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教师范文
2023-05-13卢涵
卢涵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三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话是最常见的:与他人对话、与自然对话,有面对面对话、书信往来对话、网络对话,可以与当下对话,也可以与过去、未来对话。
1.请以“有意思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的对话有意思,有的对话有意义,有的对话令人警醒,有的对话促人成长、催人奋进。请以“从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说起”,写一篇演讲稿。
3.从张养浩、欧阳修、宋濂或尼摩船长中选择一个对话对象,展开想象,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的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目解析】
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目以“对话”为中心词,“有意思的对话”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从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说起”是以传达自己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为主的演讲稿写作,“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以想象为主的虚构性写作,三个写作任务的难度由低到高。
单从“有意思的对话”来说,“对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跟任何人都能产生的,“有意思”重在表现对话的对象、内容、方式、效果。通过对提示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对话因对象非同寻常而有意思,因内容古怪有趣而有意思,因方式令人意想不到而有意思,因产生的效果出其不意而有意思……譬如写与同学的一次令人捧腹的对话,写与千里之外的笔友之间打破空间限制的对话,抑或是写与自然界中花草鸟兽的神奇对话,等等。
无论选用哪种文体,“对话”都是一个载体、一种媒介、一条线索。在教师范文1中,笔者以学生的身份,在课堂上与老师展开对话,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有益的启发。荀子曰:“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又曰:“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展示的过程。
【教師范文1】
有意思的对话
卢 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题记表明本文主题与学习和兴趣相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教学楼内,书声琅琅。初春的太阳明艳却温和,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给这课堂又添了几分生气。此时的我跟着大家的节奏张合着嘴巴,语文老师的目光扫来,仿佛在告诫我要专心一些。(“我”开着小差,语文老师眼神的告诫为后文叫“我”起来回答问题作铺垫。)可我却如何也静不下心来:“古人也太爱写文章了吧,动辄洋洋洒洒一大篇,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后人哪!”(暗示此时的“我”并没有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真谛。)正心猿意马地想着,一首《木兰诗》已读完,大家都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发号施令”。
老师笑道:“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几句诗的理解。”不知是否因为刚才读书时我在走神,老师直接点到了我。(照应前文老师发现“我”分神而用眼神提醒的细节。)
“这也太容易了!”想到这,我从容地站起来答道:“第一句是‘将军身经百战牺牲了,战士们经过多年征战后归来’,第二句是‘打开我东阁的门,坐在我西阁的床上’。”(错误的回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语毕,我并未意识到半分不对,甚至还因自己用到了“牺牲”“征战”等词而沾沾自喜。“哈哈……”不知是谁先发出了笑声,全班同学都跟着笑起来。(“我”的沾沾自喜与同学们的笑形成对比。)
“哈哈哈……打仗只有将军死。”
“哈哈……打开东阁的门,坐上西阁的床,是练了飞天神功吗?”
一阵阵笑声传进我的耳朵,同桌焦急地在桌子下拍打我:“互文!这两句都用了互文的手法啊!”(描写了同学们的反应,而后展示正确答案,也体现出“我”的答案错得离谱,为后文等着挨批作铺垫。)
“什么互文?完了完了,一定是语文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开小差。”我只得硬着头皮等着挨批。
“大家可别笑话她,我还要表扬她呢。”随着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更是摸不着头脑:怎么我回答错了,老师不仅不批评我,反而还要表扬我呢?(设置悬念。)
只见老师不徐不疾地说道:“正是因为她把问题暴露出来,大家才会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相信咱班的同学以后看到这几个句子,就会想到今天的这堂课,自然就会想到‘互文’这个知识点。老师以前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写翻译课文的作业还是抄的呢,结果抄错了都没发现,那不是更应该被笑话吗?”同学们听到这番话,又笑了起来,而我却觉得这些话像甘泉一般流过我的心头。(老师选取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式来处理“我”的错误,既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又保护了“我”的自尊。老师的话“像甘泉一般流过我的心头”暗示着本次“对话”对“我”后续学习语文的影响之大。)
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引领着我们感受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领略了梁衡笔下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为杜甫在石壕村看到的官吏深夜捉人而气愤,为白居易笔下的卖炭老翁而痛心,更为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情怀而感动。我们学习的不再只是文章,而是作者在字里行间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高贵品格。(写出了在这一次“有意思的对话”的影响下,“我”对语文的学习态度的转变。)
虽值毕业季,但我知道,我心头的那股甘泉将流过四季,并一直延续下去。(“心头的那股甘泉”实则就是同语文老师那次“有意思的对话”给“我”带来的影响,“流过四季”“一直延续”表明将影响“我”一生,升华文章主旨,深化感情。)
老师的话 仅靠“有意思”三个字,无法表现出对话“有意思”的效果,也许还会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才能将“有意思”这一特点表现得丰满、立体呢?
一是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本文以课堂上“我”与老师的对话为主线展开,对话中没有提到一句“有意思”,但通过旁观者的笑,以及“我”的心理变化,将“有意思”这一特点尽数表现。
二是设置悬念,一波三折。整个情节中,“我”由一开始的心不在焉,到被老师点到时的从容不迫、回答完问题后的沾沾自喜,再到回答错了以为会挨老师批评时的紧张,最后到老师“有意思”地处理了这次错误让“我”深受启发,中间多次设置悬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三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文有铺垫,后文有照应,全文结构紧密。
本文以身心体验苦乐参半的生活,以语言表达走向快乐的自我,自然也就“有意思”了。
【教师范文2】
有意思的对话
易 婷
秋风卷着衰草,枯叶打在杜甫脸上,冷雨朦胧了他的双眼。已是筋疲力尽的杜甫,蹒跚地从长梯上走下来。且说杜甫修葺好自己的茅草屋后,囫囵地吞下了一碗薄粥,便恍恍惚惚地睡了过去。(秋风卷茅,雨中修葺。开头用梦的方式,引读者入“对话”之境。)
身着长袍的杜甫行走在旷野之中,只见这一带月色恬淡似水,旷野秋色已酣,诗人只觉心胸好似受到一番涤荡,近来的烦忧也因此一扫而空。(情感渲染一张一弛,让读者的心情跟随情节自然发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杜甫继续向前走着,忘路之远近。苍茫的旷野中,不知是谁在抚琴弹唱,刹那的欢愉戛然而止,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刺痛着杜甫的心。(眼前所见引发心中所想,使读者得到情感共鸣。)
杜甫喃喃自语道:“离家难,茅屋被毁难,国家战乱未休难,不知何处是归途啊!”(由琴声引到自我经历,承上启下,为后文过渡到“对话”作准备。)
月的清辉使整个旷野一片柔和,一位衣袂飘飘的老者正抚琴弹唱。杜甫在不远处静静聆听着,他望着老者的背影,有些出神。(环境描写自然呈现人物的出场。月,不仅是人物出场的背景,更与人物气质紧密相连。此情此景,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适才听闻琴声绕野,声声如松风抚林,如河水激石,夫子似有所思?”杜甫走近了几步,谦和地问道。
“吾本一介教书匠,与弟子讲学论道,不亦乐乎。然诸侯争霸、乱世滔滔、礼乐崩坏,吾亦忧心烈烈。故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试图将毕生所知用于经国济世而认真力行,以祈天下太平,百姓和乐。颠沛流离十四年,无奈事与愿违。今重回鲁国,思忆前事未免兴发感慨。”(自述中展现一个坚定追求理想、心系国家、心怀苍生的伟岸形象。)
杜甫脸上闪过一丝诧异,立马作揖道:“失礼失礼,方才天色暗沉,不知对面弹琴而歌者为何人,想不到杜某此生还能与夫子相会。”
在苍茫的旷野中,孔子和杜甫便那样相逢了。
“晚生杜甫,想请教夫子,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一路行走?”杜甫问道。
“为学、为人、为政,道路虽然曲折,但目标清晰不变,教更多的人成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夫子斩钉截铁地说道。(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高度提炼了孔子的主张与追求。)
“一路上可有困顿之时?”杜甫若有所思地问道。
“因陈国乃吴楚争霸之地,不宜久留,欲离陈赴楚,却遭小人谗言,滞留陈之边境。一行人于陈蔡之野中饥寒交迫,粮食断绝,众人如一群亡魂流落于陈国边境的小村落里。子路愤然问我:‘君子亦有穷乎?’那是我等最艰难的时刻啊!”(自述追寻之路,指出君子亦有困顿之时。)
“君子亦有穷乎?”杜甫神情肃穆地问道,“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夫子的思想为后来学子铺陈底色,晚生年少时也曾有过凌云壮志,欲达天下归仁。奈何安史之乱致生灵涂炭,大唐由盛转衰,吾亦望以一己之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今满地秋气、烽火连绵、硝烟不断,鄙人也因避乱辗转多地。而今年老体衰,况不能护妻儿周全,又何谈为国为民!”说完此话,杜甫依然恭敬地向夫子行礼,接着扭过身来,仰头长叹,身体仿若随着微风缓缓颤动。(两人的经历交织,同样苦苦追寻却常遇坎坷,杜甫也在自述中期待“君子亦有穷乎”的回答。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文章的底色。)
夫子答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声音强而有力,杜甫为之一震。“小人一落入窘境,就会动摇心志,无法约束自己;君子虽窘困,也不会动摇心志啊!(此处不仅是孔子在自述心志,更是借孔子之口激励杜甫。无惧苦难的灵魂,坚定不移的志向,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鄙人初仕,出任中都宰,后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五十四岁时,为了削弱‘三桓’的势力,主持‘堕三都’,拆毁三座重要城市的城墙。后与季氏不和,率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足迹遍布卫、陈、蔡、楚、郑、叶等国,有时成为座上宾,有时遇到困难和危险,曾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但身处滔滔乱世,总有不枉走一遭的信仰。”(情节起伏,两人的苦难交织在一起,对话的主旨呼之欲出。)
“朝闻道,夕死可矣。”夫子目光如炬,缓缓说道。(对话之中表现人物心性,升华文章的主题,困境之中方显灵魂高贵。此为夫子推崇的大道。)
杜甫蓦地惊醒,他和衣而起,走向角落里的书桌。昏暗的灯光弥漫了书桌的一角,在一座茅草屋里端坐着一位诗人,他思索着大唐的兴盛与衰亡,思索着黎民百姓的未来。
翌日,阳光在茅草屋上凝聚,化作一缕红光而后慢慢升腾,把天地间的一切空虚盈满。诗人执笔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照应前文,聚焦杜甫的形象,从而体现“对话”的力量。)
老师的话 圣人的高贵之处在于他的呼吸总是应和着时代的韵律,他的心脏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同频共振。对话是注重内涵与实质的,这就需要我们找准“话题”,设置“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借孔子之口,自述心志;借杜甫之口,倾诉衷肠,两个人的精神世界由此碰撞。“对话”背后折射的是两位先贤高贵的灵魂,结尾处孔子的理性与杜甫的情感高度统一,他們在表现个人情感、思想的时候,机缘巧合地表现了对话的实质。
“朝闻道,夕死可矣。”国家的伦理要求和个人的思想情感开始统一。即便在沮丧时仍充满希望,即使前路坎坷也无所畏惧,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和气度!
良苦用心的对话里有两颗灵魂惺惺相惜。夫子之精神,如光一般,照亮了杜甫的世界。
【教师范文3】
有意思的对话
朱 芹
这场有意思的对话,发生在一个晚风轻柔的傍晚。
桥下,河水潺潺流过,泛着粼粼波光,映着河边纤细的柳条和桥上姑娘温柔的脸庞。姑娘默默地揪着面包,一小块一小块投入河中,沉鳞便在夕阳中竞跃。这刻,姑娘朗润的笑容就如春天的颂歌。
鼓起勇气,我上前朝她清脆地喊道:“嗨,你也在这里与鱼逗乐吗?”她看见我,只是莞尔一笑,仿佛柔和的晚风,然后抬起右手指指自己的耳朵,向我摆摆手。
她听不见。
我尴尬万分且倍感遗憾,久久不能释怀。她听不见我热情的招呼,也听不见桥下溪水叮咚的婉转;她听不见鱼儿在水中游乐的欢快,也听不见微微晚风的低语;她听不见周遭的喧嚣,也听不见世俗的繁华。但她能看见晶莹剔透的如水晶一般的溪水,能看见桥下那些嬉戏玩闹的五彩斑斓的鱼儿,能看见远处天边云霞的绚烂,能看见满地群芳的缤纷,还能看见我真诚与期待的目光。
如果我会手语,那一定会是一场有意思的对话吧。
于是,那天回家后,我努力学习了许多基础的手语。第二天,迎着淅淅沥沥的雨奔向那座桥时,我们的缘分好像就停在了昨天。灰白的云层,雨落的声音,一滴滴清晰,滴答着时间,漫长的时光,却不见她的身影。
有意思的对话,延到了夏天。
再见时,夕阳红透了半个苍穹,晕染得她的眼也透着七分暖。她着一身碎花裙,迎着晚风飘飘扬扬,附和着心跳的节拍。两个酒窝,是她在笑,依旧甜美。我立即伸出手掌,向前上下翻动几下,然后食指指向她,手握拳,向上伸出拇指,熟练地做出“嗨,你好”的手语。她嘴角如月牙般上扬,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右手撩开耳边如墨的长发,赫然,耳朵上挂了助听器。我们之间没了交流的壁垒,我们畅谈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我们注意到了彼此,都想成为对方的朋友;现在,我们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未来,将会有更深的友谊;理想,是做永远的朋友。
我们的对话,就是我们的约定。每天携面包相约桥上,听溪水的美妙,听鱼儿的嬉戏,听晚风的耳语,听大自然的密语,共同奔赴一场交心的对话,一场有意思的对话。 这场有意思的对话,不止于每一阵薄暮的晚风。
老师的话 2022年荆州市中考作文的三个题目都与“对话”有关,材料写道:在我们生活中,对话是最常见的。确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对话中。每日伊始,睁眼与内心对话、与家人对话,出门与陌生人和朋友对话。根据对话的对象,我们可能还会与自己对话,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对话;根据对话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对话,还可以用比较怀旧的方式进行书信对话,以及采用当下流行的方式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对话;根据对话的时间,可以与当下对话,也可以与过去或未来对话,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对话”这个关键词,比如对话的内容、对话的情境、对话的目的等。
狭义来讲,一般考生在考场上能想到的“对话”素材,可能就是现实中我们能听到或者看到的对话场景,然后根据具体的“对话”对象去讲述自己与别人的“对话”故事,接着在“对话”的具体内容中寻找有意思的情境。这样写作是很常规的,但很难在选材或者立意上进行创新,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站在了学生的角度,设计了一个“对话”对象,又在这个对象上作了一点特别的处理,就是这个“对话”的小女孩不能正常“对话”,这就使得“对话”有点意思了。我们第一次的“对话”是无声的,但两人却能心意相通,于是就有了后来我们俩为了能正常“对话”,我努力学习手语,她尝试戴助听器,也有了我们第二次以及后来的很多次正常的“对话”,因为是没有壁垒的正常“对话”,所以我们的时光也更有意思了。
【教师范文4】
有意思的对话
胡 霞
适逢周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父母在田里插秧,而我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思索着那道让人头疼的几何题。(为下文“我”去田地插秧作铺垫。)
我突然灵机一动,要不然与大地亲密接触一次,以求解题灵感吧!一缕微风拂过脸颊,夏蝉“知了、知了”地叫着,树叶耷拉着小脑袋。(以简洁的环境烘托炎热的天气,渲染气氛,突出“我”烦躁的心情。)
“妈,我想去帮你们插秧!”我拿起手机,拨通了正在田里干活的母亲的号码。
“水田里有蚂蟥,又是38度高温,你不怕中暑吗?”话筒里传来了母亲很生气的声音。(母亲生气是认为“我”应该在家好好学习,田间劳作太辛苦,怕“我”身体吃不消,心疼“我”,所以才极力阻止。)
“这有啥,我做题做得脑袋都要炸了,插秧才轻松呢!”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自以为田间劳作比做题轻松,于是“我”夸下海口。)
我倔强地放下手头的作业来到田间,脱下防晒衣,将自己暴露在烈日中,模仿起爸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插秧……仿佛听到了皮肤被太阳晒得“滋滋”作响的声音,豆大的汗珠也从皮肤下冒了出来,我依然自以为努力地扯秧、栓秧、运秧、甩秧、改秧、分秧、栽秧,既快又好。想着要被父母夸奖,此时的我完全陶醉在那个场景中……
“喂,喂,喂,你扯秧要一根一根扯,不能撕坏幼苗;栓秧的绳子系太紧会折断,太松在途中会掉;秧苗要是插得不够深,会在水中浮起来,要深入泥土,秧苗才能存活。”妈妈焦急地说着。
“我这样做会节约更多时间,您那么做太耽误事,天气这么热怎么忍受得了呢!”我自信地说。(对于妈妈的指点“我”不以为意。)
“孩子,插秧的步骤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一根一根地扯,一捆一捆地扎,一根一根地插。妈妈刚开始也不懂,后来经过不断实践才学会。就如你做题,做得多、思得全、学得精,自然一看就会。孩子,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妈妈想通过事例告诉“我”学习如插秧,只有用心付出才有收获,对待学习更应全力以赴。)
此刻,清风徐来,吹得我满心欢喜。妈妈的话点醒了我,刚才插得全部不合格,那我再实践一次吧!不知不觉,十几分钟过去了,腰酸腿疼、浑身疲乏并没有让我打退堂鼓,却让我更加明白“来之不易”四个字的深刻含义。回头想想自己的矫情,原来插秧比做题还需要技术,做题遇到点儿困难真不算啥,继续埋头苦干吧!(听取妈妈的建议后,“我”并没有因为难而放弃,反而更加认真劳作。尽管流着汗,一身疲劳,“我”还是坚持到底,一鼓作气把秧苗插完了,在劳作中也领悟到爸妈的不容易。再反观“我”学习的苦与爸妈的辛苦,可谓小巫见大巫,唯有努力学习,“我”才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插秧告一段落,父母长长地舒了口气,尽管疲倦至极,但望着那些充满希冀的秧苗,累并快乐着的情愫油然而生。如今放假回家,每每见到父母弯腰插秧的身影,我的心里满是酸涩,并发誓要刻苦学习,力争取得好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希冀的秧苗”暗指“我”,那次印象深刻的劳作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终于明白,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把书读好。)
老师的话 有人曾说: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的活动,它反映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那么如何让“有意思的对话”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呢?这与学生在平时课堂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摄取相关。选题一“有意思的对话”看似最好写,但往往是看起来好写的却难以出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对话”,要想写出新意,就要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上下功夫,既要有亮点又要有特点。文中的“我”总以为田间劳作很轻松,后来亲自实践才领悟到爸妈的辛苦。最出彩的是妈妈的一番话,将劳动与学习联系起来,颇有深意,令人深思。这是一个真正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命题: “对话”既是命题者设置的一种语言情境,又是一种语言形式,对话的主體选择、对话形式设置、对话内容呈现,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审美创造,更有思维层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