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沈阳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3-05-13宋冬艳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辽宁沈阳1102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行定苗田间管理

●宋冬艳(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辽宁 沈阳 110200)

玉米作为辽宁沈阳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05 万亩(每亩约667 m2,下同),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3%。玉米生产潜力巨大,且经济效益很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原材料的重要价值。提高本地区玉米产量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1 土壤选择和整地技术

1.1 土壤选择

玉米属于旱生作物,且根系发达,对氧气需求量大,要选择地势较平坦、有深厚的耕层、土质疏松、保肥、保水、透气性好的土壤地块。

1.2 整地技术

春玉米整地应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即可深耕整地,要深松旋耕,耕层深度在25~35 cm,并结合秋翻地深施农家肥,施肥量为1000~1500 kg/667 m2。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翻地、爬地、起垄、镇压,保证土壤墒情。

2 良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2.1 良种选择

优良的玉米品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可达到30%。要选用适宜沈阳地区种植的耐密植、抗病性强、耐倒伏、产量高、米质优,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90%以上、生育期适中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子,如“东单183”。该品种具有株型清秀、抗倒伏、轴细粒深、封顶好、熟期适中等特点。其生育期在126 d左右,株高280 cm 左右,穗长25 cm 左右,百粒重在43∙6 g 左右,大于10℃活动积温在2750℃以上,适合水肥较好的地块种植。“东单1607”具有出芽率高、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可以清种、套种、“二比空”种植, 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郑丹958”生育期在131 d 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株高270 cm 左右,穗长17∙6 cm 左右,抗倒伏、抗病性强,产量稳定,适合“二比空”和大垄双行种植。

2.2 种子处理

处理种子包括精选种子、晒种、种子包衣剂(药剂拌种)。

2.2.1 精选种子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破损、无霉变劣质的种子。

2.2.2 晒种播种前需要选择晴朗天气,将精选好的玉米种子平摊晾晒2~3 d,期间翻动2~3次,可以确保播种后早发芽,发芽率高,减轻丝黑穗病的发生。

2.2.3 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为防止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预防玉米苗期病虫害危害,保证玉米出苗整齐,促进种子生根,用70%的噻虫嗪20 g、50%辛硫磷10 mL、2%戊唑醇30 g 与10 kg 玉米种子混合,充分拌种之后,在阴凉处晾晒30 min 进行播种。药剂拌种处理后的种子要及时播种,不宜过夜。

3 栽培模式

3.1 常规种植

通常种植行距在50~60 cm,株距33~40 cm,若等距离种植,行间距窄,难以通风透光,光能利用率低,易倒伏。植株的叶片、根系和株高分布均匀,便于播种、定苗、中耕、除草、施肥的机械化操作,但在高肥、高密度条件下,光照较差,高产潜力小。

3.2 “二比空”种植

采用种两垄空一垄的栽培模式,可以在空垄上种植早熟矮秆作物,可改善通风透光环境,减少倒伏,提高玉米光能利用率,发挥密植品种增产优势,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

3.3 大垄双行种植

将原来60 cm 宽的两条垄合并成一条垄,作成120 cm 的大平垄,在大平垄上种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间的行距在35~40 cm,株距在30 cm,两个大垄行距在80 cm 左右,如图1 所示。这样增加了通风透光性,植株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大垄双行栽培,玉米增产幅度较大,在同等肥力水平条件下,大垄双行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7%~8%,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增产23∙5%~34∙3%。大垄双行栽培的优势在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增大;垄面宽大,保肥蓄水能力强,水土流失少,抗旱耐涝能力强;垄宽增加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增强植株直立的稳定性,抗倒伏能力增强[1]。

图1 大垄双行栽培

4 适时播种

春玉米要适时早播,一般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3~5 d 后可进行播种,要求土壤水分含量为70%~75%。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可以适时延后播期,也可灌溉或坐水播种。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在4~6 cm,亩播种量在2∙5 kg左右。亩保苗4500 株左右,力争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在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每亩施用硫酸钾10~15 kg,0∙5~1 kg 硼肥和2 kg 硫酸锌与20 kg 磷酸二铵充分拌匀,混合施入作为底肥。注意施肥位置距种子5~6 cm,以免接触烧种影响出苗,播种后及时用磙子镇压保墒。

5 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要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针对玉米各个生育时期的特点,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中耕除草、防病虫草害等,对玉米进行适当的促控,来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保证玉米健壮生长,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5.1 苗期田间管理

这个时期主要以根系生长为中心,培育壮苗为目标,为穗粒期生长发育打好基础,田间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5.1.1 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发现缺苗和断条进行补种或移栽。如果缺苗较多,可以坐水补种;缺苗较少则可以移苗补栽。移栽要选阴雨天或者晴天的下午进行,尽量带土移栽,移栽之后要及时浇水,保证成活率。

5.1.2 间苗定苗间苗要早进行,可以防止幼苗相互争肥、争水、争光照,利于培养壮苗。幼苗长到3~4 片叶时开始间苗,去除病、弱、杂苗。幼苗长到4~5 片叶时定苗,定苗要去除弱小苗,留下壮苗和大苗。间、定苗结合田间铲地完成。

5.1.3 蹲苗促壮,培育壮苗蹲苗可以控上促下,促进根系纵深生长,提高根系吸水和吸肥能力,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蹲苗条件:长势旺、苗色黑绿、墒情好、地力肥。蹲苗应在幼苗4~5片叶时,结合定苗进行,扒开幼苗四周3 cm 左右的土,露出地下茎,晒7~15 d 封土。

5.1.4 中耕除草玉米苗期通常不用施肥、灌水,建议要多中耕。中耕是玉米苗期促下控上的主要措施,包括铲地和药剂除草。铲地和趟地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使地温提高,加快分解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够清除田间杂草,增强抗倒伏能力,防旱保墒,促进玉米增产。玉米苗期一般经过三次铲趟:第1 次在幼苗4~5 片叶,可结合定苗进行,要浅锄松土,深度在3~5 cm,以松土为主;第2 次在幼苗株高30 cm 时中耕;第3 次在拔节前,趟地深度在9~12 cm。要注意深度和培土量,要铲净“护脖草”。中耕的原则: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大垄。除草剂选用50%乙草胺乳油,每亩150~200 mL 兑水30~40 L,或者用38%莠去津悬浮剂,每亩250~300 mL 兑水18~20 L,稀释摇匀,在播种后出苗前,选晴天10:00 之前或16:00 之后,阴天全天可进行封地喷施[2]。

5.2 中期田间管理

加强玉米生长中期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玉米空秆和“秃穗”,达到高产的目的。

5.2.1 拔节肥玉米长到6~8 片叶时是拔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肥量很高,根据苗情配合二遍铲地进行追肥,正常每亩施入15 kg 尿素,为了减少秃尖,每亩施入1 kg 硫酸锌。

5.2.2 抽穗肥玉米在抽雄前10 d 左右 ,是大喇叭口期,这个阶段玉米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速度最快,雌穗进入小花分化盛期,是决定籽粒多少、果穗大小的关键期,是玉米需肥量最多的时期,需肥量可占总追肥量的50%~60%,要重施攻穗肥。亩追施尿素30 kg,施肥深度大约在8 cm,距离植株15 cm 左右,适当补充微肥,用0∙15 kg/亩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 配制成0∙3%的营养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6 d 喷施1 次,连喷2 次。

5.2.3 防治病虫害这个时期玉米田间主要虫害有蝼蛄、地老虎、玉米螟和黏虫等,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穗腐病等。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植保防治方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合理防治,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农业防治:选用对病虫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实行2~3 年轮作制,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进行深埋。生物防治:人工投放赤眼蜂,施用生物农药诱杀昆虫。化学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玉米螟全部集中在叶心,是防治的关键期,用50%辛硫磷乳剂500 倍液喷灌心叶丛中,把细土和呋喃丹混合制成毒土,将毒土撒入心叶的喇叭口中。

5.2.4 抗旱与排涝玉米大喇叭口期需水量大,缺水会造成雄穗花粉败育,雌穗小花退化,雌雄开花间隔时间过长,不能充分授粉,结实率下降,导致玉米产量大减。一定要及时浇水,防止“卡脖旱”。玉米不耐涝,田间有积水,植株会出现烂根导致枯死,此期如遇大雨,要尽快排涝。

5.3 后期田间管理

玉米吐丝后,如果前期施肥量充足,植株黄叶数量少,表明土壤肥力足,不用施肥;如果脱肥明显,可以补施氮肥促进灌浆。在玉米盛花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用无人机在玉米地上空飞行1~2 遍,也可以两人拉绳子在地里走2 遍。通过人工授粉,使玉米穗大、籽粒饱满、不秃尖、早熟增产。

6 适期收获

玉米可以适当晚收,这样可以发挥玉米的后熟作用,降低籽粒中的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玉米收获的标准是玉米果穗包叶松散干枯,玉米黑胚层出现,籽粒结实达到收获要求。当地一般在9 月末至10 月初收获,采用人工收割或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猜你喜欢

双行定苗田间管理
垄畦类型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周铁衡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