围。

二、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世界“普遍安全”发展提供中国动力

现在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结构正在快速改革,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不安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如何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如何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这是摆在世界面前的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兼顾各方舒适度,“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5]。这一论述强调全球治理必须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并且要求各方平等相待,增进彼此的信任,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包括气候治理、网络安全和反腐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了丝绸之路基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些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观。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仍有少量的局部冲突和动荡不安。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沟通、拓展合作、共同发展,以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公正、繁荣、宽容、绿色的世界。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稳定,并鼓励所有国家团结一致,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变革,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提供支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保障自身安全,又有利于应对外部威胁,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大国、强国,还是弱国、穷国,都应该拥有参与全球事务的权利,共同制定规则,共同应对风险,并从中获得公平的回报。中国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侵略、干涉或干预,努力构建双边信任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强调采取和平方式来处理国家间的纷争,而不是依靠武力来达到目的,也不会滥用武力进行威慑。中国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国将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同国家和民族也应当按照本国的历史经验,结合本国的文化传统,积极探索具有本国特色、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之路。中国希望全球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奋进,共同构建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来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现象,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动荡不安、文化冲突不断等。为了促进全球的发展,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并通过交流、互鉴、互利、互惠增进对各种社会制度的理解与信任。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可以互利互惠的新型世界秩序。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促进世界各國之间的和平与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包容、互利、可持续的未来。中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这种影响既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了全球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充满挑战和风险,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各国的利益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以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通过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更加公平的待遇,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日趋复杂,“全球治理”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全球治理注入新动力,针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复杂挑战,深刻把握全球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6],“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7]533-534。中国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让现代化进程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发展。

三、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中国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深,彼此的联系愈加密切。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合力,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一种充满活力且具有包容性、公正性、合作性的国际关系,与全球各国一起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理念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中国倡导以多种方式进行国际交流,包括对话、沟通、学习与合作,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关系。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繁荣,并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以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打破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或“永恒真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为破解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国一直秉持着“天下一家”的理念,主张“协和万邦”,始终认为只有多国共同发展,才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繁荣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目标,每个国家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促进和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还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落后状态,并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可靠伙伴,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支持,以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必将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双方或多方利益最大化,既要让本国人民受益,又要惠及各方。这种“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利益,而且有利于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西方国家的经济收入不断上升,但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从而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配不均,各种地域性矛盾日趋激烈。因此,中国呼吁各国应该采取措施缓解贫困,消除饥饿和疾病,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一体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责任已经转移到了正在崛起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身上。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但并不意味着冲突就此消失。各国发展水平和资源存在差异,通过充分沟通,可以以更加明智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恩格斯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8]47,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破旧立新”,中国提出了以开放、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网络,构筑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同时,中国努力将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发展机遇,为人类谋求福祉,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直致力于传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成功经验、成功方法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之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绿色低碳”的环境保护理念等,从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引领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不仅给予了全球发展新的视角,而且激发出更大的活力。随着不断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已经开辟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一成果不仅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而且鼓舞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勇于挑战极限,努力实现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四、秉持“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开放包容”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历来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提倡多元共存、交流交融。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基于深刻思考和认识得出的结论。其核心在于,呼吁各个国家树立平等意识,消除偏见和误解,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共同面对和处理全球性问题。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国际环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明觀。这一理念突破了西方现代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强调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倡导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强调要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形成多元共存的和谐世界。这种新型文明观不仅有助于化解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有利于促进各国相互理解、交流和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鼓励各国平等对待,通过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来打破目前的局面,有助于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整个地球村的生态平衡,进而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现代化的历程,也没有哪种模式能够完全适用于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加以创新,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国的现代化成功之路表明,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最具生命力。近年来,随着全球格局的剧烈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和国际权力结构的重大转变,国际关系日益复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更新的不断深入,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面对挑战和机遇,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独自应对,只有通过对话交流、协同合作、互利共赢,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只有加强团结合作才能共迎挑战、共克时艰。”[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然而,由于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难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0],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信念,增进互信,深化友谊,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构建起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始终认为,国与国之间没有绝对的朋友或敌人之分,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选择。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交流、沟通理解来消除误解和偏见,增强相互信任,减少隔阂和敌意。中国积极倡导“和合”的理念,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努力构筑一个长期稳定、全球安宁、共同发展、宽容包容、绿色美好的未来。中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念,致力于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去保护和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权。

“求同存异”和“信任”是化解分歧和争端的前提条件。中国一直通过协商对话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缓解因竞争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中国积极推崇“和合”的理念,努力达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高度。中国主张通过加强交流互鉴,推进多元共存,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愿意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共同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我们需要寻找不同文明之间的相通之处,尊重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4]258。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为了增进双方的信任,必须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促进双方的相互支持、相互关怀,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五、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为世界“清洁美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破坏人类的“无机本身”,就会使人类走向灭亡,而“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11]。中国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寻求永续发展之路。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许多国家正在认真思考如何改善当前的环境,以及如何在保护当代人的同时,确保世代都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中国一直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主张“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等。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世界“清洁美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观。在西方现代化发展中,最大的“症结”就是无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必然会出现各种弊端和灾难。马克思的“两个和解”理论旨在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只有当人与自然达成共识,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够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朝着一条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12]234,要时刻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39。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分割的对立面。从宏观上看,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其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从微观上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家庭幸福,增强民族凝聚力,确保民众的幸福安康,构筑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荣。因此,为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本质及其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必须以多元的视野去探索和研究。事实证明,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特色”和“优势”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已经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充满曲折坎坷,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并且正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辉煌。当今世界,人类必须与自然和睦相处,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是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关键。中国致力于与全球伙伴携手合作,努力保障地球的安全与美好,携手打造一个充满和平、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这意味着人类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资本主义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财富,但是,由于其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最终会使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只有全人类联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

西方国家没有采取积极行动来应对生态破坏,而是把发展成本转嫁给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此建立一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假象。一个国家可能落后,但其仍然有责任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文明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而是将人类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例如推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全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以此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且希望能够和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实现当代、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努力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结语

“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1]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中华文明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传统价值观为基础,与其他世界先进的文明思想交流互鉴,并在全球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而且各种矛盾和冲突也变得更加突出。要想实现持久稳定的和平,各个国家就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商共建共享。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已被证实是一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模式。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国际公平、文明交流、合作共赢,而且创造出一种全球性的信任,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世界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N].人民日报,2023-03-16(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外交动态[J].世界知识,2022,(17):6-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論坛现任和候任理事[N].人民日报,2018-04-12(1).

[6]习近平致第四届互联网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2-4(1).

[7]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习近平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作视频致辞[N].人民日报,2023-01-26(1).

[10]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宫秀芬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