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抗凝血指标的meta分析
2023-05-12冯慧黄玉鹏王梦瑶严小青黄建春
冯慧 黄玉鹏 王梦瑶 严小青 黄建春
[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剂;急性脑梗死;meta 分析;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743.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3)08-0059-05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指局部脑组织血供障碍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的一类常见疾病,多由脑血栓和脑栓塞所致[1],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2]。血栓通注射剂可分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或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五加科植物三七主根的提取物——三七总皂苷[3]。血栓通注射剂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在脑血管方面,可改善脑缺血损伤与缺血缺氧[4]。既往研究表明,抗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的变化影响病情变化与预后[5]。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已经发表的血栓通注射剂治疗ACI 的文献进行meta 分析,旨在评价血栓通注射剂治疗ACI 中的有效性和对抗凝血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s);试验者在入院时确诊为ACI;干预措施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剂,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医治;指标提取:PT、APTT、PLT 和FIB。
1.2 排除标准
综述;数据资料不完整;重复文献;学位论文;动物实验;个案报道;典型的病例分析。
1.3 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CNKI、万方、VIP、SinoMed、CochraneLibrary、PubMed,时限为建库至2022 年10 月21 日。检索词: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血栓通冻干粉、急性脑梗死、凝血、Xueshuantong Injection、acutecerebral infarction、blood coagulation 等。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对所需数据进行提取。进行互相核对,若有异议将由第三方评价决定。按照系统评价手册,制订数据提取表,包括基线资料、结局指标等。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6]。
1.5 统计学方法
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分类变量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连续型变量采用加权均方差(MD)表示,效应量以95% 可信区间(CI)来表示。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10 且I2 ≤ 50% 的数据被认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模型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异质性产生的原因[7]。
2 结果
2.1 检索及筛选结果
全面检索后共得2316 篇相关文献,经多次筛选后,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20 篇文献。见图1。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纳入20 项RCTs,试验组931 例,干预措施为血栓通注射剂+ 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912 例,采用常规治疗。共1843 例患者,研究基本特征见表1。
2.3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中,4 项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8,12,17,20],8 项研究实施方案提及“随机”字样[9-10,13,19,21-22,26-27]。3 项研究按用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11,21,24],1 项研究采用單盲法分组[23]。所有纳入研究均报道完整数据,未发现选择性报告。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PT 对1 1 项研究[ 8 - 1 8 ] 进行异质性检验(P < 0.000 01,I2=8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PT 高于对照组[MD=2.06,95%CI(1.48,2.64),P < 0.000 01],见图2。
2.4.2 APTT 对8 项研究[8-15] 进行异质性检验(P=0.0001,I2=7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APTT 高于对照组[MD=3.60,95%CI(2.48,4.73),P < 0.000 01],见图3。
2.4.3 PLT 对5 项研究[8-10,16-17] 进行异质性检验(P=0.0003,I2=8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PLT 低于对照组[MD=-43.64,95%CI(-52.27,-35.01),P < 0.000 01],见图4。
2.4.4 FIB 对20 项研究[8-27] 进行异质性检验(P < 0.000 01,I2=9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FIB 低于对照组[MD=-1.85,95%CI(-2.23,-1.47),P < 0.000 01],见图5。
2.4.5 临床有效率 对16 项研究[8-10,14-16,18-27] 进行异质性检验(P=0.008,I2=5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4,95%CI(1.19,1.30),P < 0.000 01],见图6。
2.5 发表偏倚分析
对样本量≥ 10 个的PT、FIB 和临床有效率指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对称程度较低,可能是阳性结果易于发表,且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故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见图7。
3 讨论
3.1 疗效评价
ACI 患者在急性期凝血系统功能激活,导致凝血功能亢进,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T、APTT和FIB 是机体内血液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PT 延长说明体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相对缺乏或存在循环抗凝物;APTT 延长说明人体内源性凝血众多因子中某一因子缺乏,患者血液凝固所需时间越久[5]。FIB 含量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 升高说明机体容易发生血栓[28]。本研究对以上指标meta 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3.2 研究的局限性
纳入文献均为中文,会存在一定的偏倚,导致其方法学质量可能偏低。漏斗图不完全对称,表明该系统评价的结果存在发表偏倚,可能与小样本、低质量试验等有关[6]。
综上所述,血栓通注射剂联合基础治疗在抗凝血指标、临床有效率等方面优于单用常规治疗。本系统评价可为ACI 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临床医生参考本研究结果时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