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中央缘何任用项英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

2023-05-12张学亮

世纪风采 2023年5期
关键词:项英工人红军

张学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经国共双方谈判,于8月下旬将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南北呼应,并肩抗战。在新四军成立之初,谁来具体指挥这支部队?毛泽东作了慎重考虑,在国民党确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后,10月30日,毛泽东致一线谈判的秦邦宪、叶剑英电报中强调:新四军以“项英为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如此重用项英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党中央和毛泽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项英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项英,原名项德隆,1898出生于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职员家庭。1913年,年仅15岁的项德隆,考入武昌模范大工厂(纺织厂)当学徒,3年满师后留厂当工人。

(一)领导武昌工人罢工。191 9年,项德隆受五四运动影响向往革命,在董必武、陈潭秋创办的工人夜校中学习马列主义知识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开始懂得工人受压迫的原因。他下决心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1920年4月,项德隆利用工人受工头虐待和工资微薄产生的不满情绪,成功地发动了工人罢工。资本家怕罢工影响生意,很快答应工人要求。项德隆第一次领导武汉纺织工人罢工取得了胜利,工人们扬眉吐气,纷纷参加工会。

(二)受党指派创办铁路工人俱乐部。1921年12月,项德隆受中共武汉地委书记包惠僧指派,前往江岸筹建工人俱乐部。1922年1月22日,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正式挂牌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项德隆当选为俱乐部干事。同年4月,由包惠僧介绍,项德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时表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项德隆入党后,便把写文章用的化名“夏英”改名为“项英”。同年6月1日,江岸车辆厂发生了工人黄宝成被总查票程炎和护车巡长姜道生毒打并关进警务室的事件。项英得知后,与俱乐部其他成员一起,写宣言在武汉三镇散发,写报道在《汉口新闻报》上刊登,逼迫所在厂领导和当事人向受害者赔礼道歉,答应工人全部条件,维护了工人利益,提高了俱乐部的威信。不久,江岸工人俱乐部改称江岸铁路工会,项英为书记。

(三)受党委派发展武汉工会。1922年4月,项英受中共武汉党组织派遣,帮扬子机器厂等单位建起工会组织。在筹建汉阳钢铁厂工会时却遭反动军阀武力阻挠。项英和许白昊、林育南、林育英(张浩)等一起,抓住炼钢、炼铁等关键岗位,领导汉阳钢铁厂7000余名工人罢工。资本家勾结军阀调来军警威胁。项英领导工人坚持罢工,表示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经过5天抗争,资本家答应工人提出的全部條件。至7月底,武汉已有20多个工会组织,3万多名会员。中共武汉区委为使各工会组织相互配合和支援,推动工会运动的发展,决定建立全国最早、最大的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项英为组织主任。当年7月,项英作为武汉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共二大。

(四)参与领导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项英当选为总干事。2月4日,为反对吴佩孚的武装压迫,项英组织工人举行全路总罢工。2月5日下午,反动军警将纠察团3名工友抓走后,项英等4人作为工人代表前往军政府谈判遭关押,军警以枪毙、斩首来威胁项英下令复工。项英英勇不屈:“头可断,上工命令不能下!”后在数千名工人的声援下,项英等4名代表获释。2月7日下午,大批军警开到江岸,占领工会机关,屠杀工人。项英和工人纠察团员赤手空拳与军警展开殊死搏斗后被迫撤离。二七惨案后,项英按党指示冒险在武汉从事善后工作,秘密恢复工会组织。同年6月,年仅25岁的项英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五)组织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罢工。1924年春,党中央调项英到上海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与时任中共上海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一起,共同领导上海工人运动。8月,项英和邓中夏等在小沙渡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沪西工友俱乐部。至当年底,沪西地区有19家中外纱厂秘密建立起俱乐部组织,成员近2000人。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项英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2月2日,沪西日商内外棉八厂日籍领班殴打女工,受到工人们的责问和制止。日本资本家恼羞成怒,无理开除了一批工人。工人们纷纷要求俱乐部替他们讨回公道。2月9日,项英领导沪西日商内外棉五、七、八、十二厂的工人,怀着对日商的强烈愤恨,于下午4时交接班时,关闭机器,举行罢工,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向苏州河北岸的潭子湾汇集开会。会上,项英慷慨激昂地演讲,鼓舞了工人斗志,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六)发动武汉工人配合北伐军作战。1926年9月初,党中央调项英到湖北参与领导湖北党组织的恢复工作。面对北伐军对武昌久攻不下的情况,项英组织人员向守城部队开展宣传攻势;组织兵工厂工人罢工,使军阀缺枪少弹;组织铁路工人罢工,使敌军运输瘫痪;组织工人挖坑筑路,开辟前进通道,将控制的火车,交北伐军使用,为北伐军攻克武昌、全歼守敌,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昌城攻克当日,湖北省总工会正式建立起来,项英任副委员长兼中共党团书记。同年冬,为配合北伐军维护武汉秩序,中共湖北区委和湖北省总工会决定在武汉组建武装工人纠察总队,项英任总队长。项英指挥这支武装,和叶挺的部队密切配合,对稳定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参与领导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1927年1月初,武汉发生了“一·三惨案”。英租界当局出动水兵打死打伤群众30多人。李立三、项英等领导30万群众游行示威。项英指挥武装工人纠察队进入租界,发出通电,要求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解除在华的外国军队和租界内的武装,赔偿损失,惩办凶手,国民政府均表示接受。经过斗争,被英国霸占66年的汉口英租界终于收回。这是中国反帝斗争史上的空前壮举。在这场斗争中,项英领导的武装工人纠察队为广大群众撑腰壮胆,为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5月,项英在武汉举行的中共五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二、项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重要领导人

(一)参与早期党务工作。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项英和陈独秀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参加了党的二大,这是项英第一次由武汉来到大上海。党的二大接受一大遭到法巡捕破坏的教训,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以分组学习讨论为主,全体会议仅举行了三次。大会由陈独秀主持。项英参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党章和相关议案。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项英和陈独秀、周恩来等20位代表,代表全党994名党员,出席了大会。会上项英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秋,项英在上海和其他同志一起,领导上海工人与反动政府作斗争,帮助上海市总工会恢复组织,开展经济斗争,使党领导的上海工会组织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1928年2月初,中共中央对江苏省委进行组织调整,由原省委常委、化名韩应的项英任省委书记。2月13日,党中央决定项英参加中央常委会,担任中央临日寸政治局委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二)参与解决中央是否兼江苏省委的问题。1929年1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的总书记向忠发提出由中央兼江苏省委的意见被多数委员赞同,但项英不赞成。项英认为,中央本身的工作尚不能很好地应付,如果中央只注意江苏的工作,便不能更好地注意其他各省的工作,他建议应慎重考虑。项英能向总书记提出不同意见,这在当时难能可贵。1月1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项英再次提出中央兼江苏省委的办法不妥,但向忠发、李立三等仍坚持“宜兼”意见。这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从天津回到上海,在听到消息后,也表示不同意,要求向忠发再开会讨论。1月13日,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分析了江苏的工作现状,说明中央不宜兼江苏省委的理由。在14日政治局会议上,向忠发、李立三终于同意中央不兼江苏省委。1月16日,项英与向忠发、周恩来一起出席江苏省委会议,解决了相关问题。

(三)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1930年12月30日,项英进人中央苏区时,遇到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项英领导苏区中央局和军委,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作战。1931年3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和军委在项英主持和领导下,把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要求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红军领导赤卫队、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配合红军主力作战。4月1日,国民党军发动第二次“围剿”。项英与朱德、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下发通令,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和“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活动方法与敌斗争,使国民党军进展迟缓、疲劳不堪,保证和掩护了红军主力的隐蔽作战。同年7月至9月,紅一方面军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

(四)参与领导“一苏大”的胜利召开。1931年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项英、朱德等7人当选为主席团的常务主席,项英代表主席团致开幕词。毛泽东、朱德也在大会上致词祝贺。11月19日,大会根据项英的提议,对工农红军第一、二、三、四、六、十、十二、十六军和第三军团,各授予特制的旗帜一面;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8名红军高级指挥员,各授予特制的徽章一枚。11月27日,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在执行委员会之下,设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为第一副主席,张国焘为第二副主席。项英还兼劳动人民委员,并代理财政人民委员,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会议决定将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12月1日,毛泽东主席和项英、张国焘副主席联合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第一号》,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业已宣告成立。”由于项英以开展苏维埃运动而闻名,美国友好人士尼姆·韦尔斯将项英和毛泽东、朱德称为“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

(五)担任中革军委重要职务。1930年12月30日,项英就任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并代理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1931年2月17日,项英与副主席朱德、毛泽东联名,就《总政治部的任务及红军中政治部与政治委员的关系》,发出了军委第6号通令。1931年4月17日,项英与副主席朱德、毛泽东联名,发布了军委第9号通令,决定在军委总参谋部设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指定叶剑英、朱云卿、郭化若、左权等13人为委员,着手搜集、总结各地红军作战经验,准备编写中国工农红军战史。这是在红军时期以至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要编写党史军史。1933年5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41次常会决定:将中革军委从前方移至瑞金;在前方,另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同时决定:增加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在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留前方期间,由项英代理中革军委主席。1933年6月30日,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发布命令: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那以后,“八一”就成为工农红军以至当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07月9日,项英以中革军委代主席名义,发布了《颁发红星奖章的命令》。红星奖章的颁发,对鼓舞广大红军指战员的革命热情,激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8月13日,项英和王稼祥、彭德怀公布红军地方部队暂行编制表的命令,指出:“赤卫军特别是他们的基干、模范部队的编制,都要适合于作战的要求,尽量采用适于战斗勤务的三三制。”这种编制体制,在我军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项英和陈毅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同时决定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副主席项英留下,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留下的部队在掩护、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就地坚持斗争。项英临危受命,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和贺昌、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一起,在送别党中央领导人和掩护、策应红军主力远行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一)指令分兵突围。党中央在离开中央苏区前,赋予中央分局的任务是: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苏区和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使进占苏区的国民党军不能顺利统治下去,准备在有利条件下配合主力反攻,恢复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城镇和地区。此间,项英率部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派得力干部去各地领导开展游击战争。二、进行开展游击战争的动员教育。三、整顿队伍。四、开展对逃跑现象和失败主义情绪的斗争。五、继续精简和疏散。

(二)组织分散游击。1935年3月9日,项英、陈毅、贺昌率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突围。贺昌率两个营先行向福建长汀方向突围,与国民党军遭遇,部队伤亡很大,贺昌牺牲。项英、陈毅带一个营突围受阻后又退至上坪。此时,项英、陈毅鉴于向闽西突围已不可能,集体行动也不可能,便决定分散向赣粤边突围。

(三)指挥反“清剿”斗争。1935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当局为消灭红军游击队,调集3万余敌,对赣粤边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项英和陈毅领导红军游击队被迫钻进深山老林隐蔽;没有粮食,就吃野菜草根。在游击区内,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织游击小组,仅油山和北山两游击区就有50多個。项英和陈毅经常指挥游击队,挺进国民党军后方,采取袭击和伏击等战术打击敌军,截获了从韶关开往大余满载军火的3辆汽车。这一连串的胜利坚定了红军游击队指战员的胜利信心,守住了战略支点,鼓舞了军民斗志。1936年初,项英和陈毅领导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在巩固和发展游击区的斗争中,做出许多努力。在许多村庄建立了贫农团,同地主豪绅进行斗争。项英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经历了两次最大的险情:一次是在“北山事件”中,险些被叛徒龚楚带领的特务武装抓到。一次在梅岭山区差点被敌军诱捕。在反“清剿”斗争中,项英和陈毅还创造了一整套游击战术,为便于红军游击队记忆和执行,项英还将游击战术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诀。

(四)联蒋抗日谈判。七七事变后,项英和陈毅组织召开赣粤边特委会议,确定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会后,项英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斗争高潮》的文章,谴责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地全面进攻中国的严重步骤,赞扬二十九军等部官兵英勇抵抗的行动,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对日宣战,反对和平妥协,同时表示愿意联合抗日,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同年8月8日,项英主持制发了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联合宣言,要求实行全国抗战。不久,项英和陈毅代表中共赣粤边特委就停止冲突、合作抗日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项英在南昌谈判期间,还营救了著名红军将领方志敏之妻、共产党员缪敏。项英对备受折磨、身体虚弱的缪敏表示慰问,嘱咐她到游击区后先行调养,待康复后继续参加革命。

(五)回到党中央身边。1937年9月24日,项英在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当局谈判时,从报纸上得知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和八路军代表叶剑英正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立即给他们发去电报联络。正在南京谈判的博古,正为寻找项英而着急,此刻接到项英电报后,喜出望外,边向党中央报告,边派人去接应。1937年10月23日,项英跟随接应的人员来到南京傅厚岗66号(今青云巷41号)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同博古、叶剑英闭门长谈。博古、叶剑英向项英介绍了红军主力长征经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变化,七七事变后的抗战形势,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决策,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及开赴前线以及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将改编为新四军的谈判等情况,使项英对整个形势和党的政策、部署有了初步了解。10月26日,项英奉命离开南京启程赴延安,11月7日,项英终于回到延安党中央身边。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决议指出:“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主要的领导同志,以及在游击区长期艰苦奋斗之各同志,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鉴于项英的辉煌业绩,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是完全正确的。

猜你喜欢

项英工人红军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写在《项英军事文选》正式出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