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效应研究

2023-05-12何冰艳

关键词:短语隐喻肢体

何冰艳,向 蓉,徐 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 a.通识教育学院; b.英语学院, 重庆 400031)

一、引言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语言加工和习得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一般指先前呈现的刺激对后来接触到的目标语言结构的激活或加工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这一心理现象揭示了启动刺激和目标语言表达的关系。其工作机制为:当个体受到语言或非语言启动刺激时,会自动对目标语言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启动刺激的呈现可以是图片、文字、声音、肢体动作、情境、情绪等多模态形式。具身认知理论把肢体动作视为一种体验认知方式,因此具身语言理解研究对肢体动作青睐有加,它主要探索动作感觉系统和语言理解加工的关系和神经机制。在概念表达和句子结构中,肢体动作动词(Body Action Verb) 是一类重要的语言材料。英语中肢体动作动词和抽象名词所构成的抽象动作短语已成为人类日常概念系统的一部分,且数量庞大。多数抽象动作短语还具有隐喻性,有些甚至成为“死喻”,因此外语学习者经常遭遇理解困难。隐喻通过身体经验将具体源域投射到抽象目标域,其本质是隐喻启动效应。肢体动作对动词理解的启动效应研究很少涉及“具体动词+抽象名词”类的隐喻动词短语,同时这类研究多采用脑成像技术来测验受试的反应快慢。脑成像技术的使用要求受试不能做出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因此动作启动刺激多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模态呈现。本文以“具身认知”和感知动作模拟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来探讨真实和想象的肢体动作是否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有启动效应,从而进一步论证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体验性,验证具身认知和感知动作模拟理论,以期在隐喻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外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

二、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具身认知科学(Embodiment Cognition)的发展,认知语言学领域出现了具身研究范式。 “具身认知” 认为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在具身研究范式下,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到身体在语言认知加工中的作用,认识到语言理解根植于身体的感知觉经验。Zwaan[1]提出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强调语言理解的实质是对感知觉、运动信息的经验性整合。Gallese[2]提出基于动作的语言理解模型,认为语言理解需要模拟与动作相关的感知觉信息和情感信息。实验表明:肢体动作在语言理解,特别是动词的语义加工中发挥着具身模拟(Embodied Simulation)作用。具身模拟是指身体感知觉、运动系统的自动重新激活[3-4]。Hauk等[5]的fMRI实验发现:受试在看到肢体动作动词(如推、拥抱)时,大脑所激活的与肢体运动有关的皮层区域和该动作所激活的区域是拟合的。可见,动词语义加工和肢体动作存在一致性效应(Action Word Compatibility Effect,ACE)。Boulenger等[6]在此基础上设计具身动作启动实验,被试在看到手、腿和脸动作时,做出抓握动作,结果在抓握动作启动下,被试对手部动词的反应显著快于与其他部位相关的动词。Strozyk等[7]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被试用手按键时,对手部动词的反应快于腿部动词;用脚按键时,对腿部动词的反应快于手部动词。这些研究都证实了身体动作会启动动词的语义加工。具身动作的启动效应在Juarez等[8]的EPRs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验证。Meredith等[9]通过实验探索肢体动作和语言理解、语言学习的关系,发现手势动作有助于英语母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记忆。Furlanetto等[10]的实验证明想象动作也会促进对动词的语义加工,想象动作和真实动作会激活相同的感觉运动皮层。Boulenger等[11]发现运动脑区是理解隐喻动作语句的关键。Kacinik[12]的实验结果显示肢体动作会促进隐喻句子的理解速度,证实了Boulenger的观点。

国内学者对语言理解的具身性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王寅[13]基于“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提出语言的体验性。吴媚[14]对隐喻动词理解的具身性进行了质化分析。一些学者也考察了肢体动作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曲方炳等[15]梳理了具身认知视角下动作知觉影响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并对音位、单词、句子、语篇层面的语言具身理解进行了实证研究。苏得权等[16]从具身认知科学出发探究动作语义的具身性。王珂娜等[17]利用fMRI探索手部动作模拟影响认知判断的神经机制。朱鸿凯[18]的实验表明汉语也存在动作和句子一致性效应,且不受句子时态和抽象程度的干扰。王继瑛[19]研究身体动作影响隐喻语义的神经机制。任琳等[20]结合当前神经认知科学的最新发展,回顾了具身认知视角下有关手势动作和语言理解的关系。王斌等[21]通过一系列启动实验探索肢体动作对汉语动词理解是否存在具身模拟。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研究很少涉及“具体动词+抽象名词”类的隐喻动词短语。同时,动词短语理解的具身性研究在实验中多采用神经认知科学技术,通过反应时长来考察肢体动作对语言理解的影响,不能完全检测隐喻理解正确与否,且肢体动作刺激多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不能做出真实肢体动作,难以保证启动效应的效果。本文拟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讨真实肢体动作和想象肢体动作是否对“具体动词+抽象名词”类英语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有启动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具身认知也叫作“体验认知”或“涉身认知”。具身认知支持身心统一观,反对认知“脱离身体”,强调认知基础是身体的感知运动经验,身体的物理特征和活动方式决定认知内容和认知方式,同时塑造人的认知[22]。具身认知的实质是身体感觉运动系统在和外界环境互动中进行经验建构,大脑、身体感知觉系统和外界环境三者共同参与认知过程,认知不再是大脑的特权。在具身认知理论框架下,具身隐喻理论把身体动作、语言和认知进行整合,认为当启动相应的动作体验时,感觉运动皮层被无意识自动化激活,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形成一个隐喻神经通道[23]。Lakoff等[23]发现具身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概念系统中,人类借助隐喻认知手段通过自身身体来感知外界,才形成了“山脚”“山顶”和“半山腰”等表达。王寅[13]以体验哲学和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隐喻的体验性。隐喻的实质是用具体的、熟悉的领域去感知抽象的、陌生的领域。隐喻的体验性是指建构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和映射关系要以身体体验为参照和基础。例如:人们正是基于身体对温度的体验感知,才可能表达和理解 “冷漠”“热情” 等具有隐喻意义的抽象概念。因此,大脑、身体在和现实的互动中获得体验或感觉运动经验是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关键。

动作模拟属于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具身认知方式。感知动作模拟理论认为真实的动作和想象的动作具有相同的神经认知机制,所激活的运动脑区是拟合的[24]。感知动作模拟是个体对身体经验的心智模拟或复现,即通过想象动作或观察他人动作来激活大脑的感觉运动皮层。例如:想象抓住一个物体和实际抓住该物体都会激活左中央前回和右额中回。“镜像神经元” 的发现为动作模拟的具身性提供了直接证据[25]。镜像神经元负责真实动作和想象动作的中枢神经机制,会促使个体在沉浸式感知世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感知通道信息向动作通道信息转变。做动作和想动作会同时激活镜像神经元这一发现揭示了语言理解的实质可能是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或复现[26]。感知动作模拟理论和Fogassi等[27]所提出的具身模仿理论是相契合的。具身模仿理论更强调个体所观察到的身体动作经验,会在观察者大脑中启动相同的感觉运动系统,使其感同身受[28]。更有神经科学的相关证据表明语言理解时,感觉通道和运动通道都会激活相同的心理图式,从而促进语义整合。可见,真实动作和想象动作的感知经验在语言理解中同等重要。

(二)研究对象

真实动作启动实验以C大学英语学院2019级的32名本科生(男13,女19)为受试对象,平均年龄为20.6岁(SD=1.8);想象动作启动实验以C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的30名本科生(男12,女18)为受试对象,平均年龄为21.2岁(SD=2.1)。实验选取2019级的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刚参加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TEM4成绩作为受试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具有较高的信度,并且大三学生通过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也掌握了一些的隐喻知识,具有一定的隐喻能力。实验中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其母语均为汉语。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真实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英语学习平均年限为11.88年,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英语学习平均年限为12.04年,两组被试的英语学习平均年限没有显著差异。对真实动作启动实验和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TEM4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1):真实动作启动实验被试和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TEM4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574,df=60,p=0.867>0.05),说明这两组被试的英语水平总体相当,并且均通过了专业四级考试。

表1 实验前两组被试的TEM4成绩差异

(三)隐喻动词短语样本

根据抽象程度,英语动词可分为具体动词和抽象动词,具体动词一般表达人通过肢体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动作,抽象动词多表达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名词也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指示实体事物,抽象名词指示情感、思维等抽象概念。而动词和名词相搭配构成的动词短语可以分为4类:

(1)具体动词+具体名词;(2)具体动词+抽象名词;(3)抽象动词+具体名词;(4)抽象动词+抽象名词。这4类动词短语也包括“不及物动词+介词+名词”类的动词短语形式。具体动词和抽象名词相搭配构成的隐喻动词短语在英语中数量庞大。本研究选出的15个隐喻动词短语将肢体动作动词(推、抓、咀嚼等)和抽象概念(论据、自信、想法等)相搭配,并且每个动作都对应着一个图标(见表2)。

表2 动作、图标和隐喻动词短语样本

实验采用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其中自变量“肢体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有3种组合:(1)匹配动作启动组(肢体动作和后续隐喻动词短语中的动词一致);(2)不匹配动作启动组(肢体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中的动词冲突);(3)无动作启动组(隐喻动词短语前没有肢体动作)。因变量为受试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

(四)实验过程

实验按照如表3所示5个阶段进行。

表3 5个实验阶段

实验前隐喻能力测试阶段。被试在实验前进行隐喻理解能力测试,测试要求被试首先识别短语是否是隐喻,如果是隐喻,则写出隐喻短语的中(英)文意义,测试前不告知被试隐喻的定义。测试包括10个隐喻短语,5个非隐喻短语,时间为15分钟。

学习阶段。被试通过观看视频学会根据图标做出对应的肢体动作,动作的名称不必告知被试。视频中的人在图标出现后,做出相应的动作,每个动作及其对应的图标都演示4次。被试需要学会以下15个肢体动作:(1)Push( 双手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2)Swallow(张开嘴巴,抬起下巴,舌头翻卷把空气推送入咽部),(3)Sniff(身体往前倾,鼻子上下移动来嗅面前的空气),(4)Spit(身体稍微向后仰,然后迅速前倾,移动嘴唇来模拟吐痰这一动作),(5)Shake(举起右手,然后迅速晃动手臂),(6)Grasp(伸出手臂,然后张开手又迅速合上,就像抓着某个物体),(7)Chew(张开嘴巴,上下牙齿相互接触,做出咀嚼动作),(8) Stretch (举起双臂,向外伸展),(9)Rise(坐在椅子上,然后起立),(10)Hug(手臂张开呈环状,就像把人拥入怀中),(11)Break(双臂伸直身体重心前移动,双手在左右两端往下压,像把一个东西分成两半),(12)Cough(快速短促吸气,突然微张嘴巴喷出气流,发出咳嗽的声音),(13)Stoop(身体前屈,腰椎弯曲),(14)Stamp(左腿抬起,跺向地面),(15)Blow(嘴巴撅起,慢慢吹出气体,使脸颊膨胀)。如果被试不能根据图标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就继续观看视频学习。

练习阶段。被试完成时长为3分钟的图标—动作对应练习:看见屏幕上显示的图标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被试熟悉图标及其对应的动作,同时确保被试肢体动作准确到位。

程序熟悉阶段。被试通过3个隐喻动词短语样本测试来熟悉实验流程,当被试看见电脑屏幕上呈现图标时,需要立即做出对应的肢体动作。5秒之后,一个隐喻动词短语会随机出现在屏幕上,被试需要写出其隐喻意义,英、汉皆可。30秒后,该短语消失,进入下一个样本测试,屏幕开始呈现另外一个图标或空白。

实验阶段。实验有15个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测试,匹配动作启动组、不匹配动作启动组和无动作启动组分别有5个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测试。每个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测试都包括这样一个实验程序:图标或空白——做出对应的动作或没有动作——写出隐喻动词短语的意义,时间为15分钟,短语和图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和平衡的。为了确保被试认真理解隐喻动词短语意义,他们被告知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测试得分会记入平时成绩。

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过程和真实动作启动实验过程相同,都分为5个阶段进行(见表3),唯一的区别在于想象动作启动实验的被试看到图标时,只需要在大脑中想象图标对应的动作,而不需做动作。

(五)数据收集

对被试隐喻理解评分时,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完全正确并写出正确答案得1分,接近参考意义(见表4)也可得1分。例如:将“Swallow you confidence”解释为“放下骄傲”应被视为正确答案;隐喻意义理解不完整,但写出了动词的隐喻意义可得0.5分;错了得0分。有匹配动作启动的、不匹配动作启动的、无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总分各5分,合计15分。

表4 隐喻动词短语参考意义

四、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实验前测分析

在实验开始前,为了解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笔者对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进行了测试。为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评分标准如下:隐喻识别且解释正确得2分,隐喻识别正确但解释错误得1分,隐喻识别错误但解释正确得1分,隐喻识别和隐喻解释总分各15分,合计30分。把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通过SPSS 16.0对真实动作启动实验和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隐喻理解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5),真实动作启动实验被试和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没有显著差异(t=0.151,df=60,p=0.151>0.05),隐喻理解平均得分都较高并且差距不大(MD=0.09),真实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隐喻理解平均分为25.22,隐喻识别正确率高达90%;想象动作启动实验被试的隐喻理解平均分为25.13,隐喻识别准确率达到89%。这一数据结果说明两组被试的隐喻理解水平相当。

表5 实验前两组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差异

(二)真实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分析

对真实动作启动实验中有匹配动作启动的、不匹配动作启动、无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进行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One-way within-subject ANOVA),结果如表6所示:匹配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有显著影响(F(2,62)=46.04,p<0.05)。重复对比结果显示:匹配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不匹配动作启动(MD=1.35)和无动作启动(MD=1.69),有匹配动作启动和不匹配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F(1.31)=98.32,p<0.05),但是不匹配动作启动和无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MD=0.34)没有显著差异(F(1,31)=2.54,p>0.05)。

表6 真实动作启动实验中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差异(n=32)

为了进一步探究真实肢体动作促进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是否和肢体动作激活了相关隐喻单词有关,实验结束后,被试再次观看视频,然后用一个英语单词描述视频中所出现的动作。在计算动作描述正确的个数时,单词的变形也应当被认为是正确答案,例如用“Pushing”来描述“推”这一动作。然后,把数据输入电脑并用SPSS 16.0分析,探究单词描述肢体动作正确的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皮尔逊r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对动作描述的正确率为0.47,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051,显著水平为0.782(p>0.05),说明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在动作描述任务中,被试所用的英语单词可能是正确答案的近义词。如果用近义词来代替隐喻动词短语中的动词,往往会改变短语含义,短语不再具有隐喻性。当把近义词也纳入动作描述正确的范围时,动作描述的正确率会上升到0.6,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的相关系数会变为 -0.054,显著水平为0.767(p>0.05),说明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还是不存在显著关系。

(三)想象的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分析

想象动作启动实验中的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想象的匹配肢体动作对被试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有显著影响(F(2,58)=51.44,p<0.05)。重复对比结果显示:匹配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不匹配动作启动(MD=1.43)和无动作启动(MD=1.18),匹配动作启动和不匹配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F(1.29)=128.90,p<0.05),不匹配动作启动和无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MD=-0.25)没有显著差异(F(1,29)=2.74,p>0.05)。

表7 想象动作启动实验中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差异(n=30)

为了进一步探究想象的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效应是否与身体动作激活了相关隐喻单词词义相关,想象动作启动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再次观看视频后再用一个英语单词描述视频中所出现的动作。皮尔逊r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对动作描述的正确率为0.55,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018,显著水平为0.928(p>0.05),说明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也就是说想象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效应与身体动作激活隐喻单词词义关系不大。

在想象动作启动实验的动作描述任务中,当把近义词也纳入动作描述正确的范围时,动作描述的正确率会变为0.59,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054,显著水平为0.779(p>0.05),说明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还是不存在显著关系。

五、讨论

(一)真实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效应

真实肢体动作启动实验结果发现,匹配动作启动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最高,和不匹配动作组、无动作启动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肢体动作和隐喻动词的动作通道一致时,真实肢体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出现兼容效应。不匹配动作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高于无动作启动组的理解得分,虽然不存在显著差距,但仍说明有动作启动比无动作启动更能促进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为什么身体、动作和感知觉系统在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中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肢体动作启动下,相关的动作经验会激活与之对应的感知觉运动脑区,个体在看到隐喻动词短语时,会下意识调动运动通道中的图式来完成隐喻语义的加工。同时,伴随肢体动作的认知体验也会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在动作隐喻神经机制中储存这些隐喻神经联结[29]。因此,个体在看到相同的隐喻时,就可以迅速唤醒已储存的神经联结,确保隐喻动词理解加工的身体状态被激活。这也揭示了身体动作促进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机制:动作经验塑造心理状态,反之亦然。动作描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证明身体动作之所以能促进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不是因为身体动作激活了和隐喻相关的单词,而是激活了大脑的感觉运动皮层,使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隐喻神经通道被打开,进一步证实了隐喻动词语义加工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语言加工系统。这一发现反驳了有些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动作隐喻语义加工是字面意义、隐喻意义和抽象意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系统[30]。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这一实验中的肢体动作启动是真实的、动态的和视听化的。而且大量神经心理学实验证据表明:视觉动作直接唤醒的动作知识,不必以语义知识为中介[31],隐喻动词短语的动作知识以身体动作经验为基础。例如:“跺脚”动作会产生动觉、触觉、视觉、情感等多种内部体验,随后看到“Stamp”这一动词,会自动唤醒已经存在的和动词相关的多感觉通道体验。可见,隐喻动词短语的语义加工是具身的,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是动作隐喻语义加工的先决条件。

(二)想象肢体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效应

想象动作启动实验结果发现,想象匹配动作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最高,和不匹配动作组、无动作启动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模拟的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的动作通道一致时,想象肢体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也出现了兼容效应。和真实动作启动实验不同,不匹配想象动作组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低于无动作启动的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此时,不匹配想象动作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出现了干扰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负责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感觉运动皮层和想象动作所唤醒的感觉通道不是相拟合的,二者是资源竞争关系;也可能是因为想象不匹配动作启动的跨通道体验和隐喻动词所指向的动作图式表征之间没有产生模拟对应关系。为什么想象动作和真实动作都会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产生启动效应呢?这一现象佐证了语言理解具身性研究的磁共振(fRMI)技术测量结果,想象动作和做出动作受镜像神经元的管控和调度,唤醒相似的运动脑区[32]。关注动作图式对动词语义加工影响的研究发现,动词语义加工有两种方式:显性的具身动作和隐性的动作模拟。隐性的动作模拟即个体模拟或想象肢体动作动词的情景;显性的具身动作即真实动作经验和感觉动力系统之间产生一个直接通道。匹配想象动作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的启动作用可以这样解释:根据感知动作模拟理论,感觉—运动通道存在相互转换,想象动作本质上是心理认知状态,可以和运动状态转换。想象动作描述正确个数和隐喻动词短语理解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加上想象动作—动词的兼容效应,共同证实了肢体动作对隐喻理解的启动效应:身体动作,即使是想象的身体动作也会使视觉化的源域更容易、更快地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身体感觉运动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对隐喻教学的启发

以上两组实验结果说明:(1)真实肢体动作和想象肢体动作均对隐喻动词短语理解有启动作用;(2)肢体动作之所以有启动作用,不是因为激活了与隐喻有关的单词,而是感觉运动皮层的相关身体经验被自动激活。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之前的身体动作或想象肢体动作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将抽象概念和具体物质实体相联系,即将具体始源域映射到抽象目标域,从而在外语学习者的概念隐喻系统中形成“IDEAS ARE PHYSICAL ENTITIES”概念隐喻联结。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动词短语理解会受到身体感觉运动等经验制约,进一步验证了隐喻理解的体验性。隐喻动词短语理解需要身体机制和外界客观环境互动来激活和隐喻相关的情绪、经验表征和概念隐喻系统,一旦认知主体缺乏对隐喻始源域的体验,就会面临隐喻动词理解困难,所以丰富外语学习者对隐喻始源域的体验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增强外语学习者对始源域的体验主要有3个途径:

首先,引导学生积累概念隐喻,构建概念隐喻系统,培养其隐喻性思维。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普遍受概念系统支配。概念隐喻体现隐喻的认知价值和思维价值,通过深层结构的概念隐喻,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3]。概念隐喻通常不被认知主体意识到,它的形成取决于身体和现实的互动体验。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建构概念隐喻系统时,必须调动其生活经验,在身体和环境的反复互动中构建经验格式塔,即重复体验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学生在理解概念隐喻基础上形成的隐喻性语言会自动激活有关的意象图式或经验格式塔。在隐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身边已有空间概念,创设隐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隐喻情境;同时加强概念隐喻的解读,唤醒学习者的概念隐喻意识,帮助其构建概念隐喻系统。

其次,鼓励外语学习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做中学”来增强对始源域的直接体验。隐喻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而认识来源于实践。“做中学”会促使外语学习者和外界环境不断互动,从而不断建构感觉经验和空间关系认知结构。“教学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学习者将生活经验参与到隐喻理解过程。同时,学习者精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参与所有实践。学习者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等,培养想象能力,丰富间接体验,帮助自己在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隐喻的目的。

第三,引导学生参与多模态互动交流。 体验哲学认为人类以身体为参照物去体验空间及其他抽象领域,体验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互动性的交流活动是身体、认知和现实相互作用的动态统一过程,强调身体在认知主体和环境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在隐喻教学中,互动性交流活动可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情景之间以及学生和技术之间的多模态互动。多模态互动能充分激活学生的知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因此在隐喻教学中要努力构建多模态的隐喻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始源域的机会。

七、结语

综上所述,真实和想象的肢体动作对隐喻性动词短语理解有启动效应,肢体动作之所以能促进隐喻动词理解不是因为身体动作激活了隐喻语言中的某个单词,而是当身体动作启动与其有耦合效应的隐喻性短语时,感觉运动皮层的相关身体经验被自动激活,从而验证了“具身认知”理论和感知动作模拟理论,人们身体感觉运动经验会启动隐喻动词理解。教师是表演者,语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启动效应,恰当使用肢体语言,促进语言学习者理解和内化语言知识;同时也可采用动画、电影、图像等多模态的呈现方式来激活启动效应的发生,促进包括隐喻在内的语言理解。

猜你喜欢

短语隐喻肢体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