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学意蕴探究

2023-05-14许奕锋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民主现代化

许奕锋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或社会学问题。通常而言,现代化是以经济发展维度来理解和评判的,而实际上现代化程度既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社会政治制度及民主程度有关,还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有关[1]。从政治学内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放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进行考虑,放置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中考虑,应该从政治学视阈系统分析和深入探究其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其政治学意义及与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领导等多维关系的逻辑机理。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发展逻辑:历史演进、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

政治发展作为社会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不断变革调整以实现合理化、科学化和完善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政治文明。从政治发展视角予以考察,能够深度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和展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现代化是一个在社会分化基础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现代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我国,现代化的内涵演变,总体体现在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最终建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位多领域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发轫可以追溯于近代社会变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企图在政治上以所谓的自由、民主对中国进行侵略,并协同在经济上籍以殖民方式对中国进行掠夺,中国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开启了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带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开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其中在1952 年,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发端。在1956 年初步完成“一化三改”基础上,主张走一条农、工并举的道路,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逐步进入一种崭新的政治建设进程,邓小平将法制建设与现代化建设摆在了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新时代新征程,从确立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任务、步骤和目标,从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再到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等战略要求和战略图景,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时空压缩”的现代化,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其政治内涵具有独特的品质,即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及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政治主张。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这也意味着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发展主线。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但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或复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4],作为一个跨越时空的巨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内涵远比现代化的经济内涵更为复杂,不仅需要经济领域的协同发展,而且也需要文化、教育、法律、心理、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需要在探索中建设和成长,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实现基于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发展形态的深度耦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式界定,是切合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现实社会性质与中国现实国情相契合的中国式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复制,也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简单归纳总结,更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嫁接,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条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相贯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系统资源:思想、伦理、制度和绩效

从政治思想资源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历经百年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逐渐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内涵,对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张,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发展史的一个重大突破,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个性,也体现了具有世界眼光且融通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从政治伦理来看,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理念。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是,社会主义除了强调自由、效率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公平与正义。有研究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的分配极不公平,那么结果往往是动荡不安或独裁专制。事实上,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在不同国家及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往往有都会所强调,只不过侧重有所不同而已,各基本价值主张也不是完全同等,甚至有时候各基本价值之间还存在矛盾对立关系。比如在财富分配极不平等、社会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强调自由,那么财富多、社会地位高的人就容易因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自由权而使平等这一价值主张受到影响甚至破坏。反过来,通过国家强制手段以突出强调平等,把财富拥有者的财富通过税收或其他手段方式进行剥夺,对财富拥有者的自由带来了某种限制,也就事实上影响了财富拥有者的自由,就形成了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执政党或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在不同的基本价值上,结合现实政治条件,考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诉求有所侧重。还比如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值得注意的是,公平正义虽然与效率放置在同等的位置,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位置,而是主张处理好先与后的关系。这个时候,就是打破绝对平均主义,“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5],讲究效率优先。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和发展,就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公平正义实现还面临相对薄弱的物质基础和相对滞后的制度基础,很难避免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的不公平,甚至因分配差距过大而形成的诸多不平等。因此,提出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促进经济发展,也需要同步建立一个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体系。

从制度保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等,国家的现代化制度建设也是这一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政治领域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依归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等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从根本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保证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具有较高的决策效率,有效避免了在决策上的相互掣肘和牵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政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确保人大代表有效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立法权、质询权、监督权,如何确保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确保高质素人才进入各级人大,如何推进人大代表履职的职业化、专业化等等,这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我国最佳政治制度优势的系列必答题。

从政治绩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6]。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经过了长期而又艰苦的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道路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并着重从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两个层面思考、回答和谋划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方向问题,将现代化的重心从经济领域转移至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7]。我们要避免把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价值当作普遍价值,也要避免只讲中国特色而固步自封。就国家治理而言,现代化主要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型过程[8]。考察世界国家治理模式可以发现,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特征的国家治理,与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莱茵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模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拉美模式不同,具有党的领导、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军事制度、外事制度等方面突出优势和强大活力[9]。 中国式现代化重在明确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目标、方法和路径,而国家治理重在“治理”,强调执行制度规则,提升治理效能。当今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因素相互影响、政治经济因素相互叠加。作为领导者和领航人,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这一巨大绩效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建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化建设与民主发展是两大主题。一般而言,民主的发展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展开的,从服务扩展并且深化于现代化建设,两者具有协同耦合的逻辑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民主政治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即从1978 年底到20世纪80 年代末,民主发展为现代化服务,重在恢复和巩固原有民主制度活力;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到21 世纪初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中国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从21 世纪初到第二个十年的开端,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基础框架,重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从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至今,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0],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从最初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到党的十二大报告沿用“四个现代化”,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民主的提法由“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到“富强民主文明”,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相配套整体性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层面,而且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的建设。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如邓小平指出:“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给基层、企业、乡村中的农民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11]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建设催生了多元利益主体和多样利益诉求,也激发了民众的创造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民主政治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轨道,需要更加重视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以保障民众的权利和利益。放眼全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和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反过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激活了民众的创造力,能够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现代化这一隐性的推力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发展脉络来看,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一道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不同阶段所面临任务或问题的不同,民主政治建设被赋予的要求和内涵也就有所不同。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民主政治是由不同阶段的现代化问题倒逼产生的,并在回应和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民主制度安排,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统一战线制度等重要政治制度,走出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大多数居民在通常的平静的局势下都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的“一次性消费式民主”局限[12][13],就必须创造一种绝大多数人的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突破了西式民主重程序、轻实质而导致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的割裂乃至对立的国家治理痼疾,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相统一,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14],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15]。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根植于我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权益和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与现代化发展协同共生、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并不断拓展和深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性要求:法治与德治“并肩前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依托。西方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动乱。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16]这表明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社会稳定很难实现两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文明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及文化基因的中国特色,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式奇迹篇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我们通过法治走出了“现代化陷阱”,逐步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现实,依法治国需要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确保党的主张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从历史与文明来看,中国法治道路“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17]。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开创了人民立场的民主法治架构,构建高效公正的法律实施体系,培育崇德尊法的社会法治素养,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8]。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也带来了造就现代化道德的世界性难题。法律作为利益的调节器、行为的规范和行动的指南,需要体现公平、正义和道德准则,让社会公众能够接受并从内心产生共鸣。但是,法律不能脱离道德而孤立存在。道德作为衡量善恶与是非的准则,内在地制约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是社会稳定有序与和谐发展的第一道屏障。显然,在一个缺少道德基础的社会里,难以产生公平正义、严明有力的法治。法律作为一种外在,需要人们内在自律的道德予以配合。否则,一个没有道德基础的社会,没有制定出为大多数人认同和信仰的法律,就容易产生道德沦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获得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相应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要发挥法律的外在力量,也需要注重道德的内在力量,使道德自觉和法治约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并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基础。“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9]道德治理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很有必要的。列宁指出:“道德是为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劳动的剥削服务的。”[20]公权力通过道德教化来提高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规则和社会制度的认识,培养一种自觉和自律精神,将道德观念渗透于全体社会成员并上升为普遍性的全社会意识,赋予国家治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方略加以推进,使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和法律法规成为人们各种行为的底限。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必须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既要善于彰显法律本身所蕴含的公平、正义、责任、担当等道德精神,也要对于法治强制下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依靠以软性规范方式的道德教育的转换能力来实现,以一种高尚的道德精神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等场域中,营造一种和谐、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使命型政党的坚强领导、接续奋斗与开拓创新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外部列强环伺侵略破坏,内部相互掣肘四分五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组织力量或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历史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牺牲,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并逐渐形成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强大合力,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探索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政党转向现代化执政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革命性政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暴力方式夺取政权,而执政型政党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和发展来巩固政权以及夯实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其宗旨和担当精神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其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从一个革命型政党转向了执政型政党,政党行为和政治方式也实现了从革命斗争、政治运动向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现代化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和有效性的过程[21],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化”政党来建设独立自强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家。但是,当前我国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新发展阶段,不同利益群体有不同利益主张,甚至同一利益群体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领域、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利益诉求,在不少问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歧,难以形成普遍一致的广泛共识,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主动拥有一系列肩负使命任务的政治策略和政治艺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和生态建设、科教文化建设、现代国防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实践、实现了一系列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2],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23]。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负有文明使命的政党,具有强烈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与历史主动精神,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来自广大人民以及伟大的学习传统、深刻的自我革命、源远流长的精神谱系和战略谋划与组织执行力[24]。

不可置疑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开创、辉煌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5]。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开拓创新,依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发挥全面领导和关键作用[26]。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推进新时代各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进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民主现代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