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3-05-14崔晓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新课改

崔晓燕

随着新课程改革,語文核心素养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立德树人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需要使得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教师应当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实际内容,对教材内的古诗词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熏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自觉地发扬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新课改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浓缩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哲理。古诗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丰厚文学积淀,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自信。新时代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新课改与新课标的出现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验情感的条件下,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诗歌写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应当着力于发扬、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我国古典诗词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古诗词教学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也应当应时而变。当前,高考对于古典诗词的考查部分也进行相应调整,占比分值有所提升,而且考查的角度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由此点可看出,高中古诗词教学在当前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教师应当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二)古诗词阅读方面存在欠缺

高中古诗词教学通常会以单篇精讲的模式开展,对于单篇古诗词而言,此种方法可谓是面面俱到。如此教学模式便造成了一篇古诗词占用了学生、教师的很多时间、精力与课时。而且,单篇精讲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的性不断增强,教师主要针对背诵默写以及诗词鉴赏两个方面开展教学,为方便学生参加应试,将古诗词的意象、手法以及情感等要素,转化为解题符号,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此外,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古诗词的阅读数量并不能达到相关标准,这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宏观认知。若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甚至会极大程度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氛围低迷

语文科目的人文性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文化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极为有利于实现新课改中立德树人的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出,不仅与语文的学科特点相符合,还极为适应当前传统文化回归的环境。

高中学生正值青年,在信息时代,无时无刻不受到海量信息与思潮的冲击,对世界的思考也较为多元化,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文化在学生思维中的空间,使得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氛围低迷。

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古诗词阅读方面存在欠缺,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氛围较为低迷。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语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天然优势,在文化视野、自信两方面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议题,设置情境,拓展文化视野

首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利用较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将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归类,并结合班级内部实际学情,创设古诗词教学议题。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涉及的内容便是渴望自由、脱离世俗,文化元素则是代表一种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元素类别则是非物质文化。《念奴娇·赤壁怀古》涉及的内容则是以酒酹江月,便显出了作者失意后的超脱,文化元素则包括价值观念、思想情感以及人文景观,元素类别方面则包括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声声慢》涉及的内容为黄花、淡酒以及大雁等,文化元素则是代表了一种思想情感,属于非物质文化。除上述外,部编版教材中也不乏具有浪漫色彩的古典诗词。教师将不同古典诗词分类后,可创设不同议题,并设置情境,将议题与实际互相联系,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其次,学习过程是将新知识与思维中的旧知识互相融合的过程,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古诗词作为突出过程化的阅读类教学,更是需要将学生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结。所以,确定古诗词基本类别,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具备一定学科性。由于高中部分古诗词难度较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利用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蜀道难》为例,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当先调动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习的《出师表》,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互相联结,以此作为学习支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蜀相》,感受“柏森森”的肃穆,“空好音”的落寞,以及最后穿越时空的感叹。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其中穿插《三国演义》中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将《蜀相》放大至历史背景中,以此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更为深刻理解《蜀相》,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摒除初中阶段学习中所养成的“智慧化身”的标签式印象。

(二)打破思维壁垒,实现古今对照,提升文化自信

文史哲不分家,即便高中阶段语文、历史以及政治美术属于不同学科,但其中仍然存在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学科融合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古今对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以《声声慢》教学为例,教师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去剖析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从色彩的角度对画面进行分析。首先,“黄昏”代表整首古诗词色调为灰黄色,“黄花”为暗黄色,“梧桐”为暗绿色,教师可通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心境。

古今对照方面,在打破学科壁垒基础上,教师应当进一步打破思维壁垒,将古诗词与现代社会进行联系,拉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比如《诗经·氓》等课程,教师可从诗词内容出发,与学生探讨《诗经》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探讨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将诗词中的“和”与当前的和谐社会进行联系,以此实现古今对照,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出发,从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两个角度提出了两项教学策略,相关人员可从上述策略入手,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度课题GH-21126“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山西省孝义市第二中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新课改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