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评估、供需结构和未来研判
2023-05-12陈兆清
陈兆清,程 明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安徽 六安 237000)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事关农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战略安全。然而,2019年底伴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持续性影响,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面临粮食短缺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与进口国,粮食安全正受到严峻考验(1)资料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结合历史可以发现,人类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其不断面临的饥荒考验,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以前也出现过严重的饥荒问题[1]。面对气候环境变化等情况的长期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粮食安全还存在哪些潜在风险?我国的粮食供需结构与贸易结构还面临哪些困境?未来国内粮食市场的趋势会如何变化?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目前,关于粮食问题已有部分学者展开讨论,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粮食安全的概念内涵。例如:龙方等[2]认为自然因素是引起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其对粮食单产变化的影响程度达到48%~56%;栾健[3]认为粮食生产的脆弱性造成粮食产量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束缚;魏佳朔等[4]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5],仇焕广[6]认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目标已经由过去强调产量的数量安全转变为强调产能的能力安全。部分学者针对性地讨论了自然灾害对于个体粮食供给的影响,并认为自然灾害对于粮食产量的破坏将使穷人的生计受到更严重的冲击[7-9]。此外,部分学者针对性地比较了各国之间的粮食生产情况,并以此总结各国粮食政策对中国的启示。例如:姚毓春[10]分析了日本、韩国的粮食现状,并认为国家需要加强对于粮食储备的投资;李俊松[11]就美、日、欧的农业补贴制度的历史变化,强调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农业补贴需要倾向于对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结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已开始关注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问题,但是涉及粮食安全面临的具体风险缺乏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我国目前的粮食供需与贸易结构现状缺乏详细阐述,未来我国粮食市场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做出研判。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粮食供给目前可能会面临的5个主要风险,包括心理恐慌风险、市场投机风险、国际粮食减产风险、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自然灾害风险;随后,基于我国近几年主要粮食供需结构与进口贸易现状,结合五大风险考察我国粮食供需结构与进口贸易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最后,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风险部分的核心结论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目前我国是否会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做出判断。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主要粮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阐述;二是从粮食供需结构与进口贸易结构出发,详细分析目前我国粮食供给与进口可能面临的困境;三是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做出初步判断;四是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市场稳定。
二、中国粮食供给存在的风险
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基础。目前,受各类“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正受到严峻考验,其中,心理恐慌、市场投机、国际粮食减产、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作为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风险,需要特别注意与防范。
(一)心理恐慌风险
近代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研究发现,人类存在一种“非理性群体”行为,即群体更容易接受“集体意识”的思维驱动,而对理性分析的反应并不敏感。这一心理因素在粮食方面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近期各国民众因粮食价格“恐慌”而出现的“抢粮”“囤粮”风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人们的心理需求。早在2011年,因福岛核辐射问题所引发的我国的谣“盐”风波,导致大量囤购食用盐事件,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抢盐帝”。2000年以来,我国曾发生过仅有少量家禽死亡的禽流感疫情,但是在市场恐慌的影响下依然造成肉鸡价格出现波动[12]。另外,中国每年宰杀生猪数大约7亿头,2018年受猪瘟影响,截至该年11月中国仅扑杀约47万头猪,却导致了猪肉价格暴涨[13]。上述案例均反映出恐慌性需求对粮食供给市场稳定的干扰。因此,需要警惕由恐慌性粮食需求引起的粮食价格动荡。
(二)市场投机风险
在以往部分国家及地区出现粮食减产时,总会出现一些粮食投机商借机炒作粮食的问题,投机商试图哄抬国内粮食价格,严重影响了粮食市场的稳定。事实上,早在2006—2008年粮食危机时,我国便出现了国内外粮食投机商炒作国内粮食减产的现象,对我国当时的粮食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依据美国芝加哥CBOT交易所统计数据,危机期间,受粮食减产与投机商炒作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短时间暴涨,其中小麦、玉米、大豆市场价格一度分别上涨4.6、3.2、3.2倍。在此背景下,国际炒家与国内投机商趁机囤积粮食,哄抬国内粮价。尽管我国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粮努力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但国内小麦、玉米价格仍然上涨0.7倍,豆粕价格上涨两倍。粮食投机炒作对粮食市场稳定的威胁不容小觑。为此,必须预防国内部分粮食投机商借一些社会突发事件进行炒作引发国内粮食安全问题。
(三)国际粮食减产风险
我国一直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对国外粮食需求的比重尽管略有起伏,但整体进口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国际粮食供需结构的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蝗虫灾害、森林大火、旱情、俄乌战争等事件与灾害叠加的影响,近几年向中国出口粮食的部分国家出现大幅度减产的倾向,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动荡的风险激增,部分粮食出口国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的波及,已出现粮食减产迹象。
纵观历史,各类“黑天鹅”事件所引起的国际粮食减产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公元3世纪的“安东尼瘟疫”为例,受此瘟疫持续性影响,罗马出现土地荒废、粮食减产、道路阻塞现象,埃及地区小麦价格一度由8德拉克马涨至10 000德拉克马以上,最终暴发了严重的饥荒问题[14]。此外,明末崇祯年间,中国瘟疫频发,同时伴随旱灾、雹灾、蝗灾发生,这些灾害严重打击了国家粮食生产与供应,最终造成社会恐慌、道路阻塞,以至于出现夏粮绝收的惨状[15]。鉴于当前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世界各国粮食耕种、农资供应与农产品物流均会受到影响。若国际主要粮食供给国出现大面积粮食减产情况,必然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动荡,对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四)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
目前,我国一方面需要注意部分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警惕部分国家借粮食贸易政策威胁我国粮食市场安全。历史上,由于疫情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隔离”与“封城”成为诸多国家被迫采取的防治措施。以14世纪暴发的欧洲黑死病为例,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当时欧洲国家及大部分港口城市禁止人员及物资出入城市,以至于谷物贸易几乎断绝[16]。仅以2020年3—5月为例,出于对国内粮食安全问题的考量,部分粮食出口国开始禁止或限制部分粮食出口。表1反映了中国的部分粮食出口国在2020年3—5月出口政策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这些都对我国短期粮食进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粮食进口来源国可选择性逐渐降低。当前美国、巴西等主要小麦与大豆出口国还没有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一旦上述国家减少粮食出口,我国粮食进口需求的保障将存在一定的风险。
表1 2020年3—5月部分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政策变化情况
除了粮食进口来源地粮食出口减少的影响外,我国尤其需要警惕部分发达国家借助贸易政策威胁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历史经验表明,粮食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成为国家间贸易博弈的砝码。以美国为例,早在1954年,美国便通过《农业贸易政策与资助法案》,禁止向“非友好国家”出口粮食。1980—1981年,美国曾长期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使苏联面临严重的缺粮问题。近几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大豆进口明显下降,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了746万吨,降幅达7.8%。因此,我国也需要警惕一些国际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市场带来的风险。
(五)自然灾害风险
长期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自然灾害叠加的考验。例如:2019年1月以来我国所面临的草地贪夜蛾危机。作为玉米的主要虫害,自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由东南亚飞入我国云南省以来,已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26个省,发生面积100多万公顷,实际危害面积16.4万公顷。作为国内粮食产量比重接近40%的玉米若大面积减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会产生巨大隐患。除此之外,我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多个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 174万公顷,华北、西北地区农作物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严重。因此,如何防治洪涝灾害、病虫害、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破坏,一直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粮食供需结构与粮食进口面临的困境
基于我国近几年主要粮食供需结构与进口贸易现状,结合五大风险考察我国粮食供需结构与进口贸易可能会面临的困境,以分析和应对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主要粮食供需结构紧平衡,粮食生产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均处于上升趋势,但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还是造成部分粮食自给率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数据显示(见图1和表2),2014—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幅为0.75%,至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66 384万吨。其中,2019年小麦、玉米产量分别为13 359万吨、26 077万吨,相比2014年增长4.1%和4.4%。与之相比,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消费量已达到19 780万吨、13 708万吨、26 553万吨,与2014年相比分别增长8.7%、4.4%、5.2%。由此可以发现,尽管2014—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产需结构基本平衡,但小麦与玉米自给率始终低于100%。另外,从变化趋势来看(见图2),相比于2014年,2019年国内稻谷、小麦、玉米自给率分别下降了8.0%、0.3%、0.8%,2014—2019年均约下降了1.7%、0.1%、0.2%,自给率已呈现出小幅下滑的变化趋势。鉴于目前我国玉米与小麦所呈现的供需紧平衡状态,一旦出现粮食减产现象,在国内外游资的炒作下,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重大考验。
表2 2014—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消费量及产量变化趋势 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收集整理。图1 2014—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增速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收集整理。图2 2014—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自给率变化趋势
此外,与稻谷、玉米、小麦不同,受限于耕地面积不足以及国外大豆价格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大豆自给率处于失衡状态。2015—2019年,尽管我国大豆自给率快速提升,期间自给率年均增幅达到5.2%,但大豆自给率始终低于18%。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止恐慌性需求与国内外游资炒作的压力倍增。
(二)我国粮食进口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产量国,但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具有较高的粮食进口依赖度。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均在1亿吨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 384万吨,当年粮食进口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的16.8%。其中,表3显示:2017年,尽管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均位于世界前五,占世界产量比重分别为27.63%、17.73%、22.25%与3.72%,但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稻谷、大豆进口国,进口占世界比重分别为9.18%及64.43%。世界银行估计,由于各国采取的贸易封锁行为,非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已遭受严重打击,粮食产量可能下降7%。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将造成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国际粮食贸易活动必然受到影响,贸易市场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我国的粮食进口贸易面临严峻考验。
表3 2017年世界五大主要粮食进口国、出口国、产量国及占世界比重 %
1.稻谷进口贸易分析
图3~6分别表示近几年我国主要粮食的进口来源地与进口占比。具体来看,就稻谷而言,近年来我国稻谷进口市场的来源地主要是位于东南亚及南亚等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见图3),从越南、巴基斯坦与泰国进口稻谷比重相对较高,并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中,2014—2018年,越南一直是我国稻谷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进口比重长期处于50%以上,从泰国进口稻谷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在27%左右;从巴基斯坦进口稻谷的比重相对浮动较大,但整体上保持在13.5%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与蝗虫灾害等因素影响,越南一度限制稻谷出口;巴基斯坦与泰国则面临稻谷减产的风险。考虑到上述三国粮食产量全球占比优势并不明显,此次疫情的长期性可能会造成越南等国加强粮食出口管控,减少稻谷出口。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整理。图3 2014—2018年我国稻谷主要进口来源地及进口量比重变化
2.小麦进口贸易分析
我国小麦进口市场主要来自北美地区与大洋洲(见图4)。2014—2018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小麦比重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由28.76%提高至43.74%,美国在2018年成为我国小麦进口比重最大的来源地。与之相反,2014—2017年,澳大利亚一直是我国小麦进口比重最高的国家,但比重下滑迅速,且在2018年被美国超越。我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的占比变动幅度较大,2015—2016年我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的比重接近美国,但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降至10%左右。与稻谷类似,相关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属于人均小麦产量比重较高的国家,但它们全国小麦总产量占全球比重长期低于5%。美国小麦产量占比相对最高,比重接近7.9%。此外,近几年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小麦产量较为稳定,美国2012年以来小麦产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整理。图4 2014—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进口来源地及进口量比重变化
3.玉米进口贸易分析
与稻谷和小麦相比,我国玉米的进口来源地更为集中,主要位于北美、东欧地区,少数来自东南亚地区(见图5)。乌克兰是我国主要玉米进口来源地,2015—2018年,我国进口乌克兰玉米的比重一直较高,且在2015—2016年,进口比重一度超过80%。在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乌克兰已开始减少部分粮食出口量,未来乌克兰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其他粮食出口量。此外,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玉米生产国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玉米进口来源地,截至2018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的比重已接近30%。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整理。图5 2014—2018年我国玉米主要进口来源地及进口量比重变化
4.大豆进口贸易分析
与其他粮食不同,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国际大豆贸易政策调整与大豆价格稳定对我国大豆市场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大豆作为我国进口占比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主要产地与进口来源地集中在美洲地区(见图6),其中阿根廷、美国、巴西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80%以上。就我国而言,2014—2018年美国与巴西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8年我国进口的大豆中来自巴西的比重已超过50%,美国与巴西是我国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地。若上述国家出于疫情防控与国内粮食稳定或国际关系的考虑调整贸易政策,我国大豆进口渠道必然受到影响。加之国内外游资的炒作,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国大豆贸易市场面临较大考验。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整理。图6 2014—2018年我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地及进口量比重变化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结构与粮食进口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玉米、小麦供需结构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供需结构失衡,保障粮食生产与供给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二是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贸易进口量较大,俄乌冲突等全球性“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粮食贸易市场产生波动;三是我国4种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部分出口国基于国内国际形势和粮食稳定的考虑可能收缩粮食出口、减少贸易活动,未来我国粮食进口面临挑战。
四、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评估粮食供给风险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选取部分指标量化自然灾害风险、市场投机风险、国际粮食减产风险与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粮食供给风险中,心理恐慌风险难以通过数据量化,且我国此前并未明显出现心理恐慌问题,因此该风险将不在本文实证中予以说明。
(一)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1.市场投机风险(Speculation)
由于投机引起的市场波动往往伴随着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的突然放大或缩小,本文测算各省粮油交易金额变化率来反映市场投机风险。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在于粮食供需市场的稳定,而价格波动最能直接反映供需市场波动性。本文关于市场投机风险的主要考虑在于交易价格变动是比较能反映市场投机的因素,因此采用粮油交易金额变化率反映市场投机风险。测算指标为:
Speculationit=(Turnoverit/Turnoverit-1-1)
(1)
其中,Speculation表示粮油交易金额变化率,用于反映市场投机风险,Turnover表示粮食市场交易额。
2.国际粮食减产与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Trade)
无论是国际粮食减产还是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我国粮食进口量减少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各省农产品进口量作为数据来源。
3.自然灾害风险(Disaster)
为了更好地反映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粮食受灾面积测算粮食受灾率。测算指标为:自然灾害率=粮食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用于反映自然灾害风险。
4.粮食安全问题(Price)
在开放市场中,价格波动往往反映了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故本文以粮食价格波动率作为衡量我国粮食安全的指标。测算指标为:
(2)
其中,price表示粮食价格波动率,Cpi表示居民粮食消费价格指数。
由于化肥施用量(Fer)、农业总产值(Yie)与粮食耕地面积(Ara)均是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选取上述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另外,为缓解异方差问题,对所有变量乘上100后取对数处理。研究选取的数据为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等。
(二)模型设定与实证回归
1.模型设定
为了更好反映各类粮食供给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依据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模型如下:
priceit=β0+β1Wit+β2Xit+μit
(3)
其中,price表示我国居民粮食价格波动率;W表示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市场投机风险(Speculation)、国际粮食减产与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Trade)、自然灾害风险(Disaster);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化肥施用量(Fer)、农业总产值(Yie)与粮食耕地面积(Ara)。
2.实证回归
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①、②、⑦回归结果显示:变量Trade的回归结果在1%与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国际粮食减产与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价格稳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增加粮食进口可以起到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效果。我国粮食目前并未实现完全自给,以大豆为主的部分粮食依然面临大量进口需求。从多国往年经验来看,他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实施已成为影响粮食进口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17]。若受世界粮食减产与粮食政策调整影响,我国粮食进口渠道受阻,则一定程度上会冲击我国粮食价格的稳定性。
表4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③和④回归结果显示:变量Speculation的回归结果在5%与10%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粮食投机行为的增加对我国粮食价格稳定存在一定影响。近些年,大量的国际粮食投机行为已逐渐成为部分国家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2020年国外粮食价格短期曾出现波动现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过震荡趋势,部分粮价快速上涨。2020年3—4月,美国小麦、大豆、稻谷期货价格峰值较谷底值分别上涨16.7%、7.4%、15.6%。为此,如何预防、打击粮食投机行为对于稳定我国粮食价格显得极为重要。
此外,模型⑤显示:变量Disaster的回归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随着粮食受灾程度的增加,我国粮食价格波动明显。在添加控制变量后,模型⑥与模型⑦回归结果与模型⑤基本一致。目前,如何加强灾害防治,对于消除灾害风险极为关键。长期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造成粮食减产与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与往年不同,近几年呈现出自然灾害叠加的趋势,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更为恶劣,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害虫也给我国防治自然灾害带来严峻的挑战。
3.稳健性检验
考虑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选择以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工具变量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在添加控制变量后,工具变量估计结果与表4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总体来看,自然灾害等风险的确会引起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由此,应从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风险出发,通过稳定粮食生产、预防自然灾害、打击粮食投机等措施,保障我国粮食价格稳定。此外,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粮食贸易在成为稳定我国粮食价格调节剂的同时,国际贸易政策调整也可能成为引发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风险。因此,应谨防国际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与冲击。
(三)进一步分析,对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初步判断
目前,我国粮食供给是否会出现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做出初步判断。
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各类“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未来我国粮食供给会有问题吗?本文尝试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一是国内粮食库存短期充足,可以起到粮食“稳压器”的作用。基于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充足的粮食供应对于稳定粮食市场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政府储备、政策性储备与企业商品库存协同运作的粮食库存体系。其中,据我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统计,中央储备粮稻谷与小麦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水平,2022年我国进一步增加粮食收购量,预计籼稻、粳稻收购量约为2 000万吨和3 000万吨,这对于保障我国短期内小麦、玉米、稻谷的正常供给以及稳定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国内粮食未来出现部分减产,现有库存将能极大缓解各类风险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就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会议报告进一步提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讲话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 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1年粮食生产顺利,有利于全年粮食市场稳定。
三是我国具有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成功经验。以2008年为例,得益于行之有效的粮食调控机制与系统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我国成功经受住了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与国内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双重考验,保障了国内粮食市场的相对稳定。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稻谷、玉米、小麦产量分别较上年增加了623.1万吨、1 699.7万吨、341万吨,稻谷实现产需平衡有余。
基于上述3个方面,本文认为,只要我们未雨绸缪,及时采取科学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国际粮食贸易,打击市场投机行为,甚至必要时调整需求结构,则国内的粮食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与此同时,为保障粮食贸易市场的稳定,需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粮食进口渠道存在的隐患。由实证回归可以发现,国际粮食减产与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根据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现状,后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将会增加我国粮食进口贸易链断裂的风险。目前,我国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如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格局变化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渠道产生严重冲击。二是需要预防部分粮食出口国基于国内粮食安全考虑调整粮食贸易政策而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风险与冲击。以越南为例,2020年4月中旬至5月底,越南出于本国粮食安全考虑,出台了粮食禁出与限出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性。因此,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国的粮食贸易政策调整,并适当调整粮食贸易进口渠道,预防我国粮食进口受限风险。三是需要警惕国内外游资借粮食进口受阻炒作粮食问题。前述实证结果就表明,市场投机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早在2003—2008年,我国便两次因为国内外游资炒作粮食危机造成大豆价格持续波动、大量豆农资金链断裂、相关企业破产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我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农产品,如何避免大豆进口受阻,保障国内大豆市场稳定极为重要。
五、结论和对策
(一)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能力
一是加大对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的政策补贴力度。建议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他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并采取农业生产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收入与粮食供给稳定。二是优化农业补贴方式,保障从事农业生产者可以切实享受农业补贴优惠。三是进一步宣传、推广农机使用与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与农机使用效率,鼓励农业技术进步,真正实现“藏粮于技”的农业发展方式。四是健全粮食物流体系,完善农资流通供应链,保障国内农产品有序流通。
(二)严防国内外资本炒作,保护国内粮食市场稳定
一是适当控制粮食出口,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稳定。二是加强对国内外农业资金的监控与跟踪力度,预防国内外投机资本利用突发事件炒作粮食安全问题。严厉打击操控国内主要粮食市场、恶意哄抬粮食价格的行为。三是做好宣传工作,保障粮食数量、价格、质量在流通中的信息公开透明。四是构建粮食流通大数据、物联网体系,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粮食供给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极端粮食风险发生。
(三)稳定粮食贸易,促进粮食供需平衡
要多措并举拓宽粮食进口贸易来源地,实现粮食贸易多元化。鉴于国内粮食进口贸易较为集中,建议可以依据国内粮食需求,适当增加粮食进口国。例如:大豆除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外,还可以选择加拿大、巴拉圭等国;稻谷除从越南、泰国、巴基斯坦进口外,还可以选择美国、菲律宾、缅甸等国;玉米除从美国进口外,可适当选择阿根廷等国;小麦可以适当增加从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的进口量。
(四)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维护粮食安全
一是积极宣传并普及针对“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农技人员与农民的技术培训,准确指导施药时间、剂量、方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二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增加病虫害监测点,准确预报病虫害生物习性、繁殖特点与可能迁移方向。三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性超大洪灾,提前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布暴雨洪灾气象预警信息,制订春、夏季暴雨洪涝灾害应对预案,加大抢险技术普及与培训的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