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2023-05-12张晔汪新春姜双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整数指向

张晔 汪新春 姜双燕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谈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制定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评一致性”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还要考虑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等问题。

笔者研读《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内容后,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四个:①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识别小数,掌握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读法,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迁移到“米制系统”;②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几何直观,找出0.1和0.3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使学生感悟小数产生的现实背景;③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过程中,抽象概括出一位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体会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初步感知个位与十分位的数位关系,发展数感;④引导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受数学文化,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这四个目标描述清晰、具体且可操作,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导向与检测功能。

二、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推进“教学评一致性”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具有层层递进、循环往复特点的“学→教→评→教→学→评”教学流程。其中,课堂评价基于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分解为四个学习任务。

任务1:识别小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小数读法及其实际含义,指向学习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观察0.5、2.00、9.25、59.59,这些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你了解到的小数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你能尝试读出这些小数并说出这些小数的实际意义吗?学生探讨交流后,笔者与学生共同总结小数的组成部分、读法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最后,笔者出示问题“1角以‘元为单位怎样表示”,顺利检测了学习目标①。

任务2:借助几何直观,构建0.1元与分数、整数的关系,指向学习目标②和④。笔者先出示作业单,学生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在1元的长条图形中表示出0.1元。接着,笔者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如下图),按照作品内容评议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用不同位置的方格表示0.1可以吗?为什么?

任务3:构建0.3的模型,感知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指向学习目标③和④。笔者引导学生合作完成教材中的学习活动二:用0.3元买下面的东西,可以买多少?合作要求:各小组合作画一个十等分的图形,借助图形表示出0.3元能买到多少東西,完成得快的小组,再思考用其他图形表征。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评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

为了检测学习目标③和④,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归纳0.3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进而明确0.3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用整数表示是3角,用分数表示是[310]元,用小数表示是0.3元。

任务4:类比建模,发展数感,指向学习目标③和④。整数“1”如下图所示,红色箭头所指的小数是多少?你还能找出更多的小数吗?这些小数用分数怎么表示呢?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开放性练习:如下图,当其中一幅图表示“1”时,其余两幅图分别用几表示?以此检测学习目标③和④的完成情况。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并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小数的历史。以此检测目标③和④的完成情况。

以上教学流程围绕学习目标将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设定目标→达到目标→验证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过程。

三、组织高效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教师即可设计指向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笔者结合学情,设计了“生活引入—认读小数;多元表征—操作建构;经验迁移—感悟本质;延伸训练—回顾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笔者出示一张超市购物明细单,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数学信息,找出其中的整数和小数,观察小数和整数的区别。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小数是有别于整数的另一种数,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比读小数和整数,学生发现二者异同点后,笔者与学生共同小结,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凸显“教学评一致性”。

环节二: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表征“0.1元”,初步建构“0.1元”的直观模型。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自主探究环节,笔者结合学情,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环节三: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图形中表示出0.3,并借助正例与错例图示的对比,明确把“1”平均分成10份后取其中几份的情况以及十进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环节四:笔者引导学生类比认识0.1米,借助单位的转换帮助学生实现从一类量到另一类量认知的跨越。当学生完全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后,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小数与分数的相等关系,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巩固延伸所学知识。笔者首先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小数,并重温“分”的过程,通过一次又一次“将其中的一份10等分”,渗透十进位值制思想。然后,笔者通过把1米3分米迁移到不同的计量单位中表示,帮助学生建立十分之几和零点几的模型,感知小数不是指比1小的数,加深学生对小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必须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实际,精心设计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真实发生,教师的教学才能深入。

(作者单位:黄石市沈家营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整数指向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答案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