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口径的变化及走势

2023-05-12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有企业

文=李 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国企改革的走势如何?大家期待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方案。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提法,口径与原来变化很大,与10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2015年的《指导意见》、2020年的《行动方案》,都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新国企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国企功能分类为基础与前提,以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为重点,以产业引领力、科技创新力、安全支撑力、公司治理力、协同发展力为任务,以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现在,对前五个月做一个回顾,分析变化的深层因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述,提出国企改革思维变革的任务,并且认为需要经过国企使命功能的大讨论,从而提出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的思路。

影响国企改革的五大走势

国企改革的一切变化,都可以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找到依据,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出处。

世界百年之巨变形成影响国企改革的五大走势:

第一个变化,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深度冲击,影响国企地位和国企改革。中美贸易冲突激化,并走向经济全面对立。从2018年开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斗争冲突激烈,一是决定着国有企业走向世界一流、竞争力排在突出位置;二是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自主自强特征与安全保障问题。这些因素,突出地出现在国企改革内容中。

第二个变化,是连续三年的疫情使得国计民生、社会服务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国企不光是赚钱的,还担负着其他功能,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的四大功能出现在“十四五”规划以及以后若干次会议中,国企核心功能的提出,最近多次出现在国企改革语系中。

第三个变化,经济风险增加,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俄乌战争爆发,美欧与中国经济脱钩的风险,中美都进入重构中国产业链阶段,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级化、现代化成为迫不及待的任务。

第四个变化,党的二十大的强国主题对现代化新国企的需要显得突出起来。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使得现代化成为国企的重大任务。

第五个变化,发展形势对统筹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世界经济形势的低迷,尤其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困难局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大,使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为突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任务,作为社会责任提出来了。

所以说,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难题中,很多思路发生了变化,包括主题变化、理论变化、目标变化、功能使命变化、重点任务变化、方法路径变化。最敏感的还是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国企党建会议讲话中解决的是国有企业性质与地位问题,现在重点是解决国有企业使命与功能问题。过去要回答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怎样建设国有企业,现在是要回答国有企业有什么用,要什么样的国有企业。随着改革深化与整个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在重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大跨度、大格局的重组。

国企改革要从“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

新一轮国企改革应该有怎样的思维?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来推进国企改革。从根本上说,要跳出国企看国企改革,我们的思维要从“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只有在思想理论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与目标。同样的,国企智库思维也应该随之实现思维转变。

第一,国企改革要跳出单纯的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不能局限于国企自身谈国企改革,要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也就是由“大企思维”转向“大国思维”。国企有自己的需要甚至有特殊利益,而国家没有自己的私利。国家要考虑多种所有制的利益,立足点不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不同。

第二,国企改革要跳出单纯的部门思维,向中央思维靠拢。要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国企生存、发展与改革问题。党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研究国企改革,重要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第三,国企改革要跳出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转变。理论是指导思想,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与党建重要论述,特别是近5个月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非常集中,非常具体,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制定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方案。譬如,分类问题,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问题,功能使命问题,需要在新的方案中得到落实,这牵涉到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与路线问题。

第四,国企改革要跳出陈旧思维,向新型思维转变。我们的改革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从国企改革原来的角度走出来。包括有些暂时搞不好的,可以先放一放,前提是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第五,国企改革要跳出眼前思维,向未来思维转变。国家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2035年,2050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讲100年的,这是我们常常心念的地方。我认为,现在要做2023年到2033年的改革方案,主要是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改革方案。

第六,国企改革要跳出国内思维,向世界思维转变。世界局势与趋向,是决定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参数。企业的开放,首先是经济的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企业的发展,创建世界一流,首先是世界范围的竞争力。

第七,国企改革要跳出枝杈,向主干思维转变。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现代新国企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矛盾,是次要地位的矛盾。而国企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本来属于一般矛盾,让其回归到一般地位去。

第八,国企改革要跳出繁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一场改革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与逻辑终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逻辑实现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新国企、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这是一个逻辑体系。抓什么,先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都要作为一个框架立起来。

第九,国企改革要跳出被动,向主动思维转变。由适应形势到推动形势的变化。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表态式的、响应式的、跟随式的。要从主动的、自觉的、创新的角度与国家共忧,为领袖分忧,为人民解忧,发动国企改革的主动精神,包括国企智库的创新力是根本性的能力。

第十,国企改革要跳出口号文件,向破解难题思维转变。不能总是出太多的文件,总是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你提出的问题要有用,要指出改革最需要的难点,提出改革的思路。

第十一,国企改革要跳出官僚思维,向基层实践思维转变。到基层中,到实践中去找问题,出主意。其实,在国企改革中,群众有很好的做法与经验,走在改革的前面了,可惜我们常常认识不到,也总结不出来,推广了效果也不尽人意。

第十二,国企改革要跳出单面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改革从来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发展与安全的问题,国企与民企问题,要从总体上思考。最近提出的安全问题,是第一次作为改革的内容出现,对我们是一个提醒。

第十三,国企改革要跳出成果思维,向效益思维转变。这是双重的跳出,企业跳出价值到实现价值,智库跳出课题到解决问题,转化为决策、批示,得到社会承认。价值是一种成果,而使用价值是一种实现。任何改革都需要向实际效益转化。

第十四,国企改革要跳出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国企改革不总是那么一些东西,需要不断地思想解放,对国企使命功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目的也要进行讨论。

以上一些思维特征,是现实中存在的。根本的、起突出作用的是企业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这一条是总管其他的,是核心。这个结论是根据五个月来的国企改革提法的变化而得出的。如果从单纯的国企思维出发,国企改革“新五条”的安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两条,无论如何是不会提出来的。新产业体系、新的功能划分,也是来自上层的期望。五个月来的种种提法,站位高、历史感强,有冲击力,震撼力,给人感觉强烈的历史方位与世界方位。

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来的。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肯定地说,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的提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以来重要论述学习践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通过对世情、国情、企情与改革情况的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高水平的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国有企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