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乐育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

2023-05-12李芳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怀育人

李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承担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的重要使命。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教育意义,找准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教师必须树立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的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根据育人目标搜集、整理、开发更多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作品,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第一个单元的主题便是“歌唱祖国”,编排了《彩色的中国》《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等歌颂伟大祖国山河壮丽的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引入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丰沛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

二、激活学生主人翁意识

教师要树立“生本课堂”的理念,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独唱与合唱、音乐剧表演、器乐演奏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中有“认识打击乐”这一单元,介绍了锣、大镲、梆子等常见打击乐器。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打击乐器的资料,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介绍,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拓展课外主渠道资源

音乐教育不局限于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更应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点滴学习生活中。教师一方面要发挥艺术社团的作用,结合重要时序节点、重大社会活动等,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音乐剧展演等社团内、跨社团的音乐交流活动,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挖掘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景点等,聚焦音樂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探究等,在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润物无声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课程育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因此,音乐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情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