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班组建设

2023-09-26周海晨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组国有企业基层

文=周海晨

班组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及管理的需要,将基层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制度集合在一起的组织,也是根据企业内产品结构和加工工艺需要,将相近的工序或相似的产品模块划分的基本作业单元。当前,深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研究,不断推进班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细胞,也是企业战略的基本单元。在新时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以班组建设为依托,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意义

班组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及管理的需要,将基层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制度集合在一起的组织,也是根据企业内产品结构和加工工艺需要,将相近的工序或相似的产品模块划分的基本作业单元。当前,深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研究,不断推进班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班组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班组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而呈现出强大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创新和优良传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老三会(公司制企业中的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到“新三会(公司制企业中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改革进程中,以基层党建+班组建设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始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降本增效、创新协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

班组建设与发展始终与时代同频道。班组建设特点从班组长带领完成上级下达生产指标为主的“班集体”,到解放初期的生产突击型、劳动竞赛型班组,以及学习型、安全型、和谐型、创新型、智慧型等新型班组模式,伴随着多种业态的演进,信息化技术推进,管理理念的提升,互联网+班组建设,柔性班组管理模式,绿色班组建设等,彰显出了鲜明时代特色。在建国初期,以鞍钢劳模孟泰为代表的一线职工,探索首创“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这种管理制度在工业战线大加推广,极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时期,我国首个以院士命名的余梦伦高科技创新型班组,将科学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企业管理元素一脉相承,继承和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班组文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和班组是国有企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战略执行的先锋队、攻坚克难的战斗队、科技创新的突击队。抓住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基。

班组建设是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的基层单元。具体到国有企业基层治理层面,基层党组织和班组确实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畅通了治理体系的“微循环”。据不完全统计,中央企业目前有11.76万个基层党组织、415.2万名党员,约50万个班组。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也充分证明,基层党建领导的班组建设构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仅中央企业就有25个先进集体和48名先进个人受到全国表彰。

当前,班组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正发生变化,“智慧制造”正改变着生产组织模式,传统班组面临新场景、新要求,新产业更迭催生出业务型、服务型、混合型等不同形态的班组,班组变革这个“最后一公里”如何更好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如何与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进一步推进企业班组建设与发展的新方向。

班组建设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实施载体。作为重要抓手,班组建设能够有力助推企业基层建设,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是有效激发企业基层活力的新途径,是落实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一流职工队伍的重要载体。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一流的班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发挥班组建设有效支撑作用。目前,虽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一流品牌离不开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过硬的产品和技术离不开生产一线。打造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离不开一流的班组支撑;突破一批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一流的班组建设。生产一线的班组建设要为制造世界一流的产品、达到制造世界一流的技术提供文化氛围和生态土壤。

目前,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在专业性、技术性上的“硬件”方面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班组建设等“软件”方面,包括企业自身基层管理的问题有待加强。如德国企业产品质量的世界一流,靠以现代化装配起来的车间与厂房和精益求精的一流职工队伍;美国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生产组织管理提升;日本企业知名品牌建设,离不开基于精益管理的班组建设。综合起来看,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既需要技术手段进步,同时,离不开基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要系统地加强班组管理,通过基层组织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在对标一流、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整体效能。

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70余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千万企业班组建设风雨跋涉的过程。从研究角度看,形成了实践—理论互动所构成 的“双螺旋”结构模式。

国有企业推进班组建设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阶段,适应恢复国民经济,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要求,企业管理逐步建立了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班组运行规范和管理作风。此时,班组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工作指标为主,班组长主要管“活怎么干”,班组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调动职工主人翁精神,激发生产中积极性、超额完成生产指标方面。

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末,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班组建设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班组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快速改变。此时,班组建设与管理不再单纯以完成工作计划为最终目的,以班组承包制和经济责任指标为主要工作目标的班组逐渐增多,大多数班组开始搞经济核算,控制成本,使企业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国企进入国际经济舞台。班组建设和管理开始站在以人为本的战略高度,追求品牌和个性,着力创建工人先锋号及学习型、团队型、创新型、安全型、自我管理型的高效能班组,提出了“五型班组”理念,班组工作更注重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建设,推动了国有企业班组管理模式探索。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班组建设和管理以“建制标准化、设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活动标准化、考核标准化”为核心,注重加大班组文化建设,企业班组建设研究也逐步走向了自觉。

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适应,我国学术界对于班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概括看,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对于班组建设目标的研究。这关系到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顶层设计”,决定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究竟向什么方向前进问题。从当前研究看,学术界的观点是多向度的。从特征上,从建构 “刚性”管理环境转变为建构“柔性”管理环境;从评价方式上,推出了“五星班组评价”模型,即基础与团队、6S与设备管理、技能管理、改善创新、效益指标五个方面;从发展方向上,应该推进“生命体”班组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我驱动、市场导向、智慧分析、资源响应、创新创效。

二是对于班组建设的途径研究。目标设定之后,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与方式,是实践所关注的重点,也是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提出班组建设的体系模型理论,强化人、制度、文化作为班组建设主线;有研究将团队建设理论引进到班组建设中,提出了班组建设系统理论;有研究认为,班组建设应该发挥好关键主体的标杆作用;有研究强调员工技能和执行力作用,同时又强调员工责任意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对于班组建设的方法研究。这些相关研究从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具体学科角度,分析了企业管理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班组建设问题也有借鉴意义。有文章认为,企业基础工作改善的切入点就是班组建设,特别是强调班组制度的建立;有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把班组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使用激励竞争机制;有文章提出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加强“精细化”,提升班组建设水平的设想。

推进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路径选择

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标世界企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推进国有企业班组建设,需要做好路径选择。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把握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了“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怎么看、怎么抓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基层基础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班组建设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国资委先后于2009年、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央企业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对于国有企业班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围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切实解决班组建设与发展中问题,真正让基层党支部和班组建设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唱主角、打头阵,成为现阶段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赋能发展为主题,打造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硬核。作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知识、模式等要素的组合,或者说,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这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构成看,包括了创新的技术力量,创新能力的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在推进企业班组建设中,通过不懈努力,借助于多维“赋能”,进一步厚植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企业发展的底蕴,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切实为基层减负,为班组实干赋能;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为执行落地赋能;通过搭建平台,增强班组建设动能,为班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赋能。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速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应该说,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在坚持“三个有利于”基础上,推进国有企业更好发展。这需要不仅高度重视班组建设,把班组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也要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持续创新、高度重视班组建设。不仅把班组建设作为组织、激励职工完成不断增加的生产任务,强化现场管理,减少“三违”现象,避免人身伤害;而且,推进系列班组管理创新,让班组建设各项工作指标化、要求标准化、管理流程化、考核数据化,有力促进班组建设工作,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持续加强班组建设,既制定常态化推进班组建设的成套标准,又要面向工业4.0和人工智能新时代,服务国有企业发展战略。

以制度建设为红线,强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底蕴。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大政方针,又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日常管理,推进企业组织架构与运行良性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从理念、组织、手段到结果的一个完整体系。在推进企业班组建设中,需要以更加成熟的管理体制、更加高超的管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基层管理不断展现新面貌,进一步彰显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单元的班组作用。这就促使国有企业以制度建设为红线,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弘扬企业自身独特文化,创新班组建设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平台,推动企业包容性发展,创造中国企业治理的先进模式,探索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不断推进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班组国有企业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基层在线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