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检察点亮“智慧监督”

2023-05-15杨莹莹

检察风云 2023年9期
关键词:闵行区检察知识产权

杨莹莹

“数字赋能检察监督”开放日活动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最高人民检察院强调,数字检察战略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日前上海市首个“双创新”平台启动仪式暨“数字赋能检察监督”开放日活动在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院”)举行。以数字革命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治理从前端到末端的闭环,闵行区院以科技赋能为依托,推出一系列“数字检察”组合拳,以掷地有声的检察改革点亮“智慧监督”,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大数据深入嵌入国家治理的当下,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检察工作已成为时代大势。数字检察新蓝图如何绘就?大数据如何撬动法律监督的杠杆?

闵行区院检察长胡春健介绍,在大数据的赋能下,闵行区院将法律监督的触角伸向更精细处,用“拓新致远”的检察作为,回应新时代检察新课题。

去年以来,闵行区院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领导下,在闵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政法各单位、行政执法单位、区大数据中心的协作配合下,积极服务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引领,先行先试打通数据链路,通过数据建模、串联碰撞,着力推进探索深层次数字办案。

下载安装App,完成注册,登录非羁押人员数字化智能监管云平台打卡签到,随时接受传讯并在规定范围内活动,这是犯罪嫌疑人张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一项日常行为。

像张某这样使用数字技术实现有效监管的非羁押人员,在数字化智能监管云平台上还有很多。为保障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地见效,以业务条线为抓手,以场景应用建设为重点,闵行区院联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率先建立上海市首个非羁押人员数字化智能监管云平台,对取保候审等非羁押人员实施有效监管。目前,纳入平台的犯罪嫌疑人无一脱、漏管。

数字革命“一子落”,检察监督“满盘活”。在数字检察的实践应用中,闵行区院唤醒内部“沉睡”数据,打通外部数据壁垒,凝聚工作合力,共破社会治理热点、难点。

为营造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法治环境,闵行区院联合区内具有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行政执法职能的多家单位打造一站式保护“MIP”(闵行、知识产权、检察机关)平台。

自“MIP”平台启动以来,通过整合辖区内涉知识产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资源,形成多项协作机制,自主研发“MIP”数字赋能程序并推动“MIP”平台率先上线上海市“一网通办”系统,为闵行区域内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及服务,更好保障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和产业创新赋能。

“软件做得好,用户口碑好,就免不了会有不法分子觊觎。”2020年末,某高新技术民营企业A公司发现有人在其他网站低价销售自家公司的盗版软件。公司负责人得知后立即着手部署维权措施,以免盗版者在影响企业声誉的同时,给终端用户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得知案件后,闵行区院知识产权检察官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公司的担忧也是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思考的问题:“哪些证据急需夯实?如何确定盗版者破解计算机软件加密程序的方式?怎样才能保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检察官及时了解案件情况,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经查,2020年6月起,被告人王某在未取得A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从他人处购得该公司的盗版软件,并通过其开设的淘宝店及个人微信予以销售。其间,被告人王某采用远程安装或者寄送加密狗的方式对盗版软件进行复制、发行。

截至案发,被告人王某销售金额共计34万余元。经鉴定,被告人王某销售的软件与A公司的正版软件构成实质性相似。通过办理相关案例奠定的履职基础,检察机关迅速厘清行为定性、取证关键点,2022年7月以侵犯著作权罪对王某提起公诉,2022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该案例获评2022年上海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虹桥创新驱动典型案例。

案子虽了结,检察机关的思考还在继续。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给予司法办案更多支撑?信息化时代如何打通司法办案和社会支持配套的拓展关系?闵行区院在原有知识产权侵权线索登记1.0程序的基础上,升级更新法律咨询一键式受理功能,并嵌入“一网通办”PC端闵行服务板块,为全区企业提供全覆盖、多层次、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同时,闵行区院依托与闵行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等“MIP”平台成员单位共同会签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协作意见》作为“MIP”平台制度基础,并在“MIP”平台合作框架内与闵行区法院会签全国首个《关于加强惩治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工作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强化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打击防范,在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线索对接及数据共享方面率先形成长效机制,得到全国十余家媒体关注。

建船搭桥,以数字赋能检察监督;凝心聚力,以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在此次开放日活动上启动的上海市首个“被不起诉人信息管理平台”、上海市首个“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监督平台”正是跨部门协同办案、多部门综合治理的最新实践成果。

为进一步维护司法公正,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闵行区院联合多家单位设计开发被不起诉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将所有被不起诉人员信息与各成员单位进行管理、共享、运用。“我院通过该平台将相对不起诉信息实时推送给各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可根据推送信息对被不起诉人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决定后反馈执行情况,形成司法惩戒闭环,做好不起诉‘后半篇’文章。”闵行区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黎如烟向与会人员介绍“被不起诉人信息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共收录被不起诉人信息2290条,可与4家行政执法单位实现数据共享。

除了被不起诉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外,闵行区院还联合多部门研发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监督平台”,旨在强化对被剥夺政治权利罪犯刑罚执行和日常管理,优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日前,闵行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人武部、区人大监司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区大数据中心等12家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建立闵行区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监督平台的意见(试行)》。

闵行区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徐冰洁介绍,“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监督平台”主要分为信息录入与信息查询两大模块。该平台的建立将着力化解剥夺政治权利制度执法司法实践中的困境。“一是破解‘数据孤岛’难题,二是防范‘脱漏管’风险,三是化解‘九龙治水’困境,为剥夺政治权利所涉及的众多部门提供统一的查询管理平台。”

闵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鹏宇充分肯定了闵行区院在一系列数字化检察监督上的有益探索,希望闵行区政法机关进一步增强政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数字化思维;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动数字化实践;进一步提升数字赋能助推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优化数字化协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被动等案子”到“主动找线索”,从“人海战术”转向“蓝海赋能”,数字检察点亮“智慧监督”。未来,闵行区院将在闵行区委、市检察院的领导下,聚力研发更多“数字赋能监督”的“硬核”成果,努力将速度先发的优势转化为质效提升的胜势,将司法办案“后半篇文章”作成优化社会治理的“巧智慧”和“大手笔”,继续以点上出彩的法律监督实践,为筑牢闵行区城市数字新底座,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闵行区检察知识产权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