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剥离耕作层土壤重构利用技术研究

2023-05-12王晓芳王月霞姚静王悦颖谷晨陈为峰

关键词:覆土含水量土层

王晓芳,王月霞,姚静,王悦颖,谷晨,陈为峰*

剥离耕作层土壤重构利用技术研究

王晓芳1,王月霞1,姚静2,王悦颖2,谷晨2,陈为峰2*

1.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2.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为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也可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重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重构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层回填重构处理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重构处理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复垦重构过程中对回填表土的机械压实效果受压实次数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共同影响,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压实1次或3次可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迅速增加,而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土层也基本达到稳定沉降状态实践中;可根据回填区重构土壤类型与状况、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土工艺与程序。

表土剥离与利用; 土壤重构; 分层回填

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一样需要保护。据测算,自然形成1 cm厚的土壤需要20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1 cm厚耕作层土壤需要200-400年的时间。表土剥离与再利用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耕地后备资源稀缺,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途径[1]。近年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大多数是位于城郊的优质耕地[2,3]。建设占用耕地后,耕地的表土层没有被剥离出来并加以利用,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严重浪费[4]。目前,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全面实施耕地剥离再利用制度,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耕层应予以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5],并于2016年6月发布实施了《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TD/T 1048-2016),为我国表土剥离和利用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指引纲领。

目前对表土剥离适用条件[6]、剥离模式[7]、剥离策略[8]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剥离后表土用于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方面的土壤重构技术研究甚少。土壤重构是表土剥离利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核心内容[9],特别是农田复垦往往要求严格的土壤剖面构造,对表土和心土的构造都有特定的要求,以保证复垦土壤的生产力等于或优于原土壤[10],因此科学合理的土壤重构技术对保证剥离后表土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稳定提升耕地质量意义重大,开展剥离表土的土壤重构的研究,可为我省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

1 土壤重构的内涵

土地整治中的土壤重构,是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工程重构技术)和生物手段(生物重构技术),重新构造适宜的土壤剖面、土壤肥力条件以及稳定的地貌景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和提高重构土壤的生产力,并提高和改善重构土壤的环境,使之成为高质量农田的技术。土壤重构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重构土地平整、土壤特性较好、具备一定条件的高产稳产的农田[11]。广义的土壤重构所用的物料既包括土壤和土壤母质,也包括各类岩石、矸石、粉煤灰、矿渣、低品位矿石等矿山废弃物,或者是其中两项或多项的混合物[12],本文研究的土壤重构中的物料主要是指建设占用耕地中剥离的表土,属于狭义的土壤重构,重点在于恢复重构土壤的生产力。

2 不同回填重构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本文选择泰安市郊区不同肥力水平的表层土壤,研究了分层回填和混层回填对不同回填重构方式对养分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

表 1 肥力较高小区不同重构方式的土壤理化性状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回填方式间差异显著(<0.05)。下同。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backfilling method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0.05). The same as follows.

表 2 肥力一般小区不同重构方式的土壤理化性状

从表1、2可知,分层回填由于保持了剥离前的土层顺序,回填前后土壤中各种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因此降低了表层土壤(0~20 cm)土壤的肥力,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底层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3 覆土压实对容重及土壤折实度的影响

适宜的土壤容重对于土壤改良效果的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耕作土壤来说,具有一定厚度的犁底层对保持养分和水分是非常有益的。土壤压实效应主要与压实载重、土壤含水量及压实次数有关。本文使用重锤模拟常用施工机械履带式推土机(NT855-B280履带式推土机,每次对地面的压强为33.7 kPa),以相同压强对土壤进行压实不同次数。同时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探究最为适宜的压实方法。为方便叙述,记供试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60%、80%为A、B、C,对照小区为D(灌水后自然殷实的土壤),压实次数1、3、5次为1、3、5,0~30 cm、30~60 cm土层为、。

3.1 对容重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灌水后自然殷实的小区土壤容重最小,为1.41 g·cm-3和1.38 g·cm-3,在土壤含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土层的土壤容重均随着压实次数的增多不断增大。结果表明,0~30 cm土层3个不同含水量处理,压实1次和3次的斜率均较大,压实3次之后斜率迅速变缓,即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不同含水量之间,一次压实后,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含水量越高,容重增加幅度越大,但继续压实后,最高含水量C处理容重增加幅度迅速变缓,含水量A、B处理仍然表现为快速增加,且处理B>A。这说明,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如处理C),一次压实可能就会对土壤容重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再经多次压实后,增加缓慢,且最后容重不一定最理想;而含水量较低时(如处理A),压实影响相对较弱,最后的压实度也不一定达到理想值;因此,只有适宜的含水量(如处理B),可能会获得比较理想的容重。

30~60 cm土层,压实3次之后进一步压实处理,其容重进一步加大,其增大幅度要大于上层0~30 cm土壤。土壤是弹性变化体,各部位受力并不均匀,随着压实次数的增加,依次影响以下各层土壤,只有上层土壤被压实之后,下层土壤才会主要受力,因此出现多次压实后增速比上层略快的现象。

表 3 压实次数与含水量和容重之间的关系

图 1 压实次数与含水量和容重之间的关系

3.2 对土壤降深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论土壤处于何种含水量状态,随着压实次数的增加,单位土体所受压强增大,土层逐渐下降。其中,首次压实土层下降高度最明显,土层环比下降高度也要大于后边几次压实。经过3次压实后,土壤已经达到比较紧实的状态,之后的压实土层下降高度相对较小。因此,实践工作当中,适宜的含水量下(如处理B),压实3次才能保证土壤折实相对稳定,该结果对土方回填地面高程的确定很有指导价值。

表 4 不同含水量土层随压实次数变化的下降深度

4 覆土重构工艺与程序

4.1 覆土工艺

不同地块重构土壤的覆土工艺不尽相同。对于基本农用地的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任务是应保持土层顺序不变,构造较适宜的新土层,以形成较好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介质;对于山地或表土层很薄的地区,常作为林业复垦用地,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土壤剖面重构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表土替代材料,如剥离物中的砂岩、粘土岩及页岩回填在复垦土地表层,构成了独特的矿山土(岩土层的混合);对原有水田区回覆土壤时要在确保不破坏现有水田犁底层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覆土;对于新造水田区,要先构筑犁底层后再进行回填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回覆之前,若回覆区表土质量好于回填表土质量,回覆区最好也要将表层土壤剥离出来,根据土壤质量确定回填的位置。

4.2 覆土程序

表土回覆应遵循“先粗略整平,再精平”的原则,同时避免在雨季进行。在保证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条件下,一边卸土一边进行摊铺。采用自卸汽车卸土时,应按照作物的种植方向逐步后退卸土,期间要保持汽车和翻卸速度均匀,并配以推土机推土、摊平。推土也应确保均匀,每层摊铺厚度最多不超过50 cm,具体要以设计覆土厚度为准。当覆土厚度不满足耕作层要求时,人工进行局部修复。当摊铺完成以后,采用小吨位的机械或者人工进行平整,复垦完以后整体的坡度不大于2°。

5 结论与建议

(1)分层回填处理由于保持了剥离前的土层顺序,回填前后土壤中各种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处理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复垦中对回填表土的机械压实效果受压实次数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共同影响。压实1次或3次可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迅速增加,而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含水量越高,容重增加幅度越大。经过3次压实后,基本达到了稳定沉降状态,再继续压实,土层的下降幅度均表现为幅度较小。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的土壤含水状况要采取合适的压实次数。本实验所得数据并不代表所有类型的土壤。为达到理想的复垦土壤状态,要根据实际土壤状况采取合理的压实处理方式;

(3)不同地块重构土壤的覆土工艺和程序不尽相同,重构土壤质量的高低是土壤回填重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重构水平的重要依据。表土剥离后在运输、贮存、回填过程中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损失,因此剥离表土的利用,可根据回填区重构土壤类型与状况、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土工艺与程序,并采用工程、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实现重构土壤培肥改良与地力恢复,快速提高土壤生产力。

[1] 余敦,袁胜国.江西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8):47-51

[2] 陈心佩,钟守琴,魏朝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层土壤剥离潜力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5):289-296

[3] 车德伦,谢杭.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381-838

[4] 陈印军,王晋臣,肖碧林.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1-5

[5] 董祚继,田春华.毫不动摇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解读之一[J].青海国土经略,2014(1):37-38

[6] 滑冰波.吉林省黑土区表土剥离适用条件及识别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7] 窦森,董雪,董丽娟.松辽平原表土剥离技术体系—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2):127-133

[8] 肖武,王培俊,王新静.基于GIS的高潜水位煤矿区边采边复表土剥离策略[J].中国矿业,2014,23(4):97-100

[9] 倪含斌,张丽萍,吴希媛.矿区废弃地土壤重构与性能恢复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7,38(2):399-403

[10] 付梅臣,陈秋计,谢宏全.煤矿区生态复垦和预复垦中表土剥离及其工艺[J].经济地理,2004,24(2):155-158

[11] 付梅臣,王金满.土地整理与复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37

[12] 胡振琪,魏忠义,秦萍.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2005,37(1):8-12

Research on Soil Re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ipped Plow Layer

WANG Xiao-fang1, WANG Yue-xia1, YAO Jing2, WANG Yue-ying2, GU Chen2, CHEN Wei-feng2*

1.250014,2.271018,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opsoil stripping and utilization work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ssuance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opsoil stripping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n soil qua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oil reconstruction. It is shows that layered backfilling and re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while mixed backfilling and reconstruction can evenly mix different soil layers, resulting in the homogenization of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soil. Layered backfilling can more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fter reclamation and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la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he mechanical compaction effect of backfilled topsoil is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compaction times and the previous water content of the soil,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unit weigh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 content; Compaction once or three times can rapidly increase the soil bulk density of 0-30 cm soil layer, but after three times of compaction, the effect of further compaction on the soil is not obvious, and the soil layer also basically reaches a stable settlement state in practice; Suitable soil covering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can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type and condition of soil to be reconstructed in the backfill area,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psoil stripping and utilization; Soil reconstruction; layered backfill

S156

A

1000-2324(2023)02-0274-04

10.3969/j.issn.1000-2324.2023.02.016

2023-03-28

2023-04-25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XGC010704);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科研项目

王晓芳(1981-),女,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综合整治. E-mail:32942745@qq.com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chwf@sdau.edu.cn

猜你喜欢

覆土含水量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